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肥胖

自覺食量不是特別大、依舊會胖的人,不妨檢查冰箱,能發現個人的飲食問題點。美聯社 國際

健康來得及/體態控制從整理冰箱開始 4種常備食品恐是減重盲點

對於在意身材的人,日本營養管理師建議,從整理冰箱做起。營養不均衡容易造成肥胖,某些看似有益健康的常備食品,更是控制體重者的盲點。

以前人們重視吃什麼有益健康,現在更關心要在哪個時間點吃東西。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第二餐效應」聰明控制血糖 遠離糖尿病關鍵在吃對時間

近年間歇性斷食蔚為流行,不少人選擇省略某一餐,以達成一天有16個小時不進食的目標。2017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研究生理時鐘機制的學者以後,與時間有關的醫學研究成顯學。以前人們重視吃什麼有益健康,現在更關心要在哪個時間吃東西,配合體內生理時鐘的飲食習慣,稱為「時間營養學」。 日本「時間醫學」專家用生理時鐘營養學的角度告訴你,為什麼現代人卡路里攝取減少,糖尿病卻變多?以及什麼時間吃最能輕鬆控制血糖跟卡路里?

減重醫師王銘嶼曾胖到130公斤,減重後如今有著181公分、83公斤好身材,更成為醫院代言人。圖/王銘嶼提供 生活

曾瘦了35公斤還被嫌胖 130公斤醫師公開減重奮鬥史

很多人試過減重,卻不是人人能成功。減重醫師王銘嶼有著猛男身材,六塊腹肌,體脂僅11,其實他曾胖到130公斤,即使靠意志力瘦到95公斤,還是被笑胖,為此,他5年前動縮胃手術,術後再靠重訓,擁有如今181公分、83公斤身材,瘦下來後變得更健康。王銘嶼說,肥胖讓他曾被霸凌、不健康,用自身血淚經歷與專業,減重後從「大猩猩」變醫院代言人。

丹麥史上曾出現過不少全球性大企業, Novo Nordisk藥廠對經濟的影響史無前例。紐約時報 國際

市值超越全國GDP!賣減肥藥的藥廠 成了丹麥護國神山?

有家丹麥藥廠,過去100年賣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平平穩穩,最近股票狂飆,市值突破4000億美元,超越丹麥全國的GDP,是不折不扣的「富可敵國」、「護國神山」。已經有經濟學家建議,今年起統計丹麥GDP時,這家藥廠需要獨立出來計算。 然而,在一些丹麥人眼裡,儘管製藥業對國家經濟成長居功厥偉,卻也引發對「荷蘭病」的擔憂...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科學家針對近千名成年人研究顯示,平常的一周間睡眠時間即使只差90分鐘,也可能影響人類腸道內的細菌類型。美聯社 國際

健康來得及/假日縱情晚睡晚起? 科學家:小心你正在謀害腸道菌叢

上班族撐到周末難免想放縱自己,像是熬夜跑趴、打線上遊戲或追劇,反正隔天晚點起床也沒關係。不過每當這麼做,是否又會覺得周一上班時整個人提不起勁?其實這不只是「周一症候群」(Monday Blues)發威,新研究指出,你可能患上「社交時差」(Social Jetlag),即平日與假日作息差別太大。而這樣做竟然也會傷害腸胃健康?

美國地質調查所本月初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美至少45%的自來水,受到永久化學物質PFAS汙染。專家建議對此提的建議之一是:裝濾水器。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永久化學物質PFAS無所不在 避不掉的我們可做這些事防癌

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本月初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美近半自來水受「永久化學物質」(PFAS)汙染。這種化學物質普遍存在於許多日用品中,台灣自然也不例外,若長期接觸或攝入太多,可能造成癌症、肥胖、高膽固醇、不孕、肝病等,一般消費者根本「無所逃於天地間」。拿它怎麼辦?至少可從避免吃到含PFAS的食物做起。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內心臟內科權威程文俊與不少患者建立了深厚的關係,讓患者甘願隨他「轉調」。記者胡經周/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 EP1|慢性共病照護複雜 病人從基隆跟到林口 程文俊:應發展整合醫療

