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區住得好好的,卻有外面的開發商闖來說社區太老舊,強迫居民出錢讓他們重新規畫,順便多建座公園,沒了房子,能拿回的只有原面積55%的地,還遠在郊野,就算賣地也買不起新屋。最荒謬的是,拆屋補償費其實都是居民自己出,這劇情看似離奇,卻一直在台灣各地上演。 幫助政府圈地利益極大化的,就是「自辦市地重劃」。這集帶大家來聽聽看,政府與開發商怎麼一步步「溫水煮青蛙」,併吞居民的地,還不用花半毛錢。
國民黨徵召侯友宜出馬角逐2024總統大選,感覺不太讓人意外,但這一個月來郭台銘積極造勢、砲打政府卡疫苗,彷彿勝券在握,是誰給了郭董錯誤的自信?今天就來還原上周517徵召前朱、侯、郭的兩場密會因果。 另外,記者也分析「藍白合」在選前不用想了,不過選後倒是有想像空間,但前提是國民黨吸不到的青年票,得先想辦法拿到手,記者提了一可與侯友宜互補的「副手人選」,可能有機會一搏,猜猜看是誰?
高雄市府啟動大林蒲遷村計畫6年,9成的人都同意,但過了那麼久仍懸於半空,想搬卻搬不走。半世紀與煙囪為鄰的日子,當地空氣飄著16種致癌物及超標PM2.5,許多人更因癌症與心血管疾病死去。 遷村後的大林蒲原址,計畫改建成一座產業園區,還要引進塑橡膠原料、肥料、化學等製造業,獲利的又是誰?遷村,是為了居民,還是為了榨乾土地利益,值得想一想...
台電在核二除役後,1個月內啟動2次「需量競價」,用最高每度10元的高價向民間買電,台電與經濟部長仍宣稱只是「買保險」,不是缺電。不過近年來竹科與附近居民應該很有感,廠區不時集體傳出陣陣黑煙,是科技廠們自己用柴油發電,大概就不言而喻某些事了吧... 聯合報最新總統大選民調,居然高達44%的選民,不支持蔡總統「2025非核家園」政策,只有33%支持,連綠營基本盤也沒有完全埋單,那麼,郭台銘近期拋出的「一縣市一小核電廠」可行嗎?台灣還有發展核電的空間?
全台兩大網路書店博客來與momo,不斷祭出折扣戰搶市占,有人實際在優惠期間購書,甚至以原價5折多就買到書。這麼便宜還不買爆?薄利多銷,難道對推廣閱讀不是件好事嗎?出版業只覺得咽喉被掐得越來越緊… 有一群出版業者日前連署呼籲政府立法「圖書折扣秩序制」,保障書籍的利潤。但其他商品都無法限制折扣範圍,在自由市場下,立法獨厚圖書商品合理嗎?另一群出版業者先跳出來,表達不同意。
「國民阿嬤」陳淑芳年輕時曾被下藥失身生子,中年婚姻驚恐收場,甚至被好友騙光家產。她如何心懷感謝,面對這一切? 前主播劉蕙苓遭罵下女生的雜種,又如何寬恕他人放下過去? 人生旅程,誰不是磕磕絆絆前行,也許你行經低谷,希望這一集節目,能帶給你更多勇氣與力量。
少子化直接影響到的,就是老師越來越沒學生教。這波教師失業潮,會從私立學校開始,其實也已經是進行式了。全國私校工會預估,未來8年間,可能會有超過6000名教師失業。 私立大學的教授出現逃難潮,想逃到公立學校去,而且還從學校高層開始逃,該怎麼辦呢? 教育部不是沒想到,6年前就成立一個高教老師轉職的媒合平台,結果約1000位老師求職,竟只媒合成功69人。這成效不覺得太差了嗎…
王世堅登記立委初選,跌破眾人眼鏡,本是黨內孤鳥的他,還莫名冒出一堆英系好朋友!?原來其中是有內幕的。一切得從九合一大敗說起,那時「堅偉瑜」三人組成了砲口對內的烏鴉,而何志偉開的其中一槍,種下了如今「堅偉」對決的主因,然而王世堅只是想嚇嚇他而已...
前總統馬英九清明連假訪問中國大陸,不僅連提「中華民國」、「九二共識」,還突破性地從兩岸各自的憲法、在大陸談「一個中國」,並絕口不提「一中各表」。其中他所提倡的「加強兩岸交流、減少隔閡」,能成為國民黨新的兩岸論述嗎?而馬英九雖然敢在中國大陸公開稱中華民國,過去連戰訪陸也有過,但這都得看時機的,為什麼? 此外,上個月的國民黨鬧出一份只存活2天的選策會名單,今天也來幫大家分析其中道理;另外,原來侯友宜想選總統,在2021年就有念頭了嗎?
