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隨著政治考量、友岸代工到小院高牆成為每個國家紛紛效尤的方向,中國大陸這個架構於全球化,一度人人稱羨的世界工廠,轉眼之間,變成千夫所指的產能過剩傾銷來源。我們怎麼看待全球貿易的真實狀況?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又應該怎麼解讀?
明年1月13日總統大選投票,藍綠白三組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賴清德、柯文哲在兩岸議題過招,三人都認為兩岸要對話,但各有主張與條件。不過,中國大陸商務部對台貿易壁壘調查預計在明年1月12日前結束,恰好是總統大選前一天。 原本外界預估陸方可能在1月12公布結果,未料在今天(12月15日)大陸商務部就宣布調查結果,認定「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存在『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第三條所規定的情形,構成貿易壁壘」。 大陸國台辦已在8月表態將針對台灣違反ECFA條款「採取相應的措施」,陸方提前宣布調查結果,後續採取何種措施將如「兩面刃」,聯合報數位版12月11日曾訪問熟悉兩岸事務人士,認為此事應分為三階段視之,其方式與時機點將成為大選關鍵決勝點。
今年4月12日,大陸商務部突然公告對台灣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原因是台灣2002年1月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迄今仍限制高達2455項(後調整為2509項)大陸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進口。 這項調查原應於10月12日前結束,但10月9日,大陸商務部宣布,鑑於本案情況複查,調查期限截止日將延至明年1月12日,也就是台灣總統大選投票日的前一天。對此,陸委會稱,這完全是出於政治動機,明顯與總統大選相關聯。行政院經貿辦也說,這再度證明中方所謂貿易調查是出於政治動機,企圖以經濟脅迫干擾台灣選舉...
中國大陸商務部9日公告,決定將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的調查期限延長三個月,至明年1月12日,也就是台灣大選投票日的前一天。被解讀為北京是希望用經貿手段影響2024大選,對產業界來說,原本擔心對岸將中止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現在可以鬆一口氣,還是繼續被凌遲?
管中閔,人稱管爺,中研院院士,今年暢銷書《大學的脊梁》就是他在被遴選上台大校長之後,卻在政治壓迫下一年不能就職,而他始終威武不屈的過程。管爺說:「我這輩子從不上門給任何人拜年,除了蕭萬長先生之外」。 蕭萬長不算是管中閔長官,也不是他老師,但他心裡以蕭萬長為師。 管中閔是教師眷村子弟,年輕時一度放蕩;蕭萬長是農村子弟,在大學幾乎不玩社團。兩人氣質不同,相識也晚,但因為都醉心經濟、關心國家,惺惺相惜。管中閔放棄美國的高薪教職返台,在台大任教,蕭萬長幾乎退休了,兩人才有機會面對面說話,不覊而傲的管中閔,對充滿泥土氣息的蕭萬長充滿敬服,兩人不常見面,但每次相見,話題都是國是。
大陸商務部今年4月宣布將對台灣展開貿易壁壘調查,初步調查認定,台灣對大陸存在貿易壁壘,並對是否中斷ECFA留下伏筆,這是陸商務部首次觸及ECFA,被台灣學者解讀極不尋常。經濟部的回應則是不脫制式反應,稱對岸有政治動機,強調台灣沒有違反WTO精神。 其實,台灣有沒有違反WTO,只要到街上看,台灣滿街進口車,卻看不到一輛大陸汽車,就已說明了一切。
農糧署舉辦徵選學校午餐紅豆入菜教案,從國產黃豆、黑豆、鳳梨、石斑魚,到紅豆,都扣上「食農教育」的大帽子,欲推入學校午餐或國軍副食,代表消費市場遲滯難以推動;但實際上,學校午餐目前遇到的困境,不在於吃什麼樣的食材,而是第一線廚工嚴重人力缺乏;而農產品的問題,終究需要產業自己面對,學校午餐與國軍副食只能救急,最終仍無法真正解決產銷問題...
