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線上

如果勞工年滿60歲都不領,帳戶金額可以持續參加每年的勞退新制基金投資績效分紅,等於持續理財運用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退休滾錢術 勞退新制帳戶別急著領 有人6年分紅50萬

歐女士今年66歲,四年前退休前是企業高階主管,退休後就去請領勞保老年年金,每月月領2.4萬元,先生也是高階公務員退休,每月退休金7萬多元,兩個人退休生活頗有餘裕。原本60歲就可以請領的勞退新制退休帳戶近200萬元,歐女士至今沒有動。她的很多朋友知道後都笑她傻,幹嘛把錢放著不領?

日股衝上1990年代泡沫經濟時代後的高點,巴菲特也來投資。 美聯社

跟著巴菲特買日股 散戶善用攻略 用台幣也能賺一筆

股神巴菲特大舉投資日股,投資者的目光再度聚焦日股,國內龍頭投信元大投信也跟著巴菲特的腳步,宣布發行國內首檔專門盯住日本龍頭權值股的日股主動型基金。先前國內已有包括元大、國泰、富邦、兆豐等投信業者有發行日股基金,但大部分都以ETF為主,這次元大投信專攻日本龍頭企業的主動式日股基金,可說是目前所有日股基金裡最聚焦日本龍頭企業的一檔,國人更可直接在台灣用新台幣就能投資日股基金。

為鼓勵勞工自存退休金,制度賦予勞工最多可以按月提繳薪資6%免稅,也就是自提的部分可以自當年度所得扣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640萬勞工拒參加勞退自提 專家解析3大疑慮

勞退新制上路18年,願意參加自提人數終於破百萬了,參加自提人數比率達13.5%,表示每月從薪資中提撥一定比率金額當做退休老本的勞工已有上百萬人;另一方面,卻也意味另有近87%、640萬人並未參加自提。 為何到現在仍有640萬人不敢或不願參加自提?專家說,他們擔心的事極可能似是而非,錯過制度設計可享的好處。

美國金融爆雷危機可能尚未結束,銀行業仍面臨嚴峻的存款外流問題。路透

美國銀行金融風暴下 投資人該如何精準避雷?

美國金融機構近來接二連三出現問題,從最早的矽谷銀行,到日前美國銀行業資產規模排名第21大的第一共和銀行被摩根大通接管,已是這一波銀行危機中,第3家不得不由監理機關指定大型銀行接手的中型銀行。在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此刻,投資人還能投資美國市場嗎?

財稅機關列出報稅四大雷區,提醒民眾不要踩雷,免得稅不安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稅眉角/結婚離婚、扶養親屬...所得稅4大雷區 滿滿魔鬼細節

每年5月都要報繳個人綜合所得稅,但還是有許多民眾因為不熟悉稅法規定,導致短漏報所得稅,補繳稅款事小,若還挨罰恐怕就得不償失。財稅機關分別從免稅額、所得額、扣除額和結/離婚申報列出報稅4大雷區,提醒民眾不要踩雷,免得「稅」不安心...

民法成年年齡今年起下修至18歲,但因為所得稅是落後申報制,去年滿18、19歲的民眾,原則上還是不能單獨申報所得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稅眉角/去年18歲「轉大人」 今年想當首報族再等等

個人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5月開跑,對去年「轉大人」的報稅新手而言,要先掌握有無所得、所得多少等兩點,此外,雖然今年起成年年齡從20歲下修為18歲,但因為所得稅是落後申報制,去年滿18、19歲的民眾,原則上還是不能單獨申報,報稅時要特別注意。

財稅單位今年推廣手機報稅列為施政重點,手機報稅也提供超商現金繳稅功能。圖/7-ELEVEn提供

報稅眉角/手機報稅增3功能 申報資料「拍照上傳」更省事

今年五月報繳個人綜合所得稅,除了免稅額、扣除額調高可以讓民眾荷包少失血一點,手機報稅也有新制上路,其中又以開放上傳申報資料附件最便民。此外,新冠疫情逐漸趨緩,今年繳稅期限將不再延長,但民眾如果受疫情影響發生財務問題,仍可申請延(分)期繳稅。

物價高漲基本生活費調升,加上免稅額、扣除額調高,民眾今年報稅可望省下不少荷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稅眉角/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調高...弄懂3關鍵省荷包

