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譯通

中獎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她找外甥當人頭抽中汽車釀姊妹互告 百萬求償判准關鍵曝

一名女子找未成年外甥當人頭參加抽獎活動,最終抽中最大獎一輛奧迪汽車,但她的姊姊和外甥未依約交付車輛,反而擅自販賣過戶給他人,姊妹最終撕破臉對簿公堂,女子提告要求姊姊和外甥賠償132萬餘元。 特別的是,法院認定女子、外甥之間有「委任契約」存在,姊姊和外甥沒有交付汽車,等同於沒有履行委任契約,認為女子請求賠償有理由,全額判准。實務上委任契約的意義、要件為何?如何會成立委任契約,又雙方應負的責任是什麼?

夫妻之間簽下的賠償協議書,若變成贈與契約,恐怕會有不履行的風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夫外遇簽協議書2套房只贈1間 妻提告敗訴連千萬違約金也歸零

「抓到了!」面對另一半偷腥,但又無法離婚,部分怨偶會選擇要另一半把房產登記在自己名下,確保至少不會人財兩失,台中一名男子被妻子發現不忠,在妻子「給保障」的要求下,簽下贈送兩套房產、違約要賠千萬的和解書,但丈夫只給一套就不給了,妻子拿和解書打官司要討另一套房跟千萬違約金,法官卻把違約金減至零元,另一套房也不用給了,主因是法官認為這種和解,也是贈與的一種。

李女與胞妹今年9月收到國產署通知,指兩人在高雄大寮有一筆不動產占用國家土地,是一堵面積約29平方公尺圍牆,要求限期拆除。圖/翻攝自Google地圖

姊妹突收到「一堵牆」遺產 超過拋棄繼承期限該怎處理?

電影、連續劇常見到劇情安排,男、女主角突然接獲通知,將繼承遠房未謀面親戚的遺產,自此改變主角的人生命運,這類事件在現實生活中也真實上演。 李姓女子與胞妹素未謀面的外曾祖父,在8年前去世後留下遺產,是一堵面積約29平方公尺的圍牆,李女今年9月突然收到國產署要求她限期拆除,否則需繳納土地補償費,李無奈向擔任地政士友人抱怨「怎麼會從天外飛來一堵牆?」煩惱該怎麼辦才好。

法界人士指出,凶宅並無明確法律定義,只能依照內政部函示來認定。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砸1350萬買到凶宅!律師:凶宅無明確法律定義 教你怎自保

買屋租屋,大概不會有買受人或承租人希望碰到凶宅,承租者或許可以連夜搬走,但買屋者投入畢生積蓄發現是凶宅,可能欲哭無淚。而許多誤賣凶宅者,都會自稱當時自己買時並不知情,這可免除法律責任嗎?若發生不幸事件,是發生地才算凶宅、還是結果地也算?法界人士指出,凶宅並無明確法律定義,只能依照內政部函示來認定。至於凶宅房價就低嗎?有房仲說,現在房價高漲,台灣已經進入連凶宅也住不起的年代。...

在住宅密集區抽菸,菸味恐容易飄入鄰居住處。圖為室外吸菸區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惡鄰菸味、臭氣怎麼舉證?律師教你蒐證小撇步

都會區人口密集,日常生活難免相互影響,噪音之外,菸味、餐廳抽油煙機等臭味也常引起鄰居間不愉快,不過舉證氣味比聲音難度更高,法官一般認為氣體自然擴散,無可避免。 嘉義市經營體育用品店的李姓女子,因緊鄰的菸酒行客人常在店門前聊天、吞雲吐霧,菸味長期飄入店內,導致運動衣物商品都沾有二手菸味,憤而提告請求菸酒行不得將二手菸的菸味、臭氣,侵入運動用品店,最後成功勝訴的關鍵在於拍下證據,但一般住家想要舉證臭味造成損害,又該怎麼做?

