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

台大招生辦8月底舉辦「招生精進研討會」,全校55個學系、約170位教授出席,了解111考招的審查狀況、改善方式與各管道名額比例分析,為112年招生做準備。圖/台大招生辦提供

從學習歷程到筆面試 台大挑選「野」人才看重3要點

因應108課綱、少子化、世界人才趨勢改變,大學選才也面臨變革。本報專訪台大副教務長陳林祈、註冊組主任李宏森,了解台大校方想挑選什麼樣的人才?如何維持穩定、公正的招生專業?111考招結束後,台大教務處招生辦公室又觀察到不同學群教授看待學習歷程有哪些不同觀點?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整理:

國立政治大學自2018年加入招生專業化計畫,如今每系都已訂出具體的書審準備指引、差分檢核等機制。圖為政大校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大審查學習歷程提3建議 光有自主學習能力還不夠加分

國立政治大學自2018年加入招生專業化計畫,第一年先協助3個科系訂出書審尺規,隔年進一步推動到全校各系,如今每系都已訂出具體的書審準備指引、差分檢核等機制。本報專訪今年7月底甫卸任的政大前教務長賴宗裕,分享訂定尺規對今年審閱學習歷程的影響,也提供高中生未來書審準備建議。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整理。

成大積極借鏡國內外頂大的招生專業化模式,設立校級招生單位,更輔導科系提出學習歷程準備攻略,讓高中生更有方向準備書審資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成大9成5科系選才尺規化 教授審查不被資料侷限給分

成大作為第一批加入大學招生專業化計畫的頂大之一,積極借鏡國內外頂大的招生專業化模式,先是參考美國頂大、設立校級招生單位—教務研究專案辦公室,更輔導全校九成五科系提出學習歷程準備攻略,讓高中生更有方向準備書審資料。以下為成大教務研究專案辦公室主任蔡孟勳第一人稱專訪整理。

陽明交通大學希望從學習歷程檔案中,看出學生在興趣領域展現出的自主學習、探索力,但審完今年的資料,教授們還是難看出人才差異和特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審學習歷程遇卡關「大魔王」 陽明交大嘆:教授給分難有差異

因應108課綱上路以及少子化、世界人才趨勢改變,大學選才也面臨變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在加入招生專業化計畫後,曾召集全校各系所一起開會,定調學校最重視的學生特質是「自主學習力」,希望找到具備此能力的學生。但今年審查完首屆108課綱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後,卻觀察到現實瓶頸。

清大的特殊選才借鏡史丹佛大學,要通盤考慮到每個學生擁有的資源,不能只看最後的成績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揭密頂大招生策略 清大海外取經分析數據 選才就挑這種學生

因應108課綱上路以及少子化、世界人才趨勢改變,大學選才也面臨變革。教育部從2017年開始推動大學招生專業化,近6年砸下7.5億,希望大學建立審查評量尺規、定義學校人才培育目標,除檢視成績外,能更重視學生修課歷程與多元表現。如今成效如何?大學實務上觀察到哪些招生現況?聯合報數位版專訪國內4所頂大,揭開大學招生審查的神秘面紗。

本土語列入國高中必修課程,但師資、教材未到位,教學現場充滿焦慮。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土語列必修學生更苦了? 高中生吐心聲 跟你想得不一樣

距離開學不到2個月,列入國高中必修課程的本土語師資、教材仍未到位,教學現場充滿焦慮。詢問實際要修課的高中生,發現學生對有機會學習本土語都抱有熱情,但也提出對師資和執行方式的擔憂,盼政府加強推廣、落實配套,不要辜負學生期待。

「本土語」列必修課程,不少教學現場面臨師資不知從何而來的焦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土語3大困境遲遲未解 師焦慮爆表 憂衝擊受教權

距離9月開學不到2個月,國高中現場仍對最新的必修課程「本土語」充滿焦慮。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111學年起國高中必修本土語,國一、二必修1節,國三可開設彈性課程選修;高中則是必修2學分,另可規劃選修4學分,依學生意願開課。 聯合報今年6月針對全台966所國高中發布的108課綱3周年民調,教師在開放式意見寫下2259則課綱心聲裡,國高中教師提到對本土語課程的三大困境,包含師資不足、排擠原有課程、教材未到位等。