連假又要到了,想好去哪玩了嗎?近來國內旅遊被批評住宿房價太高,一樣的錢不如出國玩,到底住個飯店在貴什麼?原來跟政府彈性調班,連假越變越多有關。 這集不只教你更道地玩國旅,也來分析一下國旅貴得有沒有道理,尤其是「浮動房價」怎麼來的,彷彿旅宿業「炒房價」?這其實是有原因的…
基隆捷運是變形金剛嗎?從原本的80億輕軌,到蘇貞昌拍板的425億,再到最新交通部公布的697億,甚至有工程人士推估未來將上看千億。砸大錢換來的只有每天增加約0.14%大眾運輸轉換率。這種建設真的符合納稅人期待? 為了基捷該付多少錢,前後任基隆市長槓上,本來說好免出錢的基隆,現在被分配負擔53億,林右昌要謝國樑「多努力點」。我們記者挖出一份林右昌市長卸任前22天發給國發會的公文,原來到卸任前,林右昌還在努力把基捷甩鍋給中央,不想付錢。文中精美的「不付錢理由」,讓記者好感動,換位置後的林部長立刻就忘了嗎?(錄音時間:3/17)
108課綱強調學習素養,上路至今陷入陣痛期。高中生對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疲累不堪;國中階段強化跨領域學習,卻讓老師們傷透腦筋。這些學習上的改變,與國際教改趨勢所強調的「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Learning, PBL)概念不謀而合,本集節目與親子天下攜手製作,希望為新課綱的陣痛找到良藥。 為尋找更具體「教素養」的方法,親子天下特別探訪美國以專題式學習為精神打造的High Tech High (HTH) 學校,令他們驚訝的是,每一位師生都如此熱情,眼睛發光...
蛋價3周內二度調漲,飆上歷史新高!農委會上個月還有想hold的意思,但看來漲價壓力仍太大hold不住了。官方估每日缺口是50至80萬顆,但據農業記者第一手觀察,每日至少缺150萬顆蛋,而國產蛋量要恢復正常,恐怕得等2年。
去年台灣初估平均一位適齡女性生育率為0.87,再創新低,跟韓國有得PK!但是韓國的生育政策已有改善跡象,台灣除了大撒幣外,尚提不出更有感的政策,撒幣越撒孩子生越少,難道政府還要繼續執迷不悟嗎? 全世界都知道「發津貼」無法有效催生,唯有做好「友善職場」和「公共托育」才有用。至於該怎麼做?來聽聽職場媽媽心聲與國外的有用做法吧。
惡鄰退散!今天教大家如何用法律對付惱人的鄰居,包括製造噪音、漏水或二手菸、油煙等氣味,讓人住得不安穩。 本集的案例,有讓法界人士稱堪稱是「範本」的噪音蒐證方法,成功讓樓上鄰居不得製造噪音,還獲賠5萬元。另外,如果鄰居家漏水害到你家,卻死不修繕,是有辦法強制派人去他家修,要他付帳,鄰居無法拒絕喔!
非綠陣營要整合,還是自已玩自己的?國民黨內郭台銘、侯友宜的總統提名之爭,兩人都想選正的,兩人都在等主席朱立倫鋪台階,才有辦法華麗登場。遊戲規則出來前,他們各自有何盤算?難道朱立倫非等到3月南投立委補選完,再啟動提名程序,也是在試試自己的水溫? 而國會第三大黨民眾黨,2024若沒選好,會不會落入親民黨泡沫化的後塵?柯文哲不想變成宋楚瑜,這一局可得想清楚…
蘇貞昌在一片「功成身退」氣氛中下台了,但事實上是黨內逼宮壓力,已讓蔡英文想留他也留不住;新閣揆陳建仁背後的「影武者」是鄭文燦?這種既視感彷彿2007年扁政府的最後一年任期,行政院長張俊雄背後也有個副院長邱義仁,值得借鏡觀察。 新內閣組成是民進黨派系角力下,達到的3強共治平衡,林佳龍接下總統府秘書長,為什麼卻被認為有點委屈了?(錄音時間:2/2)
今天要介紹一個很狂的展覽:北美館「狂八〇特展」。80年代是解嚴前後時期,不同意識型態蓬勃發展激盪,因此誕生了不少很狂的藝術作品,到底有多狂?沒想到當眾大個便也可以當行為藝術吧? 就讓文化記者何定照當我們的導覽員,先來聽聽這個展覽的看頭!
