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與桃園市前市長長鄭文燦論文遭撤銷,兩人的指導教授陳明通是國發所兼任教授,同樣被檢舉違反學術倫理。台大修訂學則,為兼顧學生權益及維持學術品質,明定兼任教師不能單獨指導研究生,若要指導,須與專任教師共同指導。不過有台大資深教授認為,如果研究生寫的是某個特定領域,而這個兼任老師正好是這方面的專家,擔任指導教授,從學術上並無不可,即使找專任老師共同掛名指導,也只是形式,僅有學術責任而已。但如果找兼任單獨指導,只是為了護航畢業,當然就另當別論。可是這種狀況也可能會發生在專任老師身上。...
在學測及術科成績篩選通過後,許多學生面對二階段甄試會手足無措。甄選入學專家胡天爵表示,此時首要任務在於徹底蒐集包括甄試學系資訊,同時準備高中三年學習歷程(備審資料)及國高中所學的基本學識。前者目的是「了解學系」,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後者則是「讓學系更了解你」,自我推銷證明你比他人更強。面試前一、兩天,記得把已繳交的自傳、讀書計畫再仔細讀一次。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應用在大學個人申請將邁入第二年,但教育部仍保留PDF檔管道,雙軌齊下讓學生可自由評估如何呈現備審資料。國內大學不分公私立皆表示,由於事涉學生升學權益,審查尺規也未提及「繳PDF就打叉」,因此不管是傳學習歷程檔案或PDF檔,大學教授審查皆一視同仁,重點仍在於學生如何有脈絡性呈現高中3年的學習過程。
考完大學學測,大考中心預計2月23日公布成績、24日寄成績單。升學輔導專家胡天爵說,去年的落點可作為今年個人申請參考,考生寒假也可估算學測成績、預估申請校系以及蒐集校系資訊。他提醒,學測考完,也不代表穩拿進大學的門票,充足準備才能領先別人。 今年考生是108課綱上路後,考招新制的第二屆學生,考科、題型,或個人申請的參採內容,都可以借鏡去年。胡天爵說,去年的落點可作為今年落點參考,但要留意鐘擺效應。
受少子化影響且去年考招改制個人申請回流名額多,許多大學校系擔心今年招生狀況欠佳,多將個人申請參採科目數下修,降低門檻。不論繁星推薦或申請入學參採學測科目,兩者均以3科為大宗,個人申請參採4科、3科校系數均較去年少,參採2科校系數則比去年增加101個。
Z世代青少年日常生活與社群媒體密切相關,不只同儕社交,金錢價值觀、消費習慣也深受社群媒體影響,社群媒體的匿名、購物無門檻、不用立即付款等「無痛」消費特性,讓青少年更易衝動購物,一不小心就背上高額負債。記者潛入臉書動漫週邊交易社團發現,有青少年豪砸72萬元下單高額週邊商品,甚至創建不同「小帳」瘋狂購物,最後卻無力付款,得由媽媽出面代為分期付款償還,避免孩子鬧上警局。
112學年大學學測一月中落幕,共計11.8萬人報考,較去年略增2千人。年後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將開跑,聯合報數位版大年初一至初五一連5天推出「大學考招教戰系列」,為讀者解析今年升大學趨勢。 升大學主要管道包括甄選入學及考試分發入學,其中甄選入學又包括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受少子化影響,搶人才先搶先贏,包括台大等頂大及不少私立大學增加個人申請入學比率,甚至達一半,考生要把握機會,利用此管道搶進自己想念的大學和科系。
在少子化風暴下,企業辦學似乎成了瀕臨「滅頂」學校的救生圈,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被譽為企業辦學助私校轉型的典範,校方不僅在逆勢求生,這幾年科系更開枝散葉,招生也穩定,這是如何辦到的?
目前多數高職是以統測升學準備的訴求進行教學,與職場技術需求脫軌,造成學生的學習意願低落,老師必須花更多心力,喚起學生的學習熱忱。教專業科目的資深高職教師說,目前多數高職的教學內容與職場技術需求脫軌,最有名的案例是某高工電子科,完全不上實習課,實習材料費都買統測題本。
少子化風暴持續擴大,高達19所公私立大學註冊率不到六成的「淹水線」,有滅頂風險的學校家數再創新高;敏實科技大學也曾身受其苦,一度瀕臨退場危機,如今已脫胎換骨,註冊率回升近7成,教職員年終獎金最高也達3個月,之所以能從谷底翻身,有三個企業辦學的關鍵。
最近在臉書社群「靠北教甄」一篇文章敘述後段高職是個澆熄教學熱情的鬼地方、抱怨學生學習低落,引發討論。高職教師們多半承認,初任教師若在後段高職教書會很痛苦,軟硬兼「失」,上課途中一隻手錶往講台飛過來或一串髒話問候,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學生沒有共鳴。身為後段高職的老師,要先會「管」,才需要會「教」。用學生視角看待事情,甚至陪學生一起罰站、掃廁所。培養學生的態度往往需要老師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