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印度官員1月31日同意,擴大在先進武器、半導體、量子運算、人工智慧、5G無線網絡及太空等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一方面用以圍堵中國大陸在印太地區的勢力,同時也減少印度對俄國武器的依賴。美國學者指出,印度過去一向不與其他國家結盟,現在逐漸向美國靠攏。...
今天是大年初五,雖然農曆年假期尚未結束,但不少國人已經提前返回住處,到上午10點30分,國道1號北向大灣至台南系統路段車多壅塞,已回堵約13公里,高速公路局呼籲用路人提前避開壅塞路段改道行駛,行經車多路段保持行車安全距離,小心行駛。
112學年大學學測一月中落幕,共計11.8萬人報考,較去年略增2千人。年後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將開跑,聯合報數位版大年初一至初五一連5天推出「大學考招教戰系列」,為讀者解析今年升大學趨勢。 升大學主要管道包括甄選入學及考試分發入學,其中甄選入學又包括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受少子化影響,搶人才先搶先贏,包括台大等頂大及不少私立大學增加個人申請入學比率,甚至達一半,考生要把握機會,利用此管道搶進自己想念的大學和科系。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日前在法人說明會表示考慮在日本興建第二座廠,日本業界認為在當地擴廠可能性最高。熊本為台積電拓寬道路、賣掉市有地,連鐵路規畫都改道了。九州金控集團試算未來10年工廠帶來的經濟效益達4.3兆日圓,熊本縣一年GDP將成長3%。
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聯電、力積電農曆春節前的法說會及世界先進的年終記者會,釋出二個重要訊息,一是半導體景氣將會在下半年回溫、二是因應地緣政治風險,將會應客戶要求擴大海外布局。
台積電12日下午舉行法說會,一如預期,台積在去(2022)年第四季、全年寫下八大驚奇;第四季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和純益率同創新高;第四季單季就賺近3000億元、全年更進逾兆元達1.1兆元,每股純益11.41元、全年每股純益39.2元,均締造新猷。而且合計7奈米及5奈米營收占比高達54%,證明全球晶圓代工市場是台積「一個人的武林」。
去年下半年的景氣反轉來得又急又快,國發會去年發布的11月景氣燈號亮出四年不見的藍燈,國內外預測機構也都看衰今年景氣,顯示今年將是艱困的一年。今年台灣經濟發展可能出現哪些黑天鵝?專家直指,美國聯準會的升息螺旋、美中科技角力、大陸疫情,以及兩岸關係是否持續緊張等,將是觀察今年經濟景氣走勢重要因素。國內重要變數,則要觀察央行升息政策是否會造成企業出現違約系統性風險。
美股科技股反彈,連帶提振台股在去年12月30日封關行情,開盤跳空開高、大漲逾160點,隨後漲幅雖收斂,但仍維持在百餘點之上,直到尾盤上漲幅度明顯收斂,終場上漲52點,收在1萬4137點、漲幅0.37%。成交量則在外資長假效應下相對清淡,成交量僅1369億元,為2022年來第三低水位。...
台積電昨(29)日舉行南科18廠3奈米量產暨擴產典禮,選在2022年只剩三天就結束,台積盛大舉辦3奈米量產暨擴產典禮,是為破除「去台化」疑慮,還是台積電自有其盤算?
走過戰爭、通膨、疫情、選舉交織紛擾的2022年,對於即將到來的2023年,你希望迎來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台灣?在歲末年終之際,聯合報數位版邀請了多位名人談談2023年的想望,聽聽他們如何總結過去這一年,以及對來年的期盼。或許我們也能想想,我又能做些什麼? 2023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如何發展?根據SEMI針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會員所做的最新年度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半導體產業CEO所面臨的幾大挑戰,分別包括,地緣政治、後疫情時代的供應鏈管理、永續發展,以及人才培育等四大議題。而其中,對半導體產業發展影響最為深遠、讓CEO們夜不成眠的議題,當屬「地緣政治」。
走過戰爭、通膨、疫情、選舉交織紛擾的2022年,對於即將到來的2023年,你希望迎來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台灣?在歲末年終之際,聯合報數位版邀請了多位名人談談2023年的想望,聽聽他們如何總結過去這一年,以及對來年的期盼。或許我們也能想想,我又能做些什麼? 2022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發生四件大事。首先是美中科技戰定錨,美國加大了對於中國晶片的制裁,從技術、設備及人才三管齊下,阻絕中國在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發展的動能;二是美國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對赴美投資製造及研發提供巨額補助;三為歐盟450億歐元晶片法案也已達成共識,2023年初將可望定案。第四件眾所矚目的大事,則是台積電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first tool-in)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親臨並高喊「美國製造回來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則直指「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走過戰爭、通膨、疫情、選舉交織紛擾的2022年,對於即將到來的2023年,你希望迎來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台灣?在歲末年終之際,聯合報數位版邀請了多位名人談談2023年的想望,聽聽他們如何總結過去這一年,以及對來年的期盼。或許我們也能想想,我又能做些什麼? 2022年全球遇到多個難題,包括通膨問題、俄烏戰爭,中國大陸堅持清零的防疫政策使得亞洲各國製造業都受拖累,台灣的製造業現在是「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接下來要看看2023年第二季科技業庫存去化過程的速度夠不夠快,預計2023年下半年可開始回升,目前的好消息是,服務業已經開始復甦了。...
