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窗

近日國衛院又有一起勞資糾紛,一名服務近20年的副研究員,同樣「被離職」後提告也勝訴。示意圖,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資遣爭議/國衛院勞資糾紛再吞敗 3封罐頭信救了研究員

聯合報數位版日前揭露,一名國衛院副研究員因被院方認定「無法勝任工作」遭解聘,最後告贏老東家。近日,又有一名副研究員被資遣後提告也勝訴。國衛院勞資糾紛一敗再敗,內部人事和研究資源分配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台大前校長管中閔表示,通常特聘教授都有一定資格要求,標準是客觀的學術成就指標。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特聘宮鬥/加給是祕密 升「皇貴妃」台大加薪至少6萬

網路曾瘋傳一篇文章,將大學職級比喻為後宮妃嬪,助理教授是「嬪」,特聘教授是「皇貴妃」。成為特聘教授每月加薪數萬元不等,是學界低薪結構的救命丹,但也有只給榮譽銜;台大等頂大特聘審查和獎勵不盡相同,宮鬥程度也不同,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感嘆貧賤教授百事哀,特聘加給也不是年年有,還要小心被後浪推倒。被問到加給多少,教授們都很低調。

近期傳出幾起頂大「特聘」爭議。陽明交通大學段姓教授,因校方認為她授課時數不足,不審她的特聘案告上法院。記者林伯東/攝影

特聘宮鬥/授課不足被擋特聘教授 頂大師怒批成教書匠

台大國發所長劉靜怡未被推薦為特聘教授爭議才落幕,陽明交通大學段姓教授,則因校方認為她授課時數不足,不審她的特聘案告上法院。學校申訴評議委員會認為段師申訴有理,法院卻兩度駁回,段師感嘆高教險惡,頂大竟把研究人才當成教書匠。被形容為「皇貴妃」的特聘教授,為何選聘標準會有巨大分歧?

台大校學士邁入第三年,修畢後可獲雙主修證書,申請人數愈來愈多,但有一半的人被刷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大跨領域學位錄取低 成大等名校跟進淪頂尖生戰埸?

教育部參考台大「校學士學位」經驗,邀成大、清大等八所大學,下學期試辦跨領域學士學位。台大校學士修畢後可獲雙主修證書,申請人數愈來愈多,但三年來僅錄取92人。有學校看好科技公司也需要國際關係、政治經濟人才,跟進推跨領域學士學位,教團指出,這政策很吃學生條件,全台適合辦理校院不到20所。

近年國內大專校院比照國外,多設有「停修/棄修」制度,通常都是期中考後是申請高峰。示意圖。記者許正宏/攝影。

大學停修/讀到心理崩潰 他台大讀9年靠10次停修救學業

「讀冊有數,性命愛顧。」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的邱同學,用9年的時間完成學士學業。在學期間,他曾因學業壓力面臨心理崩潰,休學4次、停修10餘次,「停修和休學對於徘徊在退學邊緣的學生來說,是能繼續保持學生身分的生存機制」。

大學教授們多少都碰過學生要求停修,理由各式各樣,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認為,學生淘汰率低應是全國的問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學停修/教授嘆退學制停擺 「人人畢業潮」將侵蝕高教?

台大等頂大申請「停修/棄修」的人數逐年增加,校方開始思考如何在鼓勵學生探索與抑制不健康追求GPA間取得平衡?頂大教授提醒,停修並非船過水無痕,課程會被登記在成績單,申請國外研究所審查時可能會被問原因。也有教授表示,退學制度幾乎形同停擺,「成績」越來越缺乏鑑別度。

大學有棄修、停修制度,對成績落後的學生而言,棄修能減低被退學的機率,但也提高延畢可能。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學停修/怕退學?台大等頂大棄修達3成 推薦生申請低有原因

大學的「棄修/停修」制度能減低被退學機率,但也提高延畢可能。聯合報數位版調查發現,台大、成大等頂大每學期約有二至三成學生申請停修。另有研究指出,大二生停修率最高;推薦生與繁星生的棄修率則是所有入學管道中最低。 究竟,停修制對大學生和高教有哪些影響與衝擊?

