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台關係

美國亞太助理國務卿康達近期訪問北京,美國國務院事後聲明罕見提到,康達會晤國台辦官員。歐新社

華府直擊/美國亞太助卿康達訪北京 罕見會晤國台辦官員有一層言外之意

美國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訪問北京,美國國務院事後聲明罕見提到,康達會晤國台辦官員;從美中關係近期互動來看,康達在美日菲峰會之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陸及台灣5月20日舉行總統就職典禮前,先一步登陸,其實有一層言外之意。...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應美國總統拜登(左)之邀,日前進行兩人第六次的元首通話。圖為舊金山拜習會的資料畫面。美聯社

美中台博弈/從三個事件交互作用 看美中台新形勢與新危機

三件中美台相關的事,同時發生,其一是前總統馬英九正在中國大陸訪問,其二是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羅森伯格來台訪問,其三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美國總統拜登之邀,進行兩人第六次的元首通話。 這三件事,其實是獨立發生的,馬英九在出發前,並不知道拜習即將要通話,而馬辦也沒有事先對AIT簡報這次大陸行,美方更無從知道習近平會講什麼話,但是彼此之間,卻又有相互作用。

拜登支持抖音分割案,與反對美鋼購併案,這兩項決定,背後的理由都是為了美國國家安全,但其實美國鋼鐵,卻是與抖音完全不同。路透社

美中台博弈/美鋼鐵併購案凸顯保護主義 卻削減了對中防衛

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總部位於賓州東部,創建於1901年,巔峰時期其鋼鐵年產量高達4000萬噸,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但到了2022年產量已下降至1449萬噸,員工人數,從最多時的35萬銳減至1萬人。日本製鐵於去年12月表示,將斥資約140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但這家公司象徵美國曾經的強大,許多人心有不捨。 收購方案一宣布,美國聯合鋼鐵工會立即表示反對,前總統川普也表示,假如他勝選將阻止這項交易。美國鋼鐵公司所在的賓州是歷次大選中的「搖擺州」,拜登與川普對爭奪賓州選票都高度重視。 就在眾議院3月13日通過「抖音強迫切割案」後不到24小時,拜登也宣布他反對日本製鐵購併美國鋼鐵的交易;美國聯合鋼鐵工會20日正式宣布在大選中支持拜登,明顯拉抬了拜登在賓州的聲勢。拜登支持抖音分割案,與反對美鋼購併案,背後的理由都是為了美國國家安全,但其實兩者完全不同,凸顯在大選年關鍵時刻,拜登的進退兩難。

法國總統馬克宏(右)計畫在今年5月於巴黎招待來訪的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圖為2023年4月雙方在中國會晤。新華社

美中台博弈/陸甩戰狼再啟「元首外交」新程 俄烏終局誰來畫句點?

未來的兩個月,圍繞著中國大陸,會有非常熱鬧的元首外交,先是4月德國總理蕭茲率工商界訪問中國大陸,5月普亭就職第五任俄羅斯總統後來訪,然後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以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之名訪問巴黎,這些頻繁的國際政治背後,卻是此刻俄烏戰爭,已經到了關鍵階段,各國開始商量終局。

白宮3月11日公布2025財政年度預算案,編列1億美元協助台灣強化安全,國務院稱這筆經費是「歷史性」投資。圖為美國總統拜登。法新社

美中台博弈/美台持續深化軍事共通作業能力 將是條不歸路

農曆年之後,美國對台宣布的軍售與軍事合作,來得又快又急;白宮3月11日公布2025財政年度預算案,編列1億美元協助台灣強化安全,國務院稱這筆經費是「歷史性」投資,美國副國務卿在答覆詢問時指出,這是「首次為台灣單獨列出一個項目……它本身就能夠說明一切」。 但是大家較不注意的是,美方在今年2月21日宣布,將對台出售總額7500萬美元的 「台灣先進戰術資料鏈(Link-16)系統提升先期規畫」,這筆軍售案的金額不大,還不到1億美金,內容僅是「提升」系統,並未引起注意,但實際上,這代表台灣與美國開始建立「軍事共通作業能力(interoperability)」。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左右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別排名第二及第五的李強(右一)及蔡奇(左一),權力似乎出現變化。路透

