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由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與和平安全研究中心等單位主辦的「台海防衛兵推」,以2030年中共攻台為想定,邀請美日台退役將領、學者,進行兩天的圖上兵推。本集邀請到台海防衛兵推台灣組成員、國防院委任副研究員揭仲來聊聊,這種「民間兵推」與漢光演習的「JTLS電腦兵推」,有什麼不同?兵推的結果是否就代表著兩岸如果開戰的必然結果?實際上,過程的處理,才是最重要的。
6月1日烏克蘭對俄羅斯發動「蜘蛛網行動」,超過百架無人機潛入俄國本土、重創戰略轟炸機機隊。這集從技術層面拆解他們如何利用「在地製造、在地攻擊」模式滲透鐵幕防線,並延伸至台灣的潛在風險:當跨境電商與物流系統過度便利,是否可能成為未來無人機攻擊的漏洞?此外,探討我國M1A2T戰車在美國港口遭合法空拍揭露動態,進一步反思開源情報、認知作戰與國防資訊控管間的灰色地帶。
5月底電子媒體採訪陸軍航特部CH-47SD進行空中運補與消防灑水操演。CH-47SD雖然在台服役也屆20年,但仍是僅次於AH-64E的先進機種。 本集從主持人採訪過CH-47SD與參觀新加坡CH-47F的經歷,來聊聊這款直升機的特色。
據報載美方要求我增購九套NASAMS防空飛彈系統,加上已宣布軍售的三套,預計將會達十二套之多。空軍計畫將NASAMS用做國內各空軍基地的機場防空,取代使用已久的天兵系統。 不過面對近代無人機、遊蕩彈藥等低成本武器,甚至是光纖遙控攻擊無人機等新興低成本威脅,用一枚數百萬的飛彈反制而捨棄傳統的砲、彈組合,將會是用大砲打小鳥,還會頻頻未中靶的無效投資嗎?本集邀請到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施孝瑋一起來聊聊NASAMS防空飛彈系統。
5月初在韓國烏山基地舉行航空展,兩位台灣人因進入基地非法拍攝軍機遭到韓國警方逮捕。在國外拍戰機有什麼潛規則?基地開放拍個飛機為什麼會被抓?本集邀請到前航太小組專案經理Cruise來聊聊,縱使是同一國家,到不同基地拍飛機原來也會遇到不同的紅線區。
空軍在4月連續發生三起事故,甚至曾一度讓空軍除了戰備與警戒機之外,其餘訓練一切暫停。 每逢連續事故的發生,「機瘟」之說不脛而走,究竟機瘟真有其事,還是被大家拿了放大鏡?本集邀請到前空軍新聞官王鳴中一起來聊聊。
在不對稱的海上較量中,海巡艦早已不只是執法工具,而是灰色衝突下的第一線戰力。本集部隊鍋邀請到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施孝瑋從近期除役的偉星艦談起,聊緝私艦轉型到專業海巡艦,再看看美國、阿聯完全不同設計理論的海巡艦,一探灰色衝突前線的奧祕。
從陸海空軍採購黑鷹直升機的案子,來看商售(DCS)與軍售(FMS)之間彼此特性,和如何進行選擇,並揭開過去沒談過的種種限制與彈性。本集邀請到國家安全研究院委任副研究員來聊聊,在軍售的世界哩,就像小叮噹的百寶袋一樣,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做不到的事?
