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

1967年7月12日大專學生暑訓開訓,蔣經國主持授槍典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7年大專生暑訓開訓 由蔣經國授槍

1967年7月12日,時任國防部長蔣經國在中部成功嶺基地主持大專學生暑期集訓開訓及授槍典禮。典禮中,蔣經國授給學生代表張自煌步槍一枝,然後全體學生舉行入營宣誓。應邀前來觀禮的有時任陸軍總司令陳大慶、美軍顧問團團長戚烈拉,省府有關單位首長,各大專院校校長等。

1954年7月11日大陳鯁門島海戰英雄在台北市區搭車遊行,民眾夾道歡迎熱烈場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4年大陳鯁門島海戰英雄遊行 民眾歡迎

1954年7月11日,大陳鯁門島海戰英雄下午到達台北,由第106號雅龍軍艦艦長梁天价率領該艦24位戰鬥英雄接受台北市各界的熱烈歡迎、慰勞與訪問。

1957年7月10日,東沙群島的國軍海軍陸戰隊上士陳玖元,因胃穿孔急症,搭包機回到台灣基隆海軍醫院就醫。圖為手術後在院內休養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7年東沙戰士胃穿孔 海軍包機回台手術

1957年7月10日,戍守東沙群島的國軍海軍陸戰隊上士陳玖元,由宿疾胃病引起轉化而成的胃穿孔急症,由於當地沒有醫藥設備可以進行手術,海軍總部特別花了十幾萬台幣向復興航空包機,將陳玖元從500哩外運回台灣,連夜在海軍第三醫院施行大手術。...

1954年7月9日,中央信託局長尹仲容(左坐下者)和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頭藤山愛一郎(右坐下者)簽訂中日兩方談判很久的化學肥料買賣合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4年中日化學肥料 舉行合約簽字儀式

1954年7月9日,中日兩方談判很久的化學肥料買賣合約上午舉行簽字儀式,由中央信託局長尹仲容和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頭藤山愛一郎代表在換文上簽字,儀式結束後,尹仲容以香檳酒與日本硫安代表團全體人員一起舉杯慶祝。

1956年7月8日,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森(右)下午結束訪華行程,前往松山機場搭乘專機準備離台,總統蔣中正(左)親送尼克森副總統夫婦至機場貴賓接待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6年尼克森訪台結束 蔣中正送機

1956年7月8日,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森夫婦結束訪華行程,時任總統蔣中正暨夫人蔣宋美齡下午親自至松山機場送別,尼克森夫婦於離開官邸,蔣中正與外交部長葉公超陪同尼克森乘坐第一輛禮車,蔣宋美齡、副總統譚祥,陪同尼克森夫人乘坐第二輛禮車於1時55分抵達松山機場,禮車由中山北路及中正路通往松山機場,沿線市民一早排列街頭,家家戶戶並懸出國旗,以歡送此位遠道而來的嘉賓。尼克森坐車經過時,曾數度下車與歡送市民握手道好。

1955年7月7日,美國統一勞軍總社所屬1221勞軍團,晚上於台北三軍球場帶來精彩歌舞表演,最後還邀請我國與美國的觀眾上台共舞。記者陳明輝/攝影

照片看歷史/1955年美國良展美景團勞軍 邀請觀眾共舞

1955年7月7日,美國統一勞軍總社(United Service Organizations Inc.;USO ) 所屬的良展美景劇團晚上8時半在台北三軍球場演出一場慰勞中美三軍,最後還邀請觀眾上台,表演的團員帶著中國及美國的阿兵哥一起在台上共舞。

1973年7月6日,台北市長張豐緒(右白襯衫者)特地訂購了大批西瓜,親至田間慰勞在市郊田野幫助農民割稻的駐軍5564部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73年國軍幫農民割稻 北市長送西瓜慰勞

1973年7月6日,在台北市郊區田野,揮汗幫助農民割稻的數百名阿兵哥在烈日下,愉快地吃著西瓜,那是時任台北市長張豐緒送給他們的慰勞品。張豐緒精神抖擻,在阡陌間和那些身著草綠色軍裝,汗流浹背,專心割稻的士兵們,一一握手,口裡還不住地說:「辛苦!辛苦!真多謝!」

五十七學年度專科以上學校聯合招生考試現場,考生應試畫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8年大專聯招登場 嚴格核對防「槍手」

1968年7月5日為期兩天,共有5萬8791人報考的57學年度專科以上學校聯合招生考試分別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台東5個考區共25個考場進行入學考試,第一天上午第一節考國文,第二節考數學,下午丙組考化學,乙、丁組考中外歷史,第二天上午第一節考英文,第二節考三民主義,下午甲組考物理,乙、丁組考中外地理,丙組考生物。