台灣在少子化及高齡化的雙重夾擊下,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平均壽命延長,但慢性病影響越明顯。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內心臟內科權威程文俊指出,台灣糖尿病人口逾二百萬,高膽固醇的患者也有四百餘萬,高血壓患者則有五百多萬,成年人口體重過重及肥胖者,比例更是高達50.3%,他直言,加速攀升的慢性病罹病人數,以及各個慢性病之間的共病問題,需要各界共同解決。 但是慢性病的共病的問題極為複雜,可以如何解決?慢病患者該去哪裡求助?AI智慧醫療,甚至是時下最夯的Chat GPT可能取代醫師嗎?打開PODCAST的慢病放大鏡的【心腎糖系列】,聽醫界領袖溫暖分享,一起過對好日子!

研究指出,在全球範圍內,愈來愈多的人選擇加工食品。這對人體的微生物菌群或新陳代謝健康都不好。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卡路里一樣 加工食品卻比高纖食物更易長胖? 關鍵就在腸道細菌

卡路里是衡量食物能量的基本單位,多年來科學家們始終相信,如果提到體重增加,所有卡路里都一樣。但最新研究指出,事實並非如此。當卡路里都一樣時,加工食品仍比高纖食物更容易讓人變胖,關鍵就在體內的腸道微生物菌群。 西雅圖系統生物學研究所微生物組專家兼助理教授吉本斯(Sean Gibbons)表示,這項新研究令人震驚,因為它表明,即使不運動,人們也可以通過改用針對腸道微生物菌群的飲食,來減輕體重和減少體內脂肪。...

圖/想樂 生活

我的失敗百科全書/郭珊|油膩的中年危機

都說失敗為成功之母,可是,成功見首不見尾,失敗倒是誰都遇過。廖玉蕙為了作一個孫女長大後是國手的夢,矢志學會游泳,但她要先通過換氣的考驗。駱以軍感嘆,那麼多離奇古怪的事情像爆米花一樣撒他身上,難得他還能平安活到半百。又有多少人像何致和一樣,不管在球場或在電視前觀賞球賽,只要是他支持的隊伍就一定會輸?曾任電視主播的朱國珍,為了一次醫美,幾乎毀掉她的開麥拉費司。年近中年的郭姍,則因為長跑三年卻依然是個油膩的胖子而苦惱。 【精彩語錄】這場愈演愈烈的全民群嘲,證明了生活中最不缺的有三件東西:帳單、衰老的加速和發福的機率。 當你一不留神把它們給湊齊了,就會自動獲得一項「福利」——當然不是集齊龍珠召喚神龍——而是不請自來的「中年危機」。

10月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的研究表明,每周短時間的劇烈活動累積約15至20分鐘,可使研究對象的死亡率降低16%至40%。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沒時間不是藉口 一分鐘高強度運動有助擺脫三高

沒運動習慣的人,理由往往是沒時間,但現在有個好消息:你不需要1小時、甚至半小時來運動。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只要在一天內挪出10分鐘或更短時間內,從事提高心率的活動,如快走、跳繩、爬樓梯等,對健康就有好處,包括降低血壓、焦慮,改善睡眠品質與集中力。本文也介紹10分鐘訓練的參考菜單。

曾甩肉25公斤的日本醫師指出,有三項吃甜食的規則,掌握了吃甜食一樣瘦。路透 國際

醫師揭吃甜食享瘦3原則 在這個時間點大吃不會胖

你是否有想要減肥,卻抵抗不了甜食吸引力的煩惱?曾甩肉25公斤的日本內科醫師工藤孝文說,掌握三原則,吃甜食一樣瘦。 工藤孝文在東洋經濟專欄指出,有三項吃甜食的規則。用「規則」兩個字,但不是「非這樣不可」,也沒有「必須如此」的強制性。而是告訴減肥中的人們如何不勉強自己,堅持下去。...

