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開始MeToo事件頻傳,藝文界也是重災區,當時各起案件中,又以攝影家謝春德涉嫌長年性侵未成年乾女兒案最震驚各界,不少藝文團體及立委要求文化部等相關機構修正獎補助機制,終止乃至追回性平事件加害人所獲補助。針對未來新案,文化部已要求補助條款加入若違反性平就追回補助的規定;但要追回之前獲補助的加害人款項,恐因兩件事窒礙難行。
一般藝術場館常見牆壁全白以凸顯展品的「白盒子」設計,表演場館則必有觀眾席,但月底將啟用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館」卻顛覆傳統,既非「白盒子」也沒觀眾席。北藝大校長陳愷璜表示,這是北藝大落實邁向元宇宙藝術大學的第一步,北藝校友及學生則讚「這個場館真的不一樣」。...
台灣書市近年不振,但電子書在新冠疫情來襲後大爆發,疫後銷售也持續上揚。在台耕耘7年的國際電子書品牌樂天Kobo比較台灣與其他國家差異,指出台灣電子書市場有四大特色,包括讀者特愛大尺寸閱讀器,還因台灣身為電子紙產業龍頭,閱讀器競爭超激烈。 然而近年台灣整體書市並不理想,文化部又推出圖書館計次式電子書借閱制,這些會影響電子書銷量嗎?樂天Kobo怎麼觀察台灣電子書市場變化?
一般數算香港歷史,常從1841年英國從清廷手中取得香港、「香港」名稱成形算起,至今近200年。香港詩人廖偉棠跳脫歷史霸權,在正史之外找出15位人物寫詩重新描摹香港,由台灣再拒劇團等港台創作人演繹為聲音劇場「說吧,香港」,呈現「非正史」的香港史。 「我想寫出香港人的香港史。」廖偉棠說,香港一直在不同政權殖民、統治狀態,特別在幾十年前,香港的故事一直都不是香港人在說,而是英國人寫、中國大陸學者寫。他認為有必要跳脫這種傳統由政權掌握的話語權,「讓香港自己說話,而不是別人替香港說話」。
8月底,一群藝文人士發起「呼叫阿才」活動,分別在台北和台東舉辦紀念會,宣誓要一起「以阿才的姿態守護台灣」。究竟阿才是誰,又做了什麼事,讓他彷彿變成一個時代的象徵,吸引藝文圈跨時代追隨?
YouTube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瀏覽量破千萬,對岸的網路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有3億點閱率,此一火紅短片引起大陸和英國媒體大打筆戰。撇開民族情仇不說,「逃出大英」其實反映大英博物館身為歷史悠久的國際級博物館,卻無法用現代方式管理典藏文物,進而引爆「文物返還」議題。大英的困境令人聯想到去年爆發文物損毀事件的故宮,以及即將重新開館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會不會也讓文物想「逃回故鄉」?
1992年,文建會(文化部前身)官員在相關委員建議下,飛了一趟費城考察公共藝術。回台後在文化藝術獎助條例立法時,就加了「公有建物等興辦機關應辦理公共藝術,美化建築物及環境,價值不得少於建物造價1%」這條。這也成為台灣公共藝術的母法。 當時解嚴未久,中央集權權力雖開始鬆動,但還未解體。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褚瑞基認為,文建會這種條例概念根本是中央對地方下令:「你們就是要給我做(公共藝術)!」然而另一方面,台灣各地在1991年野百合學運後,開始有發展地方權力的民主想像,1994年湧生社區營造。中央與地方發生拉扯。 公共藝術運作多年慘變錢坑,諸多亂象使近年檢舉函滿天飛,監察院也展開調查。學者感慨,台灣當初學美國費城做公共藝術沒學到精髓,在中央集權陰影未散下,把費城等以城市基金出發的作法變成中央命令,造成許多單位做公共藝術只是應付了事,利益集團才有機可乘,原本追求的城市美感卻未提升。
公共藝術在修法後預估預算將暴增至15億元,但作品依法設置5年後就不受「不得移置或移除」保障,負責單位維護管理也多不周全。藝術家與學者感慨,動輒花百萬、千萬甚至上億製作的公共藝術,本應像國外一樣當藝術品好好照顧,為何台灣卻視為汽車等設備,可以短短5年就當廢鐵賣掉?無法像東京日本忠犬八公像成為標記?