全台民眾近日陸續領到政府普發6千元的稅收超徵紅包,不過,在享受領紅包的小確幸之餘,不要忘了時序已進入4、5月的繳稅旺季,得要盤點一下荷包,留一點錢來善盡國民應盡的繳稅義務。 4月率先登場的是使用牌照稅,車主要記得在4月30日前繳稅,如果拖過5月5日才繳,要被加徵滯納金。繳完牌照稅後,有殼蝸牛最快本月底會收到稅單,準備繳房屋稅,接著就是「重頭戲」、也就是5月的個人綜合所得稅,只要有所得,幾乎逃不過被「拔鵝毛」的命運。

無論是打工族、工讀生或是臨時人員,甚至勞工試用期,都必須投保勞保,而且享有薪資6%勞工退休金提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別信老闆省錢話術 勞保投保高薪低報「虧大了」

小昕(化名)才剛畢業兩年,擔任一家小公司的行政工作,小昕負責的事很雜,從老闆公私帳到中午負責幫同事叫便當都要做,但工作環境相對單純,小昕打算先做一段時間,再決定留在台北還是返回南部工作定居。小昕每月薪資3萬元,但當初老闆跟她說,她還很年輕,不會領勞保保險給付,投保先以基本工資26400元投保薪資即可,兩人都可省下保費,小昕誤信而聽從,最近朋友向她問起勞退提撥的事,她才知道自己虧大了。

裕隆旗下的格上租車、和泰車旗下和運租車,都有提供訂閱租賃服務。圖/和雲行動服務提供

買車貴養車煩 訂閱式租車省心還能年年換新

萬物皆可訂,近年來汽車租賃市場出現「訂閱式租賃」這種長期租賃服務,個人消費者可以透過訂閱式租賃,逐步接受並享受長期租車帶來的好處,包括資金運用靈活、養車輕鬆、不受車輛限制生活的優勢與便利,還可年年換新車。

房市329檔期將至,市場觀望氣氛濃厚,買賣雙方諜對諜,持續拉鋸攻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買屋諜對諜 看到低首付別衝動 從舊建案找便宜

房市329檔期將至,景氣看跌未跌,市場觀望氣氛濃厚,買賣雙方諜對諜,市況交易清淡,持續拉鋸攻防。然而近期有意購屋的買方,可觀察建商出現哪些跡象,有機會找到破口撿便宜。

兩大超商會員點數,可折抵的範圍日增。例如統一超商點數可折抵健保費、綜所稅、營業稅等。圖/統一超商提供

超商點數「鈔」能力進化 能抵稅費、當現金

萬物皆漲,超商點數成為「抗通膨神器」,同時,統一超商和全家這兩大超商還將點數生態圈愈擴愈大,就是希望讓民眾透過日常消費累積點數後,還能進行「二次利用」把點數當現金花,甚至能拿點數繳納代收帳單,在繳稅季來臨之前,積少成多先為荷包省一些。

國人平均壽命已80歲,越來越多人會遇到繼承問題。圖/玉山銀行提供

房子要給小孩繼承 2016年後買的要留意「房地合一稅」

內政部統計顯示,去年全國建物移轉登記中,只有66%是買賣交易,卻有高達15%、共約7萬戶為繼承而來,對比12年前,比例已翻倍增加。其中,房價最高的台北市,也是繼承不動產比例最高的區域,去年移轉登記中,以買賣取得者只有49%,但卻有21%、共約1.2萬戶透過繼承取得,等於每10間房子就有2.1間是繼承而來,「等房」已成顯學。

產險公司的意外險「自動續保」,壽險的意外險則有「保證續保」,若未搞清楚兩者的差異,可能影響自身保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意外險兩種續保方式 一旦搞錯保障恐成空

許多民眾在規劃保險保障時,意外險是最基本的險種,不過產險公司、壽險公司都有銷售意外險,許多民眾可能只知道產險的意外險較便宜就買了,但不清楚兩者差異在哪?一般來說,產險公司的意外險「自動續保」,壽險的意外險則有「保證續保」,若未搞清楚兩者的差異,可能影響自身保障。

勞保加國保雙年金看起來很不錯,但並非人人都是領雙年金最划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勞保雙年金未必領更多 考慮這些讓退休更闊綽