中國大陸宣稱要調查台灣是否刻意以貿易壁壘,限制進口2455項商品,兩岸同時加入WTO已經20年,為什麼至今才開始調查,是否有政治因素?本集郭崇倫會客室邀請中經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來談兩岸經貿戰,以及對台灣至關重要的CPTPP、IPEF、台美FTA等各項經貿架構。
中國大陸商務部日前宣布將對我方禁止2000多項大陸產品輸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學者及專家表示,政府的回應顯然和中國大陸「各說各話」,台灣政府對中國大陸產品進行限制超過20年,「早不提、晚不提,現在才提要走WTO(世貿組織)磋商,人家(中國)才不理你」。
中國大陸現在要調查,台灣是否刻意以貿易壁壘限制進口2455項商品,兩岸同時加入WTO已經20年,大陸至今才開始調查,「不再惠台」,其實就是對台灣施壓,而且調查結果出爐日,就是明年台灣總統大選的前一日,影響選舉的意圖明顯。 從國際的角度來看,這符合典型的中國大陸「經濟脅迫」(economic coercion)行為模式,台灣並不是首例,最近的十幾年來,中國大陸憑藉著經濟實力,基於政治目的,對違背其意向的國家,採取貿易制裁以及其他經濟性懲罰,試圖改變對方的政策,或殺雞儆猴,威嚇其他國家。
中國大陸在110年4月,提出「中國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規定」 ,要求所有要賣入大陸的食品、水產品都需要登記;而大陸在108年11月在WTO/TBT(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委員會第79次例會,提出徵求意見稿」;農委會表示,政府在109年2月WTO/TBT委員會第80次例會提出特定貿易關切,迄今年11月第88次例會為止,共已提出9次關切。
台灣多項農漁產品與食品因註冊訊息不完整,近日陸續被陸方暫停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除了搬出「不排除向WTO申訴」這已成為網路笑柄的制式反應,昨天還嗆藍委「去問中國」;至於食藥署長吳秀梅,傳出糕餅業者「佳德」因不願提供詳細配方比例而拒絕補件,更趁勢證實陸方確有要求,把風向操作成大陸想要竊取台灣鳳梨酥祕方。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娛樂休閒產業正面臨一個不安的現實:中國大陸的錢越來越難賺。現在,好萊塢電影公司在預測大陸票房時直接掛蛋,澳門百家樂賭桌空空如也,流行歌手世界巡演跳過中國站,那些曾將中國大陸視為重要成長市場的公司受打擊最深,如今坐失數以10億計美元。
中國大陸突襲暫停台灣石斑魚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稱「「鳳梨都可以克服,石斑魚更沒問題」,還拿6月13日的聯合報PO文說是「偏頗報導」。但為何我們採訪的內容,會跟主委發布的訊息差這麼多? 鳳梨過去9成以上銷陸,也是去年3月起中國下禁令的第一個受害者,不管政府再怎麼美化數字,鳳梨的多元外銷至今仍是一場空…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司日前以多次檢驗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禁用藥物、檢出土黴素超標理由,宣布自6月13日起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蔡總統以降的民進黨政治人物對於大陸禁台灣石斑魚決定做出的反應,有不意外與意外的部分,行政院長蘇貞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及多位民進黨立委不意外地再度指責大陸的片面決定違反國際貿易規則,傷害兩岸關係。
高雄市政府採購美國知名品牌「富樂」快篩出包。新竹地檢署13日前往進口商高鑫、代理商大鑫資訊及存放兩公司快篩的倉儲搜索,約談高鑫負責人朱壽暉、朱妻王淑娟、大鑫負責人黃南競等人,檢方今晨5點依違反醫療器材管理及刑法妨害工農、詐欺等罪嫌偵辦,向法院聲請羈押黃南競,朱壽暉則100萬元交保、黃之助理10萬交保,其餘2人請回。
從鳳梨、蓮霧、釋迦,到石斑魚被大陸禁止進口,蔡政府儼然已發展出一套固定旋律的三部曲,第一先罵老共違反國際貿易原則,第二祭出外銷、內銷及加工等三箭,最後就是揚言告上WTO。這種戲碼連著演三回,邊際效應愈來愈低,昨天換到政委鄧振中登場。他趁著WTO召開部長會議暗批大陸不讓台灣農漁產品進口,違反WTO自由與公平貿易的原則。鄧振中不說還好,其實大陸長期對台灣片面讓利早已違反WTO原則,結果現在奶嘴一被拔就哇哇大哭,也讓人見識到這個政府無賴的一面。...
中國大陸以檢出禁用藥物為由,宣布自6月13日起,暫停受理台灣石斑魚輸入。對於大陸片面決定,蔡英文總統認為傷害兩岸關係,指示啟動多元對內行銷、調節產量及獎勵外銷等因應措施,相信台灣挺過禁止鳳梨銷陸難關,這次也可以。農委會說,從未在銷陸石斑魚檢出禁藥,大陸違反國際貿易規範甚明,除要求提供科學證據外,不排除告上世界貿易組織(WTO)。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大陸既水果戰爭後,又對台灣石斑魚祭禁銷令的影響。中國大陸前晚宣布13日起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國內至少逾3000公噸石斑魚銷路恐受影響。蔡英文總統昨表達嚴正譴責,指對岸再次違反國際貿易規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則再度提出不排除到WTO申訴。
俄烏開戰以來,新一波保護主義大浪衝擊全球,有數十個國家為確保本國民眾的食物及大宗商品,實施出口禁令,包括烏克蘭限制葵花油、麵粉、燕麥出口,俄國禁止肥料、糖及穀物出口,生產全球半數以上棕櫚油的印尼,現已暫停出貨,土耳其停止出口奶油、牛羊肉、玉米及蔬菜油。這些辦法,對全球食物供應造成什麼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