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周報

蕭美琴請辭駐美代表獲准後,總統府11月28日發布總統令,任命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俞大㵢(圖)擔任駐美代表,另由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擔任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記者曾原信/攝影

王毅提前返陸凸顯中韓關係尷尬 俞大㵢何以出線駐美?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蕭美琴請辭駐美代表投入2024選戰後,原職位由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俞大㵢接任,除了資歷完整,常任文官的身份也是其出線關鍵。 看點2:中日韓外長達成共識,睽違4年的三國領袖峰會有望於2024年初舉行,但從王毅提前返中、未出席聯合記者會及晚宴可以看出,一場風暴正在中韓兩國間醞釀。 看點3:阿根廷極右派候任總統揚言廢除央行、加入美元化行列,是否真能拯救水深火熱的阿根廷經濟?還是為這個南美國家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15日舊金山拜習會後,不少專家學者都不看好美中關係能長期維持,不過在台灣、北韓、烏克蘭及以哈衝突等問題上,美中以往水火不容的立場,似乎開始走向趨合。美聯社

拜習會後被唱衰「蜜月期恐僅2周」 3跡象顯示美中關係未必悲觀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11月15日舊金山拜習會後,不少專家學者都不看好美中關係能長期維持,不過在台灣、北韓、烏克蘭及以巴衝突等問題上,美中以往水火不容的立場,似乎開始走向趨合。 看點2:在俄羅斯的技術指導下,北韓第三次發射軍事偵察衛星成功進入軌道,但能否有效執行任務令人懷疑;與此同時,兩韓在2018年簽署的《九一九韓朝軍事協議》似乎也走到末路。 看點3: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達成休戰協議,是美國、埃及和卡達協助談判的成果,至少50名婦孺人質將獲釋,是自10月7日以來人數最多的一次釋放人質行動,但雙方對彼此猜疑仍深,恐怕讓協議充滿變數。

美國總統拜登形容這是雙方「最富建設性與成果」的一次會談,為穩定美中關係帶來重要進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說,中美兩個如此大國不打交道是不行的,衝突對抗的後果是誰都不能承受的。美聯社

拜習會建立元首熱線、兩軍恢復溝通 美已焦頭爛額不願台海再出事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睽違6年習近平再度訪美,與拜登舉行第二次「面對面」拜習會,雙方除了同意在禁毒方面展開合作,最值得注意的進展是恢復中斷已久的軍事接觸,以及兩國元首「拿起電話就能談」的共識。 看點2:為期3天的舊金山APEC領袖峰會正式落幕,在美中緊張關係緩和之際,經濟保護主義氛圍瀰漫的美國,如何在缺席CPTPP及RCEP兩大區域經濟組織的情況下,在亞太發揮經濟影響力? 看點3:以色列堅決進攻加薩最大醫院西法醫院,行動背後的原因如美國情報顯示,哈瑪斯在加薩利用醫院和平民當作盾牌。與此同時,在美國與卡達的斡旋協調下,交戰雙方正在評估人質交易的可能性。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4日抵達中國大陸展開為期4天的訪問,成為自2016年來首位訪中的澳洲領導人,也是中澳自去年11月以來又一次重要高層交往。路透

澳洲總理訪中「破冰之旅」 北京戰狼外交開始轉型?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中國大陸至今已擁有500枚核彈頭,預估到2030年前可能增長至超過1000枚,擴張速度超出預期引發美國高度關切,美中在拜習會前就核武軍控問題舉行了罕見的會談。 看點2:暌違7年,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再度踏足中國大陸訪問。艾班尼斯此行除了顯示兩國關係正在好轉,也反映北京外交策略的轉變,日本及南韓都在看澳中關係將走向何處。 看點3:以色列總理一席「無限期擔負起加薩全面安全責任」談話,引起拜登政府擔憂,國務卿布林肯提戰後「五不原則」,被視為美國在加薩問題上的紅線與期望,但美國為什麼如此反對以色列佔領加薩?