夫妻一方為大陸地區人士,在婚姻的法律行為上,需符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示意圖。新華社

夫逝遺產全給長子陸配跨海追討 她先拿走一半因這規定

兩岸人民通婚情況相當普遍,但如果婚姻關係消滅,婚後財產甚至遺產該怎麼分?彭姓男子多年前在大陸與張姓女子結婚,3年前彭男病逝,事前預立遺囑要把在台的動產存款全給長子,張女認為自己財產權與繼承權遭侵害,因此跨海來台提告要分產,張女自稱在台「零財產」,但彭男的哥哥主張,張女在大陸有兩處房產,每年收租25萬元人民幣,這應該也要算在張女的婚後財產內,然而,法官仍採信張女說法,遺產還沒分配前,張女就拿走了一半…

一名50多歲的婦人因丈夫過世,留下一億多元遺產,因膝下無子加上丈夫的父母早逝,遺產必須和丈夫的手足分配,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膝下無子夫過世遺產妻需和手足分?律師教一招可拿更多

一名50多歲的婦人因丈夫過世,留下一億多元遺產,丈夫父母早亡,結婚前就與4名兄弟姊妹沒有往來,但丈夫過世後4名手足突然出現來爭產。雖然丈夫生前有寫贈與契約,但因少了「這一步」,只好找律師協助,幫婦人爭取到遺產。 真實的血淚案例常出現在膝下無子的家庭,也成為不少律師執業生涯最常遇到的問題,「膝下無子,遺產必須和死亡一方的手足分配,連共同買的房屋都要分人,到底該怎麼辦?」律師提醒,可善用「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這是法律特別保障配偶的一個權利。

父母買房後,利用借名登記方式把房產登記給子女,其實潛藏不少風險。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男名下沒財產妻小竟遭課千萬遺產稅 這招避稅被戳破法官判要繳

為避免日後子孫爭奪遺產,或被課高額遺產稅,不少長輩會在生前就開始安排財產分配。北市陳姓男子早年就把自己的高價華廈不動產都登記在子女名下,還去法院公證遺囑,稱名下無任何財產,但陳過世後,其妻小卻被國稅局課徵3千多萬的遺產稅,妻認為丈夫死後未留任何遺產,為何要繳遺產稅?她先用法定財產制的特別規定,把遺產稅金額砍掉一半以上,但剩下1500萬稅金打行政訴訟卻吃敗仗,法院判決還是要繳,法界人士分析,這種避稅方式,躲得了贈與稅,在某些狀況下,卻躲不掉遺產稅…

和解簽下和解書時,可得看清楚和解範圍,一旦簽了可不能以內容有錯誤為由要求撤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賠錢和解又挨告他怒斥詐欺 法界人士點出「和解範圍」陷阱

不管是車禍、吵架或者鄰居糾紛等,為了大事化小通常都會以和解來取代訴訟,和解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暗藏陷阱。桃園有一對情侶因為口角衝突大打出手,男方拿物品砸向女方臉部,造成女方左眼失明,後來男方找上女方母親談好簽下和解書,約定賠償2萬9000元,和解書上還寫下「嗣後不得求償,並放棄一切民刑事法律訴訟權」,不料女方再度提告求償30萬元,男方傻眼告訴法官「不是已經放棄了嗎?」但法官還是判決女方勝訴,法界人士分析,這就是落入「範圍」的陷阱。

這幾年房市火熱,不少民眾也選擇購買預售屋,但交屋後若與廣告不符很容易起糾紛。此為示意圖,與本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預售屋標榜「複式樓層」卻不能蓋夾層 買家告廣告不實吞敗

購買預售屋,建商往往準備滿滿話術與大餅吸引消費者上門,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吹噓建案為捷運宅,不然就是號稱使用面積更大更寬,有三名消費者就是在建商的「河岸雙捷運」、「複式樓層」宣傳下,購買建商位於北市重慶北路的一處建案,但在繳納數期開工款後,建商在客變說明時卻稱施作夾層屋是非法的,至於說好的雙捷運至今沒有,也無中央核定的捷運規畫,因此打官司要求解約退款。法官認為,消費者對廣告中關於建案周邊的「願景」、「複式樓層」存在認知錯誤,因此判決消費者敗訴…