1955年7月4日,基督教美國華亞之聲社董事長夏榮光牧師夫婦,上午自美國乘機飛抵台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在美募集物資助台 1955年夏榮光牧師來台

1955年7月4日,長期在美勸募大量救濟物資救濟中華民國貧苦同胞的基督教美國華亞之聲社董事長夏榮光牧師夫婦,上午9時自美國乘機飛抵台北,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華興育幼院及台北各基督教會團體的代表方治、皮以書等百餘人,均赴機場歡迎。並由婦聯會小朋友為夏氏夫婦獻花。

1958年7月3日,留美同學會晚間於中山堂舉行慶祝美國國慶晚會,晚會上演出美國開國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8年留美同學會在中山堂慶祝美國國慶

1958年7月3日,為美國開國182周年紀念,留美同學會與在台的美國人士晚上在中山堂舉行慶祝晚會,晚會於晚上6時半開始,先在中山堂光復廳餐敘,至8時半在中山堂中正廳,邀請時任美國大使莊萊德發表演講,時任外交部次長沈昌煥也就中美兩國的深厚的友誼發表演講,時任聯勤總司令黃仁霖中將以留美同學會會長的身份致詞,他強調留美同學會在促進中美關係方面的貢獻。

1954年7月2日,西班牙新任駐華大使單佐律(前排中)在外交部禮賓司長厲昭(前排左一)、總統府第三局副局長俞濱東(前排右)的陪同下,至總統府呈遞到任國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4年西班牙新大使呈國書 蔣中正親接見

1954年7月2日,西班牙新任駐華大使單佐律,上午10時至總統府覲謁當時的總統蔣中正,呈遞到任國書,總統府於9時40分備禮車副禮車,由時任外交部禮賓司長厲昭、總統府第三局副局長俞濱東乘坐至圓山台灣大飯店(即今圓山飯店的前身),單佐律與祕書賴桂齊及祕書阿古律,則由警察組成的摩托車隊護衛,於9時50分抵達總統府門首。樂隊奏西班牙國歌,單佐律檢閱儀隊後步入總統府接待室休息。

1961年7月1日,基隆港擴建典禮在基隆港舉行,由港務局長徐人壽(左)主持,邀請省交通處長譚嶽泉(右)按鈕爆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1年基隆外港擴建開工 按鈕爆破水柱

1961年7月1日,基隆外港擴建工程開工典禮,上午9時30分在基隆港30號碼頭舉行,由時任港務局長徐人壽主持,省交通處長譚嶽泉按鈕爆破,中外來賓四百餘人應邀觀禮。 港務局長徐人壽致詞表示,由於近十年來基隆港吞吐量激增,曾於1954年開始擴建外港,增建30號碼頭及萬噸散裝穀倉,再於1958年增建5000噸包裝倉庫及6000噸雜貨倉庫,但根據目前的業務繼續激增,預計5年內再度達到飽和點,故再擴建外港,以配合第三期四年經濟建設計劃的實施。

1954年6月30日,甫卸任的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右),晚上在記者之家設宴款待新聞界人士,對新聞界在其任期內工作上的合作與協助表示謝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4年卸任總政治部主任 蔣經國宴請記者

1954年6月30日,國防部總政治部下午舉行新、卸任主任交接典禮,新任主任張彝鼎於下午3時接事,前任主任蔣經國親自交代。新舊任於交接印信後會先後致詞。美軍顧問團楊帝澤也以來賓身份致詞,保證美軍顧問團將一本過去與政治部的合作,以達成共同願望。

復業的中央銀行外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1年中央銀行核准復業 委由台銀發鈔

1961年6月29日中央銀行復業方案已由政府核准,並決定於7月1日復業。復業方案中包括11點,對中央銀行業務、發行權等項均有詳細說明。行政院也在29日第722次院會時通過中央銀行在台灣地區委託台灣銀行發行新台幣辦法及新台幣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組織規程,並將送立法院備查。

1968年6月28日,東部海岸公路、花蓮大橋及長虹橋竣工通車典禮在花蓮大橋北端空地隆重舉行,時任副總統嚴家淦(圖中)、經濟部部長李國鼎應邀剪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8年東海岸道路與2大橋通車 嚴家淦剪綵

1968年6月28日,耗資新台幣1億5千3百萬元,費時3年興建的東部海岸產業道路及花蓮、長虹兩大橋上午舉行通車典禮。 時任台灣省主席黃杰主持典禮,當時的嚴家淦副總統及經濟部長李國鼎為兩座大橋剪綵。