焦點

圖解新聞/居隔只吃不動 國人肥胖比率增3至5%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新冠疫情減少外出讓人憂鬱,活動量銳減也帶來肥胖率。這次的圖表帶你了解疫情下的肥胖盛行率和學童飲食習慣。

如今全球許多女孩都在6-7歲時開始胸部發育,專家正從肥胖、化學物、壓力這三方面研究青春期提早成因。插圖╱紐約時報 國際

疫情害的?全球女孩6-7歲進入青春期暴增 專家陷入困惑

如今孩子的青春期來得早,但多早算早?女孩6-7歲開始胸部發育,正常嗎?一項義大利研究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義國因青春期提早而就診的女孩人數,比先前暴增兩倍以上,美國及印度部分醫師也觀察到類似情況,引發醫界再度討論:什麼原因造成了青春期提前來臨?

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2020年統計,攝護腺癌是男性第二大常見癌症,該年約有141萬人罹患此病、37.5萬人死亡。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每年百萬人罹攝護腺癌 英研究:跟「這一圈」息息相關

你知道嗎?2020年統計全球男性最常見癌症之中,攝護腺癌高居第二、僅次於肺癌。牛津大學一項最新研究則發現,減重可能有助於預防這種疾病上身,因為男性BMI指數每增加5,死於攝護腺癌的機率就會增加7%。雖然目前兩者的關聯機制仍不明,但研究人員說,這仍為男性維持健康體重提供了一個好理由。

現代社會美食誘惑多,加工、油炸類食品隨手可得,卻也導致學生深陷健康危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美食誘惑多 5個國中生就有1人過胖 當心罹患代謝病

現代社會美食誘惑多,加工、油炸類食品隨手可得,卻也導致學童深陷健康危機。教育部每年補助縣市政府與學校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根據教育部105至109學年度統計,國小生體位肥胖比率雖從14.9%下降為13.1%,但幾乎每10名國小生就有1人過胖;國中生體位過輕比率從6.7%略升為7.4%,但肥胖比率卻是從16.8%上升為17.3%,幾乎每5名國中生就有1人過胖。

日本民眾在公共場所全都戴上口罩。法新社 國際

信不信由你!日本染疫死亡率低跟體重很有關

日本疫情近來趨緩,主要因為新冠疫苗接種率提高,兩劑覆蓋率超過76%,在全球名列前茅,下月更將開打第三劑加強針。這讓人很難想像日本在6月初、距東京奧運會開幕前七周時,接種率竟只有3.5%。

研究報告指出,許多癌症與肥胖有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280公斤胖哥減重變型男 該切皮還是拉皮 整形醫解謎

據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曾發表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目前有將近30%、相當於21億的肥胖人口,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40的病態性肥胖者更持續增加中,不少人為甩去惱人肥肉接受減重手術。

研究發現,中年發福者比維持身材苗條的人更長壽。法新社 國際

【健康來得及】別害怕變胖!美研究:中年發福比維持標準身材的人更長壽

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最新研究指出,相較於終生「身高體重指數」(BMI)都在正常範圍內的人,中年後體重開始逐漸增加卻未到肥胖程度的人,壽命往往會更長,越有可能活到80歲,翻轉一般人認為越苗條越瘦就越長壽的觀念。

學校每年會有健康檢查,教育和衛生部門應藉此機會注意學童是否有提早發育和性早熟情況。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焦點

【性早熟迫降/下】家長閉口不談、官方被動 孩子錯過黃金治療期

性早熟議題在校園的討論度不如近視、肥胖,多數家長都只是一知半解,教育單位既無相關統計,連衛教都到了高年級才做,相對冷感;家長團體認為,教育體系不重視,如果家長也不夠警覺,就會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醫界定義性早熟,就是女生有合併胸部及陰毛發育,甚至有月經出血等青春期現象,以及身高變高,家長勿以孩子比別人長得高而高興,要小心是否為性早熟現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性早熟迫降/上】小二長腋毛、來月經 性早熟求診數增十倍

「我兒子八歲竟然長出腋毛」、「天啊,我女兒才小二,已經來月經了」……上班族林佳佳(化名)的小學家長群組裡,前一陣子熱烈討論著「性早熟」這個話題,原以為自己不到9歲的女兒胸部發育得很明顯是個特例,沒想到一發言就勾出一堆家長的哀號與疑問。就診後發現,診間裡排滿了疑似性早熟的小「病患」,醫師說出驚人的數據:不只台灣,全球性早熟求診個案十幾年來增加5至10倍,尤其女童比男童多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