除了在加薩走廊的衝突以外,聯合國內攻勢也不斷,在安理會成員毫無共識的情況下,形成俄羅斯跟巴西提出的草案遭美國否決、美國草案遭中國和俄羅斯否決的僵持局面。路透

以巴衝突外交戰燒進聯合國 2大分歧讓安理會又癱瘓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白宮證實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的拜習會,預計於11月在APEC峰會場邊舉行,相較之下,北京對此卻顯得保留許多,遲遲不願鬆口宣布的背後有哪些考量?美中之間還會有讓步或妥協的空間嗎? 看點2:澳洲總理艾班尼斯上台後積極改善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此次出訪成為自2016年來首位訪華的澳洲領導人,在兩國關係回溫的背景下,中國大陸離加入CPTPP前進一大步? 看點3:除了在加薩走廊的衝突以外,聯合國內攻勢也不斷,在安理會成員毫無共識的情況下,形成俄羅斯跟巴西提出的草案遭美國否決、美國草案遭中國和俄羅斯否決的僵持局面。

中共中央外事辦、外交部長王毅於26日至28日訪美,是自年初氣球事件導致美中關係降至冰點以來,前往華盛頓訪問的中國最高級別官員。路透

王毅訪美確認拜習會議題 北京留一手未宣布新防長人選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中國大陸外長王毅訪美,先後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及總統拜登會晤,為可能於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習拜會」議題做最後確認,不過即便雙方原則上同意朝通往舊金山努力,美方仍不敢大意。 看點2:中國與菲律賓南海衝突再起,10月22日雙方船艦一連發生兩起碰撞事件,美國再度搬出《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多次重申承諾不只對抗北京擴張野心,也是為了避免再重蹈歷史覆轍。 看點3:以色列多次揚言要剷除哈瑪斯,但自10月13日要求加薩居民撤離至南部地區以來,未如外界預期對加薩展開全面進攻,究竟以色列在顧慮什麼?

以巴衝突效應正逐漸外溢,為避免衝突範圍擴大,繼福特號與艾森豪號航空母艦後,美國海軍18日增派第6艦隊指揮艦「惠特尼山號」前往東地中海。歐新社

以色列想夷平加薩要哈瑪斯無處容身 美國部署雙航母牽制伊朗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為避免中國大陸取得先進半導體技術,拜登政府宣布擴大晶片管制範圍,並進一步監控灰色地帶,此舉是否會讓好不容易回暖的美中關係再度翻船? 看點2:一帶一路倡議10年來爭議不斷,從3場圍繞互聯互通、綠色發展、數位經濟的高級別論壇,可以看出北京一帶一路正面臨關鍵轉型時刻。 看點3:以巴衝突持續升溫,背後有伊朗撐腰的黎巴嫩真主黨及葉門青年組織虎視眈眈,引發衝突規模升級的擔憂;而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穿梭外交屢遭挫敗,為中東局勢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2日與以國總理內唐亞胡會晤時強調,美國會毫無表留地支持以色列,並承諾拜登政府和美國國會將合力滿足以色列的軍事要求。美聯社

以巴血腥城鎮戰恐持續數月 真主黨揚言開「第二戰場」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備註:「郭崇倫觀點」暫停一周) 看點1: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與習近平長達80分鐘的會談,反映出北京似乎正在放低姿態,讓外界更樂觀期待拜習會,但部分學者卻認為美中關係趨緩只是暫時。 看點2:韓國半導體巨頭三星與SK海力士獲美國出口管制無限期豁免,在中國的生產線得以繼續運作。美國在晶片禁令下給韓企一條生路,可能會對包括長江存儲在內的陸企造成哪些影響? 看點3:繼全面圍困行動後,以色列超過10萬大軍正在加薩邊境集結,血腥的城鎮戰即將展開;與此同時,伊朗撐腰的真主黨揚言開「第二戰場」,長程飛彈恐威脅首都耶路撒冷及第二大城特拉維夫。

巴勒斯坦伊斯蘭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從海陸空三路入侵以色列,使以國面臨50年來最致命襲擊,美國旋即譴責,並將提供以色列援助。路透

