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即將上任的賴政府,陸續公布了幾波內閣人事。行政院正副院長分別是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以及曾任文化部長的鄭麗君。這對新總統的第一任內閣來說是一步好棋嗎?為什麼從目前公布的閣員,可以看出準總統賴清德對用人還沒展現出自信?
準公立幼兒園有接近公立幼兒園的平價學費,又有私立幼兒園的彈性托育時間,2018年上路至今即將進入第三期,卻恐有近百家退場。台灣幼教如今面臨哪些迫切待解決的問題?
聯合報去年9月以專題探討「體感貧窮」現象、年底調查報導「25個台北租屋故事」,今年初則以互動遊戲的方式,讓讀者對台灣目前所處的「大通膨時代」更有感。台灣社會要如何一掃這樣悲慘、灰暗的氛圍?
2024大選告一段落,但台灣才正要進入一個新政局。執政的民進黨要如何面對「雙少數總統」的挑戰?國會第一大黨國民黨是不是能扮演稱職的反對黨角色,四年後東山再起?民眾黨要如何不讓自己步上第三勢力泡沫化的困局?
2024總統大選藍白合破局後的民調,國民黨侯康配支持率躍居第二。在三腳督態勢下,為何藍綠的策略都不想把民眾黨柯盈配打趴?背後的棄保盤算是什麼?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形容,談藍白合的時間緊迫,「火車過站就不等人。」但就算藍白合成功,真能發揮「1+1大於2」的效果,下架民進黨?其實,後續的變數還很多……
2024民怨為什麼悶燒?從偏鄉到城市,從農村到工廠,聯合報記者8天7夜密集與台灣各行各業搏感情、傾聽民眾最新、最真實的心聲,比民調更精準、比政治口水更精彩。
2024大選,藍綠白鏖戰升狼煙,卻掩蓋不了基層悶燒的民怨。民進黨面臨執政的「八年魔咒」,民眾從期望改革到憤怒拍桌。民心思變,藍白競合未定,選戰勝負進入關鍵時刻,聯合報巡迴採訪團隊由南向北走訪、前進民意最前線,把最真實的聲音帶回來。
在綠能成長幅度有限、核電前景未明的情況下,要達到淨零排放目標,天然氣是台灣短期內最關鍵的能源選項。基隆的四接,在環境與能源轉型的各種考量下,值得嗎?聯合報政治中心召集人侯俐安親自潛水深入四接水域,一探究竟。
農委會升格成農業部,在位最久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出任首任部長。「農委會」改制「農業部」,我們就不會缺蛋了嗎?我們就可以不用再「班班吃石斑」了嗎?
2024年總統大選,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挾「坐二望一」的民調聲勢,讓選戰有了新想像。他是否能因此帶動民眾黨立委選情,讓民眾黨明年在國會真能扮演「關鍵少數」?若明年藍綠白在國會「三黨不過半」,綠營執政、藍或白執政,將各有什麼政治攻防?聯合報資深政治記者在這集節目中將有精闢分析。
距離2024大選剩不到7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來的民調出現有趣的變化。本來穩穩當老三的柯文哲,竟然可以坐二望一,什麼時候4%民眾黨,支持度那麼高了?還是說台灣可以殺出第三大黨,大家終於想跳脫出不是選藍,就是選綠的選擇了呢?今天就來好好分析近一個月來三黨總統提名人的民調變化,帶大家看門道。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力倡的「民主大聯盟」,因為近期的 #MeToo 風暴已墜馬二位立委提名人:林飛帆、李正皓。但是綠營對林飛帆的性平調查結果,明明稱「處置得宜」,李正皓原本也用判決書捍衛清白,怎麼不到幾天都退選了?今天就來分析其中內幕。 民進黨立委提名人選中,其實還有未爆彈們,賴清德處理起來可棘手了...