為避免學生對學期分數分分計較,包括台大、清大等大學,都將百分制改為等第制。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成績通膨/頂大生無法容忍沒拿A+ 台大師嘆調分很痛苦

為避免學生分分計較,台大、清大等大學將百分制改為等第制,卻讓學生更在意89分與90分的差異。有台大教師坦言每學期評分很痛苦,要花時間調來調去。陽明交大教授也說,曾有學生要退選,因為無法容忍有沒拿到A+的課程。面對學生要求調高分數,教授各有不同作法,有的人堅持「三不一沒有」,也有教授盡可能滿足學生請求。

去年伴隨軍公教調薪4%,公立大專校院除本俸調整外,學術研究加給也調高15%,以此加強留才攬才。圖為台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私大沒跟進調薪還降薪 硬扛千萬人事成本左右為難

去年軍公教調薪4%,公立大專校院學術研究加給也調高15%,教育部鼓勵私立大專校院跟進,補助學校調薪額度七成,老牌私校一年增加上千萬人事費。事隔一年,仍有約30校無法跟進,甚至有學校還調低薪水。不加薪背後有著結構性問題,但有學校指出,不調薪後續影響恐更大。

台大大學部學生「A及A+」占比總和高達5成9,高教成績膨脹,影響學術聲譽,求職、申請國外研究所也會被質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成績通膨/求職沒鑑別度 台大聯手頂大擬修改A+標準

「我在大學時代可是全部拿A」,這句話現在幾乎沒意義了。台大大學部學生「A及A+」占比總和高達5成9,台灣師大A以上占比6成4。高教成績通膨,影響學術聲譽,求職、申請國外研究所也會被質疑;台大擬修改A+分數區間和人數比例,但若其他頂大沒調整,台大生申請研究所是否會不公?

台大有不少博士班要求學生要發表一定質量的期刊文章,成為影響畢業年限的最大變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博士荒解方/期刊延長畢業 台大教授:沒發表難覓教職

台大不少博士班要求學生要發表一定質量的期刊文章,成為影響畢業年限的最大變數。有教授直言,博士生若無任何論文發表,將牽涉指導教授的升等和計畫申請。不過台大管理學院長胡星陽說,管理領域尋找教職的競爭非常激烈,累積好的文章發表記錄,對職場非常重要。清大教授建議可用資格預審先「刷」不適合的人。

台大各學院博士畢業生平均修業時間(含休學)卻要7年。學位取得時間長,成了不少國內碩士生不想攻讀博士的原因。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博士荒解方/台大啟動標竿計畫 縮減博班7年修業時間

台灣博士荒原因之一是取得學位時間長,像台大博士平均修業7年,有些系還會要求發表期刊論文才能畢業。台大教務處正研擬博士班標竿計畫,欲訂定建議修業時程表。但有台大院長認為「博士雙學位」更能增加競爭力,真是如此?

護理人力緊缺,不少大專院校紛設後護系,培育護理人才。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搶設護理系/考照率納減招依據?學者:易被操作而失焦

護理人力緊缺,不少大專院校紛設後護系,但台灣不缺護理育才來源,外界建議祭出應屆生的護理師國考考照率作為護理學校減招門檻。為何輔大護理系等校對此反對?直呼提升護理師薪資才是務實作法。

因應國內護理人力荒,全台目前已有44所大專校院設有護理科系,其中11校設有學士後護理系。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搶設護理系/人力荒催生後護系 不控管招生難顧品質?

護理人力荒致使學士後護理系暴增,曾被誤解「飢不擇食」的後護系是否「洗刷冤屈」?全台已有44校設有護理科系,是否帶來「量多質弱」風險,為何學者會因學術銜接缺陷、課程壓縮等隱憂,疾呼控管後護系招生規模?

教授與學生間「健康」的指導關係不僅僅是教學而已,研究生若是受到不好的指導關係影響,很可能會連帶影響到身心狀況,甚至危及未來的職涯發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指導教授/台大碩班生照三餐挨罵想休學 師生關係怎拿捏

一名台大研究生受不了指導教授經常打電話辱罵,長期失眠的他已準備休學。有些教授,一堆學生搶著找他指導,有人就不受學生喜愛,還有神明托夢指定的。指導教授和研究生之間,如何避免關係「走味」?有人直接「勸退」,有人從不「退貨」,背後考量出乎意料。

一名任職於國立大學的助理教授,遭校方以違反聘約情節重大解聘,其中之一的理由,是他10年僅指導2名碩士生,僅參與系內3場學位論文口試。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指導教授/解聘判決二度翻盤 指導研究生是教學義務?

