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每周一推出「簡立峰專欄」,簡立峰為國內知名AI專家,現為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創新經濟顧問、曾任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憑藉其縝密分析與深度觀察,帶領讀者全方位掌握AI核心脈動。 AI晶片管制近期成為美中貿易戰中角力目標之一,日前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接受中共黨報《人民日報》專訪,坦言華為晶片仍落後美國一個世代,但可以用疊加和集群等方法達到先進晶片水準,發言引發關注;此外,中東國家日前宣布大舉投資AI晶片,也吸引各界好奇中東布局。從地緣政治和各國發展現況來看,全球AI版圖未來將出現什麼變化?晶片管制還擋得住AI發展嗎?
穩定幣的快速崛起正改寫全球支付與金融格局,它與美國國債的聯繫引發市場熱議,是助力美元霸權的新工具,還是一顆潛藏風險的金融炸彈?穩定幣是一種與特定資產掛鉤、維持相對穩定價格的加密貨幣,支持者稱其能提高資金效率,加速數位美元的布局;批評者則警告,穩定幣可能挑戰傳統銀行體系,甚至加大全球金融不穩定性。
每周一推出「簡立峰專欄」,簡立峰為國內知名AI專家,現為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創新經濟顧問、曾任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憑藉其縝密分析與深度觀察,帶領讀者全方位掌握AI核心脈動。 歐洲刑警組織預估,2026年網路上將有90%的內容都由AI生成,這將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需要提前做好哪些準備?
谷歌(Google)繼「人工智慧概覽」(AI Overviews)之後,在今年3月推出最新的搜尋技術創新「人工智慧模式」(AI Mode),5月20日向美國用戶全面開放,是谷歌至今最雄心勃勃的AI搜尋體驗。AI Mode透過提供AI驅動的複雜查詢回應,徹底改變用戶與網路的互動方式。
美國總統川普力推延長減稅措施的新法案,被包裝成利民方案,卻暗藏對氣候政策與社會福利的重擊。綠色稅收抵免將被大幅削減,太陽能等氣候友善能源補貼遭砍,恐導致電費上漲、再生能源投資下滑。同時,雖提高低收入戶兒童稅收抵免,卻也計畫縮減醫療補助與社福支出。這場「減稅換補貼」的政策重構,重塑了稅收分配結構——誰真受益,誰要付出代價,說得清嗎?
頂級評級機構穆迪上周調降美國信用評級,從最高評級Aaa降至較低一級的Aa1,成為三大評級機構中最後一個調降美國信用評級的機構。在美國信用評級被調降後,投資人拋售美國國債,引發人們對長期公債殖利率飆升導致借貸成本上升的擔憂。接下來深遠的影響又有哪些?
每周一推出「簡立峰專欄」,簡立峰為國內知名AI專家,現為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創新經濟顧問、曾任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憑藉其縝密分析與深度觀察,帶領讀者全方位掌握AI核心脈動。 提問:年初Deepseek掀起全球震盪,日經新聞4月公開的「AI模型評分」榜中,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的AI模型「通義千問(Qwen)」也成為日本AI開發基礎。中國大陸AI模型的出現,對全球AI發展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
美國總統川普在本周中東之行期間,特意為接受卡達政府贈送的一架豪華飛機做辯解,令外界震驚。這真的是卡達送給美國的「外交禮物」?還是繞過憲法、圖利個人的權力操作?4億美元的波音747飛機改裝費恐破10億美元、國會尚未批准,一切安排真是為國所用,還是另有圖謀?
每周一推出「簡立峰專欄」,簡立峰為國內知名AI專家,現為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創新經濟顧問、曾任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憑藉其縝密分析與深度觀察,帶領讀者全方位掌握AI核心脈動。 年初DeepSeek為AI產業投下震撼彈,日前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接受美媒CNBC採訪時也表示,未來2至3年中國人工智慧(AI)晶片市場規模可能會達到500億美元,錯過它將是「巨大損失」。中國AI未來會如何變化?面對中國AI崛起,台灣該如何應對?
新台幣近日創紀錄的升值成為全球關注焦點。隨之而來的大哉問是: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全球貿易戰,亞洲貨幣能夠承受多大的升值幅度?有分析師認為,有可能出現「反向亞洲危機」,即亞洲貨幣兌美元匯率將走強,而不是像1990年代末期泰銖貶值引發的亞洲金融風暴那樣下跌。
在4月28日發生大範圍停電後,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南部大部分地區已恢復供電。這次停電給數千萬人帶來混亂,迄今還沒未查出確切原因,但已反映歐陸的電網非常敏感。台灣面積與比利時相當卻擁有與澳洲相同的2300萬人口,使用的是孤立的能源系統和電網,從歐陸大停電,台灣能看到什麼啟發?
