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相談室

近年來「正向教養」成為主流,雖然不用「愛的小手」與「雞毛撢子」,但父母必須擁有堅定的教養原則。圖為設計畫面。記者劉學聖/攝影

不用體罰也能教好孩子 就看能否守住一個關鍵

「不打不成器」是華人社會根深蒂固的觀念,家長管教小孩天經地義,民法也賦予父母懲戒子女的權利,但懲罰過當會傷害親子關係,父母也會吃上官司。心理學家阿德勒的正向教養近年在家長間成為主流,正向教養不用「愛的小手」、「雞毛撢子」威嚇孩子,但得要堅定的教養原則,才能成功。

社群媒體的匿名、購物無門檻、不用立即付款等「無痛」消費特性,讓青少年更易衝動購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臉書購物欠債72萬 家長收爛攤 社群讓青少年金錢觀崩壞?

Z世代青少年日常生活與社群媒體密切相關,不只同儕社交,金錢價值觀、消費習慣也深受社群媒體影響,社群媒體的匿名、購物無門檻、不用立即付款等「無痛」消費特性,讓青少年更易衝動購物,一不小心就背上高額負債。記者潛入臉書動漫週邊交易社團發現,有青少年豪砸72萬元下單高額週邊商品,甚至創建不同「小帳」瘋狂購物,最後卻無力付款,得由媽媽出面代為分期付款償還,避免孩子鬧上警局。

2000年後出生的青少年熱衷於許多新興社群App,FB、IG早已不夠看。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4小時定位、匿名追捧...新興社群媒體 暴露Z世代缺乏安全感

1995年到2009年間出生的年輕人被稱為Z世代,Z世代間的社群媒體流行趨勢變化快速,FB、IG早已不夠看,除了風靡已久的短影音社群App「抖音(TikTok)」,2000年後出生的青少年還熱衷於許多新興社群App,從宛如資訊百科全書的「小紅書」,到追蹤好友定位的「Zenly」、正向互捧的「Gas」,都成為國內外青少年時下最熱門的社群媒體。

成大教務研究專案辦公室搜集了40位書審委員審查後的心得,提供審查實況觀察與建議。圖為學生準備學習歷程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解密成大如何審學習歷程 審查教授要高中生破除3大迷思

學習歷程檔案今年首度成為申請入學第二階段重要參採項目,高中師生都在觀望大學怎麼審查、重視哪些個人特質或審查項目。本報專訪成大教務研究專案辦公室主任蔡孟勳,該辦公室搜集了40位書審委員審查後的心得,提供審查實況觀察與建議。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整理:

停復課混亂不只讓學生和家長崩潰,教師也很頭痛,需不停調整設備和教學方式來因應,教師陸續染疫、被匡列,更嚴重衝擊教學人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停課復課、實體遠距」輪迴地獄 家長師生如何因應

疫情狂燒,教學現場陷入停課、復課的反覆輪迴,很多師生到現在都還不確定下周是繼續遠距教學,還是可以返校實體上課,學生在不穩定的情況下學習,學習品質大打折扣。停復課混亂不只讓學生和家長崩潰,教師也很頭痛,需不停調整設備和教學方式來因應,教師陸續染疫、被匡列,更嚴重衝擊教學人力。

會考周末登場,彰化縣田中高中國中部數學老師葉奕緯分享他如何陪伴考生平穩度過考前時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會考周末登場 名師應考策略分享 考生家長莫過度焦慮

會考周末登場,彰化縣田中高中國中部數學老師葉奕緯分享他如何陪伴考生平穩度過考前時刻。該多練難題嗎?有哪些應試事項要特別注意?葉奕緯提供諸多具體建議,避免考生陷入過度焦慮。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整理:

疫情持續升溫,為月底登場的申請入學二階面試埋下未知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疫情升學之亂 大學面試應變來太慢、考生請防疫假遭拒

疫情持續升溫,指揮中心日前推估5月20日達到高峰,單日最高確診可能破20萬,為月底登場的申請入學二階面試埋下未知數。高中端呼籲高教司盡快公告更詳細的「大學申請入學管道因應疫情應變機制」,請大學科系盡速發放通知,避免因疫無法到場面試的考生過多,引發不同入學標準的公平性爭議。

針對111會考的素養題該怎麼準備?老師建議從議題式閱讀開始準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破解111會考素養題方向 俄烏戰爭為何不太可能出現?

111會考進入倒數計時,考生最關心的素養題該怎麼準備?字數會變多嗎?台中市長億高中國文老師簡鈺珣長期研究歷屆會考考題,提醒考生難掌握的素養題,應從議題式閱讀開始準備,且愈新的時事,選擇題入題機率愈低。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整理:

聯合報採訪曾遇過NG老師的學生、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發現過度重視成績,進而對學生言語霸凌,甚至用全班的力量孤立單一學生,都是校園裡常見的師對生霸凌現況。圖/123RF

那些年我們遇到的NG教師:高壓統治霸凌卻是學生被逼走?

中一中事件後,許多網友紛紛討論起過去遇過、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師。不過,不是每一位老師都能給孩子正面影響,甚至還可能成為難抹滅的心理陰影。聯合報採訪曾遇過NG老師的學生、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發現過度重視成績,進而對學生言語霸凌,甚至用全班的力量孤立單一學生,都是校園裡常見的師對生霸凌現況。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整理:

聯合報採訪第一線教師,發現在老師眼裡,現在學生「難管教」的程度和定義和過去大不相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中教師看無感世代來襲:學生太自我、缺乏動力

中一中音樂教師與學生衝突事件爆發後,校園裡的師生關係成為熱門話題。聯合報採訪第一線教師,發現在老師眼裡,現在學生「難管教」的程度和定義和過去大不相同。數位工具普及、少子化時代下,常見上課無動力,管不動又不理人的「無感世代」,以及作風自我,更敢於質疑和挑戰老師的新世代學生,讓第一線教師備受挑戰。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