任職於國立大學的林姓助理教授,遭校方以違反聘約情節重大解聘,理由之一是他10年僅指導2名碩士生,僅參與系內3場學位論文口試。林師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竟兩度逆轉,判決結果為何天差地別?指導研究生是否為教學義務,更引發討論,台大資深教授認為,要看清況。

新竹縣AI智慧園區未來將串聯台大竹北校區,作為培養AI產業人才學研基地。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AI求才/竹科AI需求激增 業界:文學院生也該必修課程

新竹科學園區對AI人才需求大增,業界認為,教育部與大專院校在課程規畫上,應與企業對接,即使文學院學生也建議必修AI課程,一旦高教領域中學生修AI課程意願低,就是個警訊,要檢討講師非業界出身不夠知名?又或是課程所學根本不符業界需求?

中山大學2年前就成立半導體學院,規畫半導體和AI雙軌學分學程,圖為中山大學半導體製程設備。圖/中山大學提供

AI求才/中山大學與緯創開課 客製化培育引領產學合作

台積電宣布2025年在高雄廠量產2奈米高階晶片,超微、輝達、思愛普都到亞灣設立研發中心,AI人才炙手可熱,中山大學跟緯創資通合作「AI跨域應用產業碩士專班」,學生畢業後就能進入緯創擔任研發工程師,但這樣能補足AI人才缺口?

陽明交大透過跨域學程讓非本科系學生也能具備半導體、光電、AI等專業科技素養。圖/陽明交大提供

AI求才/陽明交大與輝達合作 如何讓即戰力銜接業界?

台灣半導體與AI發展密不可分,陽明交通大學表示,AI演算屬腦力範疇,學界具有主導性,他們與NVIDIA輝達等科技大廠合作,讓學生及早接觸業界,能培養即戰力,這招,真能打造符合科技業所需人才?

隨著AI發展快速,清華大學持多元開放態度,是國內首座對AI應用於教學及學習訂出明確指引的大學。圖/清大提供

AI求才/師資搶輸業界 清大為教授加薪50萬能破困境?

AI浪潮勢不可擋,台積電等科技大廠展開全球佈局,AI人才供不應求,業界認為,大學在人才培育需加把勁,即使文學院學生也該必修AI課程;但學界想聘請真正專家卻得跟業界搶人才,業界待遇比大學教授薪水落差可達10倍,清大為AI教授加薪搶得贏?

馬偕醫學院增設臨床醫學碩士班,有台大教授質疑批評說,「許多單位看到台大有了,也要跟風參加。」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母系還在嗎/醫學版圖變動 馬偕設碩班遭台大教授打臉

114學年高教醫學領域版圖變動。中興大學新增中醫藥暨新藥開發研究所,盼培養中醫師科學家,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碩士班則被裁撤。至於馬偕醫學院新增臨床醫學碩士班,為何卻被台大醫學院教授質疑?

因應現今永續發展的人才需求,國立清華大學復招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母系還在嗎/148個系組停招裁撤 2系復活看到新藍海?

114學年一般公私立大學有148個系組停招、裁撤,許多人的母系恐不見了,但也有學校逆勢操作,除了有兩學系勇敢復招,在一片「看衰博班」的高教氛圍中,成大增設考古學博士班,少子化嚴重,這些學校是在冒險?還是看到新藍海?

一名印度籍副教授升等教授未過,他指學校升等評分項目有利台灣教授,他因缺乏中文能力未能擔任行政職而處劣勢。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歧視外師/升等路較台灣教授坎坷?外師訴願被駁原因曝

大專院校延攬外籍師資逐年增加,呈現年輕化、職級低現象。一名私立科大印度籍副教授,升等教授未過,認為學校升等評分項目有利台灣教授,向教育部提訴願但被駁回。更傳出有些大學不敢「凹」外籍教師,造成內部不公,在升等路上,外師真的會被歧視?

