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型個人裝備不只機能性要夠、材質要好,更要能多方面擴充,穿了比不穿還好?個裝最貼身的防護背心,到底是防破片還是防彈,哪個名字才對?為何說個裝承載系統最要不得的是「整齊劃一」?不常見的裝彈器又有什麼功能?軍事專家一一大揭密。
解密艦載機的設計與功能,粗勇外表下是細膩的思維。而陸基戰機又為何物?操控性一定勝過艦載機嗎?再回到最基本的話題:台灣適合或需要艦載機嗎?似乎有一款大黃蜂家族的戰機能補上缺口...
行政院研擬擴編警政署保二總隊,被解讀為恐將被訓練成第二陸軍,甚至有傳言會學刺針飛彈、到陸軍受訓。 但警察真的能經過訓練就成為軍人嗎?兩者所用的戰術是否一樣?
新北當鋪槍擊案連開51槍不卡彈,明眼人一看就是制式槍,為何警方卻指是改造槍? 美國歷史悠久的擁槍文化,是美國精神自由的重要核心?反觀新北槍案發生當下,路人反應是否太過淡定......
4月時中國在台灣北部海域劃設的「禁航區」引發熱議,後來證實與軍演無關,而是因為火箭發射緣故。但到底什麼是禁航區?戰區與民航的有何不同?資深阿財機師現身說法,為你解析禁航區、限航區的差異。
軍事文宣也是兩岸角力戰場?!從去年8月中共大規模軍演開始,兩岸彼此的軍事文宣都出現對方,是好事或壞事?央視直播雖然有些翻車,但總體來說是加分?回顧兩岸文宣大戰,當年不只空飄汽球還有偷渡狗?是怎麼辦到的?
王立楨的新書《飛行線上》,記述了12位飛行員的驚險經歷。王老師的寫作生涯,源自於在洛馬時期出差時光,以航太背景來書寫軍史、將軍到飛行員的故事,是否更有幫助?他寫的不只是飛行員的故事,更是一頁不可忘記的歷史…
蔡英文與麥卡錫會面,讓中共再度大規模軍演,這次軍演與去年裴洛西訪台時的規模、意圖有何不同?國軍針對軍演的對策為何?國土防衛戰下,漢光演習將會針對桃機做反登陸演練?
失速,是航空的專有名詞,它就是字面看起來的「失去速度」的意思?專業飛行教官親自解說飛行四力給你聽,一同領略飛行的奧妙與美好。
在美國擔任區間航空飛行員的達叔來囉!不藏私分享進入美國航空企業開飛機、飛行文化、開中小型區間飛機的心路歷程與秘辛,還有最刺激的挑戰紐約JFK航管,壓力爆棚下如何適應美國本土航空術語?在航管只會說一次指令的情況下,該如何隨機應變安全降落? 在航管只會說一次指令的情況下,該如何隨機應變安全降落?
近來國軍風波不斷,從馬祖缺肉沙灘刻字、部隊掉槍機,再到金門兵游泳逃到對岸... 當國軍招募都主打待遇,而缺少了從軍的榮譽歸屬感,軍人魂還在嗎?軍紀該怎麼維護? 精神戰力的培養,重要性絕不會比作戰戰力低。
解放軍武器演變,從日系、蘇系、歐系,在上世紀90年代再回到俄系,到近10年變成參照美系。 從複製到自製,解放軍自己想要的,逐漸成形。再參考有實戰經驗的武器,解放軍思維向美看齊,不只是外觀、操作介面,連戰術戰法也都西化。
國防部預告全動法修法草案,引發輿論譁然,媒體管制、16歲造冊動員成了最被關注的焦點。但一切爭議的源頭,恐是在修法思維沒有跟上時代。 如今網路深入所有人生活,假新聞來源往往都不在媒體上,且資訊流通早已沒有時空的限制,只管制媒體,會有用嗎?16歲以上造冊動員加入防護團,在現代社會環境與戰爭模式中,真有作用?
監聽不分敵友,電子作戰,非我國都是「敵國」 。電戰單位無時無刻都在作戰,沒有承平的一刻。電偵機飛上天就在偵蒐,偵蒐不只監聽,放假訊號誘敵,電磁波就會讓你收穫滿滿,電戰能贏,要靠資料庫建得好。電戰也是殲滅敵方的反制或攻擊力,我戳你一下,看你用什麼雷達來看我?我就可以判斷要靠多近,用什麼手段反制。
匯聚美歐亞印非五大洲的軍武商品,吸引各方賣家與買家 從65國至少1300項展品中,大家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最佳產品 俄羅斯與烏克蘭都有參展設攤,兩者只有相距600公尺...... 解放軍與台灣的參展商,則各有潛在買家 聯合報數位版特派記者徐宇威現身阿布達比,把現場帶到讀者與聽眾面前,但你感受現場氣氛。
買輕航機,不是夢想-因為,有錢萬能! 飛機來歷合格,就能報民航局註冊。在民航局眼中,你就只是個載具,甚至是「玩具」。 在台灣飛輕航機,是運動-飛150小時後可以考輕航機「教練證」。 只要600公斤以下,就能飛上天,但要扣掉飛機、油料,剩下200公斤配額,太胖的人,抱歉真的不能……
從保時捷保修黑手,換飛醫療機,再到商用機,再到加拿大飛雙發螺旋槳Dash-8 Q400,「阿雨」機師不像一般機師返台發展,他飛遍美、加東北岸各機場。在加拿大當機師,就算有執照,也不見得馬上碰得到飛機,飛機後推+動手洗飛機,都是自己來。上班、休假都可以飛,部分機師假日還可報備兼職,教別人開飛機。
Mr. R從菜鳥駕駛兵到射擊隊再到狙擊手,花了至少兩年。 每天負重50公斤跑步爬樓梯,也要練習戰場搜索找目標,外加一天打一箱820發子彈。 比起趴著狙擊手更愛用三腳架,坐著開槍更輕鬆,要跑也快。穿偽裝依趴在地上蠕動,拖裝備拖到喘。 裝備比別人多,負重比別人大。其實一點都不帥,好嗎!