以巴爆50年來最大規模衝突 美國表達支持以色列自衛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備註:「郭崇倫觀點」暫停一周) 看點1:隨著美中高層官員頻繁交流,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有望在11月舉行第二次面對面會晤,凸顯兩大國對於穩定關係的共識,接下來雙方將如何協調眾多分歧值得關注。 看點2:菲律賓向仁愛礁運補多次遭中國海警阻撓,加上浮動屏障設置、破壞珊瑚礁等齟齬,讓兩國緊張局勢不斷上升,馬尼拉有何底氣敢挺身對抗北京霸凌? 看點3:儘管拜登試圖安撫基輔,但在達成避免聯邦政府關門的協議後,加上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遭罷免,美國對烏克蘭援助的未來變得懸而未決,政黨政治可能進一步破壞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團結。

習近平之所以主動提及「考慮訪韓」,不外乎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海參崴會晤俄羅斯總統普亭有關。從中國大陸的角度來看,加入俄朝聯盟將加劇東北亞對抗情勢,這不是北京所樂見的。中央社

習近平「考慮訪韓」引爆金正恩焦慮 北韓想解與俄相依為命的困局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11月舊金山「拜習會」是否有譜,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的回答透露了端倪,但美中之間還存在條件上的不確定性,而中國大陸接二連三的內部問題,也成為影響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外交策略的因素之一。 看點2:中日韓三國資深官員齊聚首爾展開磋商,就年底舉行三方領袖峰會達成共識;其中北京有意拉攏南韓的舉動,觸動了北韓敏感神經,突然釋放美國叛逃二等兵的背後潛藏了什麼政治盤算? 看點3:美國總統拜登前往密西根聲援美國聯合汽車工會罷工,成首位出席罷工活動的在任總統,他的到訪也讓「鐵鏽帶」和「工會」兩大選戰流量密碼再度浮上檯面。

錫克教領袖之死點燃加拿大及印度外交戰火,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左)表示,他在G20峰會上已明白向印度總理莫迪(右)說明有關印度特務刺殺錫克教領袖尼賈爾的指控。路透

錫克教領袖之死讓加拿大槓上印度 西方國家陷選邊站窘境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蘇利文和王毅在馬爾他的會晤,暗示了11月舊金山APEC的「拜習會」有譜,但成定局前美方不敢大意,2跡象顯示美國深怕破壞為修復兩國關係所做的一切努力。 看點2:拜登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與中亞五國領袖會談,將「C5+1」對話機制提升至元首等級,直搗中俄後院,希望以經濟為誘因拉攏「一帶一路」上的關鍵國家。 看點3:錫克教領袖之死點燃加拿大及印度外交戰火,宛如沙烏地記者卡紹吉遭當局暗殺事件的翻版,不僅美國硬著頭皮介入,其他西方國家也面臨選邊站的尷尬處境。

在美國亟欲尋求美中元首峰會之際,先是習近平缺席G20,現在又傳出王毅不去聯合國大會,拜習會的不確定性使美中前景蒙上陰影。美聯社

習近平、王毅接連缺席外交場合 拜習會撲朔迷離恐破局?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在美國亟欲尋求美中元首峰會之際,先是習近平缺席G20,現在又傳出王毅不去聯合國大會,拜習會的不確定性使美中前景蒙上陰影。 看點2:經濟需求和南海矛盾讓美國與越南愈走愈近,兩國關係提升至最高層級的「全面戰略夥伴」是各取所需,而這歷史性的一步也是美國「圍堵中國」戰略的一環。 看點3:美國即將批准向烏克蘭提供射程可達306公里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助烏軍在入冬前最後關鍵時刻取得優勢及籌碼。白宮遲遲不願援烏長程武器,為何如今一改先前立場?

華為新機採用中芯生產的最先進晶片,引發外界熱議是否突破美國技術封鎖,白宮暗示若違反出口管制屬實,將進一步收緊限制,科技戰升級恐為美中關係及拜習會投下變數。路透

習近平缺席G20峰會找李強代打 擺政治姿態的三種解釋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華為新機採用中芯生產的最先進晶片,引發外界熱議是否突破美國技術封鎖,白宮暗示若違反出口管制屬實,將進一步收緊限制,科技戰升級恐為美中關係及拜習會投下變數。 看點2:金正恩即將會晤普亭的消息引起各方擔憂,此前美國多次發出警告,指北韓和俄羅斯正在進行軍火交易談判。平壤和莫斯科密切合作背後牽涉哪些利益盤算?北京又是如何看待朝俄同盟? 看點3:習近平缺席G20峰會反映地緣政治競爭白熱化,學者認為此舉恐折損中國外交的信任度,但對北京而言這番政治操作背後有其考量和戰略意義。

