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立法院預計下會期審議行政院擬刪除父母懲戒權的民法修正草案。不少教養專家、民團都呼籲,刪除懲戒權只是形式,最重要的是支持家庭教育、提供家長教養資源。究竟,父母該如何針對正向教養增能?
生育懲罰在台灣蔓延,行政院長卓榮泰拍板研議修法,讓領滿六個月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雙親,再增加各一個月津貼,等於最多可領到七個月,以提升男性參與;但專家指出,發錢延長育嬰留職津貼是「誤」策,支持爸爸參與育兒的「對」策,必須先滿足兩個關鍵條件。
日本被稱為「育兒懲罰」大國,台灣則有「生育懲罰」,懷孕立刻面臨工作兩難、作為母親薪資少一大截,送孩子上學趕上班遲到被扣薪;政府推動國家一起養都推到2.0,催生效果仍不佳,搶救少子化,日本已在反思減少育兒懲罰,台灣是否也該檢討如何消滅生育懲罰?
教育部新增幼兒園特殊教育評鑑指標,未來園內只要收一位特殊生,就得再多納十多項的特教評鑑,幼教界炸鍋。私立幼兒園指出,新規定會讓老師行政工作大幅加重,幼兒園更不願收特生,且可能造成老師辭職潮,幼教界事前一無所知,怎可以草率上路?
周祐庄十餘年前赴美留學,讀的是國人較少選讀的幼教,畢業後任職於美國的一所貴族幼兒園,學費是一般幼兒園的三倍。她接觸招生與管理後,彷彿進入另一個大宇宙,如今,她是一間知名幼兒園的經營者。她建議幼教領域學生反向思考,擁有多元力,幼教其實薪情不會差。
來自馬來西亞的陳姵璇,五年前來台就讀台中亞洲大學幼教系,大學畢業後卻到文化產業、出版業工作,因為外籍生不能在幼兒園任職。她指出,台灣有些有系統的幼兒園,薪資比坊間幼兒園高,頗有吸引力,但台灣開放僑外生能報考幼教師資格,考上了卻無法留台擔任幼教師,將來有可能放寬?
幼教工作高壓卻又薪情差,讓不少年輕人卻步。目前僑外生留台工作許可,並不包括幼教老師,有幼兒園業者因而訴求開放來台就讀幼教、幼保的僑外生,畢業後可在台從事幼教工作。這類僑外生有何優勢?是否可行?
有美國幼兒園來台徵才。美國幼教老師不用接送小孩,也不用成立家長LINE群組,提倡讓孩子「做自己」,吸引不少人躍躍欲試。究竟,台美幼教有何不同?想赴美擔任幼教師,又須具備哪些能力?
台北市民生社區某教保中心日前傳出狼師案,雖與個別教保員有關,但恐怕也凸顯出教保中心的結構性問題。幼教團體指出,幼照法第10條為教保中心的設置大開方便之門,可能讓幼兒身陷教保風險中…
教育主管機關常說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這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台灣特教資源不普及,有些偏鄉小校甚至連資源班都沒有,特殊兒上小一,選班、換班的評估與申請程序繁多,老師直言,這兩關卡最考驗家長,如何化解?
有孩子上小一,就在班級上演全武行;也有家長把孩子送去特教班,孩子表現卻遠超過想像。去年早療個案通報達3萬4千多人,創歷年新高。家有特殊兒到底要申請什麼班級就讀,才不會誤了孩子發展?專家提出抉擇關鍵,並提醒留意鑑定安置期程。
根據衛福部社家署統計,去年早療服務個案通報達3萬4千多人,創下歷年新高。疫情間出生的孩子,陸續進入國小、幼兒園。第一線老師觀察,愈來愈多學生鑑定出發展遲緩等障礙。孩子是特殊兒,怎麼協助他/她順利成為小一新鮮人,特教專家有三步驟建議,要讀普通班或特教班也得好好思考。
6歲前投入早療,對特殊幼兒大有幫助,但融合教育挑戰大。為了讓學前特教生有足夠發展成長空間,像日本、德國有特教專門幼兒園,南韓則著重落實個別化教育計畫,讓家長參與制定,都值得我國借鏡。...
早療黃金時間是6歲前,但目前學前融合教育特教資源不到位,幼教師直指,這等於是放生特教生,也有疑似學習障礙、發展遲緩幼兒,家長拒絕帶去鑑定,近期還有腦麻、無法行走的孩子,竟是以一般生身分進幼兒園,醫療、社福、教育體系,一再漏接。
「幼教法」、「教保人員條例」修法後,虐待、體罰、不當管教,園所負責人要連坐並公佈姓名。據統計,台北市已有4起附幼違反新法,校長連帶罰6000元,被罰校長難過的說,猶如被汙名化,打擊很大;有校長直言「吃了啞巴虧」,校長協會主張附幼和私幼脫勾,可行嗎?