公共藝術在設置辦法修法後眼看將大爆發,但不少藝術家卻高興不起來。資料顯示,從2008年法令允許公共藝術可委託廠商辦理後,公共藝術「代辦」率從2011年的20%飆到2019年的66%,且特定公司長年居榜首。作品享譽國際的藝術家林舜龍感嘆,公共藝術「饗宴」早已被特定業者狼吞虎嚥,藝術家只能吃餿水。 監察院監察委員范巽綠、蘇麗瓊、林盛豐等人去年申請自動調查公共藝術諸多問題,也關切公共藝術執行遭批被特定利益團體壟斷一事。據了解,從監察院到行政院,都認為各機關未來執行公共藝術應採自辦,文化部表示,將從9月起邀學者專家、藝術家等舉行修法諮詢會議,作為後續修法參考。
台灣公共藝術設置從1992年起立法,規定公有建物都應以造價1%設公共藝術。去年文化部修法通過重大公共工程也須比照辦理,適逢前瞻計畫軌道工程遍地開花,公共藝術經費也隨之大爆炸,預估今明兩年公共藝術預算將暴增至15億元,學者批「這錢多到可以買飛彈、造潛艦了!」,修法後果將是「公共環境災難的開始」。
位於北平東路的台北國際藝術村成立22年,是台灣與國際藝術家串連交流的重要平台。不過該處因位於國家住宅暨都市更新中心主導的...
823砲戰紀念日剛過,執政當局一般認為823奠定台澎金馬命運共同體意識,當年前總統蔣介石則曾因823砲戰後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發表「聯合公報」,因時任駐美大使葉公超「誤譯」,致使各界認為蔣放棄反攻大陸,曾有不滿,後來才寬心。中研院學者張淑雅研究蔣日記,找出蔣為何「將錯就錯」的關鍵。
前總統蔣介石日記所有權經美國法院判給國史館,國人終能一睹蔣日記。當年蔣日記一寫56年,對他究竟意義何在?曾赴美看蔣日記的中研院學者張淑雅認為,日記對蔣的功能之一是發抒負面情緒,包括將自己不滿的外國人寫成負面譯名。而當年讓蔣產生最多負面情緒的,赫然是向來被視為國民政府「救星」的美國。 不過,蔣在發抒負面情緒同時,也將日記作為修身紀錄,時時反省,坦言「急迫浮露」、性躁心急是一生最大病根...
台灣1980年代左右曾風行百科全書等套書,許多家庭都有一套或厚厚精裝本,當年直銷套書的業務員月入十幾萬元是基本,超級業務員年收一、兩百萬元也不稀罕,出版公司年營業額甚至上看25億元。不過,隨著時代變化,這些早年紙本百科全書等套書已淪為連圖書館都不敢要,業務員也早早賺飽退休。當年做百科全書叱吒一時的出版大老憶往日,不由嘆一切如「春夢一場」。
在行政院介入下,建國啤酒廠眼看將把1.68公頃含文資的地讓給台北科技大學當校地,引發13個文資團體及多名學者專家連署抗議。他們指出,建啤是台灣唯一且全球少見的「活古蹟」,朝啤酒文化園區前進已20餘年,行政院卻突然要把建啤交給校地已多、又有錯待古蹟前科的北科大,如同直接判建啤死刑...
台北市建國北路與八德路口的台北啤酒工場(原名建國啤酒廠),所有權單位台灣菸酒公司近年與台北市政府乃至來爭地的台北科技大學吵得沸沸揚揚。全案近期峰迴路轉,在中央介入與北科大校友積極疏通下,正朝台酒將近三分之一地「繳回」國有財產署、再由內政部與北市府將地變更為文教用地供北科大申請收場。 究竟,台酒在經歷前幾年因都市計畫變更申請案與北市府槓上、又因北科大搶地不滿後,為何態度逆轉,願意將達1.68公頃、台北市中心罕見尚可開發的肥美地,拱手讓給北科大?
故宮考量台北捷運將新設Y28故宮捷運站,規畫在出入口設無障礙電梯,但因預定地部分位於山坡,之前一直遭質疑違反山坡地管制規定。台北市政府擬為故宮解套,建議用都市計畫法第27條「配合中央興建重大設施」鬆綁山限,但學者憂心若電梯也算重大建設,恐為更多單位開大門,造成坡地危機,尤其附近又是士林、天母、北投高級別墅集中區域。
文化部與教育部試辦「公共出借權」今年期滿,近日文化部推出「擴大縣市對接平台及出版社計次付費電子書」政策,稱讓「公共出借權跨出大步」。不過,出版界傳出該政策未來是要替代公共出借權,公共出借權精神卻不足,希望文化部能廣大惠及所有出版業。...
文化部日前宣布擴大計次式電子書借閱政策,將以倍數投入各縣市圖書館購買的電子書借閱點數,好讓「公共出借權跨出大步」。不少讀者乍看覺得以後借電書更方便,不過出版界指出,由於計次式電子書僅占台灣20多萬種電子書中四分之一,且許多是不受版權限制的公版書,像《原子習慣》等暢銷書就不是採計次式,增加的借書選擇其實滿有限。 究竟計次式電子書的種類為何如此少?有專家分析2大原因。另外也有人認為,文化部應該將買斷式電書也納入推廣範圍,才能真正讓公共出借權跨出大步。...