加州大學系統(UC)一直是台灣學生赴美留學的熱門選擇,不過2020年宣布暫停採計SAT或ACT成績,引發各界譁然,在擅長考試的華人圈更投下一枚震撼彈。美聯社

世界頂大觀點/加州大學全面免試招生 亞洲家長跳腳之外有何借鏡

加州大學系統(UC)一直是台灣學生赴美留學的熱門選擇,不過2020年加大發佈新聞稿,宣布2021年至2024年,將「暫停」採計SAT或ACT成績,期間加州大學將持續開發新測驗,若2025年之前未成功研發,將延續免試入學機制,不再採計考試成績招生。消息一出引發各界譁然,在擅長考試的華人圈更投下一枚震撼彈,讓許多亞洲家長恐慌。 為何加大的招生策略會有如此大的改變?背後考量及實施成效如何?聯合報獨家專訪加州大學,取得校方書面回覆,為讀者完整揭露加大逐步走向免試入學的過程。108課綱強調培養學生多元能力,考招制度也因應變革,希望大學逐步擺脫考試選才思維,加大經驗可提供台灣借鏡。

北市數位實驗高中招生管道分「特殊選才」及「申請入學」,鼓勵以自主學習力強、自律性高的學生報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線上高中/北市實驗高中不向頂大邁進?教育局盼偏才型學生脫穎而出

台北市教育局日前宣布開辦台北市數位實驗高中,這也是全國第一所以線上教育為主軸的公辦公營實驗學校,今年6月展開招生作業,第一屆將招收3個班級共48名來自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的國三畢業生。這所全新學校打著明星高中光環,由建國中學、北一女中師資團隊規劃,學生有7成的課程都不用到校學習,可以自己組織學習課程地圖,專為能夠自律學習、嚮往學習自由的學生所設計,但這項創新的教育型態也引發外界質疑,恐淪為網路版的明星高中。

台北市數位實驗高級中等學校T-School日前舉辦招生說明會,教室預計8月才會完工。圖/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線上高中/國英數變選修、3成實體課 北市實驗教育擺脫108課綱

籌設一年,全國第一所以線上教育為主軸的台北市數位實驗高級中等學校T-School日前成立,這所強調「整座城市都是我的校園」的線上高中,沒有實體校園,打破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限制,甚至不受108課綱所限,把大學學測必考的國文、英文、數學等考科變選修,就是要讓學生自己當學習的主人。

清大建議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每份成果頁數應盡量控制在6至10頁,教授才有辦法吸收和消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份作品200頁教授傻眼 清大提醒學習歷程勿踩3地雷

大學申請入學日前放榜,今年是108課綱首屆高三生升學,學習歷程檔案成為學生二階書審、面試的重點資料,高中師生、家長都在觀望大學如何審查。聯合報專訪清大招生策略中心主任王潔,在審完今年首屆學習歷程檔案之後,清大有3個建議想提醒學生。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

台大作為頂尖研究型大學,校方表示在審查個申學習歷程檔案時一定會重視基礎學科能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獨家解密台大如何審學習歷程 教授最想看這6點

台大作為頂大龍頭,高中端引頸期盼台大首次審完學習歷程檔案的觀察與建議。本報獨家專訪台大副教務長陳林祈、註冊組主任李宏森,台大在個人申請第二階段審查後訪問了近20位院系主管、第一線審查委員,整理出教授期望在書審資料看到的六大重點,並針對想申請台大的學生提出書審準備建議。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整理:

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Google台灣第一人簡立峰:教改沒有壞處,錯的是孩子什麼都學

108課綱期待培養出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未來人才,台灣產業界也抱有期待。聯合報專訪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簡立峰表示,108課綱方向正確,可培養懂得設計題目、提問的學生,但提醒家長不能要求孩子樣樣都精通,「教改提供給孩子的內容沒有壞處,有錯的是要孩子什麼都學」,未來要成為專才而非庸才。

台大國企系名譽教授、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李吉仁。記者曾原信/攝影

大學如何差異化選才?從韓裔女學霸申請哈佛被拒談起

108課綱上路滿三年,聯合報民調顯示,逾8成國高中認為配套措施仍不足,其中72.4%高中、45.5%國中盼考招制度配套完整;學習歷程檔案更是高中認為最難落實的新制,92.3%高中實施遇困難,最大挑戰是「不確定大學參採標準」(64.7%)。第一線教師表示,緩解現場升學焦慮、大學落實招生專業化,是課綱繼續推動最須面對的課題。 《聯合報》專訪台大國企系名譽教授、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李吉仁,從過去擔任台大教授期間的審查經驗、美國觀察借鏡出發,為大學專業選才制度提出解方建議。

本報民調顯示,92.3%高中在實施學習歷程檔案遭遇困難或挑戰,最大困難是不確定大學參採標準。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中生10萬字血淚自白 學習歷程檔案讓孩子們壓力爆棚

聯合報從今年3月1日至4月6日向659位全台高中生發布「我有話要說!新課綱學生心聲大募集」網路問卷,高中生寫下超過10萬字的課綱心聲,傾訴對學習歷程檔案、考招變革與素養考題的多元想法。 問卷結果顯示,64.1%認為學習歷程檔案是影響最大的新課綱變革項目,遠高於升大學的考招制度變革(17.9%)、素養導向教學與考試趨勢(9.3%)。對高中生而言,紀錄3年學習過程的學習歷程檔案不僅影響大學申請入學,也為平時學習壓力加倍。...