現行勞保老年給付規定,如果要選擇勞保老年年金,必須勞保年資滿15年,才能領年金,否則只能一次領。唯一例外是可與國保年資併計,合計年資後滿15年,勞保仍可選領年金。勞保加國保雙年金看起來很不錯,不過並非人人都是領雙年金最划算,甚至為了年資併計,勞保與國保都要年滿65歲才能領,是否符合退休規畫,也要一併考慮清楚。

中央鬆綁邊境政策,不少民眾今年春節假期選擇出國過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出國玩怕確診?2家旅平險理賠 但「時間點」要留意

海外旅平險有望重磅回歸?原本除了安達產險外,其他業者的旅平險均把法定傳染病列為除外責任,也就是海外確診新冠肺炎不理賠,但近期台灣產險重回戰場,旗下旅平險也可理賠海外確診,兩家業者扮演領頭羊,未來疫情影響持續淡化,預計將吸引其他業者跟進。

勞退月領不是活到老領到老,許多民眾都搞錯了,以為它與勞保月領一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勞退月領搞錯1件事 可能讓退休生活變黑白

莉娟(化名)今年58歲了,雖然還在職場打拚,但隨著距離退休生涯愈來愈近,不免開始盤算退休金可以領多少?該怎麼領?莉娟跟子女們討論,估算自己勞保年金應該可以領到近2萬元,加上她早早參加勞退新制,也可以按月領勞退金,只要保持身體健康,就可以活到老領到老,也比一次領划算,退休保障應該可以「安啦!」要孩子們不用擔心。

產險公司推出可附加投保的「道路救援險」、「高速公路碰撞險」、「假日或國道增額保障」,增加出遊保障。示意圖。 圖/新安產險提供

連假出遊最怕車潮 3種附加險花費少 讓你玩得更放心

春節假期邁入尾聲,國道北上車潮湧現,初四後北返、出遊兩種車流交雜,車流量增多也較容易引發交通事故、車子故障、拋錨等突發狀況,加上後續還有二二八假期,預計還有一波出遊潮。專家建議,用路人若有投保產險商品,可大幅降低意外衍生成本、增添行車保障。

拿了年終獎金,可以好好想想如何放大。但是要記得先理債再理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拿到年終別急大撒幣 3步驟教你把獎金變胖

迎來農曆新年,上班族最期盼的年終獎金多已進帳。不過,許多人拿到年終獎金時,很容易落入心理帳戶的消費陷阱,容易將年終獎金當成是一筆「意外之財」,別說提撥一份下來儲蓄、理財,甚至可能全部花光也無所謂。銀行建議,由於年終獎金是一筆額外收入,要善加利用獲得的每一分錢,無論消費或投資,都經過審慎規畫,將年終獎金的效益最大化,甚至為自己未來累積財富。

每到農曆新年,孩子最期待的就是領壓歲錢的時刻,有些家長會代為保管,做為子女未來教育之用。圖/北富銀提供

「紅包幫你存起來」處理孩子壓歲錢 考驗家長理財力

農曆春節期間,孩子最期待的莫過於領到壓歲錢,父母則常常在兩者間掙扎,該將紅包錢讓孩子自行運用呢?還是父母收起來作為子女未來的教育基金?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其實都考驗父母的「理財觀」。如果是要交由孩子運用,這時是與孩子「聊錢」的最好時機,教孩子分辨想要與需要、如何儲蓄、記帳等;若是由父母「代管」存起來當教育基金,就更考驗著父母對於金融市場的敏感度。

過年出國消費大增,各大銀行推出信用卡回饋。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春節出國潮 機場接送預約爆滿 專家提醒顧好刷卡權益

今年春節假期長達10天,為迎接史上最長春節假期,且是疫情解封後首次春節長假,許多民眾早已訂好機票出國旅遊,除了比較信用卡海外消費回饋差別,各項權益也可多加留意;國銀消金主管點出關鍵,近期發現國內機場接送早已被訂滿,若有規畫出國者,可留意能否訂到機場接送,或是選擇其他權益的信用卡更划算。

信用卡回饋縮水就急著剪卡,小心權益受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信用卡好康縮水該不該剪 先考慮1條件、確認4件事

每到一年的結束,就會陸續有銀行調降信用卡的權益,尤其近年國內信用卡市場競爭激烈,銀行可能在推出新卡初期端出高回饋率吸引民眾辦卡,但過一陣子就將回饋調降,因此民眾皮夾中換新卡的速度也加快。但民眾要注意,若看到銀行一調降回饋就大舉剪卡,恐影響到信用評分。

國內曾興起一陣投資海外房地產的熱潮,美國就是其中大宗。圖為麻州西馬市一處房屋掛牌求售。美聯社

海外買房選哪國好?專家解析獲利眉角

國境解封,海外不動產投資熱潮也跟著回溫,但近年全球經貿受疫情影響甚深,地緣政治衝突也日益加劇,投資海外房產時,又該注意哪些風險?

