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NASA

根據歐洲太空總署統計,截至2025年3月21日,地球軌道附近約有1.3億個大小超過1釐米的可追蹤殘骸。圖為示意圖。路透/Alamy 財經

恐成致命血滴子!1.3億太空垃圾天上飛 圖解究竟多危險

2025年元旦前夕,一個直徑約2.5公尺、重達500公斤的巨型環狀金屬物體從天而降到肯亞村莊,讓當地居民驚恐不已,肯亞太空總署(KSA)研判,該物體為運載火箭的分離環;無獨有偶,2025年3月,馬斯克旗下SpaceX的重型運載火箭星艦(Starship)在太空解體,宣告第8次試飛失敗,炙熱的碎片劃過佛羅里達州南部與巴哈馬上空,讓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緊急針對多座機場發布停飛令。 這2起事件,都凸顯出太空垃圾(space debris)正對地球安全、環境生態帶來威脅。歐洲太空總署(ESA)太空垃圾辦公室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21日,地球軌道附近約有1.3億個大小超過1釐米的可追蹤殘骸。這些碎片看似微小,但在太空高速下都可能帶來致命破壞,火箭解體的劇毒燃料更可能衝擊環境及人體健康,當各國都在往太空「塞」東西同時,一場新型危機也因應而生。...

將出任NASA署長的艾薩克曼對探索太空有很大的狂熱,相信人類的使命就是在太陽系選擇合適的行星殖民。圖為艾薩克曼2024年在甘迺迪太空中心說明飛行任務。路透 國際

高中輟學身價卻破10億美元 新NASA署長革新舊太空

微軟的比爾蓋茲、蘋果的賈伯斯、臉書的祖克柏,以大學中輟生身分創業的偉大故事,各界早已耳熟能詳。現在是高中都沒畢業的艾薩克曼(Jared Isaacman)獲川普提名,將接任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他憑什麼?

2022年底,NASA執行阿提米絲1號任務,將獵戶座太空船送上月球軌道。圖為獵戶座以太陽能相機捕捉月球和地球同時入鏡的獨特合影。路透/alamy 國際

川普暗示放棄登月?美國盟友擔心中國將掌控太空話語權

2035年太空經濟規模將到達1.8兆美元,年均成長率遠高於全球GDP成長速度;各國每年發射上百顆國防衛星,用於偵察、通訊,又以中國和美國最多,地緣衝突從地表延伸到宇宙。聯合報數位版每周推出「解密太空」系列,帶讀者理解新太空時代全貌,以及台灣在全球太空布局中,將扮演什麼角色。 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不僅在地表掀起狂瀾,也衝擊太空。川普和領導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的馬斯克上任至今多次以行動、發言質疑登月必要性,近期引發與美國合作密切的歐洲、日本等盟友擔憂,怕計畫生變,更擔心競爭對手中國捷足先登。為何遠在地球平均38萬公里以外的月球,會造成各國焦慮?背後牽涉大國之間爭奪商業資源、太空秩序主導權的博弈。

波音星際飛機今年6月對接太空站,將兩名太空人送進國際太空站,但飛機卻一直無法修復。美聯社 財經

波音出包靠宿敵SpaceX救援 NASA在玩兩手策略?

波音最近霉運當頭,星際飛機(Starliner)雖將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ISS),卻因安全考量空機折返,兩名太空人還得必須等待宿敵SpaceX救援。即使波音的安全問題及商業模式都受到質疑,但美國太空總署(NASA)卻一直支持波音,用意是在抗衡馬斯克主導的SpaceX?

2021年5月7日,史坦尼斯號進入船塢,更換燃料棒與深度大修(RCOH),預計2025年返回現役。圖/美國海軍檔案照 軍武

支持種族主義的美國海軍貴人 史坦尼斯號航艦能更名?

史坦尼斯固然是美國海軍的大貴人,航艦還以他命名,但在民權議題上,他爭議不斷,也是種族主義的支持者。資料指出,南方各州在民權運動節節敗退,包括史坦尼斯等政治人物以不成文的潛規則,及聯邦參議員的權利,壓制黑人子弟成為軍官,封殺希望進入官校的黑人子弟。 2021年5月7日,史坦尼斯號進入船塢,更換燃料棒與深度大修(RCOH),預計2025年返回現役。海軍歷史人物爭議再起,史坦尼斯號航艦更名,正引發廣泛討論。

6月2日清晨,嫦娥六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採集任務。圖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模擬動畫畫面。新華社 國際

中國漫記/中美太空實力易位?嫦娥6號完成人類首次月背取土

6月4日早上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從月球的背面起飛,成功抵達預定的環月軌道,與「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這一個階段成功後,太空領域的人士以及更多的航太迷意識到,美中的太空實力可能已經正在發生上下換位。