新課綱上路將滿三年,本報針對966所國高中進行民調,82.9%國中、92.3%高中實施課綱遭遇困難或挑戰,教改浮現警訊。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杜建重/攝影

民調凸顯108課綱困境:教師員額及配套不足、考招混亂

108課綱實施將滿3年,聯合報自2020年起連續3年針對108課綱實施進行民調,今年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填答的966所國高中裡,82.9%國中、92.3%高中實施課綱遭遇困難或挑戰,比起2020年首次調查,國中上升15.6%、高中上升16.3%。師生負擔過重、配套不足、考招混亂,讓現場壓力倍增,對課綱產生疲倦及厭煩感,教改浮現警訊。

有大學教授說學習歷程的過程比成就更重要,學生逐年上傳,才能呈現進步或變化的軌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學習歷程檔案別等高三再做 逐年上傳 才能展現成長軌跡

今年是108課綱學生考大學的第一年,大學端首次審查學習歷程檔案。擔任審查委員的台大教授表示,許多學生在高一、高二志向未定,到了高三申請學校時,才發現系統中沒有這個科系的成果可選,於是回頭重新製作後上傳。據聞某高中甚至故意在高三開空課,讓學生優化高一、高二的舊報告上傳。大學教授說,假設一名學生高一喜歡研究地理,高二喜歡生物,高三申請資工,絕對不一定會減分,大學教師的思維沒這麼狹隘,逐年上傳才能呈現進步或變化的軌跡,過程比成就更重要。

一群新課綱首屆高三生在失敗牆上寫下「108課綱、大考中心、學習歷程失敗」等字眼,最後署名是來自憤怒的第一屆白老鼠。 圖/陳同學提供

「象牙塔學者搞出新課綱」 高三生悲鳴成白老鼠

新課綱上路至今,將迎來首屆高三畢業生,他們高中求學過程屢因教育新制遇上不少難題,包含學習歷程檔案遭詬病是軍備競賽、新型學測難易度不穩,都讓他們壓力不減反增。日前有兒少代表發布61頁的「108課綱觀察報告」,更公開批評新課綱政策是一群住在象牙塔的學者,高談闊論以自身觀點構想一個無法落實的教育規畫。...

本屆111學測有太多變因,包含分科測驗取消國英數乙、暑輔因疫情取消,也有學生不太適應遠距學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08課綱動態】學測放榜如何規畫志願 專家建議親子尊重彼此價值觀

111學測成績公布,怎麼規畫志願排序成為熱門話題。台北市大直高中輔導室主任吳姿瑩分享選填志願的關鍵因素,避免學生選出無效志願。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整理:

教學資歷30年的數學老師認為,學測出題若過度追求素養,反造成學生負擔,影響學習。圖為學測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08課綱動態】學測數A爆難 北一女師拆解考題背後的素養亂象

111學測首次考數A,考題就被各界批評「難到爆」,許多考生走出考場都皺眉,甚至忍不住落淚,連建中、北一女與竹中等明星高中學生都直呼「逼死誰」。教學資歷30年的台北市北一女中數學老師蘇麗敏看著她的學生哭著走出考場,相當心疼,呼籲大考中心設計學測考題時,不要過度追求素養,考題轉太多彎,反而讓學生喪失對數學的信心。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

學測國文考題趨勢上,閱讀素養只會愈來愈重要,建議學生一定要大量、多元閱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08課綱動態】破解學測國文罩門:找文本從時事入手、解構文言文句法

111學測國文考題有三大趨勢:融入大量生活時事、文言文考題比例增加、長文考題減少。彰化高中資深國文老師許家瑞一一破解本次學測國文的生活情境題、閱讀理解題與文言文考題,分析新型學測國文試題的趨勢變化,提供未來考生參考。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整理:

明年起二技技優甄審入學管道納入專技高考證書,持證書者可獲25%的優待加分比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課綱升學/下】學習歷程上傳撞期統測 高職師生如何自救?

學習歷程檔案將是新課綱升學重頭戲,但無論是普通高中,或是技術型高中,教育部規範學校上傳中央學習資料庫的時間,統一訂於4月中下旬截止,恐與統測(4月30日考試)準備時間重疊。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平台提案,希望教育部讓技高學生統測結束後再上傳,短短五天破千人連署,教育部卻表示,考招簡章已公布,不宜現在更動,明年才會精進調整。技高教師無奈地說,只能提醒學生利用寒假加緊完成。...