新春回顧來應景一下,這可能是每年都會來一遭的問題。不少媳婦一想到回婆家就頭痛,要怎麼勇敢當「逆媳」又不傷感情?許多非典型家庭:同志、單親等最怕過年落得孤單,原來還有這些方式,讓在乎的家人都能溫馨團圓。這集講的是生活日常,讓我們重新思考家的定義。
我們取得台南88槍案的受訪音檔,知情人士揭發民進黨前中執委郭再欽,對光電開發廠商玩兩面手法,「黑吃黑」達1億元。知情人士更道出郭再欽如何靠非法爐渣致富,當上了台南的「地下市長」與「黑道金主」… 政府的光電發展缺乏全盤規畫與總量管制,立意良善的能源轉型目標,已然演變成黑白道可以上下其手的圖利途徑。事關未來20年的國土利用,失能的把關讓台灣正在付出代價。
「還稅於民」從2023年一開始就是最熱門的議題,去年超徵稅收4500億,多收的錢就還回去,難道我們政府很有錢?攤開各項財務黑洞來看,去年台電、中油虧的錢直接「秒殺」超徵稅款,勞健保更不用說了。且政府為了發這次的6000元全民大紅包,是否本末倒置了? 蔡英文總統說「錢要用在刀口上」,看來「財政的刀口」比不上「政治的刀口」,由蘇揆宣布發錢,其實也是個安排好的政治動作…
台南議長之爭「黑影幢幢」,被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自揭家醜,直指同黨已選上議長的邱莉莉勾結黑金郭再欽。真的是正義嗎?還是只為了自己的市長提名鋪路?何況她的盟友郭信良恐怕也是黑黑的。 台灣的黑金政治高峰是李登輝執政時期,當年蘇貞昌時任屏東縣長,也拿當時的黑道議長鄭太吉沒辦法,甚至有記者報了不利鄭太吉的新聞,還被砸報社、剁腳筋…喔編要說,從52分鐘後的故事也太精彩。
學生輕生事件年年上升,學生輔導法成為檢討對象。教育部提出學輔法修法草案,引發諮商輔導人士跳腳,指這次修法,把社政體系「救急」概念,錯誤植入學生輔導工作體系,以支持政院的社會安全網政策,架空了校園輔導老師的功能。而這一個修法方向,也讓「社工專業vs.心理專業」的心結再次浮出檯面...
副總統賴清德登記民進黨主席補選,幾乎已定於一尊,在九合一大選慘敗後,將會如何影響民進黨派系勢力動向?本集分析當賴清德接下黨魁後,未來與蔡英文的互動模式;明年初內閣若改組,民進黨4大公子可能的位置;以及吳怡農的立委補選戰,怎麼演變成了「一個人的武林」? 民進黨目前也在檢討大敗原因,其實黨內在1126當天,早就抓出最主要的3大「戰犯」
年底了,要做旅遊專輯都好開心!這集要教大家認識不同航空公司的機票票種,有什麼優缺點,以及買什麼時間點的航班最便宜。 下半集聊的是星宇航空布局,推出的頭等艙引來正反評價,K董張國煒卻不怕罵。都已經虧掉111億、資本額6成,星宇航空在疫中卻逆勢靠「誠信」突破日本市場,未來營運可期嗎?
詐騙集團為獲取人頭帳戶不擇手段,不惜綁架囚禁受害者,甚至虐待、下藥,「台版柬埔寨」如何演變成形至今? 台灣第二季警示帳戶總戶數超過7.7萬戶,不但比6年以來季平均約3.7萬戶多出1倍,也創下歷史新高;民眾財物損失更在去年衝破50億元大關。面對推陳出新的詐騙手段,我們該如何自保?
疫情前,台灣曾是全球第11名、亞洲第2大的郵輪客源市場,可就像龜兔賽跑一樣,我們落入了兔子的窘境,榮景戛然而止… 雖然港口10月解封,為何明年有船來台當母港的機率,仍微乎其微?原來國際郵輪布局得「超超前布署」,短期若想最快搭到郵輪,就飛一趟新加坡吧!旅遊達人記者教你郵輪新玩法。
零撲殺政策上路5年,全國遊蕩犬已超過15萬隻,野生動物「犬殺」問題日益嚴重,各地收容所爆滿,收容的多是老病傷殘,認養率低,許多浪浪拖著病體被折磨到死。沒了十二夜悲歌,零撲殺政策卻越走越畸型… 公共政策網路平台有人提案「恢復流浪動物安樂死與規範餵養流浪貓犬」連署,反方也發動連署,兩案都已成案,農委會表示年底前併案回覆,它該怎麼做?
「2030雙語政策」如火如荼推行,不少縣市為了追求速食政績,把政策硬是推歪了!我們接獲不只一位讀者投訴,指出有高中開了雙語班仍只用中文授課;也有中南部教育局衝過頭,鼓勵國中小學全科用「全英語教學」;甚至有學校連學習扶助(過去稱為補救教學)都想用雙語來教… 選舉要到了,不妨趁此檢視,你支持的候選人,在雙語教育政策上,口號喊了,但會不會淪為空頭支票呢?
不要以為所有人都忘了!新竹市政府不敢說的真相,我們至今都還在追查。新竹市政府甚至撂下重話,不排除提告「捕風捉影的特定媒體」。而記者陳熙文倒是大方承認,自己就是那個「特定媒體」,反而希望市府來告,公開事證真相就能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