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04是第二代噴射戰鬥機,在第五代戰機都已問世的今天,無疑已是老骨董。在極速、爬升率、加速等方面,F-104的表現不下一甲子後的新機。以1950年代科技達到如此成就,顯示洛克希德天才設計師強森(Clarence "Kelly" Johnson)的功力。然而F-104的不對稱設計哲學,某些性能出類拔萃的同時,也付出包括高風險在內的代價。部分網友認為,北約將F-104用在並不適合的低空穿透打擊任務,是導致高失事率的原因,但是這種說法是否合理?
25年前5月22日,空軍台中清泉崗基地為F-104星式(Starfighter)戰鬥機舉行除役典禮。時至今日,F-104已告別國軍四分之一世紀,最後用戶義大利空軍2004年退役。不管國內或國外,F-104是許多飛機迷津津樂道的話題,顯示其傳奇始終不衰。早年軍方資訊不公開,許多故事難免以訛傳訛;隨著時光流轉,類似神話更是不可收拾。在國內各社群網站上,不難找到關於F-104的討論區;近年軍事新聞成為顯學,媒體常見F-104服役史的懷舊文章,內容往往偏離事實。
我國投入110億餘元預算研發新一代戰機(ADF),中科院近期在立法院公開宣示,國造新一代戰機發動機的「織女星」計畫,今年即將結案,不但取得關鍵技術,並將投付「生產」,另有兩項關鍵技術案陸續於明、後年結案。
屢被美國制裁的大陸陝西西北工業大學最新研發出一款新型無人機,它可安裝在潛艦,並自水下發射,飛行過程即時回傳航拍圖像,彌補潛艦對水面以上偵測感知的不足,號稱「潛艦的千里眼」。它還可成為自殺式無人機/巡飛彈攻擊敵艦。 一般來說,潛艦要與水面通聯,一定要上浮到一定深度,也就是呼吸管深度,相當不利隱蔽。潛射無人機有無可能也會暴露潛艦可能位置?這樣的狀況,中國大陸與美國都可能碰上,他們又如何解決?
美國對台開始執行「總統撥款權」5億美元軍援項目,部分肩射刺針防空飛彈已低調送抵台灣,國防部也證實此案所涉工業合作已在執行。但立委批評,美方目前有我已給付近6000億元台幣的軍備尚未提供,還有眾多採購軍備的工業合作、技術轉移沒有執行,這些加起來可能遠遠超過這5億美元軍援。
1958年,中共發動八二三砲戰,兩岸海空軍爆發激戰。因應台海危機,美軍緊急調動勝利女神力士飛彈來台協防,並將飛彈轉移我方。次年8月15日,我方人員完成訓練,國軍進入飛彈時代。
隨著俄烏戰爭持續,烏克蘭獲得的西方武器愈來愈多。烏克蘭政府本月4日宣稱,使用美製愛國者飛彈,首度擊落俄國對首都基輔發射的「匕首」(Kinzhal)極音速飛彈。16日又宣稱,將俄軍來襲的18枚飛彈悉數擊落,其中包括6枚匕首,並且公布宣稱是匕首飛彈的殘骸。 俄羅斯先前表示,匕首飛彈的極速可達10馬赫(10倍音速),不可能被攔截,因此烏方宣稱以極速5馬赫的愛國者將之擊落,頓時引發外界質疑:防空飛彈能否擊落比自己快一倍的目標?匕首或其他極音速飛彈,是否當真不可能被攔截?愛國者飛彈作為美軍制式防空武器已經將近40年,為何如今性能還能保持世界一流?