美中台博弈/誰能接班或取代? 習近平的繼承難局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繼承問題,是研究中國政治的「終極的已知未知」(the ultimate known unknown),我們不知道習何時會從總書記的位子退下來,我們也不知道他將如何下來,我們更不知道他會不會挑選一位繼承人,我們甚至不知道繼承人是如何挑選出來的。 但有鑑於中國大陸在全球政治中的重要性,可以確定的是,這是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尤其在這次兩會之後,取消了一年一度國務院總理的記者會,更突顯習近平的絕對地位,也讓未來誰會取代他,格外要緊。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2月26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烏克蘭國際援助會議上喊出不排除派兵到烏克蘭。美聯社

美中台博弈/在變局中徬徨的歐洲 馬克宏喊派兵烏克蘭是說給誰聽?

在2024年2月間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瀰漫著一股不安的氣氛,俄烏戰爭已經進入第三年,俄羅斯正占上風,而中東加薩之戰,隨時有外溢蔓延的危險,一位德國國會議員更悲觀地說:到了今年年底,我們歐洲要同時應付三個極權政體,普亭的俄羅斯、習近平的中國,以及川普的美國。

大家都觀察到中國大陸在疫情之後,並沒有強勢反彈,如果中國經濟已經恢復不到從前榮景,有些人開始思考中國的成長與影響力,是否已經觸頂?路透

美中台博弈/外商投資雪崩 「觸頂的中國」是更危險還是更和平?

農曆年後中國大陸官方公布2023年外國直接投資,讓人大吃一驚,跌至3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去年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只有330億美元,和2022年相比,竟然暴跌82%。同樣糟的,還有大陸國家統計局1月公布的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為5.2%,雖然高於官方設定5%左右的目標,但是除去3年新冠疫情時期,是中國經濟自1990年以來最慢的增速。 去年年初開始,大家都觀察到中國大陸在疫情之後,並沒有強勢反彈,如果中國經濟已經恢復不到從前榮景,有些人開始思考中國的成長與影響力,是否已經觸頂?

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抵台訪問,他對中鷹派及務實友台的立場,也讓這次的訪台格外受到矚目。法新社

華府直擊/從蓋拉格訪台與美宣布軍售 看拜登政府綿裡藏針的鋪排

美國聯邦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抵台訪問,相較於媒體矚目,美方操作低調,美國國務院宣布對台軍售訊息,凸顯這趟訪問不只有國會議員關切台灣的熱情,還隱含美國政府的立場。 聯合報率先報導蓋拉格訪問台灣的日期與即將會晤的台灣政要,蓋拉格辦公室當下不評論;美國在台協會(AIT)等到行程開始,才宣布蓋拉格來訪,絕口不提行程安排,議員也沒搶先曝光。 蓋拉格是共和黨籍,這種低調不像在野黨作派,更像是拜登政府安排議員或特使出訪,但對台灣來說也許是好事。...

坎伯(Kurt Campbell)12日宣誓就任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成為僅次於國務卿布林肯的第二號人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中台博弈/從坎伯與蓋拉格人事變動 觀察美對兩岸有哪些政策微調

美國的兩岸政策, 雖然有延續性,也是兩黨一致的,不大會因政黨或人事更迭而有改變,但是當事者的變動,的確會對政策的執行有影響,最近兩位關鍵人物的變動,一在行政部門,一在國會,透露出美中台關係的微調。

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左)26日至27日在曼谷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右)舉行新一輪會晤。新華社