飼主帶狗出門務必要繫牽繩,高雄曾發生比特犬攻擊野狗事件,連比特犬的主人想奮力分開兩隻互咬的大狗仍無濟於事,自己還受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毛小孩不繫牽繩驚嚇路人、機車危險載狗…這些NG飼主都有刑責

不少人視毛小孩為親人,養寵物享受遛狗樂趣。但如果疏於注意,犯了NG行為,代價可不小,輕則罰鍰,重則吃上官司。最常見的NG行為就是遛狗不繫狗鍊或狗繩,不只咬傷人會被告,連嚇到人也會受罰,歷來的案例,從裁罰6000元到易科罰金15萬元的案例都有,受傷的路人、其他犬隻醫藥費也得由飼主負擔,另外虐狗行為也是NG,飼主不可不慎。...

嘉義李姓婦人認為父親生前把市價超過1800萬元的十筆土地與兩棟房屋,都贈與母親,認為贈與程序有瑕疵提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父千萬房地死前贈與母遺產歸零 女用2年條款要繼承敗訴

眼睜睜看著父母把自身家產贈與他人,原本可以成為遺產繼承者,最後卻變成他人財產,子女們心中恐怕是五味雜陳,嘉義李姓婦人認為父親生前把市價超過1800萬元的十筆土地與兩棟房屋,都贈與母親,認為贈與程序有瑕疵,而且贈與後不到一個月父親就死亡,依民法規定應屬於遺產,多年來刑、民事告訴齊發,控告母親與姊妹,卻屢告屢敗,法界人士分析,民法確有兩年內的贈與,也算是遺產的規定,但這種遺產是「所得遺產」,不是給繼承人分的…

關於陸籍配偶在台的遺產繼承規定,是要依照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來進行的。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公提告稱大陸媳婦不得繼承台灣遺產 法官:不宜擴大解釋

在我國民法繼承編中,明定配偶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換句話說,配偶的繼承順位最高無庸置疑,但如果配偶是陸籍呢?桃園范姓男子娶張姓陸籍女子為妻長達17年,但張女與兩人之女長期在大陸生活,沒有申請台灣居留證甚至是身分證。范過世後桃園留有一處房產,張女向法院主張自己繼承權利,但范的父親提告主張媳婦與孫女,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並無繼承權,卻被法官打槍「你連第一順位繼承人都不是」…

洪姓婦人匯款海外給子女當生活教育費,卻被國稅局認定是贈與不是扶養。圖為示意圖。記者林澔一/攝影

子女留學匯生活費竟被當贈與 母要繳稅300萬法官認有理

出國留學幾乎是每個學子的夢想,但昂貴的學費與生活費用,對父母而言確實也是一筆負擔,北市洪姓婦人將一對子女送到美國留學,兩人陸續拿到名校的學士與碩士學位,洪婦幾年前匯款給子女60多萬美金,作為兩人在美讀書生活多年的費用,卻被國稅局認定是贈與,要補贈與稅與罰鍰高達300多萬元新台幣。 洪婦不滿打行政訴訟,她告訴法官,依照估算,兩子女在美求學生活費用,根據估算應高達90多萬美金,她已經少匯了,卻還是被國稅局認定是贈與,太不公平了,但行政法院還是判決洪婦敗訴…

邱小姐今年5月出國遊玩一周,返國時卻意外發現出國期間,超商App竟存入3張來自南部的發票。示意圖,與案件無關。記者黃羿馨/攝影

別人存錯發票載具中獎了能花嗎?多一道手續避免被告侵占

為鼓勵民眾使用載具存放雲端發票,消費者在各大超商App綁定手機、載具條碼後,往後消費只要報電話號碼,發票就會自動存入超商App,還能自動兌獎。不過新竹邱小姐發現,她手機裡竟無端多出3張5、6月在南部的發票然還中雲端發票專屬獎,500元已匯入她帳戶,讓她煩惱「究竟該不該花掉」,但是歸還又不知道該還給誰?律師則建議做多一道手續,就能合法、安全得到這筆意外之財。

