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1981年起進入太空梭時代,當中曾有一小段期間,NASA太空人實現過真正的太空漫步,即不靠任何繩索維繫,只憑一具噴射背包在太空中來去自如,執行維修或回收衛星等任務。2014年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地心引力」(Gravity)生動刻畫過這種場景。現實世界中,NASA也留下一幅幅扣人心弦的真實畫面。但為何後來,太空人再也不從事這種活動,連同巨大噴射背包也被NASA封印?
登陸月球不是件易事。事實上,儘管月球跟我們的距離比火星近500倍,但登月所需的能量卻比登陸火星還多。每趟飛往月球的火箭都在盡可能節省能源。去年12月完成任務的阿提米絲1號,將獵戶座太空船送到月球軌道,卻走了一趟看似迂迴的路線,全程共花26天。相較之下,阿波羅8號的路線精簡許多,只花6天就完成任務。問題是,阿提米絲1號為何大費周章,走如此奇怪的路線前往月球?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警告,美國正陷入與中國的太空競賽,必須「提防」對手取得穩固的立足點並控制月球上的資源。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今天報導,尼爾森曾是太空人,也擔任過代表佛羅里達州的聯邦參議員,他提醒,中國最終可能會聲稱「擁有」月球上資源豐富的地區。...
世界上最大的空中望遠鏡NASA 747SP SOFIA今年9月完成最後一趟觀測任務後退役。這架自1977年出廠的波音747SP早年也曾載運旅客在空中飛來飛去,直到1997年被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購買後,才改變她的用途,賦予她「飛行天文台」的新任務。雖然SOFIA曾立下多項戰績,但現在NASA卻不得不做出停飛決策。
人類身體無法適應太空,肌肉與骨骼處在微重力下會迅速萎縮,心血管健康也會惡化。而根據近期研究,人們若長時間坐著不動,對身體的壞處就類似於漂浮在太空。對此,美國NASA曾募集34人在床上躺兩個多月,模擬太空人生活並開發出一套健身法,能抵銷失重狀態對身體的傷害,在地球上的我們若根據這套菜單訓練,也能避免久坐造成的不良影響。
美國航太總署(NASA)上世紀的阿波羅計畫總共將12人送上月球,至今仍是該機構最偉大的壯舉之一。太空人們採集月岩、拍攝照片、進行實驗,插上美國國旗後返回地球,距今已是半世紀前的事。人類最後一次登月是在1972年12月,如今則有很多理由重返並常駐在那。NASA正進行「阿提米絲」(Artemis)計畫,承諾最快2025年就會看到美國太空人再次登月。但為何這件事沒能盡早成真?專家表示,原因並非卡在科學或技術障礙。
11月29日深夜,搭載三位中國太空人的神舟15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六個半小時後,它與中國天宮太空站順利對接成功,實現了首次有六個太空人同時在軌的新紀錄與壯舉。 中國大陸第一位上太空的宇航員楊利偉,在神舟14號乘組工作任務時曾透露,大家都知道中國空間站是一個T字形三艙基本結構,將來可能會有六艙同時在太空工作,重量可能達180噸…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幾經波折的美國太空總署NASA「阿提米絲1號」火箭,這場太空之旅有哪些階段、又將執行哪些任務。台灣時間11月16日,NASA「阿提米絲1號」火箭從甘迺迪太空中心成功升空。這是時隔半世紀,美國重返月球的第一步。火箭搭載的「獵戶座」太空船將飛行約200萬公里,航程約25天半,預計濺落於加州聖地牙哥外海的太平洋。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今年9月以來,已將4位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發射54顆「星鏈」(Starlinks)衛星上軌道,宣布電動卡車將於2022年底發售,還以440億美元併購社交平台推特。此外,他不忘分享「外交建言」給台灣與烏克蘭,包括提議為台灣制定一個合理的、令人滿意的「特別行政區」解決台海緊張,鬧得沸沸揚揚,也讓美國傷腦筋。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瞭解美國NASA「行星防禦系統測試」如何完成人類首度改變天體運行的壯舉。美國太空總署(NASA)11日宣布,上個月太空船撞向大如足球場的小行星「迪莫佛斯」,這是人類首度改變天體運行,也意味行星防禦系統概念首次測試成功。