當戴口罩成了疫情下的日常,對航空業有何影響?竟然也成了機艙乾燥的解方 從飛機到機師機長空姐空少,因為疫情受到了哪些衝擊改變? 因應疫情而誕生的客艙載貨,也將因為疫後復甦而成為絕響? 這些航空業的門道與熱鬧,讓阿財機長說給你聽。
空戰軟體DCS(Digital Combat Simulator) ,先找我家在哪裡,再來線上打漢光。 了解電腦、了解F-16,再了解作戰體系,Falcon BMS 今晚吃雞非難事! 民航模擬按部就班,空戰模擬樂趣在於更多變數,會被後座同僚酸落地太爛。 模擬飛行很迷人,花大錢買F-14,卻比F/A-18更難飛。 但學會空戰模擬遊戲,就會開飛機??想太多。
義務役恢復成一年,恐還是理想豐滿但現實骨感?不只關鍵的軍事訓練能否在一年時間內發揮功效待驗證,志願役與義務役的待遇,恐也成另一個隱憂。 國軍義務役訓練想擺脫「內務、打掃、拔雜草」沉痾,還有一段路要走。
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兩棲偵察營,是海龍蛙兵,也是水鬼。從蝌蚪到海龍蛙兵,體能績優的底子,讓我從人變獸。水域作戰是海龍強項,作戰需要一口氣摒氣潛泳25公尺,長泳3000公尺是低標,金門、廈門我游得到。 水鬼,從吃飯喝水到滲透敵後,一切靜肅祕密。如果你是運動咖並且自我挑戰性格強,海龍蛙兵就是你的目標。
台灣面對美國政府,選商、管理,全部交由美國國防部專案管理,不直接面對軍火商。好處是,從生產到後勤,一條龍服務;壞處是,定型化契約,文字都是不可調整。 目前狀況是,如果人謀不臧,只能反映給美國政府,其他如成本增加,仍需付款。軍購預付款項就像悠遊卡,儲了值再逼逼。一旦延遲交貨,也是沒皮條。
戰場在變,反恐戰爭後,敵方最先消滅醫療兵時,單兵單手自救能力特別重要。單兵個人急救包(IFAK,快速反應醫療包)正確使用,美軍統計,可減少戰場死亡15%到20%。 陸軍8萬官士兵明年起,撥發國造單兵個人急救包(IFAK),開箱IFAK,找出和家庭急救箱最大不同。
美軍突擊兵訓練有5大訴求:強悍體能、槍法精準、戰術醫療、機動投送、6人小部隊戰術,只有萬事俱備才能強迫進攻,達成任務。 部隊鍋主持人親眼見證的國軍突擊兵訓練,由基本訓練開始,以山地叢林戰結尾,結論是:記者薪水有夠難賺...
共諜想知道什麼?他們在運作什麼?想達到什目的? 3個工作目標: 一,發展諜報網絡 二,竊取軍方情報 三,製造軍民不信任 各種手段吸收情報,有人餵你資訊,讓你去放消息,權力、金錢、女色是TOP 3手段,甚至,你缺什麼,對方就給什麼。軍中保密防諜,知易行難,尤其是防諜。那些在軍中不得志的中校與上校,退伍後特別容易為破口。
雷射靶射擊,與文具店百元雷射筆,相同處在指示的功效,差別在於前者在極短時間內透過接收靶反饋結果。真槍是一顆子彈射出去,雷射出來是一條線,透過設定接收的時間,只有停留在靶面一定時間以上,才可能被認定「命中」。 與生存遊戲的背心靶用到的技術相比,槍口雷射指示的開發難度更高,透過研究振動技術,避免太陽或強光干擾,達到射擊訓練目的。
美軍從一戰以來的戰術戰法,演進出跨軍種數位化聯合作戰,觀測、指引、協調支援,都需要專業,美軍陸戰隊甚至需要有飛行經驗的軍官擔任管制官,才鎮得住場面。 台灣大陸軍系統下成立聯兵營,真正考驗在於海、空軍協調作戰如何及時支援到位,又不誤傷自己人。
史崔克輪式運兵車、艾布蘭X主戰車共通特色,給你更大的火力,不如給你更完整戰場資訊。 艾布蘭X主戰車更輕、更省油、更安靜、更多螢幕,為的是要有更高戰場存活率,新版的史崔克輪式運兵車油電動力、透視裝甲、雷射武器,就是要給你完整敵我資訊。 國軍準備接裝M1A2T艾布蘭戰車,但俄烏戰爭主戰車頻頻被開罐,次世代陸地戰鬥載具必須在戰場發揮科技特長,達成更高存活率。
國軍台海作戰計畫下,不能沒有ROE(交戰規則 rules of engagement),海峽中線神秘的「警報線」在哪裡?飛彈來了,誰來發警報? 別再講一些 「不升高衝突、不引發事端」、「不挑釁、不怯敵」繞口令式的指令,一旦敵人越線,指揮層級會馬上要下決心?上層長官要思考,對海軍艦長、陸軍連長及空軍隊長下達何種ROE,更重要的是,夠不夠明確? 最終我們要問,在假設兩岸可能開戰狀況下,中共的「第一擊」,與國軍的「第一擊」,差別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