美中台博弈/北京是否藉機紅海情勢 交換美在台灣問題上讓步?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1月27日在曼谷結束2天的密集會談。這是繼去年5月於維也納、9月於馬爾他後的兩人再次會面,平均四個月會面一次,下次應該就是在賴清德宣誓就任總統前後會面了。蘇王會每次會對共同關心的事項交換意見,時間通常2天,長達十幾個小時,議題分為三類:美中關係、台灣議題、以及全球熱點議題。 大家最關心的是,中國大陸可不可能以紅海情勢問題,來交換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讓步?民主黨政府對此議題的相關承諾,台灣是否有信心? 美國已經進入選舉年,在大選年,任何事都是政治。4年前台灣有人過分傾向川普,結果惹得拜登陣營不高興,現在拜登已經是掌握行政權的總統了,台灣更要戒慎恐懼。

美國前總統川普,本月16日在共和黨初選首戰輕鬆獲勝,中國問題分析專家直言,北京真正的惡夢,在於面對賴清德當上台灣總統,再加上川普重新入主白宮形成的賴川組合。法新社

美中台博弈/11月若重返白宮 台海如何因應難預測的「川普颱風」?

美國前總統川普又拿下初選第二仗新罕布夏州的勝利,雖然剩下唯一的對手,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理仍然沒有認輸,希望藉她曾經當過州長的優勢,在一個月後的南卡羅來納州初選中,扳回頹勢,但是大家都認為大勢已定,川普會在3月5日「超級星期二」前,穩穩地取得了共和黨的提名。 根據1月14日的美國全國民調:現任總統拜登的施政滿意度只有33%,不滿意度卻高達58%,其中71%的美國選民認為「經濟在拜登任內並無好轉」,目前來看,拜登極有可能會在11月輸給川普。 川普的第二任,不再是新手總統,上任後,要推動的政策只會來的又猛又急,準備避險的時間恐怕只有一年, 我們現在並不清楚川普未來會有怎樣的台灣政策,但以2023年台灣對美國出超近500億美元,必然會在川普準備對付的國家名單上,小國如台灣者,怎麼能不提早因應?

這個世界準備迎接川普回鍋,儘管川普性格善變,各方還是絞盡腦汁預測他在第二任會怎麼做。路透

全球精英預期川普會再當總統 台灣烏克蘭恐被當成不知感恩的盟友?

彭博資訊報導,日前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各界精英得到一個共識:川普會再當選美國總統。許多與會的政治和企業領袖在公開場合說,無法預測選舉結果,但私下都表示,他們預期川普會再當選。這個世界準備迎接川普回鍋,儘管川普性格善變,各方還是絞盡腦汁預測他在第二任會怎麼做。 英國經濟學人歸納這些預測包括加徵關稅、可能放棄烏克蘭和台灣、以交易方式對待盟邦、與敵人交換條件、進一步腐蝕全球規則。...

菲律賓與中國大陸在南海的緊張局勢持續升高,菲律賓擔心美國是否能維持其介入的承諾,但美國擔心被捲入與北京的衝突。美聯社

美中台博弈/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 如今不在台海而在南海

總統大選已過,台海在美國控管、中方自制之下,似乎維持穩定,但是鄰近的南海,菲律賓與中國大陸的緊張卻有越來越升高之勢。菲律賓小馬可仕總統15日發文祝賀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這在台菲近年往來十分罕見,同時也引發了中方的不滿。 去年年初以來,中方認定菲律賓的運補船其實是在運送加固的材料,給在仁愛礁「坐礁」擱淺的「馬德雷山號」,屢屢加以阻撓,發射水砲、雷射,還以海警船衝撞阻攔,雙方衝突一直到1月上旬都沒有停過。這場圍繞仁愛礁的中菲南海危機,為何成為美中軍事遭遇的第一線,令南海比台海更兇險?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為讀者細細解說。

2024總統大選,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前排左)及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前排右)贏得選舉,國際密切注意美中台情勢發展。記者曾原信/攝影

美中台博弈/美對賴清德勝選反應耐人尋味 美中採平行策略管控台海情勢升高

台灣大選結束,美國照例由國務卿布林肯發文,恭賀執政民進黨的賴清德當選總統,同時祝賀台灣人民參與了一場自由且公平的選舉,展現民主體制的力量。但是真正的反應,卻是美國總統拜登,他在被媒體問到對台灣選舉結果的看法時,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We do not support independence)。 拜登之所以會這樣說,要從10日國安會一場史無前例的台灣選舉背景簡報會說起;會上除了警告北京不要挑釁,更引人注目的是,拜登政府在宣示兩岸政策時首次表示:「只要是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我們對最終解決方案不持立場」。...

