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碩博士論文

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雲象科技創辦人葉肇元,到南加大念博士班,念到第八年寫博士論文前放棄,走上跨界創業之路。圖/葉肇元提供 教育

台大乖乖牌挑戰教育體制 博班讀8年休學創業 體悟人生「海闊天空」

進入台大後「上車容易下車難?」建中、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雲象科技創辦人葉肇元,到美國南加大念博士班,念到第八年、最後在寫博士論文前放棄,走上創業之路。從醫師跨界為工程師,葉肇元說,他跟正規教育有很多的「愛恨情仇」,進了博士班後許多人即使很痛苦也不願意選擇離開,造成了身心非常大壓力,他想跟「卡關」的人說,認真問自己到底博士班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是的話要勇敢放手。台大教授觀察,很多學生不適合台大,離開學校常常才是海闊天空的開始。

第五波新冠疫情預計在2024年1月中下旬來襲,疾管署估計每日約會有1萬8至2萬人感染,且JN.1預計會成為主流病毒株。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新冠變異株JN.1來襲 台大醫:感染者的無敵星星將失效

第五波新冠疫情預計在2024年1月中下旬來襲,疾管署估計每日約會有1萬8至2萬人感染,並且變異株JN.1在本土檢出占比逐漸增加,預計屆時也會成為主流病毒株。台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表示,病毒株轉換會讓原先自然感染者的「無敵星星」保護力消失,但仍可以減少重症機率。 黃立民建議民眾,若是感染新冠仍建議再3個月後再施打XBB新冠疫苗,依照目前狀況來看XBB疫苗對於JN.1仍有保護力。假設民眾11月感染新冠,建議2月後再接種疫苗。

亂槍打鳥的論文審稿邀請或邀稿,是掠奪性期刊跟某些巨型期刊可能會做的事。此為示意圖。新華社 教育

學術沉淪/避孕法論文審稿找都市計畫教授? 巨型期刊亂象該怎麼解

亂槍打鳥的論文審稿邀請或邀稿,是掠奪性期刊跟某些巨型期刊(Mega Journals)可能會做的事,有圖資領域學者收到醫學農學或奈米科技的審稿邀請,都市計畫所教授收到避孕法審稿邀請,學界多已見怪不怪;長年研究掠奪性期刊現象的台大教授提醒,最近更大的爭點是「巨型期刊」,當期刊方的守門人制度失靈,研究機構要用「黑或白」名單管制?會不會踩到學術自由的那條線? 所謂「巨型期刊」,是指論文出版量遠高於常態的新興電子期刊,刊登量大,主題範疇廣,加上許多巨型期刊明文宣布在論文審查上「只審研究方法健全度(soundness-only review)」,不以論文的主題價值或研究貢獻作為刊登與否的考量,更加深學界對其品質的疑慮。然而,事實上,被開放取用期刊運動視為清流、出身良好的期刊PLOS ONE,即是巨型出版的先驅者。

從大學教師招聘、升等、到各種研究獎項的評選,研究者需要靠發表論文才能存活。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學術沉淪/學者投掠奪性期刊亂象為何難解? 背後是生存升等、論文競賽

從大學教師招聘、升等、到各種研究獎項的評選,研究者需要靠發表論文才能存活,學術圈評價體系淪為純粹期刊論文競賽,更有台大教授形容就像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的母體一樣,最好所有人都不要醒過來。而壟斷的出版社則是像「怪獸」,不斷「吸食」研究者的經費,讓研究者進入遊戲規則中「自相殘殺」。資深學者甚至斷言,當學術生涯存活的供需關係,無法割斷,掠奪性期刊等亂象便「不會消失」,但它不過是讓年輕學者避免在學術單位「被淘汰」,頂大教授若還去投這類期刊是自貶身價、會被取笑的。

「7+2會毀掉一個年輕人的人生」,一名私立大學生醫領域的資深教授表示,台灣生物醫學博士班修業年限真的很長。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博士火坑/博士7+2年制度毀了年輕人?教授籲資格考別讓不適合者通過

台灣的博士教育制度常導致博士生常陷入「7+2」窘境,也就是博士修業年限7年,再加上休學2年技巧性避免被退學。一名私立大學生醫領域的資深教授表示,台灣生物醫學博士班修業年限真的很長,他面試過一些「7+2」博士,有幾個已經毀了,一點博士應有的自信跟解決問題的目標感都沒有。學、業界人士力勸年輕人不要念博士跳火坑,尤其是複雜困難的生物醫學。如果已經入坑,及早跳出也不見得是壞事。如果指導教授發現學生不適合念博班,資格考就「fail」他,省他浪費7年人生。

新加坡國大2018年啟動「校長青年教授」計畫,每年提供15個名額,目標透過具國際競爭力的薪資,以及優渥研究補助金、終身職路徑的助理教授職位,爭取國內外傑出年輕學者,吸才同時留才。圖/取自NUS官網 教育