一名曾派駐我國某邦交國大使的退休外交官,在生前曾簽署贈與契約,要把存款三分之二贈與女友,未料契約簽署3天後就過世,財產均落入成為遺產,而其子女堅稱這契約無效,表示是女友拉著爸爸的手在契約上蓋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退休外交官生前贈女友2千萬 子女控她抓手蓋指印為何卻敗訴

人生走到最後,如何妥善處理身後事,真的需要大智慧。曾派駐我國某邦交國大使的退休外交官,病重之際為了照顧跟自己走到最後的女友,在生前簽署贈與契約,要把存款三分之二贈與女友,未料契約簽署3天後就過世,財產均落入成為遺產。女友見外交官子女遲未履行父親生前的贈與心願,於是提告希望拿回,但子女堅稱這契約無效,因為女友拉著爸爸的手在契約上蓋章...

3歲的哈士奇「Yuma」日前闖禍,被抓到警局做筆錄,警方填寫的交通事故聯單與卷宗上,「當事人」都是「哈士奇」,僅在備註欄留下飼主資料。圖/蘇姓飼主提供

車禍當事人寫「哈士奇」行嗎?毛孩闖禍誰該負責專家說話了

宜蘭縣礁溪鄉日前發生一起哈士奇寵物犬闖到馬路上、造成汽機車追撞的交通事故,警方在事故聯單的「當事人」欄位填寫「哈士奇」,引來網友熱議,也有員警認為,這是為求簡單明瞭,實務上類似案例會填「狗」。 法界人士看了皺眉直指不嚴謹,以法律而言當事人可以填「狗」嗎?難道不會因此損及「人」的相關權益?

房屋租賃契約書在一般書局就可以買到,房東、承租人便宜行事,自行填寫租約經常可見,也讓有心人利用來詐騙。記者李宗祐/攝影

二房東轉租再轉租得手雙重租金 三招避免被詐騙租屋

房價高漲的時代,租屋對小資族來說是不得不的選擇,但多數人都輕忽簽訂租賃契約的完整程序,「去書局買兩本只要幾十元的房屋租賃契約書簽一簽就好」,應該是租屋族的共同經驗,但嘉義就發生有名女子看準這種漏洞,一年內以租屋後轉租,收取長期租金後落跑等方式,詐騙十多名房東與租客,專家給租客三點建議來避免遭惡質二房東詐騙,而第一點對房東來說,根本是舉手之勞,拿不出來就有鬼…

這幾年房市火熱,不少民眾也選擇購買預售屋,但交屋後若與廣告不符很容易起糾紛。此為示意圖,與本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預售屋廣告不實糾紛屋主告贏建商 法界建議簽約前必做一件事

由於沒有成屋可看,民眾購買預售屋能仰賴的,就是銷售中心內的各項廣告物、銷售人員講解以及製作精美的模型屋,彰化徐姓男子花了近700萬元,買下一處三樓透天厝的預售屋,交屋後徐越看越不對勁,一比對才發現成屋與模型有落差,狀告建商求償,建商辯稱房屋都是依照設計圖施工,沒有任何疏失,但法官還是判決建商敗訴確定…

很多人習慣騎機車到騎樓停車,不過基隆有不少騎士因此收到罰單,警方提醒進騎樓依規定要用牽的才不會受罰。記者游明煌/攝影

騎機車進騎樓收6罰單男氣炸 私人監視器當檢舉證據為何沒違法?