時隔7年再有美國商務部長訪華,雷蒙多此次訪問表明,即使美中在外交、國安、地緣政治等領域的緊張局勢升高,華盛頓仍願意在經濟方面與北京合作。歐新社

核廢水排海後中日韓峰會仍有望 美中從經貿切入能重置關係?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備註:「郭崇倫觀點」暫停一周) 看點1:時隔7年再有美國商務部長訪華,雷蒙多此次訪問表明,即使美中在外交、國安、地緣政治等領域的緊張局勢升高,華盛頓仍願意在經濟方面與北京合作。 看點2:因關係惡化而多次停開、連續3年未能舉行的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峰會,在福島核廢水排海導致矛盾升級的情況下是否有望重啟?南韓駐美大使在一場論壇上透露正面訊號。 看點3:儘管歐盟的目標是2027年前擺脫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但今年前7個月對俄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卻有增無減。一邊制裁一邊買背後,反映出什麼樣的歐陸困境?

金磚五國峰會(BRICS Summit)22日至24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五國領導人達成擴員共識。圖/取自金磚峰會官網

瓜地馬拉恐成北京新挖角目標 金磚國家再納6成員挑戰美霸權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備註:「郭崇倫觀點」暫停一周) 看點1:中美洲議會21日通過「排台納中」案,是中國大陸外交打壓的另一例證,而台灣在該地區所剩無幾的邦交國之一瓜地馬拉恐成北京下一目標,準總統阿雷巴洛如何實現「雙軌發展」備受關注。 看點2:中國大陸有意在西方國家之外建立新勢力,與G7互別苗頭,擴員與去美元化議題因此成為本屆金磚峰會兩大關注焦點,吸收新成員對北京的戰略意義何在? 看點3:6月兵變未遂的瓦格納集團首腦普里格津墜機身亡,同日傳出俄羅斯空天軍總司令蘇洛維金遭解職,秋後算帳意味濃厚。普亭大動作殺雞儆猴背後的盤算為何?而群龍無首的瓦格納下一步又將何去何從?

美日韓領導人18日首度以獨立型態召開峰會,透過三邊合作制度化共同對抗中國大陸及北韓威脅。美聯社

中國經濟問題成「定時炸彈」 美日韓同盟更有效應對中國、北韓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備註:「郭崇倫觀點」暫停一周) 看點1:中國大陸低迷的經濟被拜登形容為「定時炸彈」,連年度經濟成長率保5都成一大挑戰;而在華府頒布投資禁令一周後,北京證實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即將訪華。 看點2:美日韓領導人18日首度以獨立型態召開峰會,透過三邊合作制度化共同對抗中國大陸及北韓威脅,朝鮮半島發生緊急事態時三國同盟將如何因應? 看點3:波蘭在軍人節舉行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閱兵,大秀肌肉不只展現國防決心,更攸關執政黨接下來的連任之路;而波蘭在北約地位的提升,可能讓過去美英德法主導的領導層洗牌。...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9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將限制美國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公司及合資企業在中國人工智慧、量子運算和半導體等3大敏感科技領域的投資。圖/取自中國海警官方微博

北京藉仁愛礁衝突試探美菲防禦合作底線 想殺雞儆猴卻可能造成反效果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美中角力再掀波瀾,賴清德過境美國停留紐約、舊金山,以及白宮在拒絕李家超出席APEC峰會後,接著頒布美國對華投資禁令,這些會如何影響正在升溫的美中關係? 看點2:中國大陸與菲律賓在南海仁愛礁的摩擦持續發酵,隨著美菲防禦合作達到新高度,北京不甘示弱地頻繁發動嚇阻攻擊,可能會為自己帶來什麼麻煩? 看點3:包括美國和烏克蘭在內共42個國家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了兩天會談,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中國大陸的出席,北京究竟想藉參與峰會傳達什麼訊息?