美國聯邦眾議院「美國和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10日迎來成立一周年,各方褒貶不一。整體而言,它實際權力不大,卻懂得造大聲量。圖為該委員會主席蓋拉格。法新社

美眾院中國特別委員會成立周年 沒實權卻能製造聲量?

美國聯邦眾議院「美國和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簡稱中國特別委員會)10日迎來成立一周年,各方褒貶不一。有人質疑其成效,有人給予起碼的尊重或盛讚。整體而言,它的實際權力不大,卻懂得造大聲量。但可以確定的是,該委員會正留下深遠影響,鑑於美中之間的糟糕關係,也可能以某種形式成為華府政壇的長期固定班底。

在五角大廈下令不准再談犯台時間表,美國準備護欄與中國大陸恢復交流後,包含拜登在內的美國官員都開始降低提到台灣的頻率。圖為拜登在空軍官校演說。美聯社

華府直擊/台灣選完美國選 維穩是拜登今年外交目標

展望今年初的台灣大選及年底的美國總統選舉,外界最為好奇的題目之一就是美中台局勢的變化,從美國學者近日分析可知,台海爆發衝突的機率在中等以下;準備競爭連任的美國總統拜登在民調落後前總統川普的狀況下,一定會盡最大力量穩住包含台海在內的各區域局勢,避免讓外部衝突成為美國大選主軸。

2024總統大選進入最後階段,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辯論會上一句中華中國(憲法)「災難說」,引發軒然大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中台博弈/賴清德「災難說」失言 美國這次沒大動作表態有何盤算?

對賴清德在辯論會上失言說「中華民國是災難」以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就是台獨的定義」,柯文哲說這會引起軒然大波,「很快AIT(美國在台協會)就會打電話問他是什麼意思?」 但是AIT或是美國官方,甚至可以代表美國官方意見的學者,目前沒有任何公開表示,這裡有表面原因,也有真正原因。

距離2024大選投票日最後兩周,三組候選人仍然廝殺的如火如荼,但是選後時程與情勢,已經逐步明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中台博弈/選後大陸就武嚇?這5個多月情勢危急 美扮關鍵角色

距離2024大選投票日最後兩周,三組候選人雖然仍然廝殺的如火如荼,但是選後時程與情勢,已經逐步明朗,最關鍵的時間,將是從投票結束後的1月13日至新總統宣誓就職的5月20日,約莫百餘日光景。 2024年1月13日開票後,將進入兩岸微妙試探的時間,更加複雜的,則是加上美國大選的因素,事實上,中國大陸並不擔心台灣變化的小氣候,真正擔心的是美國選舉的大氣候。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當選,北京最關注的是什麼?若是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執政,又會面對怎樣的問題?且看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帶來的深入解析。

邁入2024年,美中台三方的互動、兩岸關係的課題,乃至於台灣在地緣政治中扮演的角色,都會對台灣的現在與未來,帶來深遠影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放眼2024年全球變局 台美總統大選影響下恐迎冷戰2.0?

這幾年開始,在金融圈開始有人用「黑天鵝」與「灰犀牛」來形容未來的變化。黑天鵝是指低機率的未知意外風險,譬如又有一場未知的全球疫情;而灰犀牛則是比喻一種已知卻容易被忽略的風險,例如2011年的福島核災。不過對於2024年的全球變局,我們可以集中在幾項已知的事件與趨勢,包括幾場重要的國家選舉,以及俄烏戰爭、以巴衝突是否結束,又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 2024年甚至有可能會被定義為新冷戰開始的一年,或稱冷戰2.0,同時也將是新科技發展與產業急劇轉型的一年。...

