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喇叭聲此起彼落,上下班時間機車騎士左閃右躲,左邊得閃避違停汽車,後面又得注意大卡車,畫面險象環生,機車騎士各個就像身懷絕技,因應瞬息萬變的交通環境,有時還得在夾縫中求生存。根據交通部統計,2022年底全台機車總數已經高達1439萬輛,為了改善用路環境,交通部今年擴大實施補助,要機車族拿到駕照之後,先進行「道路安駕訓練」。 雖然道路安駕訓練看似立意良善,但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點出關鍵,認為未來還是要朝修法並嚴格執行來限制取得駕照資格,把進場門檻拉高,才是最佳解決方法。
湖光山色風光明媚,一望無際的水面讓人心曠神怡,位在桃園的石門水庫每天供應著約110萬噸的水,給新北、桃園、新竹地區數百萬民眾使用,但它現在卻面臨「終年危機」。
穿著新北市環保局背心的節電醫師高文煌,免費出診社區,幫忙揪出公共空間耗電的照明、空調和電力設備,並會寫成診斷報告書,例如社區更換成感應燈要花多少錢,一年可以省多少電費,幾年可以回收換燈的費用都寫得一清二楚,方便社區照著報告書的建議改善。 即使是20多年的社區大樓也能透過節電醫師診斷做節能減碳。至於商辦也吹起了「綠風」,在全球ESG浪潮下,外商或者國際知名品牌進駐台灣,都把綠建築當做標配,像Google承租辦公室便以取得國際綠建築LEED認證為優先目標…
盧媽和2個寄養童在門口迎接客人的到來,2個小男生大聲喊著叔叔阿姨好,小兄弟的熱情讓溫暖了外頭濕冷的天氣。新北三芝的盧爸盧媽家18年來一直充滿小孩的嬉戲和哭鬧聲,孩子們不時地喊著盧媽、盧爸,好不熱鬧。雖然年紀足以當他們阿公阿嬤,但寄養的孩子習慣把二人當作爸爸和媽媽。而為了散播更多愛,盧爸盧媽甚至開了2個家門,照顧孩子的同時,也等於是在跟幫派搶孩子...
台中市豐原高中在今年3月爆發校園霸凌事件,霸凌的主要加害者並非同儕而是學校老師與教官,最終導致男同學為捍衛自身清白選擇結束生命。案件爆發之後,涉事教師與教官以及校長都被懲處,「不適任教師」的問題再度引發外界討論,也引起朝野重視積極尋求解方。然而老師們的壓力與情緒隨著少子化、科技發展等越來越緊繃,班導師一職成為沒人要接的燙手山芋,若真的遇到問題,也沒有人可以提供老師完善的協助,會不會惡劣的教育環境,才是導致老師與學生紛紛受傷的元凶?
母雞群見到攝影鏡頭,好奇地全撲過來,一點兒都不怕生,不過抬頭一看四周卻是公寓住宅,這裡是新北市新店安坑一處社區的住家庭院,這裡也是陳老闆自家的小型農場。餐酒館老闆陳書郁說,會突發奇想把自家陽台改裝成雞舍,主要是因為養雞能幫家中陽台除草,加上去年的缺蛋潮,讓他確信自己在家養雞的想法。轉眼間才過了一年,家中陸續養了共11隻雞。
「同學有見過這種昆蟲嗎?」一群國一生湊上前看著南投青農老師羅帥龍手上的塑膠盒,裏頭是一隻隻正在蠕動的幼蟲,或黑或白,學生交頭接耳,時而摸摸牠,時而發出既害怕又好奇的驚訝聲。羅帥龍解釋,牠們是去化有機廢棄物的天然幫手。...
共軍軍演擾台,雖然情勢緊張但並未真正開戰,從未上過戰場的呂子豪,卻遠赴烏克蘭當國際志願軍。「我是受到前副總統陳建仁的鼓勵」。呂子豪說,五年前在台北聖家堂巧遇陳建仁,陳建仁跟他說,上帝的旨意要多幫助人、回饋社會。因此俄烏戰爭開打,呂子豪就揹起行囊遠赴當地。...