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白宮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柏蘭(Sarah Beran)與中國外交部北美司司長楊濤舉行會談後,美國正式邀請重掌中國外交部的王毅訪問華盛頓。Getty Images

美國禁李家超出席APEC北京跳腳 拜習會仍可樂觀期待?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美中高層近幾個月密集進行會談,為兩國官員出訪鋪墊,雙方也透過釋出善意減少分歧;然而就在關係融冰之際,傳出美方拒絕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APEC會議,此舉是否會為拜習會增添變數? 看點2:2021年被政變推翻後遭監禁至今的翁山蘇姬突獲部分赦免,雖然33年刑期只減少6年,但凸顯出緬甸軍政府正面臨愈來愈大的國內外壓力。 看點3:川普因企圖推翻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煽動國會暴動,於美東時間1日被起訴,為今年3月以來第三度被起訴。儘管這些官司並未削減其募款的雄厚實力,但頻打「政治迫害」牌恐不利其2024選情。

一個月來未公開露面的秦剛因「不明原因」被拔除外長職務,但國務委員頭銜仍被保留、王毅回鍋兼任外長,成了這起任免案的兩大謎團。路透

「秦剛下王毅上」是北京為兩大外交峰會重頭戲做盤算?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一個月來未公開露面的秦剛因「不明原因」被拔除中國大陸外長職務,但國務委員頭銜仍被保留、王毅回鍋兼任外長,成了這起任免案的兩大謎團。 看點2:美國對中國大陸約束北韓的期望,加上平壤對軍援俄羅斯的下一步行動,讓中俄兩國代表團受邀齊聚同慶北韓「勝利日」格外引發矚目。 看點3:儘管基輔聲稱自6月以來已收復逾200平方公里失土,但在俄軍的三道防線下,烏克蘭夏季大反攻進展不如預期,西方官員坦言將會是場硬仗,而攻勢是否能持續取決於三大關鍵。

除了美軍核潛艦睽違42年再度停靠南韓,召開核磋商小組首次會議也是履行「華盛頓宣言」的一環,美韓安全合作升級對北韓而言無疑是一大威脅,平壤甚至警告已符合動用核武的條件。美聯社

賴清德過境停留地讓美頭痛 美韓履行華盛頓宣言恐成韓戰導火線?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副總統賴清德8月出訪友邦巴拉圭期間將過境美國,再掀美中台外交角力,賴會在哪個城市停留不僅反映美方立場,也攸關北京將採取何種行動因應。 看點2:除了美軍核潛艦睽違42年再度停靠南韓,召開核磋商小組首次會議也是履行「華盛頓宣言」的一環,美韓安全合作升級對北韓而言無疑是一大威脅,平壤甚至警告已符合動用核武的條件。 看點3:俄羅斯終止黑海糧食出口協議、將食品武器化的舉動引來歐美各國譴責。為何協議僅維持不到1年就破局?當初居中斡旋的土耳其為何這次沒能成功說服俄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年度峰會本月11至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日本、南韓、澳洲及紐西蘭等4個亞太國家連兩年獲邀參加,反映出印太地區權力平衡已是各國關注焦點。圖/取自NATO官網

亞太四國再獲邀北約峰會 東京辦事處恐胎死腹中?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儘管美中關係緊張,雙方仍有關鍵合作領域,氣候即是其一。美國氣候特使凱瑞為期四天的訪中行將就三大議題與北京談判,而氣候融資能否順利籌措也備受關注。 看點2:亞太四國領袖連兩年獲邀參加北約峰會,凸顯北約拉攏區域盟友對抗中國大陸的決心,然而最具爭議的東京辦事處,在法國強力反對下至今仍未有定論。 看點3:普亭接見普里格津及其手下軍官出乎各界意料,瓦格納指揮官們更在3個小時的閉門會議中表達效忠。普亭與發動叛變的瓦格納上演大和解究竟在盤算什麼?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為期4天的訪中行,在美中你來我往的角力下展開,儘管如外界預期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拜登政府內閣相繼出訪也意味著雙方合作將陸續展開。Getty Images

