標籤 飲食文化

哲學博士王鍾山從哲學觀點、手作料理,討論「飲食與藝術」、「品味與文化教養」等課題。圖/翻攝自CookInn Taiwan網站 聽幕後

讀饗時光 EP119|廚房裡的哲學課:什麼構成了「好吃」這件事?

「好吃,是一種主觀感受還是有客觀標準?」哲學博士王鍾山認為:「你可能問錯了問題!」 他從哲學的觀點、手作料理開一系列「廚房裡的哲學課」,討論「飲食能不能是一種藝術」以及「品味作為一種文化教養」等課題。

飲食作家毛奇以《足夠好的日常》為題,以文字與照片寫下365日的生活提案。圖/翻攝自「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臉書專頁 聽幕後

讀饗時光 EP116|足夠好的日常 從吃飯、養蜂開始

飲食作家毛奇以《足夠好的日常》為題,透過文字與照片寫下365日的生活提案。對她而言,足夠好的日常就是:「喜歡的事,一直去做。」你認同嗎?

台灣飲食論述不能只停留在宛如一席吃到飽自助餐,各說各話、各取所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台灣味論述不能只停在一席自助餐 探索身分認同需要更精緻

2024大選前一周,英國廣播公司(BBC)與探索頻道(Discovery)不約而同在其YouTube台灣頻道,上架以台灣飲食探索台灣身分認同的影片,時機頗耐人尋味。其中,Discovery的影片是由外交部贊助的國際宣傳,而BBC的影片則放在「政治」欄目下。2部影片呈現的台灣味認同,竟與新北市一間飯店吃到飽餐廳最近的宣傳想像,有著驚人的相似。...

醬油是廚房裡常用的醬料,不同烹調方式適合用不同的醬油。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讀饗時光 EP111|醬油的滋味:食農教育怎麼教? ft. 徐仲

現代人都講究吃,但要怎麼吃得更有學問、更有品味?2022年《食農教育法》公布施行,飲食文化研究者、食材專家徐仲以「醬油」為主題,設計了一系列課程。

台南牛肉湯強調現宰溫體牛的鮮甜口感,台南號稱「牛肉湯聖地」。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評論

談牛肉湯就腦充血 美食義和團真有助提升飲食文化?

最近台灣社會突然出現了一批「牛肉美食家」。因為網紅一句「一碗120元的牛肉湯,跟一口300元的日本A5和牛怎麼比?」讓眾人成了台灣牛從畜牧到烹飪的專家。也因為有人在牛肉湯重鎮台南賣起了「牛肉湯加泡麵」這種所謂「抖音廉價小吃」,讓眾人又成了「牛肉麵美食評論家」。 當台灣輿論對飲食一面倒地充斥著「義和團心態」,彷彿只要喝了牛肉湯就能「神功護體,刀槍不入」。外來飲食也正透過新興網路傳播管道,以讓人不易察覺的姿態,潛移默化著我們的飲食主體性。

米其林星級餐廳T+T主廚蔡元善與廚房班底新開餐廳Circum-,第一份菜單的小菜,有紅油豬耳的花椒味、有醉鮑魚的紹興香,溏心鵪鶉蛋帶松露氣、梅漬番茄以晶凍手法做出清新感。記者李承宇/攝影 評論

後台灣味時代來臨?法式的華人味道 一股中菜新勢力正崛起

澳洲A9和牛老饕牛排上菜前,先來一道上湯煨鮑魚海參;內陸不臨海的省分四川,24味型中的「椒麻味」如今涼拌的竟也是海參;以馬來西亞肉骨茶為發想的創意菜,有個俏皮的菜名叫「國際漫遊」。台灣餐飲市場,一股對中菜、華人口味的新想像,正在崛起。

CookInn Taiwan旅人料理教室創辦人蔡佩君出版英文食譜《Tast Taiwan》,希望透過飲食,跟外國人講台灣的故事。圖/翻攝自嘖嘖網站 聽幕後

讀饗時光 EP108|寫給外國人的台灣菜食譜 選了哪些菜?