桃園航空城即將動工,周邊原本熱鬧的市井煙火氣息,已隨著區段徵收、住戶搬離而逐顯寂寥,位於徵收區段內的大園區后厝國小,受到計畫影響,將於明年廢校,學校今年仍舊按照往例,舉辦畢業生單車環島與校際交流活動,只是此次恐是最後一屆,在校師生心情五味雜陳。
從動物園逃出的狒狒遭擊斃一案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也讓動物保護、與人類的界線問題再度受到討論,尤其非犬貓特寵的權益更是遭到長年忽視。新北動保處長楊淑方表示,基於新北人口數位居全台之冠,飼養各種非犬貓特寵的人口也逐步攀升,隨之增加的還有棄養、遺失的數量。然而,在行政院農委會《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中,僅貓、犬適用,其餘出現在台灣的所有被當作寵物的物種,完全無法可管,形成一個龐大的灰色地帶,即便遭人投訴,稽查人員到場也難發揮作用。 鼠、兔協會分別對中央遲遲未提出解方而感到不滿,愛兔協會公共事務組長林樵更提及,當初台北市的非犬貓特寵飼養指引其實已經寫好,但最後竟停止發布...
「把水倒進杯子,再跟它說交大交大我愛你,這時候水不見了!神奇的時刻,有想鼓掌了是不是?」台下學生掌聲四起,高分子奈米材料下學期的第一堂課,陽明交大理學院副院長陳俊太就在課堂上變了個魔術。自稱阿太老師的陳俊太,專長是高分子領域,但他斜槓自學的才藝簡直可以當藝人了,魔術、吉他自彈自唱、嘻哈、腹語,以及脫口秀都有登台表演的水準,去年更參加國內最大脫口秀競賽「卡米地站立喜劇爭霸賽」海選,一路打進最後八強決賽,是唯一以大學教授身份報名的參賽者。
「傳統養雞場的環境真的是很糟糕,極冷極熱,過去影響還沒那麼大,現在極端氣候之後影響才是大。」一談到傳統雞舍,蛋農陳秋池有感而發,他指出傳統養雞場設備簡陋,環境衛生相對惡劣,每當有禽流感疫情爆發,傳統雞舍就是疫情重災區。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台灣乾旱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常見。近日南部水情頻拉警報,降雨量創下30年來新低,水利署9日更預警,南部2023年旱象恐怕比百年大旱還嚴峻,平地水情吃緊,農民心急,但聯合影音記者跟著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黃倬英團隊來到嘉義、宜蘭高山,也發現往年雨量較豐沛的山區,降雨量開始不穩定,長年維持濕度的雲霧帶也有開始上移的趨勢。
低聲怒吼的聲音響徹天際,要我們這些陌生人別再靠近屬於牠的領域,壽山動物園的公獅二哥是園內的人氣動物,早上9點是牠每天固定的放風時間,但在這之前牠得要經過保育員仔細確身體狀況。負責照顧二哥的高雄壽山動物園保育員李宥逸說,因為2022年時二哥的右眼被發現眼球有混濁情況且越來越凸,檢查之下發現二哥患有青光眼,已邁入中年的二哥,眼疾實在沒辦法繼續拖下去,只好請屏科大的獸醫系團隊們,一起替二哥麻醉、手術開刀。...
「其實目前在消防工作裡面,有八成是緊急救護,救災反而比較少,因為我們預防做得好。」新北市消防局淡水分隊高級救護員蘇韋禎經手的救護案件豐富,常把民眾的需求放在首位。消防工促會代表柯廷儒同樣身為一線救護員,他希望所有心肺功能停止後獲救的民眾都能「回到日常生活、過好他們的人生」,但這些緊急救護員卻常常面臨過勞的困境。
「我國中開始做西餐,最後還開了一間宜蘭最大的西餐廳。」皮膚黝黑的林東海穿著雨鞋,俐落地在三星蔥田拔蔥又扛蔥,很難聯想21年前他是個西餐廚師,去年更拿下農業界最高榮譽「神農獎」。...