打沉一艘航艦要花多少錢?大陸軍事專家算出一筆帳,高達100億美元。費用不是只有上百枚飛彈價格,還要算入背後的偵察衛星、雷達系統,乃至輸運導彈起豎的發射車等配套設備。 中美海上博弈日增,解放軍海軍已突破第一島鏈,未來在台海戰爭以美軍航艦為假想敵,建立「反介入/區域拒止」戰術,但打擊美國航艦,它的代價將高得令人咋舌。報導稱,一般國家根本玩不起這種戰法,此乃大國專屬的玩具。
烏克蘭空軍航空發展部門負責人洛哈喬夫(Volodymyr Lohachov)說,「我們的飛行員目前像在刀口上飛行,(若有)F-16戰機,將使我們能夠超越敵人的防空系統」。 烏克蘭一直向外界請求增援F-16的主因之一,是F-16的飛彈有效射程可達150公里,可使烏克蘭能夠遠距攻擊俄羅斯的戰機。洛哈喬夫說,「當然,我們依然會成為目標。但這將是一場公平的戰鬥。以目前狀況,我們無法回擊…」
海軍震海專案是規模僅次於潛艦的造艦計畫。原本建造4500噸級巡防艦,搭載相位陣列雷達,但因為中科院研發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不成功,改為建造2000噸級輕巡防艦,分為防空、反潛兩種構型。由於全案仍然延續原先時程,民國115年需完成兩艘原型艦,由中信造船廠得標,創下國軍主戰艦艇由民營造船廠打造的新紀錄。 輕型巡防艦性能是新舊混搭,使用最新式複合動力系統,在海軍是頭一遭,首先裝備射程提升的改良雄三飛彈。另一方面,現代艦艇少見的深水炸彈,卻也是新艦的反潛武器之一。從其性能規格,外界能否推斷出,她們未來的任務角色與定位?
美國電影「絕地營救」(The Covenant),主角被阿富汗塔利班民兵追殺,無路可逃,最後關頭美軍AC-130砲艇機趕到,開火掃射,反派全滅,眾人獲重生。同樣以阿富汗作戰為場景的「紅翼行動」(Lone Survivor),片尾也是AC-130出場,塔利班被殺得丟盔棄甲,把主角從鬼門關前救回來。甚至連漫畫改編的「變形金剛」(Transformer),片中美軍遭到狂派機器人攻擊,一旦召來AC-130,照樣可以將對方打退。 在看完電影的觀眾心中,AC-130儼然是具備毀滅性火力,一出場就扭轉戰局的超級大殺器。AC-130的威力是否強過一般攻擊機,當真如此無堅不摧,如果這麼神勇,面對海峽兩岸兵力失衡局勢的國軍,是否應考慮引進,發揮以寡及眾的不對稱戰力。
非洲蘇丹內戰,中國大陸時隔八年再次動用軍艦撤僑,這次解放軍海軍的動作更快,協助撤出多國人員。非洲蘇丹的蘇丹港到沙烏地阿拉伯吉達港最短距離大約1200公里。大陸軍事專家稱,海軍艦艇能一天一夜高速奔襲,見證海軍作戰實力,也驗證大型艦艇燃氣輪機功率的可靠與耐用。但過去40年,解放軍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的...
你在許多影片中看到的俄烏戰出現許多壕溝戰場景,就是曲射武器發揮的時候。這篇外電文章,把155榴彈砲解釋得相對清楚,有助於你理解曲射武器在俄烏戰中的關鍵角色。 「砲彈來襲時沒有什麼警訊,且在空中畫過弧線落下的砲彈更難躲避,使它具高度殺傷力。」一位美國智庫學者如此形容榴彈砲。「空中畫過弧線」指的就是榴彈砲等曲射武器。曲射武器的特色是在看不到目標區的情況下,還可以從遠距離外瞄準且殺傷敵軍。此時,前進觀測與間接瞄準工具,甚至,利用無人機輔助觀測...
解放軍近年大力發展無人機,除了採用了火箭發動機的無偵-8,無偵-7、無偵-10、攻擊-2等都在去年11月第14屆中國航展亮相,可能都已服役。 美媒華盛頓郵報披露外洩美軍機密檔顯示,大陸軍方預計很快在東部沿海部署無偵-8(WZ-8)超音速高空偵察無人機。華郵講的是未來,部分大陸軍事專家卻說這可能已是過去式。說說可以,印證不容易,要如何才能證明無偵-8已經對台灣進行多次偵察任務?
如果國軍能把一套作戰指揮系統「電玩化」,那是什麼模樣?陸軍委託中科院研究,透過部署在戰車、甲車、砲車、各式攻擊直升機、特攻隊伍等各項執行戰鬥任務載具上的藍芽系統、寬頻無線電,聯結到機動部隊管制系統,讓載具上的通話,甚至是油量,都能像電玩般顯示在指揮所戰術電腦、手機系統。 這篇文章告訴你目前的進度,以及為什麼要如此改變,當然,系統是否切合戰備需求,也是我們的疑問…
烏克蘭在俄烏戰爭中擁有的無人機優勢,即將面臨考驗。中國大陸製造的大疆無人機DJI無人機,偵察成效卓越,且易於改裝成可搭載手榴彈,歐美國家大量購買供給烏克蘭使用。俄羅斯忍很久了,現在要由源頭反制。 烏克蘭的無人機操作員說,烏克蘭擔心俄羅斯即將反制中國大陸大疆創新科技公司(DJI)製造,最受歡迎的無人機型。俄羅斯如何反制?為何原本可飛3公里的無人機,現在只能飛500公尺?