如果外國朋友來台灣,你會教他們做什麼菜? CookInn Taiwan旅人料理教室創辦人蔡佩君最近出版一本英文食譜《Tast Taiwan:Recipes from Taiwanese Home Kitchens》,希望透過飲食,跟外國人講台灣的故事。

「御鼎興」工廠的曬場上排放一缸缸醬缸,各個都像是第三代傳人謝宜哲的小孩,他除了在外缸上註記日期,還會寫下「我愛你」傳達感情。記者陳苡葳/攝影 生活

在地職人/雲林老字號醬油堅持古法釀造 接班人記錄故事傳承好味道

你曾仔細品嘗過每天家裡廚房使用的醬油是什麼風味嗎?昂貴的醬油和廉價醬油有何差別? 雲林縣醬油釀造百家爭鳴,老品牌眾多,其中「御鼎興」創辦超過半世紀,至今堅持手工柴燒古法釀製醬油。 「一瓶醬油,一輩子的情分」是御鼎興二代謝裕讀的理念,第三代傳人謝宜哲則認為「做好一瓶醬油是本分,做一瓶有文化的醬油是覺醒」,他在家業低谷時接棒,把觸角延伸到文化與教育,成功挽回一度要收起來的家業。

美國華府雙橡園10月4日舉行慶祝中華民國國慶酒會,以台灣地酒貫串整場,讓更多人認識台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成功介紹台灣的關鍵 好吃好喝再配上飲食脈絡的好故事

如果要用吃喝來介紹台灣,可以有什麼方式?在官方,美國華府雙橡園今年的國慶酒會,選擇了一個不錯的主題:台灣地酒。在民間,一本即將出版的英文台灣家常菜食譜,在食材、步驟之外,更吸引外國讀者的,恐怕是書中關於台灣飲食發展的歷史文化脈絡。

文化部支持籌拍台灣第一部精緻餐飲(fine dining)紀錄片《品嚐新台灣》。圖/翻攝自Taiwan Plus 評論

評台灣首部fine dining紀錄片 精緻餐飲不過是場資本遊戲?

文化部支持籌拍的「台灣第一部fine dining紀錄片」,以《品嚐新台灣(Taste Fine Taiwan)》為名,在其所屬的國際影音串流平台Taiwan Plus上架。片中以「亞洲50最佳餐廳」、「米其林指南」等國際餐飲評鑑為主要敘事觀點。以此觀點衡量台灣精緻餐飲文化,似與近日有投資人評論台灣餐飲市場的論調似乎不謀而合:不過就是一場資本遊戲。

2023年台灣米其林揭曉,共有44間餐廳入選星級餐廳,三星餐廳也增加到3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米其林星星通膨時代來臨 台灣飲食主體性被牽著鼻子走?

2023年台灣米其林上周揭曉,共有44間餐廳入選星級餐廳;較2018年米其林首度評鑑台灣餐飲選出20間,星級餐廳成長了120%。同年開始接受米其林評鑑的新加坡、上海,增幅只有41%、67%,台灣堪稱「米其林星星通膨」。在「米其林通膨時代」,除了「量變」,台灣還有幾個餐飲現象的「質變」值得關注。

控制飲食很難長時間控制體重。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打破減重迷思:三不五時貪嘴慰勞自己 更能抑制食慾

厲行節食幾天,禁不起美食誘惑,自嘲:「減肥從明天開始」,控制體重是許多現代人一輩子的課題。日本腦科學家篠原菊紀打開減重者內心的糾結,肯定3分鐘熱度、慰勞飲食,並教你嘴饞時一定會踩雷的吃法。 許多人下了決心要改變飲食、開始規律運動減重,沒幾天拋諸腦後,失敗收場。現擔任諏訪東京理科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的篠原接受日經商業訪問時指出,從大腦運作的角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才能持之以恆。重要的是曬了幾天網,依舊能回來捕魚。

圖/AI生成 生活

時代的父親群像/宇文正|來自大食帝國的人

8月8日爸爸節,五位作家透過他們的父親,寫時代的父親群像:陳義芝的父親是「老兵」,連年征戰期間,母親和孩子都死了,而妻子改嫁,倉皇無奈地輾轉來到台灣。蔡詩萍寫他的父親,一個平凡的男人被大時代的浪濤和烽火給催逼出的人生際遇。吃在宇文正家裡是件大事,然而父親晚年罹病,胃口一向很好的他無法多吃,面對女兒特別熬煮的嫩豆腐,那不只是食物,那是愛的饗宴。沈信宏是國中老師,比起教書,他自嘲自己的工作更像是制止學生說話,然而,當他面對自己愛說話的女兒,卻一點辦法也沒有,他又要怎麼收拾女兒老是把他的祕密說出去的殘局?宋大一的父親是個生意人,擅長觀察人,自詡社會學博士,當她準備結婚,父親要她戒掉寫日記的習慣。父親的用意是什麼呢? 【精彩語錄】吃在我家一直是大事,即使在普遍貧窮的年月……最儀式化的莫過於吃蟹。住基隆時海鮮多,常常整餐就單是一鍋蟹。從揭開蒸鍋,一隻隻取出、剝開蟹殼,「有沒有黃?」全家人圍著,如同樂透,一隻隻對獎,歡呼、或是嘆息……

日本「土用丑日」這天要吃鰻魚,江戶鰻飯吃法是可以盛好幾碗,不像現代一份一大碗。路透 國際

以前只吃鰻飯不吃鰻丼 在古代日本吃丼飯竟成禁忌?