葉倫訪北京沒見到習近平 沒具體成果卻仍有助推進美中關係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國財政部長葉倫為期4天的訪中行,在美中你來我往的角力下展開,儘管如外界預期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拜登政府內閣相繼出訪也意味著雙方合作將陸續展開。 看點2:儘管福島核廢水排放計畫遭受日本漁民及中韓等鄰國強烈反對,但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歷時近兩年的調查結果向岸田政府開綠燈,預計最快今年8月開始逐步排入海。 看點3:法國北非裔青少年因拒絕警方攔檢遭射擊身亡,引起的震驚和憤怒不只迫使法國許多人對種族歧視和移民密集區域的犯罪問題進行反思,法國政治版圖在接二連三的動盪中也正在悄悄位移。...

與俄國軍方長期不合的瓦格納傭兵集團(Wagner Group)上月24日突發動兵變,一度朝首都莫斯科挺進、距離僅200公里,但一天後旋即以流產告終。路透

瓦格納一日兵變震撼國際 普亭顏面盡失為何願意放過?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台灣大選將於明年1月13日舉行,北京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訪華期間曾探詢美方態度,更重提美中共管台灣模式;而美國則是打一視同仁牌,強調無論誰當選都會與之合作。 看點2:俄羅斯瓦格納傭兵集團發動兵變,但旋即以戲劇性方式落幕。首腦普里格津意在爭取何方支持?領導地位面臨嚴重威脅的普亭又為何願意放過? 看點3:探訪百年沉船「鐵達尼號」殘骸的觀光潛水器「泰坦號」發生內爆悲劇,艙內5人無人生還,其安全設計問題也成為國際關注及檢視的焦點。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18日抵達北京進行兩天訪問,先後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會面,19日接著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晤。路透

布習會難讓美中一夕破冰 莫迪訪美能改變印度騎牆態度?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備註:「郭崇倫觀點」暫停一周) 看點1:睽違5年再有美國國務卿訪問北京,布林肯此行是拜登上任以來最重要的美中交流之一,儘管針鋒相對的緊張態勢趨緩,但也凸顯了另一個現實:兩國關係仍極度脆弱。 看點2:印度總理莫迪赴美訪問獲得高規格接待引發關注,分析認為,只要美印對中國的共同擔憂存在,美印關係就會繼續發展。然而,讓兩國走到一起的並不是共同價值觀,而是地緣政治的現實。 看點3:拜登次子杭特認罪協議再成兩黨唇槍舌戰焦點,恐為拜登的連任之路帶來更多政治麻煩。如今共和黨稱將追查拜登家族交易內幕到底,「家族貪腐」料將成為共和黨在大選中抨擊拜登的重點。

布林肯這次訪問中國大陸無可避免一定會談到台灣問題,烏克蘭戰爭以及美中如何在區域和全世界合作也將是主要議題。美聯社

美釋善意仍力壓陸企 布林肯出訪能讓美中關係起死回生?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在延遲了4個月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重啟訪華行,而在出訪確定前,美國刻意放出延長台韓半導體大廠豁免期、古巴中國情報站等消息是為哪樁? 看點2:中國駐韓大使邢海明「賭中國輸的人未來一定會後悔」的爭議發言,點燃韓中最新外交風波。然而,隨著美中關係重新調整,部分人士擔憂南韓選邊站恐對自己不利。 看點3:美國前總統川普遭聯邦起訴37項罪名,其中31項與「間諜法」蓄意保留國防訊息相關,出庭應訊面對指控均不認罪。隨著2024腳步逼近,川普若當選,不排除會出現在牢裡執政的荒謬情況。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計畫7月在東京設立亞洲第一個辦事處,法國總統馬克宏表態反對北約擴大到北大西洋以外地區。路透

北約想在亞洲插旗遭法國反對 美國謹慎怕踩雷和東協有關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在美國尋求與中國大陸建立溝通管道的同時,兩軍對峙加劇,解放軍近來進行了兩次「不安全」攔截後,白宮矢言應對中國大陸具侵略性的挑釁行為。 看點2:北約一直渴望與亞太國家加強夥伴關係,最新計畫是在東京設辦事處。法國開第一槍表態反對,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的發言也透露美國的不安。 看點3:烏克蘭南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水壩遭炸毀潰堤,引發人道、經濟及生態浩劫,俄烏互控對方下毒手。在烏克蘭展開大反攻之際,大壩遇襲會如何影響烏軍攻勢?