面對地緣政治挑戰,拜登政府目標是希望恢復美中全面、從上到下的軍事溝通。歐新社

華府直擊/美中光憑一場參謀首長對話 恐難應對印太複雜局勢

美中恢復軍事對話可視為落實拜習會共識的進展,不過拜登政府的目標是希望恢復全面、從上到下的軍事溝通,以應對各式各樣的情勢發展,包含可能影響台海局勢的台灣總統選舉、摩擦不斷的中菲南海交鋒,和蠢蠢欲動的北韓飛彈試射等。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CQ Brown Jr.)和中共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的視訊通話僅僅只是開端。

近期菲律賓與中國大陸在南海衝突情勢升高,反觀在同一時間,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左)卻對越南國是訪問。新華社

美中台博弈/南海局勢的兩手策略 中國為何對抗菲律賓 拉攏越南

南海主權衝突,十幾年間一直此起彼落,過去越南在東協諸國中武力最強,與中國大陸又有過邊界戰爭、海上衝突,舊仇加上新恨,南海主權爭議,一直由中越緊張掛頭牌,而菲律賓與中國大陸之間,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由國際仲裁、兩邊磋商來解決。 然而自從前總統杜特蒂下台,小馬可仕上台之後,菲律賓變得強硬,中國大陸也絲毫不退讓,2023年整年事故不斷,最近愈發升高;反觀在同一時間,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卻對越南國是訪問,中越以磋商代替對抗,中國也端出經濟甜頭,勸誘越南妥善處理雙邊關係。 究竟為何菲律賓與越南雖然都與中國有南海爭議,美國也希望他們能夠對抗中國,但兩國採取的策略不同,背後牽扯哪些利益,且看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的深入解讀。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圖)日前出席立委參選人吳秉叡的北新莊競選總部成立大會,他批評在野黨不論哪個團隊,都是要走依賴中國的回頭路,包括接受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不然就是兩岸一家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中台博弈/美3學者籲「凍結台獨黨綱」 下最後通牒逼賴清德表態?

《外交事務》期刊11月30日發表三位重量級學者的聯名文章,呼籲要避免台海危機,除了「威懾」,三方還要做出可信的「再保證」,在台灣方面,文中特別談到兩個明確的主張,其一是「如果當選,賴清德應利用就職演說重申蔡英文在2016年就職時的承諾建議「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關係」,其二是,「若賴清德勝選,應重新審視2014年提出的凍結《台獨黨綱》提案,承諾維持現狀」,以確保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框架。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前)11月28、29日到上海考察,據官媒詮釋,就是要進一步表達招商引資的決心,但其發言卻強調「共同富裕」,等於是提油救火。新華社

美中台博弈/經濟振興方案少了習近平政治承諾 能解中國當務之急?

美國總統拜登在APEC場邊拜習會前說「他們(中國)有真正的問題」,美國當然有中國大陸的情報,也因此判斷在美中領袖高峰會中,大陸態度會放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讓步;蔡英文總統近日也在訪談中提到,「中國領導層此刻正因內部難題而不知所措,或許這不是中國考慮對台灣發動大規模入侵的時機。」蔡不願特意強調是經濟問題,而是內部的經濟、財政及政治難題的綜合。 中國大陸究竟面對怎樣的問題?今年以來中共高層雖然出台許多經濟振興方案,但卻沒有明確的政治承諾,最近習近平到上海考察的發言、以及遲未公布的三中全會,都更加令人失望。面對現在中國經濟的當務之急,改革的油門、安全的煞車,都在習近平腳下…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百歲辭世,他畢生盡一切可能的手段,實現美國利益。路透

