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窗

教授爭飯碗/付錢就發表!投掠奪性期刊升等快 大學教師呷好逗相報

期刊的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IF)已成台灣各大學院校中考核教師升等或研究生能否畢業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期刊的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IF)已成台灣各大學院校中考核教師升等或研究生能否畢業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的大學對博士生的畢業條件及教師升等考核,採取「點數制」,用期刊的Impact factor(IF、影響指數)來評估研究表現,連帶引發掠奪性期刊的爭議,上月出版商Hindawi旗下部分期刊就被SCI除名。台大教授李國譚說,台灣的大學教師升等制度,猶如千年前鄭人買履的寓言,也有醫學系教授說,掠奪性期刊應是近5年內才普遍被許多學者作為升等捷徑,「呷好逗相報」。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拒學風暴系列報導】
訂閱公益方案 助學捐款作公益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拒學風暴系列報導】
訂閱公益方案 助學捐款作公益

討論數: 2
台大 台灣大學 碩博士論文 大學教授 醫學院 高教

系列文章

自我抄襲是近年出現的學術倫理議題,但仍存在許多灰色地帶,若概念與定義不釐清,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學倫案件。圖為台大校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授爭飯碗/改寫博論拚升等算自我抄襲? 學界認要看有無重複發表

以博論或碩論濃縮後投稿上期刊的文章,送交升等審查,是否算是自我抄襲,違反學術倫理?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所所長、中研院分子生物學特聘研究員孫以瀚說,自我抄襲的主要問題在於「重複發表」,原因可能是為衝高著作數量,但學術界真正在意的不是研究者的文字重複在不同文章中使用,而是研究的核心成果是否重複發表,以致重複獲利。如果把同樣內容的學位論文跟期刊論文並列為申請升等的研究成果,就有重複發表、重複獲利的問題。 台大社會系前助理教授李明璁2016提出升等的著作之一,被認為與博士論文雷同度高,有違學術誠信,因而升等未過。2019年台大學術倫理委員會審議李明璁學倫案做出決議,申請升等資料表疑似登載不實、且著作重複送審...

台大社會系前助理教授李明璁與台大的訴訟案,共有兩案,一案是「升等未通案」,另一案是「不續聘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授爭飯碗/台大一度嚴懲李明璁15年不能提升等 訴訟仍在纏鬥 連監院也要介入

台大社會系前助理教授李明璁的升等著作之一,被認為與博士論文高度重覆,有違學術誠信,台大不通過其教師資格審定而不續聘,法院判決台大決議「於法有違」,台大一再上訴。台大學術倫理委員會去年重審李明璁學倫案,甚至做出15年不受理其教師資格審定申請的重懲,之後校教評會決議縮短為5年,李已向教育部提申訴。監察院正同步調查台大是否構成行政濫權? 李明璁痛批台大的做法是對勝訴者的「人格謀殺」;台大教授表示,教評會委員大多「自掃門前雪」...

台大教授李國譚是本地種植藍莓品牌「山丘藍」的背後推手。但更多人聽過李國譚的名字,是因他曾告贏台大。圖/台大生農學院提供

教授爭飯碗/未升等不續聘告贏台大 李國譚:你若夠好 丟臉的不是你

9年前在台大園藝暨景觀系擔任助理教授的李國譚,因不符8年內必須升等的「8年條款」無法續聘,之後開啟漫長且煎熬的行政救濟,去年終於升上正教授,是少數打贏司法勝仗且順利返回台大校園的例子。李國譚近日接受聯合報數位版專訪首度談起挑戰「高教巨獸」的心路歷程,他表示,不少老師覺得升等受挫很丟臉,不敢找人幫忙或諮商,但「如果你夠好,在這個行政救濟過程中,最後丟臉的人不會是你」。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