幾十年來,美國金融體系被視為世界上最穩定、最強大的金融體系。現在,人們擔心川普關稅政策可能帶來前所未有的後果:世界各地的投資人可能對美國失去信心。華爾街正遭受一場極為罕見的事件衝擊:美股、美債和美元同時受到衝擊。拋售意味著由於川普不可預測的政策,世界各地的投資人對美國失去信任,正全面削減投資這代表全球金融體系發生巨大變化,美國不再被視為避風港。
2035年太空經濟規模將到達1.8兆美元,年均成長率遠高於全球GDP成長速度;各國每年發射上百顆國防衛星,用於偵察、通訊,又以中國和美國最多,地緣衝突從地表延伸到宇宙。聯合報數位版每周推出「解密太空」系列,帶讀者理解新太空時代全貌,以及台灣在全球太空布局中,將扮演什麼角色。
美國總統川普1月上任至今,發動玉石俱焚的關稅戰迫使貿易對手讓步,雖學術界和輿論界都大肆批評作法不當,川普仍一意孤行。細數他上任來的種種表現,至少有一件事他是值得自豪的:身邊的這群顧問包括財政部長貝森特、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倫、科技富豪馬斯克等人,每個人的觀點可能都不同,經常相互矛盾,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對川普堅定不移的忠誠,即使以犧牲自身信譽為代價。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美東時間9日突然宣布中國大陸除外,對等關稅暫緩90天實施,但自從他宣布全面徵收對等關稅以來,美股市值流失超過1990年美國所有股票的總市值。蘋果成為關稅戰的最大輸家,作為全球最專業化產品之一製造商的輝達也陷入困境,且被課高額對等關稅的中國及歐洲都不滿,對這些科技公司展開反制。 在川普2025年1月的就職典禮上,谷歌、Meta和亞馬遜的領導人坐在前排中央,但自從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川普與美國科技巨頭之間不到百日的蜜月期宣告結束…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進口國家祭出超高稅率關稅政策後,全球掀起漫天風暴,各國股市狂跌,各界預期通膨及經濟衰退風險升高,川普此舉是為了達成製造業回流美國的MAGA(讓美國再度偉大)目標,但是現代經濟相互依存結構較以往更為複雜,真能被川普「一條路通到底」的簡單邏輯破解嗎?到底通膨捲土重來、經濟衰退的噩夢,以及製造業回流美夢,哪一個會先發生?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布,對全球輸往美國的商品全面徵收10%的新關稅,以及更對多國採取對等高關稅,包含台灣。隨著川普一手掀起的貿易戰愈演愈烈,以牙還牙式的經濟民族主義浪潮正在北美和歐洲蔓延,消費者身體力行地用自己的錢包來傷害美國,而特斯拉成為眾矢之的,反制行動風起雲湧,為何歐洲各界仍對反對川普政府的效果失去信心?
2025年元旦前夕,一個直徑約2.5公尺、重達500公斤的巨型環狀金屬物體從天而降到肯亞村莊,讓當地居民驚恐不已,肯亞太空總署(KSA)研判,該物體為運載火箭的分離環;無獨有偶,2025年3月,馬斯克旗下SpaceX的重型運載火箭星艦(Starship)在太空解體,宣告第8次試飛失敗,炙熱的碎片劃過佛羅里達州南部與巴哈馬上空,讓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緊急針對多座機場發布停飛令。 這2起事件,都凸顯出太空垃圾(space debris)正對地球安全、環境生態帶來威脅。歐洲太空總署(ESA)太空垃圾辦公室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21日,地球軌道附近約有1.3億個大小超過1釐米的可追蹤殘骸。這些碎片看似微小,但在太空高速下都可能帶來致命破壞,火箭解體的劇毒燃料更可能衝擊環境及人體健康,當各國都在往太空「塞」東西同時,一場新型危機也因應而生。...
倍受川普倚重的白宮顧問及科技大亨馬斯克日前表示,美國政府應該「極盡可能地」實施私有化政策,並直指美國鐵路公司(Amtrak)和美國郵政署(USPS)為兩個主要標的。他還讚揚中國高鐵是客運鐵路的標竿,並回頭大肆抨擊美國鐵路。為何作為世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擁有「世界上最大、最繁忙空域」的美國,卻沒有在高鐵上投入太多?美國高鐵遭遇何種危機?