日前北市一名孕婦步行穿越斑馬線時,險遭未禮讓的轎車撞上,但警方卻以該畫面是依北市監視系統自治條例設置的監視器,不能作為違規取締之用因此無法開單,引發社會嘩然;然而,基隆有民眾在騎樓內騎車遭人檢舉開單,檢舉方式竟也是監視器畫面,民眾不服向法院提告要求撤銷罰單,但法官卻認定監視器檢舉有效,為何民眾自行裝設的監視器可以當作檢舉工具,法官點出一項關鍵因素…...

陳姓買家花170萬元買車位,但根據使用執照,停車位竟是迴車道,圖為示意圖,與本新聞事件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70萬買車位竟變迴車道 買家怒告前屋主法官卻判不用賠

高高興興買了房子,連停車位都有,如果交屋後不久卻發現停車位出了狀況該怎麼辦?台中陳姓男子花了1700萬元買房含一個車位,沒想到才過一個月,就被鄰居檢舉,自己的停車位是迴車道,他一查發現,賣房給他的林姓賣家也曾被檢舉,但賣房時卻從未提到此事,而且根據該建物的使用執照,他買的車位還真的是「迴車道」,陳向法院提告向林求償510萬元,沒想到法官卻判陳敗訴,林一毛都不用賠…

公共空間遭住戶私物占用,是很多社區面臨的頭痛問題,管委會想移除必須依照相關程序,避免挨告觸法。記者游明煌/攝影

住戶自行車占用社區公共空間 管委會清理挨告憑這步驟判無罪

社區公共空間常見有住戶在公共空間堆瓦斯桶、汽機車烤漆零件、曬雨衣、違規停車、堆放私人物品等,管委會是否可排除? 公寓大樓社區林立,但社區停車空間有限,騎自行車的人愈來愈多,卻常常找不到位置停,出現整堆破破爛爛的自行車長期占用公共空間停放,有的生鏽連鏈條都爛掉根本無法騎,還捨不得丟掉,令住戶相當無奈。基隆有一處社區管委會主委接到很多住戶反映私物占用公共空間嚴重,委請廠商清走占用的自行車等私人物品,被住戶告上法院,...

有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發文,指回家時發現自家停車位被占用,一氣之下直接停在鄰居車前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私人車位被霸停千萬別這麼做 律師曝一招可「合法」鎖車

台灣汽機車和停車位數量經常讓人感嘆僧多粥少,私人停車位被他人霸停的現象屢見不鮮,讓停車位主人氣得牙癢癢,動輒想「私刑」報復;律師建議,車位持有人千萬別在氣憤下用車擋住對方的去路,否則恐觸犯刑法強制罪,應先拍照存證,以利之後求償。

今年7月宜蘭縣礁溪興農路1巷火災釀2死,住戶指當地巷弄太窄加上車輛違停,火災時大型消防車無法進入,影響救災速度。圖/宜蘭縣消防局提供

狹小巷弄違停妨礙消防車救火 算不算過失致死負刑責?

宜蘭縣礁溪鄉日前發生火災,當地道路狹小,唯一聯外道路僅容一輛車經過,卻常有車輛違停,火災當天大型消防車被卡住無法進入,只能讓小車先行,水量不足,滅火速度較慢,最後有兩人不幸死亡。當地住戶質疑,違停釀禍,車主是否應負刑事責任?多次向公家機關反映當地狀況,卻無作為,是否應國賠?

遺產糾紛眾多,即使拿確定判決或遺囑也難順利領錢。示意圖/ingimage

遺產分配談不攏、拿遺囑卻領不到錢?專家說先做這件事避免糾紛

歌手李玟過世後龐大遺產如何分配,成為民眾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音樂人李坤城往生後,兒子也頻頻上網「公審」指控繼母林靖恩奪產、變賣房子等,人世紛擾讓離世者不得安寧,如何處理遺產確實是一門學問。 父母總希望百年之後能將財富傳承遺愛子女,但現實生活中,手足爭產糾紛多,常發生對遺產分配沒有共識,不願意配合辦理繼承的手續,對簿公堂的案例也不少;而且,即使取得法院確定判決,也不保證能順利拿到遺產,甚至還會衍生其他官司,到底過程中發生什麼問題?