1962年6月27日首批逃港難胞乘四川輪抵達基隆港時揮舞國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2年大陸飢民冒險抵台 訴說殺孩充飢慘案

1962年6月27日,冒著生命危險逃往香港的大陸飢民第1批62人乘四川輪抵達台灣北部的基隆港,朝野在港口熱烈歡迎這批嚮往自由的同胞。負責接待的相關單位在第二碼頭舉行歡迎會,基隆市政府贈送每人點心一包。歡迎會後,即由專車送至台北松山大陸同胞接待所。

1960年6月26日,大肚溪鐵橋最後一條鋼樑安放完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0年台鐵大肚溪橋雙線重建 海線竣工

1960年6月26日,台灣鐵路大肚溪橋於1959年八七水災遭受嚴重損壞,鐵路南北交通中斷達一月之久,鐵路局搶修維持單線通車,嗣即計劃重建,因該橋為雙線橋,為維持交通,不能同時施工,乃先建山線橋,於1960年4月4日完成通車。海線橋繼亦施工,於4月15日橋墩座部份完工,17日開始架樑舖軌,鐵路路基護坡等也相繼完工,全部完成經試車後,即將恢復雙線通車,至此鐵路八七水災重建工程提前完成。

1956年6月25日,美國國際合作總署召開遠東作物改良會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6年遠東作物改良會議揭幕 8國代表齊聚

1956年6月25日,由美國國際合作總署召集並安排的遠東作物改良會議在台北賓館開幕,出席大會的遠東國家有中華民國、菲律賓、日本、韓國、泰國、越南、寮國等七國代表及美國駐遠東各地安全分暑專家等40餘人,此次集會為期三週。

李海發明的專利菸盒及專利證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他發明自動出菸打火機 1954年獲經部專利

1954年6月24日,台北市成都路南國公共食堂茶房李海,在閒暇時間從事機械研究工作,發明了一種「桌上自動出菸打火機」,並經呈奉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審查合格准予專利10年。 ※ 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

1960年6月23日,長虹防空演習上午於台北市區舉行,圖為醫護演習畫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0年長虹演習 台北市進行飛彈防護演練

1960年6月23日,以飛彈防護為演習重點的台灣全省性一連串的防空演習,上午在台北及陽明山兩地區步入高潮後,圓滿結束。此項定名為「長虹」的防空演習,是由台灣警備總部主辦,時任副總司令晏玉琮任統裁官,民防處及有關幕僚單位均派員參加作業,國防部派輔導組督導,演習於6月10日自澎湖及東部地區開始,台灣南、中等六個地區,隨之分別舉行演習,最後止於台北地區。

1955年6月22日,台灣省民防司令部向台北市民防指揮部及鐵路局民防指揮部,公路局民防指揮部等三單位舉行授旗典禮,由台灣省府主席兼省民防司令嚴家淦(右)親自授旗。記者陳維在/攝影

照片看歷史/1955年民防是國家安全要素 3指揮部授旗

1955年6月22日,台灣省民防司令部上午向台北市民防指揮部、鐵路局民防指揮部及公路局民防指揮部等三單位舉行授旗典禮,由省府主席兼省民防司令嚴家淦親自主持授旗,在授旗之前嚴家淦由柯台山、張祥傳等人陪同檢閱三單位民防隊員及幹部4653人。

1969年6月21日中華民國工商界於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行「越南日」慶祝典禮,圖為時任副總統嚴家淦(左)與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代理事長范鶴言(右)握手寒喧鏡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9年工商界慶祝「越南日」 嚴家淦致詞

1969年6月21日中華民國工商界21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行「越南日」慶祝典禮,時任副總統嚴家淦在慶典中表示,中越兩國除應團結一致,共同消除赤色威脅外,更需要在經濟上加強合作,以求共同的發展,增進兩國人民的福利。

1969年6月20日,新任日本駐華大使板垣修(左二)來華履新,外交部禮賓司司長吳文輝(右二)等人到機場迎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9年新任日本駐華大使板垣修抵台履新

1969年6月20日,新任日本駐華大使板垣修搭日航班機來華履新。板垣大使對此次奉派使華,有機會與我國各界人士交往,表示榮幸。 他說,從他進入日本外務省之後,因為業務上與我國有密切關係,對我國在各方面的飛躍進步,深表敬佩。板垣大使強調,中華民國與日本兩國為亞洲鄰國,有同文同種之友誼,不僅在文化方面以及經濟方面均有密切關係,在國際上也正廣泛的密切合作。

影星凌波與金漢來台度蜜月,小兩口恩恩愛愛,羨煞旁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6年凌波金漢結婚慶祝會 波迷擠爆會場