這集從一份2024年4月11日美國DARPA簽給諾斯洛普·格魯曼的合約說起,帶你一探全球雷射武器的最新發展。
隨著兩岸情勢加劇,國防部預料將以特別預算擴充軍事投資,目標是達成GDP 3%的防衛支出。在諸多對美採購的消息中,特別引人關注的是,陸海空三軍同時對黑鷹直升機都有表現出採購意願,並且各自有鎖定的構型:陸軍要增購UH-60M與導入武裝黑鷹模組,海軍瞄準反潛主力MH-60R,而空軍有意取得具備全天候與戰鬥搜救(CSAR)能力的HH-60W。本集獨家披露這場「黑鷹爭奪戰」的部分內幕,並探討三軍戰力整合的挑戰與未來發展。
在現代空戰中,頭盔顯示器(HMD)已成為戰機飛行員的關鍵裝備。沒有它,飛行員的戰場感知、目標鎖定速度及戰鬥效率將大幅下降。本集邀請到飛虎戰術訓練中心人員鐵頭一起深入探討HMD的重要性,並分析缺少這項技術後戰力會受到多大影響。
台船最新研發的三船體無人艇奮進魔鬼魚號,廠方宣稱具備高耐波性、衛星導控、自主避碰還能進行火力打擊。但是否真的能適應台海惡劣環境?它的航行穩定性、陸運與儲存便利性、衛星通訊技術、武器裝備效能,是否符合國軍需求?本集節目除了完整回顧台船無人艇記者會上的技術簡報以及重點訪問內容,也談及這款無人艇的技術規格與戰術應用,並探討這艘無人艇火力設計的Mk46魚雷和150公斤高爆彈,是否足以應對解放軍的兩棲登陸作戰。
如果今天共軍登陸台灣,你能從軍服辨認出來嗎?3/17桃園某個國中被爆出童軍宿營穿著解放軍的迷彩服受訓,引發爭議。在這次童軍活動中,廠商提供解放軍的迷彩服,但沒有人察覺。這不只是一次單純的「供應商失誤」,更顯示台灣社會對敵我識別的嚴重落差。本集部隊鍋從這起事件延伸,探討作戰服的演變、迷彩服設計的背景,以及俄烏戰爭之下對於款式雷同的迷彩服所出現的識別挑戰。
2023年拜登簽署PDA對台軍援其中之一的4架MQ-9A高空無人機,據了解其中2架即將經空運方式運抵台灣,唯軍方對此訊息是予以否認。 由於空軍向美軍購入4架MQ-9B無人機因延遲至2026年與2027年各交機兩架,故美方先行以軍援方式,將退役的4架MQ-9A早期型先行撥予台灣進行訓練使用,在MQ-9B交機時便於銜接操作。在獲得美方願意軍售MQ-9無人機之前,中科院以「長征專案」開啟大型無人機計畫,後改為「騰雲計畫」。在美方宣布軍售MQ-9B後,仍持續爭取空軍採購,以「高低配」的形式進行部署。不過遲至今日雖然已通過初期作戰測評,但空軍遲遲未下單採購。為何捨騰雲求MQ-9B,背後其實有著很重要的戰略關係。
談論許多年的空射雄三,總算在2025年初被航迷捕獲首次曝光。這款號稱「航艦殺手」的超音速飛彈究竟厲害在哪裡?為何會這麼難放上飛機?而世界強權的反艦飛彈,為何在設計思路上朝著完全相反的方向走?本集邀請到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施孝瑋來分析,從作戰需求看出差異在哪裡。
國防部長顧立雄3月3日與本外媒進行媒體茶敘,侃侃而談建軍方向,從預算、編裝談到灰色衝突。未來的國軍要怎麼走?本集部隊鍋幫你重點整理。
美國華府雷根機場1月29日發生民航客機與軍用直升機相撞,導致兩機共67人全部罹難。此次的空難事件,燒出外界對美國飛航管理的質疑,不過人類飛行才百年餘,動力飛行又是從美國萌芽,我們這回就來看美國的飛行文化,和商業飛行與其他地方的不同。本集邀請到旅美機師達叔,用另一個觀點,看美國的機師,如何應對飛行工作。
農曆年後根據媒體披露,海軍陸戰隊將仿照美軍建立「濱海戰鬥團」,裁撤戰車與砲兵,增加無人機兵力應付轉變中的軍事威脅。本集邀請到淡江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來聊聊,海陸濱海戰鬥團與未來將成立的「濱海作戰指揮部」有什麼不同?美國濱海團的成立、兵力編裝、成立背景與台灣有什麼差異,這改變會將國軍往哪個方向帶領?
農曆年前中央政府總預算三讀通過,縱使相較去年總額增加,但政府各部會的反彈卻是歷年最大。 本集部隊鍋邀請到中華戰略前瞻研究協會研究員揭仲一起來檢視,今年預算在三讀後凍結與刪減的部分,實際上對國防運作會有什麼影響?