分科測驗級分計算方式爭議不斷,大學招聯會承諾明年3月前拍板定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課綱升學/上】大學分科測驗級分計算方式生變 該不該採0.1方案 各派掀角力

現行大學學測成績計算方式為級分制,各科區分為1到15級分,將前1%考生的成績除以15,就是級距。111學年起分科測驗(目前的指考)也改採級分制,每科分為1到60級分。如今級距計算方式生變,大學招聯會正蒐集各界對級分計算方式的建言,不排除改以各科前0.1%的考生成績來算出級距,提升鑑別度。

補教業者陳偉觀察,學校來不及教、沒教到的內容只是轉移到補習班的教學進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08課綱動態】補教業也跟著新課綱「轉型」 不只教考試還相助學習歷程檔案

編按:新的一年,家長相談室將會以全新面貌與讀者一起繼續關心教育。預計推出「數字看教育」、「國際停看聽」、「108課綱動態...

108課綱首屆考生即將上學測戰場,但新課綱考招變化大,充滿不確定性,高中端、大學端壓力全爆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課綱考招下家長搶送孩子出國 台大教授憂:教改讓台灣變危險

108課綱首屆考生即將上學測戰場,但新課綱考招變化大,充滿不確定性,高中端、大學端壓力全爆棚。經濟狀況有餘力的家長們搶著把孩子送進私校、送出國,認為「既然改變不了制度,那就離開制度」。台大教授憂心地說,這對台灣是危險的,如果是由社經條件決定誰能進好學校,這個教改是不是應該停下來想一下?

很多人以為大學教授不在乎學習歷程,這是一大誤解。教授或許不熟悉新制度的改革,但還是會把學習歷程當成過去的備審資料來審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學習歷程檔案遺失】大學教授喊話別氣餒 給高中生的準備攻略

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狀況連連,經歷學習歷程「被消失」、系統塞車難上傳等慘況,有學生開始擔憂大學端的參採標準已受影響。中山大學財管系副教授唐俊華長期鑽研學習歷程檔案,他以大學教授的角度,鼓勵檔案消失的高中生們勿氣餒,並提供學生學習歷程準備建議:

2萬5210件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上傳後遺失,外界才發現教育部對於如此重要的資料,卻沒有異地備援機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學習歷程檔案遺失】資料毀損、系統塞車出包連連 學生怒「升學權益已被影響」

對全國81校、7,854名高中職生來說,9月25日如同一場夢魘。當天媒體揭露學習歷程系統因為教育部委外的暨南大學製作團隊工程師移機失誤且未備份,導致25,000多筆學習歷程資料損毀,學生必須自有備份、重新上傳才能復原。

教育部指出,此次是暨南大學受國教署委託建置的學習歷程公版模組系統出包,暨南大學教授洪政欣(左)日前出席線上記者會說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學習歷程出包政府甩鍋 教授被打成全民公敵 誰還敢接案

新課綱上路兩年多,教育部推出學習歷程檔案出了嚴重的大包,部分學生在9月初上傳的學習歷程檔案消失,事情爆發隔天,教育部長潘文忠親上火線致歉,立刻定調問題出在受委託的暨南大學研究團隊。對於多年來用心協助政府的暨大團隊而言,情何以堪。這些教授都是本於專業良心與責任幫政府的忙,一出事,政府立刻甩鍋,讓暨大成為全民公敵,學者的專業如此廉價。

學習歷程檔案是新課綱重頭戲,卻因廠商疏失,導致近八千位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消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學習歷程出包追究廠商不專業? 專家點破關鍵在一個字

部分高中生上傳的學習歷程檔案遺失,教育部初步定調是暨南國際大學負責處理公版模組的研究團隊疏失。據了解,這次暨大對外採購的學習歷程檔案紀錄模組主機向上集中服務案,由中華電信公司得標承接,契約總價約1800多萬,暨大指中華電信僅負責硬體,有設定備份機制,是暨大工程師設定時出錯。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因委外廠商操作出錯,導致近8000名學生的資料遺失,學者認為,其公信力已無法挽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8千名高中生學習歷程檔案沒了 台大教授:低級錯誤 教部已失公信力

攸關大學升學的「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因委外廠商操作出錯,導致81所高中職、近8000名學生109學年度第二學期的學習歷程檔案資料遺失,教部已請廠商全力搶救硬碟。學者表示,此事凸顯台灣資訊系統低價搶標、沒有品管機制的窘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