中國大陸對美光的禁令普遍被視為對去年10月美國全面限制先進半導體出口的報復,同時希望藉此減少對美晶片依賴,改以韓製晶片替代。路透

美光遭封殺美籲南韓別趁虛而入 北京挑撥劇本會奏效?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美光禁令為美中關係再添動盪,拜登政府指此類經濟脅迫行為無法容忍,同為中國大陸DRAM晶片主要供應商的南韓處境格外尷尬。 看點2:北韓睽違7年再度發射衛星,日韓一度發布警報籲居民避難。間諜衛星成金正恩對抗美日韓的最新工具,太空監視系統對北韓有什麼戰略意義? 看點3:即使經濟危機和地震批評不斷,土耳其強人總統厄多安仍贏得連任,執政20年來內政外交環境劇變,下一個5年他將帶領國家走向何方?

「俄羅斯自由軍團」和「俄羅斯志願軍」兩個武裝組織22日從烏克蘭越境到俄國別爾哥羅德州(Belgorod Oblast)發動襲擊,揚言在境內展開推翻普亭政權的行動。法新社

俄民兵組織越境攻擊 為何有利烏克蘭春季大反攻?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中國新任駐美大使謝鋒在美中關係跌至50年來新低之際抵達華府,被視為兩國緊張緩和的重大跡象,但雙方軍事熱線仍為中斷狀態,加上台美貿易倡議進展,好不容易回溫的關係會否因政治因素再生嫌隙? 看點2: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首度訪問北京,尋求與中國大陸更多經濟合作,被諷為「求援之旅」,而兩國貿易額創新高,更反映出中國大陸現已成俄羅斯的唯一救生圈。 看點3:兩個親烏俄羅斯民兵組織主動承認越境襲擊,卻被發現疑似使用美援武器,引發拜登政府高度關注,別爾哥羅德事件可能會為烏克蘭帶來什麼副作用?

廣島峰會兩大焦點分別為對俄羅斯實施更嚴格制裁,以及反制中國大陸的經濟脅迫行為;全球經濟前景也是此次峰會的討論重點之一。路透

G7不再容忍中國大陸經濟脅迫 澤倫斯基親臨廣島可能扭轉俄烏戰局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中國-中亞峰會」及廣島G7峰會接連登場,前者被外界視為北京正積極直搗俄羅斯後院擴大影響力,後者則聚焦核武威脅、中國經濟脅迫、對俄制裁及台海局勢,烏克蘭總統現身也為峰會增添話題性。 看點2:美國打算比照軍援烏克蘭的緊急授權,向台灣提供多達10億美元安全援助,據悉以飛彈及相關訓練為主。另外,立法院長游錫堃密集拜會美國會議員引起部分人士擔憂,「疑賴論」後續效應值得關注。 看點3:泰國眾議院選舉落幕,民主派大勝反映出民意對改革的渴望,然而泰國憲法卻未必能讓呼聲最高的第一大黨「前進黨」黨魁皮塔當上總理,甚至無法完全排除軍方勢力再度掌權的可能。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日搭乘專機訪韓,與南韓總統尹錫悅舉行一個多月來的第二次雙邊峰會,也是日韓間睽違12年的雙邊領袖互訪,被視為兩國關係解凍跡象。美聯社

日韓外交開啟亞洲新時代 南韓怒批大陸為何不假辭色?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在中國外交部長秦剛與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會面後,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接著在維也納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舉行會談,可預期美中高層在未來數月內將有更多互動。 看點2:睽違12年日韓領袖再度互訪,雙邊關係在穿梭外交下取得重大進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對歷史糾葛的表態能加速兩國融冰?南韓對中國大陸愈來愈強硬又是憑藉著什麼底氣? 看點3:為解決舉債上限危機,共和黨堅持要聯邦政府削減開支,以換取提高31.4兆美元的債務上限,拜登則希望無條件提高債務上限。即使經濟衰退、失業率飆升等警告不斷,仍無法化解持續數月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