1996年台海危機,當年台灣本島的監偵能力有限,不過在阿里山上的一顆神祕雷達,卻立了大功。海軍過往沒有長程監偵能力,為何卻又要建立起長程海面監控的能量,並且持續不斷放大呢?本集邀請到前阿里山雷達站雷達士小賴來聊聊,阿里山雷達在過往幾次重大事件中,扮演什麼關鍵角色?
七龍珠裡的戰鬥力眼鏡砍起來很科幻,實際上在軍事領域,頭盔顯示器也發揮了不少功用。不過頭盔顯示器就如同其他科技產品,有著不少世代間的差異,本集部隊鍋邀請到前經濟部航太小組專案經理Cruise來聊聊,不同世代的頭盔顯示器有什麼不同功能,又各自有著什麼性能差異呢?
國軍向美採購的M1A2T去年底抵台,在採購之初即受到高度矚目,無論是人員赴美受訓、接裝、車輛曝光、海運過程,無處不受到重視。挺M1者認為國軍停滯許久的裝甲戰力有了大躍進,反對者認為M1在無人機世代不過是活靶。本集邀請到前陸軍八軍團副指揮官郭力升來聊聊,為何買這款戰車,買了怎麼用才對?
國防部本週邀請媒體採訪每年春節前的「春節加強戰備」,以往多半是兩天的行程,今年難得拉長成三天,是有什麼特別的操演,還是要展現什麼裝備與技術? 本集部隊鍋邀請到曾連辦過五屆春巡的前空軍新聞官王鳴中來聊聊,在這個每年必備的春節大拜拜中,各軍種要如何使出渾身解數呢?
這些年對於國軍女性士官兵採訪的經典新聞,莫過於2012年6月聯勇操演時的聯訪,當時兩位受訪的亮麗女官兵造成媒體一陣騷動,在事後媒體間還稱為「聯勇之亂」。 在事隔多年之後,當年受訪的其中一位女兵楊喬琳,現職變成了國防部所屬的青年日報記者,本集邀請她來聊聊,到從受訪者到訪問者,這180度的轉變有著什麼轉折呢?
軍購武器造完要送來台灣,就像買網購要選送貨一樣,快遞、自取大不同。居然海運算是「自取」的一種? 本集部隊鍋邀請到前空軍E-2預警機種子教官翁嘉民聊聊,從軍品的交付,到運輸、抵達港口最後進到基地圍牆裡,牽涉到多少幕僚作業,背後盡是一般人不知道的故事。
打仗沒有眼睛,子彈再多也沒用,現代戰場的目獲工具,近年無人機大放異彩。但與此同時,除了地面的偵查部隊,空中的偵查機與戰搜直升機也是不可或缺的武器。雖然地空協同作戰無人機被大量使用,但為何美軍自從OH-58D退役之後,新款戰搜直升機的研發案卻斷斷續續從未停歇呢?本集邀請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施孝瑋一起來聊聊。
過生日對於每個人來說,儀式感各有不同。但軍中官兵的生日慶生,你知道這可是寫在「紅本」中的重要準則嗎?本集邀請到前空軍新聞官王鳴中來聊聊,在軍中過的莊嚴肅穆或是嬉笑打鬧,箇中有著很多的有趣故事。
在EP193談到了戰場上烙兄弟的密接支援,你知道密接支援在空軍與陸軍是有著不一樣的定義嗎? 在陸軍的地空聯合攻擊稱作Close Air Atrack(CAA),跟空軍進行的密接空中支援有哪些不一樣?尤其在戰場外的作業,牽涉範圍更是大不同。這集邀請前航特部副指揮官郭力升,來揭開不同軍種協同作戰差異的祕密面紗。
烏克蘭在戰爭中以無人艇炸斷俄羅斯克里米亞大橋讓USV一戰成名。除了國際廠商外,我國中科院以及國內也有幾家廠商向這個市場磨刀霍霍。本集部隊鍋專訪國內首艘以全匿蹤、全無人、配備武裝規格打造無人水上攻擊載具的廠商,一探究竟如何從零開始,打造無人攻擊快艇。
槍的口徑有幾種?光是手槍就不下50種,從.22、.45、.50、到9mm,實在族繁不及備載,為什麼手槍的口徑可以這麼多?不同口徑有什麼不同的目的?本集邀請軍事專欄作家趙武靈,一起解開槍枝口徑的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