「國立大學竟跟黑心房東沒兩樣」,一名外師質疑,校方要求新進教師簽署不合理文件,最後又不被續聘,學校沒有任何懲罰?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歧視外師/升等審查不公又解聘 國立大學被控黑心房東

一名國立大學工學院外籍助理教授未於7年內完成升等,校方以指導的碩士生五成以上未在2年內畢業、發表論文篇數遠低系上教師平均等理由不續聘,該師則反批校方要他簽「限年升等」、「專任轉專案」等疑似不合理文件,他更屢次因口音、文化不同而有「被歧視」之感。教育部對此案也提出了回應。

私立大學教師跳到國立大學或頂大,會被「降等聘任」?有資深教授說,有可能是因系所要趁對方最有潛力時「搶聘」衝論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升副祕訣/降等聘任靠主觀認定?系所挑潛力股「搶聘」

私立大學副教授跳到國立大學或頂大,會被「降等聘任」?有資深教授說,有可能是因系所要趁對方最有潛力時「搶聘」衝論文,不過有學術圈人士透露,是否降等聘任,有時僅靠主觀認定。已在私大兩、三年的年輕助理教授若有機會往國立跳槽,需評估哪些面向?台大教授建議對準這個需求。

一名年輕大學助理教授從老牌私校轉至「中字輩」大學,跳槽後短短2年半,即以超過門檻點數兩倍的高水準,順利升等副教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升副祕訣/副教授標準做助理教授的事 私轉公2年半升等

升等副教授,是學術生涯最關鍵時刻之一。一名年輕大學助理教授從老牌私校轉至「中字輩」大學,跳槽後短短2年半,即以超過門檻點數兩倍的高水準,順利升等副教授;從私立轉公立,他是如何做到這麼有效率地「升副」?

部分私大要求助理教授限期升等副教授後,仍需在限期內升等至教授,否則會面臨解聘,讓助理教授面臨私轉公的抉擇。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升副祕訣/私轉公學者有歸零風險 他3年升等靠時間管理

私立大學要求日漸嚴格,部分私大要求助理教授限期升等副教授後,仍需在限期內升等至教授,否則會面臨解聘;一名成功跳槽的頂大副教授坦言,私轉公,確實有「歸零」風險,他三年就成功「升副」,升等的關鍵在於時間管理。他是如何精準管控時間?

高雄東方設計大學退場,校地由高科大接手,也是近期少數回歸教育使用的退場案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私校退場土地中央、地方垂涎 「回歸教育」為何這麼難

立法院於2022年三讀私校退場條例,私立大專校院若因辦學欠佳等因素退場停辦,學校解散清算後剩餘財產將歸公,強化校產公益性。 但近年多所私校退場停辦,清算後剩餘校地、校產均由地方政府、中央部會接手,鮮少回歸公立學校,不少校地更有兩至三個公家單位競逐。教育團體認為,私校校產「回歸教育」理所當然,但主管機關教育部的態度並不積極,有多項原因導致。

尖端科技與半導體產業爆發,全球對高階人才展開激烈爭奪,博士招生在陽明交大、清大迎來驚人增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博士「冷門」正逆轉 科技巨頭高薪搶研發人才高教難敵

博士生的「冷門」正在逆轉!隨著尖端科技與半導體產業爆發,全球對高階人才展開激烈爭奪。「博士招生」在交大、清大迎來驚人增長,但這只是開始,企業以高薪和強大研發資源拉攏博士生,大學如何守住科研命脈?博士生又要如何在高教和企業競爭中找到最佳歸屬?都是考驗。

陽明交大114學年度招生,首將外國語文學系拆分「跨域人文組」、「語言科學組」,希望在人文學科中走出一條理工的風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理科腦的人文學科崛起 陽明交大打造語言學就業藍海

陽明交通大學明年首將外文系拆分「跨域人文組」、「語言科學組」,嫁接大型語言模型、甚至失語症治療;中山大學也有共學群做法。人文式微?「語言能做的事很廣」,結合「理科腦」也能打出招生和就業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