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陽明交大前身)第一名畢業的凃欣儀,放棄英國碩士學業返台接手家中養殖業,為推廣「食魚教育」,不惜花錢上健身房練身體先打底,身為家族養殖業的第四代,在家中遭逢巨變時,毅然決然決定接手,她如何透過食育、進而讓自家產品吸引國外買家注意、如今更跨出銷日的第一步,聯合報數位版帶讀者一窺其中奧秘。
現年105歲張贊南是今年金門文化獎得主,也是歷年得主中最年長,張贊南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他從一個貧苦的惠安少年,憑藉著精湛石藝在金門落地生根,靠著「打石」為自己闖出一片天。他見證金門從戰地走向和平的歷史變遷,也為金門留下不少作品,包括「擎天水庫」碑銘,以及臨摹的「漢影雲根」石刻等,均出自其精湛的技藝,他的石刻人生寫下時代篇章。
22年前從屏東市鬧區學生街不到一坪的小攤起家,近年進駐勝利星村「本革工坊」創辦人陳世陽,從起初只會做鑰匙圈到成為皮革職人,錘子來回敲打皮件是他埋頭苦幹的歷程,讓皮件融入生活,結合在地文化設計紅龜粿皮革收納最熱銷,簡約設計,讓使用者感受皮件溫度。
出身阿里山地區知名景點奮起湖的青年陳岱聲,8年前回故鄉自創「奮起福」品牌,以台灣米推出一系列米餅產品,還結合嘉市台農82號米,推出奮起湖排骨便當口味的「米乖乖」,推出後3萬包迅速完售,他如何靠著滿滿嘉義味,在米餅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台北大巨蛋一周年,為鄰居東區商圈帶來碩大的變化。從體育賽事到即將展開的演唱會,提供老字號第二春、新店開疆闢土的豐厚資源。「畢竟商圈大家都怕過了!」,在地里長、東區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韓修和表示,經歷過低潮,現在大家知道都在同一條船上,互利才能共生。
2025年紐西蘭零關稅農產品將襲台,恐衝擊本土酪農業。屏東縣萬丹鄉酪農郭信宏,15年前因八八風災,導致家中牧場淹水,父母親穿輕便雨衣忙著擠牛乳身影,讓他看了相當不捨,於是他下定決心放棄工程師工作,從門外漢開始學起,結合科技專業,建立牧場科技化,並發展品牌,讓鮮乳飲品進軍百貨,創造鮮奶多元價值。...
台東市區有「蝸牛先生」稱號的周明源,可說是蝸牛料理的專家,許多饕客來台東必吃他炒的蝸牛,可說是特色美食之一。周明源除了炒得一手好蝸牛,平時也熱心助人、愛心公益不間斷,將炒蝸牛所得費用,捐給家扶中心,作為學子獎助學金。他說,「保持積極樂觀,人生就會活得精采」。...
宜蘭青農游昇儒因擔心外公年紀大,捨不得農田荒蕪,他7年前辭去台北連鎖大賣場課長職務,返鄉照顧阿公與接手農務,把原本外公種的7公頃地擴大到15公頃,宜蘭只有1期稻作,剩下半年空檔時間,他與一群好夥伴從事代耕。由於傳承外公的經驗,加上機械化轉型,每年創造逾百萬元收入,生活過得比上班族都還精彩。 宜蘭縣青農聯誼會會長游昇儒最近榮獲第七屆全國百大青農,在縣農會舉辦的表揚大會中,他牽著阿公一起上台,分享榮耀,阿公眼眶含著淚水,欣慰「阿孫終於長大了」。游昇儒說,沒有阿公就沒有如今的他,長輩對於土地的深厚情感與累積數十年的務農經驗,這些都是滋養他成長的養分。
青農陳姿潔22歲嫁入苗栗縣苑裡鎮農家,16年來從無到有,家族同心協力建立「用心米舖」品牌,打破傳統150公克小包裝米不好賣的迷思。她還推動認養,讓認養者可以體驗農事、監看稻米生長狀況,更瞄準婚禮米回禮、公司伴手米等商機,多元化成功開創一片天。...
在屏東縣高樹鄉開設「大路關土忠肉包」的30歲鍾志忠,人稱「土忠」,國中時期曾是讓阿公阿嬤頭疼的叛逆孫子。而好不容易念高職汽車科,他決心不再讓家人煩惱,於是高二暑假開始在永和豆漿早餐店打工,學會了製作包子、饅頭、韭菜盒子等各類麵食,沒想到竟從中找到樂趣,「黑手變白手」。...
北市六張犁原為北市圖大安分館用地,近來因部分北市議員建議優先評估改為殯葬專區,引發上千民眾連署抗議,要求歸還原該有的圖書館、里民活動中心、社福機構等。學者則指全台各縣市府及民代,對土地聯手黑箱作業事件層出不窮,並點出問題關鍵。...