確實,2022年留給我們的除了一隻隻的黑天鵝,還有一頭頭由遠而近的灰犀牛事件。通貨膨脹高燒逼得全球央行前仆後繼緊縮連連;地緣衝突引發的更是一串串能源和糧食的危機;外加金融市場的跌跌不休以及中國清零政策的自我折騰;更不要說大國競賽帶來的產業補貼和跨國企業在地緣政治夾擊下的業績衰退所引發的市場震盪。在即將迎來2023年的現在,2022年對我們揭示的意義何在?明年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稍早應玉山科技協會邀請進行專題演講時,對台積電未來成長深具信心,並親曝台積電未來股價應會找回應有價值,他自己也連續二個月加碼買進台積電股票。魏總裁看到了什麼? 台積電的營運,因半導體庫存調整,陷入3年來罕見營收面臨下滑的修正期,想跟著魏哲家,甚至股神巴菲特在低檔進場承接台積電股票,享受台積電未來價值回升的列車,可能要趁這波回檔修正,把握進場的好時機。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本月初盛大舉行上機儀式,美國總統拜登高喊「美國製造回來了!」不過美國投資圈反而把目光聚焦在美國晶片補助法案通過後,大量挹注半導體前瞻技術研發。在美國投資圈打滾多年,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結構化天使基金集團矽谷Seraph(聖瑞)集團創辦人兼總裁顏家宏(Tuff Yen),接受聯合報數位版專訪時,特別點出這是台灣「空前絕後」可參與美國下世代高科技布局的大好機會。
地緣政治瞬息萬變,台積電為因應客戶要求分散區域風險,考慮在日本增建一座新廠,並切入7奈米製程,此舉將引發台積電是否將7奈米計畫棄高雄轉戰日本的聯想。 台積電供應鏈透露,以目前戰略考量,日方爭取台積電在日本設立比熊本廠還更先進製程的拉力「非常強」,日本政府也透過補助及完善熊本廠附近生活圈及人才培訓等多管齊下措施,全力說服台積電在日本設立比原本更先進製程製造廠。台積電資深副總總經理侯永清接受東京電視台採訪時透露,不排除在日本興建另一座新的工廠,吻合日方爭取台積電也把更先進的7奈米帶到日本的傳言。
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在美國亞歷桑納州設廠,日前盛大舉辦移機典禮,在美風光設廠同時,全世界近兩年早已展開半導體大戰,除了在技術面競爭,人才資源的搶奪也是重要戰場。原本就已缺工嚴重的台灣半導體,會不會面臨人才外流危機?如何保持優勢?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6日舉行首部機台進廠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席,蘋果執行長庫克、AMD、nVidia、ASML等半導體龍頭執行長都參與盛會。本集郭崇倫會客室邀請電子時報總編輯烏凌翔,談台積電赴美設新廠,這對晶片產業與地緣政治的影響,去台化會發生嗎?
台股投資人在今年可說是經歷了上沖下洗的震撼教育,台股今年從年初的「萬8」之上狂挫到「萬3」之下,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外資賣超更是創下史上新高。然而,美國聯準會的劇烈升息,明年經濟恐怕面臨衰退的風險,但通膨數據好轉也可望迎來一波多頭行情,股民都在關注,明年台股有可能迎來牛市嗎?或是依然是驚濤駭浪的一年呢?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出席台積電亞利桑納州廠上機典禮時表示,全球化已死。有人認為他將準確預測接下來的科技發展方向,也有人認為這只是早已成趨勢的現況。 最近有很多關去全球化的討論。用最簡單的話說,各國正在退回更加自給自足的形勢。自2008至2010年全球經濟衰退以來,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政黨緩慢崛起。人們對經濟的擔憂的確鼓勵一些人試圖保護他們擁有的東西,將「其他人」趕出去,或者隨意尋找一個代罪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