願為美國利益對兩岸不擇手段 季辛吉是現實主義實踐者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百歲辭世,回顧季辛吉在近代中美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台灣是季辛吉「聯中制俄」外交中最大的犧牲者,從政府到民間,對他都沒有好評。他終其一生,沒有來過台灣,2006年當時的駐美代表李大維,恐怕是他唯一在紐約辦公室接見的台灣官員。 以現在的道德標準來看,季辛吉絕對是個不擇手段的壞人,但是季辛吉始終是個現實主義者,也是個美國至上主義者。季辛吉既不是台灣的朋友,也不會是中國大陸的朋友,而是盡一切可能的手段,實現美國利益的人...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29日在康乃狄克州的家中去世,享嵩壽100歲。他可說是半個世紀以來,華府對北京外交政策的開路先鋒。路透

華府直擊/昔秘助美中破冰讓台「被放棄」季辛吉看兩岸有和平解方?

美中關係正常化推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逝世於雙邊關係正「止跌回穩」的階段;直到今年11月初,季辛吉仍出現在公開場合,疾呼美中和平與合作的重要性。

11月15日的拜習會中,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否認2027年或2035年有對台動武的計畫,仍重申和平統一,可是也不排除使用武力。右為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中台博弈/北京對美戰略妥協除了台灣問題 背後更怕川普上台

一周前的拜習會中,談到台灣問題時,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否認2027年或2035年有對台動武的計畫,仍重申和平統一,可是也不排除使用武力,這個消息對於台灣進行中的大選,有莫大的衝擊。 中國大陸對美國的政策,似乎有微妙的變化,不好聽地說是戰略退卻,但的確有戰略轉移,這並不是中國認慫,而是強調不會與美國爭霸,前國務院代理亞太助卿董雲裳認為,與美國妥協的戰術轉進,可以讓北京能夠爭取更多時間,來處理國內的問題,尤其是經濟衰退,但是她也提到,中國大陸更擔心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鬆動。 然而對於北京來說,台灣問題還不是明年最嚴重的測試,2024美國總統選舉可能變天,才是真正嚴重的考驗...

美國總統拜登(右)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本次拜習會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建立起兩軍的軍事溝通。美聯社

美中台博弈/拜習會建立軍事溝通機制 但防止美中衝突效果恐很有限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次拜習會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建立起兩軍的軍事溝通,美國總統拜登14日啟程赴舊金山前,被問及他將如何衡量拜習會的成功,他表示,目標是恢復美中正常的對話溝通,在危機發生時可以拿起電話就打通,確保軍方接觸暢通無虞。 對於美國而言,有了從國防部長以降,至戰區司令的溝通管道,就可以有效控管「擦槍走火」的意外,但是老實說,軍事溝通機制,對防止中美衝突是有作用,可是有限…

舊金山當地時間11月15日,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美國舊金山費羅麗莊園同美國總統拜登(左)舉行中美元首會晤。新華社

拜習會達成兩軍恢復溝通共識 亞洲戰略布局有何變化?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舊金山峰會落幕,雙方同意恢復軍事溝通管道,拜登稱為「實質進展」。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會前即預告,這是峰會優先要務。或許是因為美國清楚,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讓美國同時介入兩場戰事,更別說還有三場衝突蠢蠢欲動,偏偏都跟人民解放軍有關,等於美國可能要同時處理五場戰爭。 美國雖然是全球第一軍事強國,但絕不樂見這種情況發生,有必要先跟北京談好。但是,對於習近平所言「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拜登要怎麼回覆呢?台灣會受影響嗎?

美國總統拜登(左)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的拜習會,於美西時間11月15日舉行。路透

拜習會針對台灣問題再交手 美方這回態度出現哪些微妙轉變

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拜習會談了四小時,有二十幾人的大規模會談,有三對三的工作午餐,甚至有拜習兩人的散步,內容更是包羅萬象,有地緣政治的烏克蘭與加薩衝突,也有對美國毒品芬太尼原料設禁的問題。 但是台灣議題是這次拜習會的中心議題,如何解讀拜習會後美國總統拜登的記者會發言,以及美中雙方透過官員轉述、官方新聞稿傳達了什麼關於台灣議題的訊息?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帶讀者細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