4月的時候網路上流行一組太陽能板爬滿藤蔓的照片,位於台南六甲,網友稱其「太陽能墳場」。目前全國類似的廢止農電共生案場超過百場,官方7、8年來對這些廢止案場毫無掌握,不知它們現存狀態,就算太陽能板滿布藤蔓、明顯廢棄,也無法以公權力拆除,原因竟是因為它們「還沒落地」,現今仍無法可管,就這樣放任可能的汙染源存在著。 此案也衍生出一大問題,若是20年後光電案場退場,原本的農地、魚塭或森林還可恢復原本用途嗎?結果是「可能不會」,有可能台灣的農用土地或美好森林,就這樣回不去了…(錄音時間:6/7)
行人守法走斑馬線都會被撞死,去年台灣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首度破3千,為了改善「行人地獄」惡名,行政院再度通過一個名字漏漏長的綱領,洋洋灑灑提出19個方案,仔細一看,根本是早已啟動的政策,或是在民代壓力下難以推動的政策。 南韓也曾深陷行人地獄,若單從2010年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來看,每十萬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台灣達14.3人,南韓為11.1人;經過10年,南韓2021年的死亡率已降到5.26人,幾乎減半,台灣只小降至12.67人。究竟南韓做對什麼事?
在社區住得好好的,卻有外面的開發商闖來說社區太老舊,強迫居民出錢讓他們重新規畫,順便多建座公園,沒了房子,能拿回的只有原面積55%的地,還遠在郊野,就算賣地也買不起新屋。最荒謬的是,拆屋補償費其實都是居民自己出,這劇情看似離奇,卻一直在台灣各地上演。 幫助政府圈地利益極大化的,就是「自辦市地重劃」。這集帶大家來聽聽看,政府與開發商怎麼一步步「溫水煮青蛙」,併吞居民的地,還不用花半毛錢。
國民黨徵召侯友宜出馬角逐2024總統大選,感覺不太讓人意外,但這一個月來郭台銘積極造勢、砲打政府卡疫苗,彷彿勝券在握,是誰給了郭董錯誤的自信?今天就來還原上周517徵召前朱、侯、郭的兩場密會因果。 另外,記者也分析「藍白合」在選前不用想了,不過選後倒是有想像空間,但前提是國民黨吸不到的青年票,得先想辦法拿到手,記者提了一可與侯友宜互補的「副手人選」,可能有機會一搏,猜猜看是誰?
高雄市府啟動大林蒲遷村計畫6年,9成的人都同意,但過了那麼久仍懸於半空,想搬卻搬不走。半世紀與煙囪為鄰的日子,當地空氣飄著16種致癌物及超標PM2.5,許多人更因癌症與心血管疾病死去。 遷村後的大林蒲原址,計畫改建成一座產業園區,還要引進塑橡膠原料、肥料、化學等製造業,獲利的又是誰?遷村,是為了居民,還是為了榨乾土地利益,值得想一想...
台電在核二除役後,1個月內啟動2次「需量競價」,用最高每度10元的高價向民間買電,台電與經濟部長仍宣稱只是「買保險」,不是缺電。不過近年來竹科與附近居民應該很有感,廠區不時集體傳出陣陣黑煙,是科技廠們自己用柴油發電,大概就不言而喻某些事了吧... 聯合報最新總統大選民調,居然高達44%的選民,不支持蔡總統「2025非核家園」政策,只有33%支持,連綠營基本盤也沒有完全埋單,那麼,郭台銘近期拋出的「一縣市一小核電廠」可行嗎?台灣還有發展核電的空間?
全台兩大網路書店博客來與momo,不斷祭出折扣戰搶市占,有人實際在優惠期間購書,甚至以原價5折多就買到書。這麼便宜還不買爆?薄利多銷,難道對推廣閱讀不是件好事嗎?出版業只覺得咽喉被掐得越來越緊… 有一群出版業者日前連署呼籲政府立法「圖書折扣秩序制」,保障書籍的利潤。但其他商品都無法限制折扣範圍,在自由市場下,立法獨厚圖書商品合理嗎?另一群出版業者先跳出來,表達不同意。
「國民阿嬤」陳淑芳年輕時曾被下藥失身生子,中年婚姻驚恐收場,甚至被好友騙光家產。她如何心懷感謝,面對這一切? 前主播劉蕙苓遭罵下女生的雜種,又如何寬恕他人放下過去? 人生旅程,誰不是磕磕絆絆前行,也許你行經低谷,希望這一集節目,能帶給你更多勇氣與力量。
少子化直接影響到的,就是老師越來越沒學生教。這波教師失業潮,會從私立學校開始,其實也已經是進行式了。全國私校工會預估,未來8年間,可能會有超過6000名教師失業。 私立大學的教授出現逃難潮,想逃到公立學校去,而且還從學校高層開始逃,該怎麼辦呢? 教育部不是沒想到,6年前就成立一個高教老師轉職的媒合平台,結果約1000位老師求職,竟只媒合成功69人。這成效不覺得太差了嗎…
王世堅登記立委初選,跌破眾人眼鏡,本是黨內孤鳥的他,還莫名冒出一堆英系好朋友!?原來其中是有內幕的。一切得從九合一大敗說起,那時「堅偉瑜」三人組成了砲口對內的烏鴉,而何志偉開的其中一槍,種下了如今「堅偉」對決的主因,然而王世堅只是想嚇嚇他而已...