2035年太空經濟規模將到達1.8兆美元,年均成長率遠高於全球GDP成長速度;各國每年發射上百顆國防衛星,用於偵察、通訊,又以中國和美國最多,地緣衝突從地表延伸到宇宙。聯合報數位版每周推出「解密太空」系列,帶讀者理解新太空時代全貌,以及台灣在全球太空布局中,將扮演什麼角色。 美國總統川普在就職典禮稱火星土地插上美國國旗「是美國人的天命」;億萬富豪馬斯克也強調要直接去火星,去月球會分散注意力,近日更宣布SpaceX的「星艦」(Starship)將在2026年底搭載人形機器人Optimus前往火星,如果任務進展順利,人類最快2029年或2031年可以登陸火星。但前往火星真如馬斯克說的那麼容易嗎?科學家都抱持懷疑態度。
迷因幣風靡市場,看似一夜暴富的機會,卻隱藏法律三不管的高風險交易。從名人背書到價格暴漲暴跌,這究竟是加密貨幣的新機遇,還是另一場龐氏騙局?無監管、無內在價值、易遭收割,投資者是否只是被操縱的棋子?當市場泡沫破裂,誰能全身而退? 根據素有「女股神」之稱、方舟投資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伍德(Cathie Wood)的話,充斥市值2.6兆美元加密貨幣市場的大多數迷因幣,最終很可能「一文不值」。就像19世紀瘋狂的石油開採熱潮一樣,迷因幣已將數位交易者變成現代投機者。 伍德日前受訪時表示,區塊鏈技術攜手人工智慧創造出「數百萬」迷因幣,它們「不會值很多錢」,她的基金不會將資金投進去。
如果要評論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的代表意義,那就是選民認為他主導下的經濟「明天會更好」。然而,他的第二任期執政還不到三個月,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勞動市場正在放緩,且通膨持續難以消除,停滯性通貨膨脹(滯脹)可能是50年來首度捲土重來。川普高舉的關稅大纛正是罪魁禍首。 滯脹這個令人討厭的概念正在發酵。《華爾街日報》做了分析,《彭博》專文探討,《CNBC》也跟進報導。讓討論這個名詞本身就成為一種指標,期望可以引發一連串行動改變。
美國總統川普點燃全球關稅貿易戰火,當亞洲面對掀起滔天巨浪的「川普2.0」風暴時,沒有人比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行長潘功勝更接近火線。但目前沒有人能猜測他將如何回應川普的關稅牌。接下來的大哉問是:關稅戰下一步會演變為貨幣戰嗎?
台灣首次參與的國際登月任務、由中央大學開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以下簡稱DSRP)目前正在太空中航行,最快將於5月搭載在日本ispace登月小艇上登陸月球(0606更新:ispace登月小艇原訂6月6日登月,今宣布登月小艇因著陸前減速不足,未能成功完成月球軟著陸,後續將調查原因,為2027年任務作準備。),成為台灣登月首例,並帶回珍貴的太空輻射數據。這批數據吸引國內外產業界關注,不只電子業,連日本最大化妝品品牌、國際車廠,為了取得第一手的完整太空數據,也都爭搶與台灣合作。為什麼,太空數據如此搶手?
2月15日,日本太空新創公司ispace宣布旗下HAKUTO-R Mission 2的Resilience登月小艇完成第五階段任務,成功掠過月球。消息一出,不只日本關注,遠在台灣的中央大學團隊同樣振奮,因為這也是台灣史上離月球最近的時刻—「Made in Taiwan」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以下簡稱DSRP)就搭載在登月小艇外側。若一切順利,台日設備最快將在5月一起登陸月球。(0606更新:ispace登月小艇原訂6月6日登月,今宣布登月小艇因著陸前減速不足,未能成功完成月球軟著陸,後續將調查原因,為2027年任務作準備。 ) 這是台灣首次參與國際登月任務,也是日本布局太空重要里程碑。許多國家如美國、中國、印度都有月球計畫,但多由政府主導,若ispace順利著陸月表,將成為亞洲民間企業首例。聯合報獨家專訪ispace業務開發高級經理浦田真幸,還原台日合作契機,以及此次任務對全球太空發展的意義。
美國總統川普2月1日發布行政命令,並取消在中國大陸製造或從運出的低價產品「小額豁免」(de minimis)優惠。儘管沒過幾天川普就收回成命,對中國恢復「小額豁免」規定,禁止「小額豁免」預料對快時尚零售商Shein和線上一元商店Temu造成打擊,這些零售電商業者先前已未雨綢繆,接下來又如何因應?
去年,數十個國家對鋼鐵進口徵收新的關稅,大多數都是針對中國,指責中國向國際市場傾銷廉價金屬。但美國總統川普在第二任採取了不同的方式:他的武器是霰彈槍而不是狙擊步槍,無差別式的一網打盡:對美國所有進口鋁和鋼鐵徵收25%的新關稅。此舉將迫使美國一些主要貿易夥伴急著達成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雖然暫停對加拿大、墨西哥課稅25%關稅,但最新簽署行政命令,自3月4日起對所有鋼鋁進口品徵收25%關稅,是否還有髮夾彎,還有待觀察。專家認為,美國的關稅地圖砲接下來還會開不完,下一步就是2月18日將宣布的對半導體開徵關稅,首當其衝就是台灣。
2月才剛開始,美國總統川普就展開關稅戰,宣布對最大貿易夥伴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進口產品徵收25%的關稅,也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徵收10%的關稅。雖然加墨獲得延後一個月生效的喘息機會,川普和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可能的會談卻遙遙無期。北京的反擊能抵擋美國的攻勢嗎?川普2.0=貿易戰2.0,又是傷害到誰?
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一就職就指示司法部暫停執行TikTok禁令75天直至4月初,以尋找可能的買家。乍看之下似乎給了TikTok一線生機,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川普的行政命令是否有效?TikTok的中國母公司是否願意出售這個熱門的社群媒體平台?如果願意、誰會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