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晚間,新竹喜來登前車隊大排長龍,原來是多家竹科廠商在此舉辦尾牙,一輛輛豪車駛進地下停車場,引來路人側目。當天的尾牙宴中,赫然發現台積電18廠特別宴請供應鏈,台積電廠務副總莊子壽特別在宴會廳前親迎,這也是莊子壽在去年29日台積電舉行3奈米量產暨擴廠典禮,邀請供應鏈到場見證後,事隔10天,再次與供應商聚會。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日前在法人說明會表示考慮在日本興建第二座廠,日本業界認為在當地擴廠可能性最高。熊本為台積電拓寬道路、賣掉市有地,連鐵路規畫都改道了。九州金控集團試算未來10年工廠帶來的經濟效益達4.3兆日圓,熊本縣一年GDP將成長3%。
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聯電、力積電農曆春節前的法說會及世界先進的年終記者會,釋出二個重要訊息,一是半導體景氣將會在下半年回溫、二是因應地緣政治風險,將會應客戶要求擴大海外布局。
台積電12日下午舉行法說會,一如預期,台積在去(2022)年第四季、全年寫下八大驚奇;第四季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和純益率同創新高;第四季單季就賺近3000億元、全年更進逾兆元達1.1兆元,每股純益11.41元、全年每股純益39.2元,均締造新猷。而且合計7奈米及5奈米營收占比高達54%,證明全球晶圓代工市場是台積「一個人的武林」。
台積電先進製程受蘋果、超微、輝達、英特爾及聯發科等5大客戶同步砍單影響,產能利用率在去年第4季末呈現跳水式滑落,正當外界擔心台積電的營運狀況之際,好消息是,原遭客戶砍單、產能利用率急降的7奈米製程,今年第1季首見訂單回升,雖然回溫速度緩慢,卻隱約透露半導體庫存調整期步入尾聲。而台積電率先看到的春燕,可能會是近期獲得美國商務部可將晶片銷售至中國大陸的高通。
台積電昨(29)日舉行南科18廠3奈米量產暨擴產典禮,選在2022年只剩三天就結束,台積盛大舉辦3奈米量產暨擴產典禮,是為破除「去台化」疑慮,還是台積電自有其盤算?
走過戰爭、通膨、疫情、選舉交織紛擾的2022年,對於即將到來的2023年,你希望迎來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台灣?在歲末年終之際,聯合報數位版邀請了多位名人談談2023年的想望,聽聽他們如何總結過去這一年,以及對來年的期盼。或許我們也能想想,我又能做些什麼? 2023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如何發展?根據SEMI針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會員所做的最新年度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半導體產業CEO所面臨的幾大挑戰,分別包括,地緣政治、後疫情時代的供應鏈管理、永續發展,以及人才培育等四大議題。而其中,對半導體產業發展影響最為深遠、讓CEO們夜不成眠的議題,當屬「地緣政治」。
走過戰爭、通膨、疫情、選舉交織紛擾的2022年,對於即將到來的2023年,你希望迎來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台灣?在歲末年終之際,聯合報數位版邀請了多位名人談談2023年的想望,聽聽他們如何總結過去這一年,以及對來年的期盼。或許我們也能想想,我又能做些什麼? 2022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發生四件大事。首先是美中科技戰定錨,美國加大了對於中國晶片的制裁,從技術、設備及人才三管齊下,阻絕中國在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發展的動能;二是美國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對赴美投資製造及研發提供巨額補助;三為歐盟450億歐元晶片法案也已達成共識,2023年初將可望定案。第四件眾所矚目的大事,則是台積電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first tool-in)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親臨並高喊「美國製造回來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則直指「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台積電本月初在美國盛大舉行進機典禮,並宣布加碼投資至400億美元,決定增建第二廠並在美建立3奈米產線,同時啟動六個班次專機載送近2,000位工程師赴美準備明年第一座新廠試產、2024年量產,質疑台積電技術及人才將被掏空的聲浪愈來愈大。
明年半導體產業景氣究竟如何?昔日半導體界二大王牌分析師—現擔任獨立投資人的騰旭投資長程正樺、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在一場研討會中為明年半導體景氣把脈,兩人看法紛岐,前者認為明年下半年看到回升曙光,後者則認為會有近二成的衰退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