4月5日,一架隸屬美國空軍23戰鬥機聯隊74中隊、序號80-149的A-10攻擊機,最後一次由駐地喬治亞州穆迪基地起飛,目的是亞利桑那州的戴維斯蒙森基地,即著名的「飛機墳場」。連同這趟最後航程,80-149號機共累積了1萬4215小時的飛行。飛機降落後,飛官杜明格上尉(Kevin Domingue)依據美軍傳統,與地勤人員一起在座艙內簽名,向老夥伴告別。...
參加今年IDEX防衛展的三家台灣廠商,創未來科技是唯一屬於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的成員。除了無人機反制,另一個一個業務重點是人造衛星,這次將在阿布達比展出。公司執行長王毓駒指出,創未來在衛星領域的主要產品,包括合成孔徑雷達(SAR),以及訊號傳輸設備,國內主要的合作對象是行政院太空中心。
2023年阿布達比防衛展(IDEX),2月20日至24日舉行。聯合報曾於2022年採訪新加坡航空展,是當時全台唯一派員前往報導的綜合媒體。今年IDEX有三家台灣廠商參展,研發無人機反制技術的創未來科技,是去年唯一參加新加坡航展國內廠商。聯合報數位版在阿布達比防衛展前,向讀者介紹這場中東地區最具影響力防務展,訪問創未來科技執行長王毓駒,介紹反無人機以及衛星科技方面的研發成果。
美方已公開宣布售我「火山布雷系統」,但陸軍至今將之列為不公開資訊。實際上國防部早於2021年的「4年期國防總檢討」中,宣示將在國土防衛任務上經營雷區;國軍教範教則中,也將機動布雷車納入「於時間急迫下增布地雷」的手段。
美國空軍第四度派戰鬥機升空擊落氣球,這回的戰機是明尼蘇達州國民兵的F-16,使用的武器還是AIM-9X響尾蛇飛彈。一甲子以來,戰鬥機早已更新換代多次,響尾蛇卻穩坐美軍短程空對空飛彈的寶座,堪稱流水的戰機,鐵打的響尾蛇。
美國空軍出動F-22戰鬥機擊落氣球,F-22號稱全球最強戰鬥機,服役十多年來,首開戰績,卻是接連擊落3枚高空氣球,使用武器都是響尾蛇飛彈。響尾蛇飛彈服役67年,同世代各國的其他飛彈,早就成為歷史,響尾蛇却持續發威,至今仍然大量生產。它與幾乎同時服役的B-52轟炸機,以及1930年代問世的M2重機槍,堪稱美國軍火庫中的不死鳥。...
美國將提供烏克蘭M2布萊德雷(Bradley)裝甲車,消息傳到台灣,某電視台在報導時,圖片卻誤植1930年代美軍的M2戰車。雖然緊急修改,但畫面截圖仍然到處流傳,成了社群網站軍事討論區的笑柄。
1955年元旦,皇家空軍第一個勇士式中隊成軍,宣示V型轟炸機加入大英帝國麾下武力。1956年10月,埃及納瑟政府收回英法投資的蘇伊士運河,引起兩國派兵入侵,勇士參與對埃及空軍基地的轟炸。10月11日,編號WZ366的勇士在澳洲南部的靶場投下英國自製原子彈;次年5月15日,XD818號機在南太平洋投下自製氫彈。美國戰略空軍司令李梅將軍參觀勇士式後,決定B-52轟炸機改用正副駕駛並列雙座,放棄B-47與XB-52原型機類似戰鬥機座艙的前後座設計。 這是勇士式的高光時刻,不過引領風騷的時間非常短,迅速就被後浪壓過:不幸的是,整個大英帝國的運勢,也是如此。
二次大戰期間,英國擁有僅次於美國,穩居全球第二的戰略空軍。四引擎重轟炸機的總產量超過1.6萬架,數量最多的蘭卡斯特(Lancaster)轟炸機超過7000架,載彈量甚至略高於更晚誕生的B-29,是炸垮納粹德國的主力。戰爭結束,噴射化與核武化成為未來趨勢,英國也趕上潮流,在1950年代初推出三種可以攜帶核彈的噴射轟炸機:勇士(Valiant)、火神(Vulcan)、勝利者(Victor),由於命名都以V開頭,習稱為V Bomber。 然而,V型轟炸機也是帝國的落日餘暉:此後英國的科技與財力,再也無法支持研發與保有戰略轟炸機部隊。隨著它們性能逐漸落伍,後繼機種計畫却一一取消。1968年,空軍被迫交出攜帶核彈全天候警戒的勤務,由海軍的北極星飛彈潛艦接手。時至今日,「轟炸機」早就變成皇家空軍的歷史名詞,現在與未來,都不再有這類機種。
美國軍火大廠L3-哈里斯(L3 Harris)贏得美國國防部4000萬美元合約,提供烏克蘭14套「吸血鬼」(Vampire)無人機反制系統。這套只要單人即可操作的輕便系統,可裝在皮卡之類的民用車輛上,預計今年底之前交貨。 不管是俄烏戰爭,或是去年8月中共環台軍演後,大陸空拍機連續到小金門騷擾守軍,顯示不管是正式戰爭或灰色衝突,無人機都大有可為。如何反制無人機威脅,當然也成為顯學。問題是該如何反制?在反無人機領域中,有那些必須顧及的竅門?