2月15日,NASA的DC-8-72型空氣品質監測機,以低於5000呎高度在中南部上空飛行。記者劉學聖/攝影 軍武

DC-8客機飛來台灣引航空迷搶拍 30年前卻遭台日消費者抵制

2024年2月15日上午,一架DC-8客機現身南台灣上空,飛行高度極低,地面可拍到機身塗裝,是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飛機。NASA與我國環境部合作,進行空汙觀測,3月13日可望再度到台灣上空蒐集資料,之後前往泰國。 身為美國初代噴射客機雙雄之一,全球還在飛行的DC-8如今只剩個位數,因此才會引起飛機迷興奮搶拍,但其實39年前DC-8曾引發消費者集體抵制,也成為台灣消費者權益史中,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政治

為何高屏空品糟?季風吹來汙染物 NASA助攻3D垂直觀測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高屏3D空品實驗。為了解高屏地區空氣汙染成因及不同環流對空品的影響,環境部與交通部氣候署、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合作啟動高屏3D空品實驗,畫透過探空氣球、無人機等方式,取得垂直空間資料,讓空品觀測從過往的2D點對點的平面資料,改為3D。

中央大學認定天文所專任助理教授浦田裕次,不能勝任工作而不續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首位參與NASA計畫的教授 他不續聘告贏頂大關鍵是什麼?

宇宙浩瀚無垠,天文科學神秘莫測,浦田裕次專精於天文學,長年研究伽瑪射線爆,也是台灣首位參與NASA計畫觀測到黑洞「吞噬」恆星的學者,但他2021年卻被中央大學認定「教學不力」、「無法勝任工作」而不續聘。 浦田裕次捍衛自身權利,提訴願被駁回,再打行政訴訟戰獲得勝訴,法院認定他和中央大學間的聘任關係存在,但校方已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上訴,校方認定浦田裕次不能勝任教職的原因為何?又法院如何認定教評會的不續聘處分有違誤?

人造衛星燃料耗盡或服役年限結束後,不是落入大氣層燒毀就是成為繞著地球運行的無用金屬垃圾。圖為服役38年後在今年1月墜入大氣層燒毀的美國「地球輻射監測衛星」。美聯社 國際

幫人造衛星在軌道加油 美太空公司最大挑戰竟是油箱蓋

前蘇聯1957年發射人類史上第一枚進入地球軌道繞行的人造衛星「史普尼克一號」(Sputnik 1),迎來人類太空時代,至今已有逾15000顆人造衛星送進地球軌道。然而,這些人造衛星當中僅約一半還在運作。人造衛星燃料耗盡或服役年限結束後,不是落入大氣層燒毀,就是在軌道上成為金屬垃圾威脅其他衛星安全。那麼,為什麼不幫衛星「加油」補充燃料,讓它們繼續運作?

摩洛哥8日晚間發生芮氏規模6.8強震,釀成至少2901人喪生、5530人受傷,是該國自1960年來最致命地震。法新社 國際

摩洛哥強震、四川大地震前都有它 科學家解開神秘地震光之謎

摩洛哥大地震發生前,當地夜空曾閃現神秘藍光。神祕莫測的地震光真的存在?無法預測甚至擁有變幻莫測的臉龐。 有時它無異於尋常雨夜的閃電平凡無奇,有時它宛如大氣中的極光帶熠熠生輝,它是漂浮半空的發光球體、是匍匐地面的一簇簇火焰、是竄出地心的大型火把…… 關於地震光的目擊描述跨越地理疆界和宗教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希臘東正教的傳說故事,甚至有科學家遠赴克里米亞半島和希臘雅典一探究竟。然而,時至今日,科學家依舊對地震光百思不得其解。究竟為什麼會有地震光?好發條件是什麼?它又有什麼不同樣貌?

大陸學術機構聲稱,已從理論上獲得可探測潛艦行蹤的新技術。圖為美軍維吉尼亞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法新社 軍武

陸反潛新技術 千里外捕捉潛艦 嗆聲終結美海洋霸權

大陸研究機構日前聲稱,已發現一項新的技術路線,可透過「空泡」更容易探測到潛艦行動,香港《南華早報》甚至形容這項研究將「威脅美國的海洋霸權」。但這種在研究室進行的實驗,能否應用於戰場,引起頗多質疑。

印度登月艇「月球飛船3號」23日傳回月球表面照片。美聯社 國際

印俄登月之爭只是熱身賽 專家:重頭戲是美中爭奪戰

印度太空船「月球飛船3號」(Chandrayaan-3)23日成功登陸月球南極(South Pole),該區是陽光永遠照不到的月球陰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由於俄國的「月球25號」(Luna-25)登月艇19日登陸時墜毀,印度顯然是這回合的贏家。不過有專家指出,對月球的俄印之爭只是熱身賽,月球南極可能成為下一個充滿主權爭議的南海,真正的重磅對決將由美國與中國大陸擔綱。