新加坡國大砸錢「狼性攬才」 卻醞釀學術界內茶壺風暴

今年3月中央研究院提出報告,直指低薪是國內高教人才斷層的一大主因,台灣初任大學助理教授年薪約台幣96萬,與日韓、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相差約2至4倍,引發人才外流擔憂。

高虹安(中)日前為論文侵權案出庭,她已決定與資策會調解,專心於助理費案,右為其委任律師王世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高虹安清理戰場?「和解之神」出手調解侵權案 貪汙案硬仗還有得拚

新竹市長高虹安因任立委期間助理費爭議被起訴貪汙案,法官10月11日將傳喚她開庭,若一審判有罪就得下台,高同時背負資策會指控她博士論文侵權的官司,台北分庭審判,高虹安可說是訴訟兩頭燒,加上近來她在新竹市長任內諸多引發爭議作為,都可能還有後續其他官司纏身。以目前貪汙和著作權兩罪的性質論,案子輕重有別,她決定與資策會調解,專心於助理費案,或許是高虹安目前司法戰的第一要務,但能否守住市長寶座,仍有好幾個關卡待闖……

有台大教授分析,現在越來越多人念博士班只是想要一個「學歷保護傘」,到業界能有不錯的起薪,但教授都希望收鑽研學問的學生。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迷惘博士生/博士生洗學歷求高薪 台大教授籲:給基本薪資拯救低落素質

博士生為何整體素質下滑?有台大教授分析,現在越來越多人念博士班只是想要一個「學歷保護傘」,到業界能有不錯的起薪,但教授都希望收鑽研學問的學生,而不是洗學歷的學生;教育部跟國科會最近雖然擬定博士生獎學金加碼辦法,仍是以優秀獎勵制,無法實質改變國內體質。學者建議,由教育部直接提供博士班學生薪資基本額,譬如每月給薪資2萬8000,其他再由指導教授依研究負擔或教學助理進行加給,加給應設訂上限,也要建立退場機制,寧缺勿爛,但這招有效嗎?

新進助理教授找不到博士生,也沒足夠預算可找博士後協助,幾乎只能把自己當博士生和博士後在「操」。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盲從高教/學歷通膨博士稀少 一旦畢業教授「如喪考妣」只能操自己

進醫學院,是許多高中生或家長心中的第一志願。毒理學權威、台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直言,如果要賺大錢、當富翁,就不要選擇當醫師,他從小願望是當老師,雖然考上理想高中沒法就讀師專,但當上教授也算是圓了夢想。 他提到,台灣學歷通膨,很多碩博士生不知為何而念,研究動力和找研究方向的能力與十多年前大相逕庭,博士生少,新進助理教授找不到博士生或博士後,只能「自救」,把自己當博士生和博士後在「操」。博士生一畢業,指導教授更是「如喪考妣」。

台大2006年起舉辦「新進教師研習營」,幫剛獲博士學位者進入台大任教者更快進入狀況,近20年來有千名老師受惠,已是台大傳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助教授危機/台大飛雁計畫被批「結幫結黨」 助理教授卡關只能當測試?

不少博士生、博士後轉為「助理教授」時,會「卡關」很久。新進助理教授初來乍到,對很多事不熟悉,資深老師大多很忙,無暇主動關懷新進老師教學與研究近況;有大學校長建議採用歐洲模式,將新進助理教授加入資深教授團隊,帶領加入研究群組,將會是終南捷徑。不過台大多年前曾做過類似計畫,後來有人抗議變成「結幫結黨」平台而終止;也有資深教授認為,在博後的階段應該要培養獨立研究的能力,大學教授是一條很辛苦的路,除非真有興趣,否則大多以失敗收場。

很多人從博士生或博士後轉為「助理教授」會卡很久。更殘酷的是,成為助理教授,薪水沒有增加很多。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助教授危機/美博士後薪資減半回台卻卡關 新進助理教授該學會2件事

大學教職搶破頭,資深學者觀察,現在的博士班學生或博士畢業生,缺乏全面性獨立思考及管理訓練,很多人從博士生或博士後轉為「助理教授」會「卡」很久,心態上難調適。更殘酷的是,從博士後到助理教授,薪水沒有增加很多,若是美國的博士後回台擔任新進助理教授,薪資甚至直接減半,但需負擔的責任和工作反而更多;學者建議,如果在博後階段只是默默工作,數年博後無人問,想要順利闖關是很難的。新進助理教授要有危機感,任教上有「四字箴言」不可不知。

國內博士就讀意願低迷的原因非常多元,台大2022年博士班畢業人數422人,創17年來新低。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博士斷層海嘯/業界高薪急卡位 台大博士畢業數腰斬 未來恐連教師都缺