蔡女指控,她懷孕後台南營業小開突然留下告別書後避不見面,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同居懷孕男方拋棄母子跑了 告詐欺缺此要件恐難成立

近日台南蔡姓女子出面指控,原本打算娶她的營建業小開男友,在她懷孕後竟然避不見面,男友還稱「妳跟小孩我都不要了」,揚言控告男方詐欺,此案引發社會關注;法界人士分析,只要婚還沒有結,就沒有所謂騙婚的問題,常見一些婚前開了一堆條件,婚了結卻沒有履行的狀況,這也很難構成刑法上騙婚要件,因此蔡女的詐欺指控,因為缺乏騙婚的關鍵要件,恐怕很難成立。

以遺囑方式處理遺產,是不能侵害特留分的規定。此為示意圖。圖/123RF

父遺囑信託房產幾乎不能動 女兒提告推翻奪回主導權

愈來愈多長輩懂得利用信託制度來保障未成年子女,但對繼承人而言,可能有遺產被「綁住」的感覺,北市劉姓男子與妻離婚多年,罹患重病之際他預立遺囑,將自己持有的10餘筆土地建物,幾乎都以遺囑信託形式給自己的四個妹妹,獨生女雖有拿到房產,卻也以信託形式由姑姑管理,她不甘自己實質上只繼承到一筆土地,在生母協助下與四個姑姑對簿公堂,藉由一項關鍵因素,她推翻了自己父親的遺囑…

外牆裝設冷氣室外機因為牽涉大樓外觀一致性,在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中是有明文規範安裝位置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甩社區規約 冷氣室外機釘外牆被判全拆 但老房子有法可管?

近日新北板橋區發生的窗型冷氣砸死女大生的意外,引發國人關注,其實在社區事務中,安裝冷氣也是主要糾紛來源。新北汐止有一個新社區外觀氣派,但有4名住戶竟然把分離式冷氣的室外機,直接安裝在外牆上,社區管委會認為室外機嚴重影響社區觀瞻,要求住戶自行拆除不成,把這4住戶告上法院,最後法官根據這條例判決都得拆了。而板橋還有頂樓戶也為了方便,竟把室外機安裝在頂樓平台上,一樣挨告。......

有民眾貪圖方便借用公家資源「插座」替自己3C產品充電,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屬於竊電,因小失大而挨告。記者曾伯愷/攝影

手機沒電借充公家用電要緊嗎?多做一個動作避免吃官司

手機沒電了,公共區域插頭一大堆,究竟能不能借用充電一下?今年1月詹姓男子連續3日,「借用」新北市樹林區長壽公園殘障廁所內充電,遭人檢舉依竊盜罪嫌送辦,檢察官偵查以「難以認定有不法之意圖」予以不起訴之處分;但12年前王姓男子利用淡水捷運站插座幫手機充電,卻被檢察官認定有竊電之嫌依竊盜罪嫌起訴,法界人士提醒,只要多做一個動作,就能確保自己不會因為手機充電而惹官司。

周姓夫婦數年前在新北市淡水區購買預售屋進行客變,卻引發糾紛。圖為淡水區房屋示意圖,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預售屋客變陽台門被換水泥牆 建商辯稱防火被法官打臉

買預售屋有個好處,就是在興建過程中可以「客變」,針對格局等可以請建商調整設計,周姓夫婦數年前在新北市淡水區買一處大型集合式住宅的高樓層戶,原本客變僅是要增設幾個插座,沒想到交屋驗屋時發現,廚房通陽台的採光通風門竟消失變成水泥牆,想去陽台得改從客廳開落地窗才能走過去,加上落地窗狹窄,得側著身才能通過,夫妻倆氣到不願交屋要求解約並賠償,建商則辯稱,會改是因為消防法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