前總統馬英九清明連假訪問中國大陸,不僅連提「中華民國」、「九二共識」,還突破性地從兩岸各自的憲法、在大陸談「一個中國」,並絕口不提「一中各表」。其中他所提倡的「加強兩岸交流、減少隔閡」,能成為國民黨新的兩岸論述嗎?而馬英九雖然敢在中國大陸公開稱中華民國,過去連戰訪陸也有過,但這都得看時機的,為什麼? 此外,上個月的國民黨鬧出一份只存活2天的選策會名單,今天也來幫大家分析其中道理;另外,原來侯友宜想選總統,在2021年就有念頭了嗎?
連假又要到了,想好去哪玩了嗎?近來國內旅遊被批評住宿房價太高,一樣的錢不如出國玩,到底住個飯店在貴什麼?原來跟政府彈性調班,連假越變越多有關。 這集不只教你更道地玩國旅,也來分析一下國旅貴得有沒有道理,尤其是「浮動房價」怎麼來的,彷彿旅宿業「炒房價」?這其實是有原因的…
基隆捷運是變形金剛嗎?從原本的80億輕軌,到蘇貞昌拍板的425億,再到最新交通部公布的697億,甚至有工程人士推估未來將上看千億。砸大錢換來的只有每天增加約0.14%大眾運輸轉換率。這種建設真的符合納稅人期待? 為了基捷該付多少錢,前後任基隆市長槓上,本來說好免出錢的基隆,現在被分配負擔53億,林右昌要謝國樑「多努力點」。我們記者挖出一份林右昌市長卸任前22天發給國發會的公文,原來到卸任前,林右昌還在努力把基捷甩鍋給中央,不想付錢。文中精美的「不付錢理由」,讓記者好感動,換位置後的林部長立刻就忘了嗎?(錄音時間:3/17)
108課綱強調學習素養,上路至今陷入陣痛期。高中生對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疲累不堪;國中階段強化跨領域學習,卻讓老師們傷透腦筋。這些學習上的改變,與國際教改趨勢所強調的「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Learning, PBL)概念不謀而合,本集節目與親子天下攜手製作,希望為新課綱的陣痛找到良藥。 為尋找更具體「教素養」的方法,親子天下特別探訪美國以專題式學習為精神打造的High Tech High (HTH) 學校,令他們驚訝的是,每一位師生都如此熱情,眼睛發光...
蛋價3周內二度調漲,飆上歷史新高!農委會上個月還有想hold的意思,但看來漲價壓力仍太大hold不住了。官方估每日缺口是50至80萬顆,但據農業記者第一手觀察,每日至少缺150萬顆蛋,而國產蛋量要恢復正常,恐怕得等2年。
去年台灣初估平均一位適齡女性生育率為0.87,再創新低,跟韓國有得PK!但是韓國的生育政策已有改善跡象,台灣除了大撒幣外,尚提不出更有感的政策,撒幣越撒孩子生越少,難道政府還要繼續執迷不悟嗎? 全世界都知道「發津貼」無法有效催生,唯有做好「友善職場」和「公共托育」才有用。至於該怎麼做?來聽聽職場媽媽心聲與國外的有用做法吧。
惡鄰退散!今天教大家如何用法律對付惱人的鄰居,包括製造噪音、漏水或二手菸、油煙等氣味,讓人住得不安穩。 本集的案例,有讓法界人士稱堪稱是「範本」的噪音蒐證方法,成功讓樓上鄰居不得製造噪音,還獲賠5萬元。另外,如果鄰居家漏水害到你家,卻死不修繕,是有辦法強制派人去他家修,要他付帳,鄰居無法拒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