今年7月30日逢日本的「土用丑日」,這天要吃鰻魚(WUNAGI)的習俗由來有多種說法。有人說吃「う」(WU)開頭的食物對身體好(丑,WUSHI);有人研究是江戶時期蒲燒鰻在夏天銷路差,土用丑日吃鰻魚是店家自創的宣傳詞。專家指出,其實江戶時代吃的是小碗鰻飯,而不是鰻丼,與日本人的忌諱有關。

上傳統健身房,要帶運動服、球鞋,覺得既然來一趟,好好運動1個小時,沖好澡、吹好頭髮再帶著一包髒衣服離開。花的不只是月費,時間成本也不低。路透 國際

「運動沒成果沒關係」 專屬教練健身房退燒 是被人性打敗

專屬教練客製健身、以「我們承諾成果」為口號的高級健身房RIZAP在日本風靡一時。去年RIZAP轉投資概念南轅北轍的新健身房,社長瀨戶健坦承對多數人參加健身房的動機看走眼,「大部分的人,不堅持有成果」。 RIZAP 2015年在日本開幕,找明星、名人代言。SMAP成員香取慎吾從大叔體態變精瘦,拍了一系列搞笑廣告,令人印象深刻,創造專屬教練客製健身的藍海,也進軍台灣。

聯合報「500輯」舉辦的全台小吃新指南「500碗」,本屆有441間遍布全台的小吃店家入選。圖/500輯攝影團隊提供 評論

排隊吃小吃是一種罪? 觀光客正是靠吃體驗當地日常

聯合報「500輯」舉辦的全台小吃新指南「500碗」頒獎典禮上,台北24小時營業的福德涼麵領獎人一上台就道歉:「讓大家大排長龍,服務不周,請多包涵。」不少評審也不約而同提到對「小吃排隊名店化」的擔憂。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排隊吃小吃」,無論店家或客人,成為一種必須道歉或遭譴責的行為。

飲食作家陳靜宜觀察,疫後馬來西亞小吃,有些味道、有些人都變了。圖為檳城夜市小吃攤。美聯社 聽幕後

讀饗時光 EP98|馬來西亞吃什麼? 飲食作家陳靜宜的口袋名單

飲食作家陳靜宜從2018年就在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寫專欄,介紹台灣和南洋的飲食文化。她最近跑了一趟馬來西亞,從小吃吃到fine dining。她的這趟疫後馬來西亞美食之旅,有什麼新的觀察與體悟?

義大利披薩有各種型態,拿坡里披薩工藝更在2017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路透 Sipa USA 聽幕後

讀饗時光 EP94|你吃過炸披薩嗎?披薩冠軍揭秘Pizza Fritta

「世界披薩職人錦標賽」有一個比賽項目是炸披薩Pizza Fritta。炸披薩怎麼製作?口感如何?準備前進義大利的台灣預賽冠軍楊榮心為你解釋什麼是道地的拿坡里披薩,以及炸披薩究竟是什麼。

一隻趴在拉麵上的「大王具足蟲」照片,撲天蓋地席捲各大媒體、社群。圖/翻攝拉麵公子臉書粉絲團 生活

詹姆斯具足蟲拉麵荒謬劇 以希罕之名只清蒸是對廚藝專業的輕蔑

一隻趴在拉麵上的「大王具足蟲」照片,撲天蓋地席捲各大媒體、社群數日後,又傳出牠的真正身分應是「詹姆斯具足蟲」。先不論牠外型是否獵奇、肉質是否可口,以及是否會因此遭濫捕而滅絕或破壞海底生態;身為職業廚師遇到其以「夢幻」來形容的希罕食材,竟只能想到簡單清蒸;且放到拉麵上就敢以近1500元賣給熟客。這齣台灣餐飲界的「具足蟲荒謬劇」,怎麼看都是對於廚藝專業或是餐飲市場的輕蔑。

飲食作家蔡珠兒認為,台灣與香港兩地最大的交集是食物,台港都愛吃,飲膳產業發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讀饗時光 EP92|蔡珠兒的台港飲食觀察(下)

香港人直率,醒目明快;台灣人婉轉,節奏悠緩。飲食作家蔡珠兒認為,兩地最大的交集是食物:台港都愛吃,飲膳產業發達,舉世飄香。 她以食物為文本,參照脈絡、比較異同,讓台港風味「鴛鴦並呈」,策畫了一場相互呼應、彼此比拚的餐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