政治

印度登月成功 俄國才剛敗北 一圖看兩國太空競賽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印度登月探測器「月球飛船3號」昨晚成功於月球南極軟著陸,而對手俄國探測器上周才墜毀。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兩國的探月計畫比一比。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指稱,印度登月探測器「月球飛船3號」已於台灣時間23日晚間8點34分成功於月球南極軟著陸。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個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也是繼美國、蘇聯及中國大陸後,第4個登月國家。

月球最近幾天即將迎接兩個來自地球的「訪客」。俄羅斯月球25號(左)與印度月船3號(右)先後要降落在鮮少探索過的月球高緯度地區。兩國登月任務被外界形容是一場「迷你太空競賽」。圖/俄羅斯航太、印度太空研究總署 國際

「迷你太空競賽」俄國硬著陸出局 印度能搶登月球南極?

印度與俄羅斯先後在7月中與8月發射月球探測器,目標降落在鮮少探索過的高緯度地區,那裡據信蘊藏令人夢寐以求的水冰(water ice),可大幅提高月球作為永久太空基地的價值。俄國憑藉強大火箭實力「後發制人」,比印度慢近一個月出發,硬是比對方快三天抵達,20日卻傳出已「硬著陸」墜毀。這場「迷你太空競賽」,成敗影響著美中未來殖民月球的計畫,現在就看印度能否順利達陣。

隨著人類計畫睽違50年再次登陸月球,為何世界各國太空機構現在都非常需要月球土壤?這樣的需求也導致優質的月球仿製土「寸土寸金」。路透/Cover Images 國際

為何登月計畫急需月球仿製土 每公斤千元起跳要上哪找?

隨著人類計畫睽違50年再次登陸月球,為何世界各國太空機構現在都非常需要月球土壤,而且愈多愈好?當年阿波羅任務帶回來的月球岩石與塵土十分有限,無法滿足這種大量需求,而地球上只有少數地方的塵土與月球類似,這也導致月球仿製土可說是「寸土寸金」。問題是這種土要上哪找?

2009.7.23聯合報S1、S2特刊「日全食 光影秀 世紀之美 兩岸齊抬頭」。 政治

21世紀還有人因日食暴動、送命…隱藏在你我生日裡的神祕周期

2023年4月20日中午,台灣將迎來本世紀僅7次、極其稀有的全環食(又稱混合日食),地球上將能同時看見日全食、日環食和日偏食。聯合報「新聞時光機」本期帶你一窺世紀日食之最,以及日月運行對人類乃至地球萬物的影響...

到目前為止,月球上還沒有GPS與網路。負責開發這些系統的人現在提出了一個好問題:月球該有自己的時區嗎?圖為2022年12月5日,NASA阿提密絲1號任務拍下的月球畫面。路透/Cover Images 國際

月球現在幾點?定出月球時區 為何對太空任務至關重要

2025年,太空人將開始重返月球,最終建立基地與太空站,讓探測器登陸並開採資源。在這個繁忙的月球新時代,常駐太空人將需要彼此同步。但到目前為止,月球上還沒有GPS與網路。負責開發這些系統的人現在提出了一個好問題:月球該有自己的時區嗎,如果有,又該由誰來決定?

SpaceX的新型太空火箭「星艦」(Starship)是史上最巨大、最強大和載運量最大的火箭,原定在美東時間17日進行飛行測試,不過在發射前最後一刻緊急喊停。法新社 國際

馬斯克「星艦」升空 史上最強火箭能實現移民火星夢嗎?

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一枚巨大的新型太空火箭「星艦」(Starship)預定在美東時間17日早上9點開始的兩個半小時內自德州南部發射升空。不過在發射前最後一刻緊急喊停,決定延遲發射。「星艦」高度120公尺、載重量達150至250公噸,是史上最巨大、最強大和載運量最大的火箭,其設計還可以回收,大大降低載運成本,將成為既強大又便宜的火箭。英美媒體均稱「星艦」將改造人類太空探測和太空旅行,「星艦」將創造什麼歷史?

1984年2月,MMU首度上太空測試。NASA太空人史都華進行的無繫繩太空漫步,被稱為航太史上最折騰人的太空漫步之一。路透/alamy 國際

40年前完美執行無繫繩太空漫步 如今NASA為何不敢再試?

人類自1981年起進入太空梭時代,當中曾有一小段期間,NASA太空人實現過真正的太空漫步,即不靠任何繩索維繫,只憑一具噴射背包在太空中來去自如,執行維修或回收衛星等任務。2014年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地心引力」(Gravity)生動刻畫過這種場景。現實世界中,NASA也留下一幅幅扣人心弦的真實畫面。但為何後來,太空人再也不從事這種活動,連同巨大噴射背包也被NASA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