政府投入古蹟修復經費去年已超過60億元,古蹟修復市場大,但修復科系學生難找,文化資產局近年換個新法,鼓勵大學開設文保學程尋找「半路出家」的修復師。有台大中文系、台師大地理系學生跨域選修,也有台師大體育專長生加入,因捨不得祖先遺留下的珍貴物品持續衰敗,想修好它們。學者指出,美國不少文資課程被認為是「國家事業」,學生免學費,享有薪實習,就業也有保障,文資修復人才的培育值得台灣借鏡。
國定古蹟鹿港龍山寺、台南火車站陸續發生「修壞了」憾事,背後也曝露出修復人才斷層危機。台灣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的數量已超過2790處,目前尚待修復的數量超過1123處,政府每年投入的修復工程經費不斷成長,去年已超過60億元。古蹟修復市場大,匠師日薪3922元卻找嘸人,業者指出,傳統匠師的養成時間長、薪資卻不合理,傳統工匠的養成又無法與台灣的技職、建築教育結合,年輕一代不喜歡進工地,「文資立國」恐淪為口號…
行經八里路邊,有沒有發現牆角躲著黑色烏龜?順著烏龜足跡往前,你將在關渡大橋觀景樓頂樓發現藝術驚喜,再在關渡大橋邊驚艷一本冰書,正隨烈日重新化入宇宙…… 視覺藝術家郭奕臣以八里為展演舞台,即日起展出全戶外展覽「橋」,所有展品都在路上等觀眾發現,猶如一場微型大地藝術節。
捷克裔法國籍作家米蘭.昆德拉辭世,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廣為全球所知的他,曾因不滿譯者翻譯,在譯本每頁都改上百處,卻指定要皇冠出版社出他所有譯本。譯有昆德拉多本著作的尉遲秀,在台幾乎是昆德拉代言人,談起當年得到大師青睞,表示其實出於誤打誤撞…
台北市立美術館近來進行擴建,將在周遭原為花博園區的「台北藝術園區」基地打造新館及景觀,規畫未來遊客一下中山北路天橋即達。但因此處前方早建有王大閎建築劇場及王大閎書軒,旨在藉封閉式空間重現建築家王大閎自宅的巷弄氛圍,一旦開放,勢必破壞原本設計理念,引起論戰。
台灣私有文資常見屋主不願被指定登錄,憂心建物無法再變動運用。隨著文資保存意識提升,文資法也立法保障古蹟獲容積移轉獲利條件,北市文化局指出,近年已越來越多屋主樂見建物變古蹟,甚至主動爭取。文資業者則指出,古蹟容積仍僅在北市才有市場,非古蹟等級的文資如歷史建築及北市以外的古蹟,仍難實踐容積轉移權益。 針對歷史建築容積轉移條件缺失,文化部文資局表示,已擬具文資法相關修正草案,增訂歷史建築等也可辦理容積移轉,已報請行政院審查。若修法通過,內政部古蹟土地容積移轉辦法也須增訂納入歷史建築等。
1947年3月11日,位於台北圓環周邊的「四方醫院」創辦醫師施江南遭武裝軍人抓走,消失成謎,所有單位都否認下手。70年後,國史館解密蔣中正總統檔案(大溪檔案),揭開出手者是時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陳儀,陳儀還將報告上呈蔣中正,要求蔣允許他用軍法「嚴懲奸黨」。陳儀在抓走施江南同日呈給蔣中正的名單,至今完好留存。但施江南行醫十餘年、在其中被抓走的四方醫院,卻尚無文資身分,能否長留還屬未知。
「台灣現代文學的搖籃」明星咖啡館近來傳出都更,引起譁然,負責人、明星創辦人簡錦錐之女簡靜惠急得強調「八字都還沒一撇」。然而,該店多年來確實一直面對都更壓力,明星咖啡館在其中也左右為難,問題關鍵之一,竟是2011年該店文資審議時,被登錄為歷史建築而非指定古蹟。...
台灣公有文資除了成為消費空間,也常見成為辦公空間或展覽場館。台南市近年陸續將文資化為圖書館,其中變身中西區圖書館的台南州會還是市定古蹟等級,使用讀者都很滿意,圖書館員也大讚「文資本來就不該只給有錢人用」。 台南州會建於日治時期,當時為「台南州」的議會,以空橋與台南最高行政中心「台南州廳」相連。二戰後,台南州會陸續做為台南市議會、台南市攝影文化會館、台南市議政史料館等功能,列為市定古蹟,2022年9月改為「台南市二二八紀念館暨中西區圖書館」。
台灣許多公有文資都成消費空間,但近來越來越多場館規定不消費就不能入內參觀,且金額訂得不低。例如台北大安區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興波咖啡內用最低消費1000元,台灣文學基地的平安京Matcha One低消380元,草山行館侍衛廳舍變身的旅館,一泊二食更要價1萬3千元,被譏「權貴圈定文資」。
momo購物網上月推出2元書特賣引起熱議,不過有出版社指出,momo當初是請出版社提供樣書,沒想到會拿去賣,若打這種價格戰,「會把我玩死!」業者發現後,已請momo立即將該書從活動中下架,momo也照做,momo表示,該場活動僅是短期行銷,活動前都有取得廠商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