「一支竹籤串上爌肉,串起老饕的味蕾,扒上一大碗白飯,最是銷魂不過。」彰化爌肉飯店家無所不在,24小時都吃得到,這段話用來形容彰化爌肉飯的魅力,再貼切不過;彰化爌肉飯的傳香美味,有著動人典故。 「旅庫。彰化」創辦人「小王子」邱明憲對彰化爌肉飯如數家珍,堪稱「爌肉飯達人」。邱明憲說,彰化五大移民族群(漳、泉、潮、福、汀州)中,福州廚師以精緻料理知名,擅長辦桌菜,而彰化市是縣城所在,也是商業重鎮,酒樓、食堂多,落腳並培養許多辦桌師傅。
台灣諺語「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意指早年賣冰利潤高、收入高,但聽在蔡浩漢的耳裡,卻不是這麼一回事,他力克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遷等困境,將製冰當成做研究,深入產地帶回滋味、香氣最濃郁的水果,研發出水果、食材含量超過五成的雪花冰、冰棒,讓消費者在大口品嘗清涼時,透過味蕾找回「遺忘許久」的水果原味。
47歲的賴彥汶因家裡開餐廳,國中就進入廚房學習,從小耳濡目染也踏上廚師之路,原在大餐廳擔任主廚、行政主廚等,職涯過程先是愛上果雕,約莫10多年前已不能滿足,接著自學拉糖成了台灣拉糖大師,國內外獲獎無數,許多學校老師都是他的徒弟。賴彥汶說,拉糖是門藝術,可以做出金屬、玻璃的藝術品效果,但也坦言台灣市場小,沒能變為專職工作養活自己,疫情衝擊下,原本穩定的開課收入一夕全無,因而重操本業,開熱炒店養家活口。
嘉義縣布袋鎮一對年輕夫妻郭明昌、蔡孟芬為照顧長輩身體,放棄都市生活、返鄉創業,在海埔新生地開設「村上桃貴」烘焙坊,堅持使用好的麵粉、奶油等原料,每顆麵包售價30元,價格是鄰近攤販的三倍,起初在鄉下接受度不高,如今卻成為熱銷商品,究竟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桃園拉拉山水蜜桃名氣響亮,但過去遭碰撞或顆粒較小的B級果,賣相不佳大多只能淘汰。桃園市農業局與農會合作,陸續開發出水蜜桃加工品,延續農產經濟價值,今年夏天還洽談到知名超商通路,接連推出水蜜桃牛奶霜淇淋、水蜜桃思樂冰,好看好吃又好拍,一舉站上超商年度銷售排行榜冠軍,醜水果「華麗轉身」迎來全新商機。
走進屏東勝利星村,穿梭巷弄間,必勝巷的「必勝烘焙研製所」以巴斯克乳酪蛋糕聞名,負責人趙毓文是眷村第三代,從曾旅美打拚十多年,後因外公、父親相繼過世,他放棄美國連鎖餐飲集團高薪,帶著妻兒回到家鄉屏東,選定充滿幸福感的甜點出發,結合屏東農產,讓甜點有了新風貌組合。走進必勝,就像回到家熟悉感,感受眷村生活軌跡。
「當人們不在後,我才發現照片這麼保值。」宜蘭縣大同鄉24歲泰雅青年莊家駿,喜歡用鏡頭欣賞家鄉的美,休假總是帶著單眼相機穿梭四季部落與群山之間,也會紀錄族人踏實生活、拚搏運動賽事的瞬間。今年他首度舉辦個人攝影故事展,集結3年拍攝精選之作,每幀畫面真情流露,而今他已然成為部落村民口中的「部落攝影師」。
農產新模式,屏東縣萬丹鄉57歲農民、有「蘿勒夫人」稱號的黃淑女,年輕時曾是美容美髮老師之後轉戰務農,專種蘿勒,她觀察農業缺工衝擊,打造「樸作良食外銷聯盟」,滿足市場需求,開出百萬年薪條件徵求契作戶,要成為契作戶須修習20學分,建立陪伴系統,每人各一分地,年底針對績效好的夥伴擴大面積,迄今徵選四波契作戶,打造「屏東蘿勒隊」...