電子票券近年蓬勃發展,從餐券拓展到門票、車票等各式服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電子票券結合超商App 折扣、點數好用又好賺

民眾購買日常生活用品頻率高,隨著科技發達,透過購買電子票券的方式,除了可以享有折扣外,還能累積會員點數,並用來折抵,可說是另類的點數放大術。

年終大掃除若能徹底做到斷捨離,可為房子帶來好氣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居家物品斷捨離 專家揭好處:等於少背200萬房貸

現代人的居住空間愈來愈小,但物品常常有增無減,因此準備進行年終大掃除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斷捨離。一次徹頭徹尾的斷捨離,除讓全屋帶來煥然一新的好氣象,也替新年招財添好運。

鮮乳飲料都是民眾最常到便利商店消費的商品,超商推出訂閱制,又有折扣,對民眾很具吸引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超商超市「訂閱制」搶客 消費者免囤貨又省一筆

看準消費者對於日常民生用品的高度需求,近年來包括超商、超市都推出了「整買零取」的服務,讓消費者能夠用更低的價格,買到使用頻率高的商品,加上科技的發展,而後更發展出了「訂閱」的服務,讓善用的民眾能夠買愈多、省愈多。

台灣面臨「雙老」危機,不少縣市長候選人在這次選戰中,大打都更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家都更行不行?具備5條件機會高 2大迷思不要有

台灣目前正面臨「雙老」危機,不僅人口老化嚴重,且住宅高齡化的現象也堪憂,不少縣市長候選人在這次選戰中,也大打都更牌,許民眾一個新家夢。但還是常有民眾存疑:「我家都更重建的機會高嗎?」專家表示,從房屋條件來看,若位在都市計畫區、屋齡30年以上、無電梯、無車位、臨8米以上計畫道路等情況,順利都更的機會較高。

一次請領勞保老年給付雖然可以逃掉破產危機,卻也容易遇到3大風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次領完就不怕勞保基金破產?這3種人都後悔了

儘管勞保老年年金可以活到老領到老,但勞保基金因為繳少領多,6年後就可能破產,不少人擔心以後領不到,選擇一次請領。但退休金入袋後,真的就一切安了嗎?網路上不少「勞保退休金月領還是一次領好?」討論,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愈來愈多人分享長輩勞保一次領的「慘痛教訓」,甚至說「每個都很後悔」。一次請領到底會有那些風險?

一般企業願意提前結清勞退舊制退休金,對員工而言是利多。但兩種情況下,可能會損失退休金。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勞退舊制結清不是人人開心 兩因素讓他損失30萬退休金

冠仁(化名)在公司任職快26年了,距離屆齡退休還有7年,公司屬於年年調薪的好企業,冠仁從沒想過跳槽,打算做到屆齡退休。冠仁原本屬於勞退舊制,勞退新制2005年7月上路後,他在2009年轉為新制,並保留舊制15年年資。最近公司也表明將與有舊制年資員工結清,雖然多數同事都很開心,他卻心情鬱悶,因為他仔細算一算,自己可能會損失快30萬元退休金,對他來說,可謂虧大了。

地價稅本月起開徵,繳納期限至11月30日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土地早賣了還收到稅單?錯過關鍵時間點會吃虧

今年地價稅已於11月1日開徵,多數民眾一定會發現,今年地價稅額比去年增加,不僅如此,也有部分民眾很納悶,明明已將土地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為何仍收到地價稅單?財政部表示,其實節稅有小撇步,民眾必須留意關鍵「831基準日」,由於地價稅以8月31日納稅義務基準日,若在基準日前完成移轉登記,就不會再收到稅單繳稅,反之,若在9月1日後才完成,就要由原所有權人繳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