中科院相位陣列雷達性能無法滿足需求,海軍震海大轉彎,從4500噸級改為兩艘2000噸級至2500噸級,分為防空型與反潛型。國防部公告招標文件,外界得以了解震海艦性能概要。 震海將成為第一種配屬增程雄三反艦飛彈的國軍艦艇,以海劍二防空飛彈作為主要防空武器。但比起濟陽級巡防艦,震海水下戰力貧弱,反潛型的偵潛與攻潛裝備,不及諾克斯,防空型付之闕如。戰時要兩艘搭配,才能擁有水下戰力。 這反映海軍先前對外承認,規格修改後的震海艦,直接目標是維持一定數量水面艦艇,足以擔任平時台灣周遭海域的偵巡任務,因應中共機艦擾台的灰色行動。至於如果爆發戰爭,身為二級艦的震海,只能擔任低強度輔助任務。
一架美國B-2精靈式(Spirit)隱形轟炸機,本月10日在駐地密蘇里州懷特曼空軍基地發生事故,飛機在跑道上起火。奇特的是,失事飛機殘骸並未第一時間清除,繼續停在跑道上11天之久,整個基地的運作都停擺。多日之後,美國空軍才證實,飛機在空中就發生故障,因而緊急返場降落,兩名機員成功逃生。由於飛機經歷火災,外界預期不會修復,而會將其作為拆零使用。 B-2精靈式是人類歷史至今最昂貴的飛機,單價高達20億美元(約新台幣600億元)。繼先前在關島起飛時墜毀1架,如果這次的失事機確定報廢,機隊將只剩下19架。
12月16日美國德州沃斯堡洛克希德馬丁工廠,新出廠的F-35B試飛,垂直降落觸地後,突然機尾翹起,機鼻觸地在地上打圈,飛行員啟動彈射跳傘逃生。美國軍方解釋,這架F-35B尚未交機給陸戰隊,執行試飛任務的是一位空軍派駐洛馬的少校試飛官。他在彈射過程中受到輕傷,如今已經出院。 F-35是航空史首架一魚三吃,同時開發傳統、航艦、垂直三種起降方式的機種,也是唯一服役的超音速垂直起降戰機。有趣的是,F-35B的設計概念,很可能出自解體前的蘇聯。
美國陸軍12月5日宣布,「未來長距離突擊航空器」(FLRAA)標案,由貝爾公司的V-280勇士(Valor)勝出,擊敗塞考斯基與波音聯手的SB>1挑戰者(Defiant)。FLRAA未來將取代現役UH-60黑鷹(Blackhawk)直升機,成為下一代突擊運兵主力。美國陸軍目前擁有1500架以上黑鷹,這次勝利對貝爾與其所屬的德事隆集團(Textron),無疑是超級利多。 不管V-280或SB>1,都並非傳統直升機:勇士根本不算直升機,而是介於直升機與一般飛機間的傾轉旋翼機(Tiltrotor);挑戰者雖仍屬於直升機範疇,却採用美式直升機以往少見的同軸雙旋翼,機尾還多出一具螺旋槳。兩大競爭集團設計黑鷹的接班人,為何都採取非常前衛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