台灣獼猴是野生動物,近年來卻因為人類出於愛心的餵食,導致獼猴習慣向人取食,全台不時傳出「人猴衝突」。尤其高雄壽山依山傍海,獼猴數量高達1400隻,其周圍地區每年獼猴騷擾通報件數,占全高雄報案數約二分之一以上,在當地可說是人猴衝突最明顯的區域。位於當地的桃源里居民,為了讓「人猴關係」更友善,成立全國首支的「獼猴巡守隊」,針對壽山13處餵食獼猴的熱點,展開不定時巡查,以降低「人猴衝突」,維持生態與環境和諧。
2017年10月新北動物救援、捕蜂抓蛇回歸新北市動保處處理,但動保處僅80名動保員編制,每年卻得處理3萬多件動物救援案,等於每年每名動保員得須負責近400件,讓動保員疲於奔命。為此新北市動保處從連續3年編列預算,均委由外包廠商處理,今年預算更增加至3189萬7883元,卻引來外界質疑「浪費公帑」。
基隆市私立二信高中學生是美展常勝軍,幕後有個臥虎藏龍的重要推手薛佰銘老師,他教藝術課程30多年,寫得一手好書法,曾在基隆市教師書法比賽連奪12年冠軍,創下紀錄。他的草書如行雲流水、楷書蒼勁有力,他還將這種豪放自在的書法技術,運用到打桌球的運動中,球友稱讚薛的桌球技術是「藝術豪放派」,書法運筆融入桌球揮拍,讓對打者難招架,桌球賽也常抱回獎盃。書法、桌球一靜一動,卻能相輔相成,讓人讚嘆。
漫畫租書店是許多人童年回憶,還記得小時候放學總往租書店跑,滿牆書架擺滿漫畫、武俠,言情小說,搶先翻閱最新上架的續集,新出的快報,內閱要跟老闆排隊預約,但隨著網路世代興起,漸成為夕陽產業。 屏東內埔鄉龍泉村近40年「心傳租書社」,老闆的小女兒蔡欣穎不捨租書店淹沒在時代洪流,她與父母親討論,將租書店空間大改造,成為社區藝文交流平台,規畫藝文講座,推廣當代台灣漫畫作品,在非山非市鄉下,期望租書店能成為傳播知識入口平台。
今年天災頻仍,4月時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的大地震,蘇花公路多處遭落石中斷,7月凱米颱風直撲宜蘭,北橫、中橫、蘇花公路再次出現多處土石坍塌。每一次道路中斷,宜、花山區就有村落成為孤島,聯外交通受阻,物資、醫療都成大問題。 東部山區道路脆弱,遇到天災時成為孤島對居民而言,即使不是日常,也是不時就要面對的挑戰,多年下來,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孤島求生術」,在一次又一次的地震與颱風中,頑強堅韌地守住自己的家鄉。
新北市雙溪女兒簡淑慧曾在知名企業基金會,參與扶助偏鄉計畫,更加關注家鄉未來。她就讀研究所寫出《戀念雙溪—就來介入一個慢遊慢動的社區》論文,返鄉實踐多年,走過理想與現實拉鋸的坎坷歲月,她發揮影響力,號召在地商家和小農打團體戰,讓家鄉未來地圖有了更鮮明色彩。...
金湖公有市場內有一家以墨西哥塔可餅(TACOS)為主打商品的餐車,墨西哥女子Lily隨台籍丈夫王信敦舉家飄洋過海到金門,並將當地家常菜推薦給金門饕客,用滿滿家鄉味拉近與民眾距離,靦腆害羞的Lily專心地製作玉米餅,五官雖然看似有著亞洲人血統的臉孔,但她其實是位不折不扣的墨西哥人,她說,金門的環境很好,人很熱情純樸,感覺跟家鄉很像,她很喜歡這邊。
獨立書店經營不易,但從事科技業,當到地區管理職的曾琮彥,他帶著一間書店回到家鄉,且是繪本主題書店「咖必冊店」,他在這裡舉辦繪本展覽、巡迴書展、展出創作手稿、手工書,還邀請作者分享。而開書店,在親友眼中是個「冒險」的決定,但開店至今2年半,他仍堅持初衷,打造繪本交流平台,「一起看繪本,一起說故事」。...
「我回舊好茶,不是登山,不是工作,是回家。」成功大學考古研究所教授台邦撒沙勒每年都會回舊好茶3到4次,每次待2到3周,除了進行學術研究,更重要的是「回家」,但沒想到這次回家,正好遇到凱米颱風來襲,因空勤總隊直升機救援,上了新聞版面。 位於屏東縣霧台鄉的舊好茶是魯凱族部落,是國定古蹟中唯一屬於原住民文化資產聚落。在莫拉克風災後,因深感極端天氣對山區原住民的生活及文化所造成嚴重威脅,台邦10多年都在研究如何提升其防災能力,於是舊好茶成了最好的研究對象。他說,「祖先選擇居住地是很有智慧的」。...
飛往英國利物浦攻讀碩士,又到西班牙走了一個月的「朝聖之路」,讓在基隆成長的單彥博,對基隆的觀光產業有了新的想像。他開公司帶領「雞籠卡米諾」團隊,以負責白米甕砲台遊客中心營運出發,站穩腳步後,今年推動建構「築港文化路徑」,希望慢慢挖掘出文化觀光元素,打造專屬基隆的迷你版朝聖之路遊程。
屏東縣是全國可可產業重要產地,內埔鄉青農37歲邱濬宇,從小跟著父親從事辦桌租借桌椅生意,原以為一輩子都會做這行,9年多前回到家鄉後,接手從阿公時代就有的檳榔樹,在檳榔樹下轉種可可,從門外漢開啟巧克力人生,一路上猶如巧克力苦甜,從成立產銷班,打造南國天物運銷合作社,屏東可可從「Tree to Bar(從可可樹到製作成巧克力)」,歷時2年盤點審核,申請到全台第一個擁有「碳標籤」的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