中國大陸長征十一號火箭首任總指揮、現任中國科學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主任楊毅強日前接受中共黨媒《環球時報》專訪時說,中國商業航天已迎來最好發展機遇,已由基礎製造、產品研發的1.0時代進入應用牽引、市場主導的2.0時代,並將在10年內追上美國的發展水平。楊毅強表示,最遲2027年,中國商業航天的「春天」便會到來。他提出3種太空旅行的模式,其中技術已較為成熟的是「亞軌道飛行」,並稱可望在2025年開始,票價大約在200到300萬人民幣。
近日,大陸的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前年12月自月球返回地球的嫦娥五號探測品攜回的月壤樣品中,藉由紅外光譜和納米離子探針分析,發現它的礦物表層中存在大量的太陽風成因水,並估算出太陽風質子注入為嫦娥五號月壤貢獻的水含量至少為170ppm(parts per million)。
美國太空總署(NASA)預定29日發射一枚巨大的火箭和太空船,這是對美國重返月球行動的測試,再現美國50年前讓太空人登陸...
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新上任的署長波瑞索夫(Yuri Borisov)26日告訴俄羅斯總統普亭,已決定將在「2024年之後」退出國際太空站(ISS)計畫,並且建立俄方自己的軌道太空站。雖然聽上去一錘定音,但美國太空界在如何認真對待俄方所述的威脅仍意見分歧。像美國太空總署(NASA)前太空人凱利(Scott Kelly)就指出,「2024年之後」既模糊又開放,也有長期報導俄方太空新聞的記者相信,這翻譯過來的意思其實是「什麼都沒有改變」。
美國德州沃思堡一名13歲女神童阿萊娜(Alena Analeigh Wicker),最近成功被阿拉巴馬大學(University of Alabama)醫學院提前錄取,將與平均年齡大10歲的年輕人做同學,成為史上被醫學院錄取的最年輕非裔學生。阿萊娜3歲就會閱讀,11歲自學高中課程,12歲已就讀兩間大學生物科學學士課程,自幼天資過人。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0日在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進行一場演說時意外說出「這就是為何我和一起長大的朋友們罹癌」,一席話引起外界譁然,不過白宮隨後立即澄清拜登指的是他成為總統之前曾罹患、目前已痊癒患皮膚癌。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2日發布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傳回的第一張全彩色照片,拍攝到宇宙大爆炸後大約6億年的星光,距今超過130億年,幾乎回到宇宙的初始。美國總統拜登11日晚上在白宮搶先看了韋伯望遠鏡傳回的畫面,大讚「這些畫面提醒世人美國可以做大事」。
高空長滯空太陽能無人機(HALE Solar UAV)優點特色多,讓無人機在性能與任務上,有機會創造更多全新的應用。虎尾科技大學研發設計的太陽能無人機「MoonFlyer」日前更創下21小時49分的飛行紀錄,在學術圈創下全台甚至亞洲最佳紀錄,一舉超越中國大陸的飛行時數。
2013年2月15日,曾有直徑大約20公尺的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以每秒約19公里速度畫過天際,它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市上空約30公里處爆炸,爆炸產生的能量約是廣島原子彈20到30倍;造成的衝擊波擊破俄羅斯6座城市的建物窗戶,有些建築倒塌;不少人因為飛來的玻璃碎片割傷,約有1500人到醫院就醫。
中國大陸的「神舟13號」載人飛船即將返回,在「神舟14號」下個月發射並登入「天宮太空站」後,「天宮」的建造階段將正式展開,問天與夢天兩個實驗艙將在今年內完成與天和核心艙的組合。但另一個已步入衰退期的「國際太空站」(ISS)卻因正在進行中的俄烏戰爭,出現了國際合作的深刻裂痕,這場戰爭後的國際太空合作格局走向,令人迷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