1966年6月19日凌波助學會在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舉行「凌波金漢結婚慶祝晚會」,凌波結婚禮服義賣係在晚會中舉行。該項慶祝晚會原訂7時舉行,6時左右,數千波迷即陸續進入會場。警憲單位,派出了十數名武裝人員站在中山堂大門口收票處維持秩序,儘管警衛如此森嚴,但是無數沒有入場券的波迷們,仍徘徊左右不捨離去,千方百計想要進入會場。

1954年6月18日,大學、中學校長下午參觀空軍各校訓練及教育器械。記者陳維在/攝影

照片看歷史/1954年大專及高中老師參訪 空軍展示戰機

1954年6月18日,大專及高中以上各校院長與教授軍事教育參觀團全體團員,上午11時10分齊集台南噴氣機訓練基地,參觀各種飛行及特技與射擊等演習,共起飛T11轟炸教練機與T6戰鬥教練機,另有T17雙座教練機兩架,首先在機場上空,作筋斗、倒飛、慢滾,殷默曼等飛行技術表演。

1956年6月17日,日本影劇界親善訪問團下午抵達台北,圖為團員中原瞳(左起)、星美智子、岡田茉莉子、與紙京子合影。記者陳維在/攝影

照片看歷史/1956年日本影劇界訪團來台 商討電影合作

1956年6月17日,日本影劇界親善訪問團一行13人,自香港乘民航隊班機於當日下午4時15分抵達台北,我國當時的影劇界及有關機關代表包括朱新民、李潔、吳錫澤、高玉樹及中日文化經濟協助代表雷震,日本駐華大使館人員等百餘人至機場歡迎。該團一行接受獻花後,並與我國影劇人員吳驚鴻、穆虹、夷光、龍芳等人握手寒暄,旋即驅車赴圓山大飯店休息。

1958年6月16日,在中國大陸救濟災飽總會的幫助下,有15位的香港難童抵台並將前往復興劇校就讀,圖為小朋友們抵達基隆港時於港口留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8年秦祥林等香港難童 來台讀復興劇校

1958年6月16日,由救總接運來台將就讀於復興劇校的香港難童15名,下午1時搭「四川」輪抵達基隆。時任救總秘書長方治、復興劇校校長王振祖及該校多位小朋友,均在碼頭熱烈歡迎。這15名兒童中,有一位後來成為金馬影帝的秦祥林,秦祥林與其他共120名10歲上下的孩子,一起在7年後成為復興劇校首屆「復」字輩畢業生,秦祥林當時在劇校稱「秦復林」,其他還有武俠女星嘉凌(劉復雯)、演員張復建,在國內戲曲界享有高地位的「永遠小生」曹復永、老生祭酒葉復潤、資深文丑劉復學等。

1967年8月28日,大白天在鬧區街道上挑水肥運上水肥車,是很煞風景,當時在台北市到處可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4年農復會與北市府合作 解決水肥問題

1954年6月15日,農復會在該會的會議室與台北市府簽訂合同,協助解決台北市最頭痛的水肥問題。根據合同規定,將由農復會補助新台幣248萬元用以購置運肥車及抽肥機等工具。但是台北市的水肥改善計畫共需款1200萬元,除了農復會補助外,其餘由台灣省政府與台北市府負擔。此外另由美國安全分署設法貸款修建殺菌地2座。安全分署貸款部分由市府於1955年6月起,分4年按年息6厘歸還。

1955年6月14日,安全分署署長卜蘭德(左),下午以八百九十萬元支票交與我教育部長張其昀(右二),以協助中國政府展開僑生教育計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5年美國資助890萬元 協助推展僑生教育

1955年6月14日,時任美國安全分署署長卜蘭德,當日下午4時半把一紙面額890萬元的支票親手交給時任教育部長張其昀,協助中華民國政府展開僑生教育計畫。該項計畫包括建築宿舍、增添設備,供持續增加的返國升學僑生之用。另為改善圖書館、添購書籍儀器,在若干學校中修復飲水設備,以及擬建國際學生中心一所等,亦包括在該項計畫之內。

1962年6月13日,27位流亡寮國的難胞,由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接運來台投靠親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2年首批寮國難胞抵台 27人見親友落淚

1962年6月13日,旅居寮國多年的難胞5家27人,因受寮國戰火的影響及寮共的迫害,當日下午3時15分自泰國乘民航公司班機抵台。這27名難胞扶老攜幼,在台灣人士熱烈的歡迎下,在機場舉行了簡短的記者會,由難胞代表李長楠報告他們被寮共迫害的情形及投奔中華民國的經過。這些難胞有很多人有親屬在台灣,他們在機場看到他們闊別多年的親友時,不禁喜極而泣,相互擁抱,場面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