轎車在廠房內高速行駛,過沒幾秒「碰」地好大一聲,直接撞上前方牆面,人員隨即衝到車輛旁邊仔細觀察,並拿起筆電下載數據,這是台灣最新的新車安全評等測試「TNCAP」其中一項撞擊測試。以往民眾買車時,國內並沒有相關NCAP機制,消費者只能依循外國數據,來做車輛的安全評判基準,為了讓數據更貼近國人用車習慣,台灣從2017年起開始醞釀TNCAP機制,在幾經波折下終於在2022年10月27日進行首次試撞試驗,今年第一季公布首波送測結果。
現代人對於食安有一定程度的要求,而農產品進出口,檢驗就會更加地嚴格,為了達到食品安全、土地健康、十年化學農藥減半,以及減少病蟲害等目標,農委會推動植物醫師制度,盼從農產品種植管理開始進行把關,不過這項制度從概念到推出立法草案至今,進程已約莫20年,盼盡快立法保障確認制度。...
現年66歲的發明家劉大潭,3歲時接種了過期疫苗,導致腰部以下癱瘓重度身障,自幼被投以異樣眼光及負面標籤,劉大潭揚棄玻璃心,立志做個有用的人,不僅在30歲前實現讀書、工作及結婚生子的三大人生目標,2022年還當選模範父親,持續透過發明散播善念幫助他人。
過年張燈結綵的日子,不少人都返鄉過年享受團圓的氣氛,但有一群人,仍處在無處可去的風險當中,龍山寺、北車常可看見他們裹著棉被、搭著紙箱抵擋寒風的模樣,為此芒草心協會在今年度推出了「大型共居宿舍計畫」,從友善宿舍計畫再升級,打造雅房模式的居住環境,讓曾經的無家者有個遮風避雨的好歸宿。
指著膝蓋疼痛的地方鄭同學形容,關節痛起來時都像被螞蟻啃食,不僅睡覺睡不好,關節也沒有辦法出力,鄭同學原先在國中時還是個籃球好手,但疑似因為注射了HPV﹛子宮頸癌疫苗)疫苗,讓她再也無法在籃球場上奔馳,享受眾人的歡呼。即便考上了大學,也因為病況每況愈下,讓她得休學養病。聊到鄭同學的病況,鄭同學的媽媽不禁潸然淚下,後悔讓她打了HPV疫苗,甚至自責「我現在以為我害她」,媽媽說一開始以為是成長痛或運動傷害,而且到醫院檢查皆無異狀,但直到與台灣女人連線求助,才得知有這情況的不只鄭同學。
珊瑚礁生態系總面積之於海洋,小之又小,但卻容納孕育了約莫25%的海洋生物,因此有海底熱帶雨林的美譽,只是近年來全球多處受到熱浪襲擊、降雨型態不穩定、冰川融化、海溫升高等影響,除了人類生存受到威脅之外,海洋生態丕變已經悄然發生,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之一,就是珊瑚大量白化。
聯合報與願景工程此次組團前往埃及,採訪第27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大會期間,團隊出海拍攝被認為「最為耐熱」的紅海珊瑚群礁,從海面往下探,在陽光的照射下,五顏六色的各式珊瑚,搭襯著位置或深或淺的礁體,堆疊出華麗壯觀的海底景致,而魚群悠游其中,是最靈動的點綴。