重度特教生羽葳不能說話也看不到,卻很享受上課時光,小小生命6歲離開人世。媽媽說,這幾年陪伴女兒就學過程很難忘,收到學校送來羽葳畢業證書,他們感動不已。小全媽媽說,重度特教生上學得先跨「兩座山」,公幼零拒絕很看緣分。
公立幼兒園零拒絕政策即將邁入30年,不少特教老師得幫家長尋求資源,甚至陳情爭取補助。遇到熱心老師,孩子到學校是就學而非「就坐」,家長感激、感動外,為何卻要對外散播學校爛?反向宣傳的背後原因,令人心酸。
公幼零拒絕政策自民國84年起正式宣誓,明年即將邁向30年,不過至今,公共化幼兒園的特教資源仍然缺人缺設備,普遍靠熱情的教師為孩子、家長尋覓資源,學前特教生的教育平權之路,仍得披荊斬棘。
幼兒園出現虐兒案件,等於直接面臨倒閉危機。不當管教案件大多跟老師壓力大、情緒失控有關,想要永續經營幼兒園,對經營者來說,重視情緒勞動、心理健康更重要,國內已有幼兒園開始提供老師教學時喘息空間,照顧好老師心情其實並不難。...
幼兒園虐童事件頻傳,讓不少家長憂心。專家指出,虐兒案件的幼兒園有三大共同性,家長可多加觀察,再加上一個簡單的動作,就可減少孩子的受虐風險。
幼教老師不只平日工作忙碌,每年還得完成至少18小時的進修課程,老師們都是用假日研習,若未上完甚至還可能被罰最高6000元。幼兒園補休規定不一,有的給予補休、有的核可時數上限,有的則雖有補休福利,但也因人力不足,看得到、吃不到。資深幼教師建議,入職前,可先詢問。
腸病毒幾乎一年四季都可能爆發,沒有後援的父母,請到無假可請只得犧牲一方離職照顧停課幼兒,這如同「生育懲罰」,有媽媽因此發文勸世不要輕易生小孩,這也是台灣生育率低迷原因;專家指出有薪照顧假、育嬰假做為解方,可行嗎?
停課大魔王「腸病毒」等病毒升溫,各地幼兒園紛傳停課,面對學校可能三不五時就停課,許多家長感嘆已請到沒假,一位幼兒園長感慨說,面對流行性疾病,幼兒園態度要非常堅定,卻被家長投訴。秋冬逼近,病毒恐更猛,幼兒園成壓力鍋,有解嗎?
公幼教保員的工作內容與教師幾乎無異,但因只適用勞基法,勞工身分的他們在適用教師法的公教體制中顯得弱勢,不僅薪資福利矮人一截,甚至可能遭到職場霸凌。
政府近年力推職場教保中心,但托育品質良莠不齊,以致家長和幼生只能碰運氣。專家點出,關鍵在政府為了衝量,放寬教保中心設立標準,甚至不用辦理幼兒園評鑑,理由竟是「教保中心」不叫「幼兒園」?
小孩聯絡簿沒帶回家、老師連3天沒簽聯絡簿、學校訊息沒有及時告知……原本一位難求的平價教保中心因網路負評,導致招生失利,從家長投訴中可看出,看似小事都可能堆疊出家長怒火,甚至質疑教學品質和幼兒園行政管理能力。幼教專家直指,幼教現場細節很重要,這是家長對園所的信任基礎。
為讓職場父母安心就業,政府近年力推職場互助教保中心,政府機關設置的教保中心往往一位難求。但警政署教保中心被家長投訴管理鬆散,連自家教保員也落跑離職,不僅幼生紛紛轉走,舊生家長在網路上狂刷負評,呼籲別送孩子到該園所,引發其他家長止步,導致都開學了,該園所目前還有20幾個名額,受到教育部、台北市教育局關切。 該教保中心則向家長信心喊話,新學期有專業進駐,將打造成典範的幼兒學習場域。
幼教老師工作不只有3高,高工時、高情緒、高壓力,現在還被視為是「高風險」行業,許多老師不到退休年齡,就早早離退,內部教師正快速流失,本科系生又裹足不前。有幼教師嘆,有些人透過撻伐老師來展現對兒權的重視,這種做法已經失控,內外環境持續惡化很難留人。
國中小代理教師難覓,代理教師荒如今也燒向幼教;不少幼兒園開學都還面臨找不到代理教師的窘境,台北市指標性的幼兒園以往出缺就很容易找到老師,這學期卻直到開學前一天,到了第六招,才驚險找到合適的人,公幼代理教師今年整體比率降低,為何卻更難找人?
幼教老師被視為「高危險」行業,不只新鮮人猶豫不前,資深教師也興起不如歸去的念頭。自加拿大回台擔任幼教師十餘年的林彥君,有國外幼教老師資格,但沒有台灣幼教師資格,明年起就不能擔任大班導師,讓她感到無力,加上老師專業受歧視,教學紀錄、評鑑負擔重,把教學熱情消磨殆盡,愛孩子的她心累告別幼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