在熱辣的冬日陽光照耀下,一顆顆橙蜜香番茄,等待由綠轉紅,生機蓬勃的美濃田野,約有4000公頃土地畫入特定農業區,屬於台灣珍貴的糧食生產地。青農蕭成龍返鄉耕作多年,成績亮眼,但現在不只擔憂氣候變遷下的收成量,還得煩惱光電將成為遮蓋農田的未來景觀。蕭成龍笑說,他現在最擔心「以後人家來採我的番茄,四周圍都是光電的話,哪裡有好山啊?」他直言他反對沿海發展的漁電共生,也往內陸平原的美濃延伸。 落實淨零與綠能政策的漁電共生,在特農區掀起抗議聲浪,但如果來到沿海開發區位較不敏感的台17線以東又是另一種光景,向陽優能電力公司在嘉義義竹、布袋約360公頃的土地上,蓋出312MW的裝置容量。向陽優能電力董事長陳貴光解釋,整個光電案場可以發出約4.2億度電,等於是養一隻蝦就可以發出一度電的漁電共生遠景。11月底的嘉義,雖然正值白蝦寒害的生長周期,但卻因為飼養在太陽能電板下的溫室,一年四季都維持在20度以上,一公頃的產量會比戶外多3到5倍,漁電共生也能當作對抗氣候變遷的台灣特有款。陳貴光強調,漁電共生的意思是就是養殖跟電同時存在,「不能只有種電,但下面養殖養的不好,外人都會講話。」
自稱是漁夫的呂政達,在世界多國闖蕩,從東南亞到中東,堪稱是養殖漁業的遊牧人。他曾經獲邀替阿布達比官方規畫政策,成功挑戰在沙漠中養魚。海外征戰十年,吸引多國爭相邀約,開出年薪數百萬的待遇。不過,呂政達堅持回到台灣創業,希望打造心目中的友善漁業,運用冷鏈技術,將台灣優質的魚品外銷到全世界。...
為朝向能源永續目標,我國政府積極發展綠能產業,其中「地熱」發展更在中斷十多年後,又重新啟動探測。而要找到適合的位址發展地熱,地質與地殼「探測」實為重要,過去多以磁力儀作為探測工具,不過此次中央地調所引進了新的儀器,一次可蒐集兩種資料,有助於更精準確認可開發的地熱位址。
巡過一遍又一遍,金山友善農法推廣人楊儒門在田裡彎著腰尋找稗草的蹤跡,長得和水稻相似的稗草,繁殖力強,會搶稻子的養份,一直是農民的眼中釘,但它的生長茂盛,也象徵著這片稻田沒有使用農藥、化肥。從2015年開始,楊儒門在金山開啟了無毒友善水稻田契作,經過多年耕耘,契作面積達到30甲左右,但到了今年,種植水稻面積只剩下20甲,因為氣候的變化,金山的雨下個不停,要每日下田耕種還要拔除稗草,對老農們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無力的老農們紛紛改種價格較好的地瓜,楊儒門嘆了口氣說「今年金山多下了一個月的雨,這個雨喔,不要說老人家沒有辦法啦,連年輕人都沒辦法」。
「我想要讓孩子看到台灣的美,當你發現這塊土地美的時候,自然而然會去認同這塊土地。」被封為3D狂人的導演曲全立說出的這段話,正是他開著特別打造的行動電影車全台跑透透的理由。2013年榮獲「世界3D大獎」與導演李安齊名,曲全立選擇長期在偏鄉巡映、陪伴孩童,他說:「如果問我辛不辛苦,我會告訴你,我很幸福!」
張裴倢在15歲時獲頒高雄市社會教育貢獻獎,超越姐姐張筑貽所保持的17歲最年輕得獎人紀錄,成為歷來最年輕的得主。從小喜歡畫畫的張裴倢,在媽媽的眼中算是無師自通,從看漫畫到畫出少女漫畫,爸爸張天雄發現她的天賦,父女共同約定舉辦展覽,將社區媽媽、爺爺奶奶們畫成漫畫主角,讓長輩們開心不已。
「偏鄉只有快樂,但是少了一些東西,你覺得少了什麼?少了希望嘛!」胡文偉多年來陪伴偏鄉孩子的心得,成了他繼續待在花蓮縣新城鄉的理由。目前擔任新城國小棒球隊總教練,實際上也是球隊孩子們的生活導師,舉凡生活起居、課輔陪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