台灣大學和清華大學2022年的博士班畢業人數皆創新低,降幅最多的集中生命科學院和電機資訊學院。台大教授憂心,沒有博士生意味著教授的研究品質和產學研發將受到限制。 很多在美國的博士研究者不願回台任教,主要原因除薪資低落外,就是博士生招募不易,難以建立堅強的研發團隊。相較於香港的大學,除約3至4倍於台灣的優渥薪資外,更有來自中國大陸源源不絕的博士生,惡性循環之下,以後台灣恐怕連要培養博士生的教師都嚴重缺乏,衍生另一個國安問題。

有博士生認為,學界仍比較愛年輕績優股。耳聞潛規則是45歲以前若未成為專任助理教授,大概就沒希望了。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45歲沒當上助理教授就完了?大齡博士擁1優勢也能殺出血路

106至110學年間,我國教授年齡分布在55歲以上者日增,50歲以下的青壯年則連5年下跌。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年過半百教師占比已達58%,遠高於OECD國家平均值38%。國家實驗研究院研究指出,教授高齡化的背後,是博士畢業年齡顯著提升,2011年後,逾三成博士年過40歲才取得學位。學界普遍較愛年輕績優股,年紀較大者就是吃虧。有教授指出,博士愈讀愈久也不能全怪當事人,只是博士讀得久就壓縮到研究黃金期,但也有學界抱持樂觀態度,認為應突破線性的就業思維,大齡博士也有望殺出血路。

在頂尖大學任職,除教學負擔以外、最重的壓迫感就是要一直有優異的研究產出,才能拿到多年期的國科會計畫經費。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教授中年危機/教授淪寫論文機器?擺脫憂鬱症 過來人分享經驗

40、50歲的大學教師,面臨研究、教學、服務三頭燒。尤其是頂尖大學,環境中無形的追求卓越文章與爭取經費的壓力,會讓各個層級、非主流領域的教授喘不過氣。2022年初,台大植物所張姓副教授在實驗室內輕生,同樣在台大生命科學院任教的教授王俊能,差不多同時憂鬱症發病,經一年治療已完全康復。身為過來人,王俊能說,在現行台灣大學尚未形成讓系上老師間教學、研究、服務分工合作的風氣前,至少教師可以自組更多支持團體。身陷憂鬱之苦、走不出來時,一定要求助專業;在國立大學或公家機關,持有醫師開的重度憂鬱診斷證明,可以請假一年維持有薪狀態。

政治

南韓LK-99讓各國爭相驗證 一圖看懂常溫超導體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韓國研究團隊日前發表的LK-99相關論文,引起全球關注,這次的圖表帶你了解什麼是常溫超導體。

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王俊能,曾罹患重度憂鬱症,當時的他,幾乎丢掉工作,教學、研究、服務,一樣都做不來。圖/王俊能提供 教育

教授中年危機/台大教授曾陷重度憂鬱瀕死 龐大壓力來自拿不到計畫經費

曾陷入重度憂鬱,瀕臨死亡的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王俊能,分享他走出陰暗低谷的歷程。當時的他,幾乎丢掉工作,教學、研究、服務,一樣都做不來。王俊能表示,在頂尖大學任職,除教學負擔外、最重要的壓迫感是一直要有優異的研究產出,才能拿到多年期的國科會計畫經費,避免實驗室「關門」,即使他已經升到教授,每年年底還是要爆肝熬夜趕寫計畫。 另外,他也表示,台灣的科學研究經費在基礎科學學門非常缺乏,他20多年出國前,一個計畫能獲得的經費跟現在幾乎一樣,可見台灣的科研支持比先進國家落後20年...

有教授說,曾聽聞某頂大專案教師是國科會愛因斯坦計畫得主,「都這麼厲害了還只能當專案,令許多大學教授汗顏」。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專案師辛酸/3年條款到期前驚險過關 專案師曝「轉正」潛規則

一名在北部老牌私立大學成功從專案教師「轉正」的梅子(化名),撐過校內規定的3年條款,在聘期到期前「壓線」轉為專任助理教授,過程曲折。她揭露轉正有「潛規則」,一篇SSCI或TSSCI收錄的期刊論文發表,一個公部門的研究計畫或補助計畫,一門全英文授課。某頂大專案教師還是國科會愛因斯坦計畫得主,都這麼厲害了還只能當專案,令許多大學教授汗顏。

近年來大學大量以專案教師代替編制內專任教師,減少人事成本,能否順利轉專任,得看學校的「內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專案師辛酸/專案師可直接轉專任?教團揭哄騙式招聘內幕

教育部1998年開放大學聘任專案教師,導致近年來大學大量以專案教師代替編制內專任教師,減少人事成本。博士們有的被大學有機會轉專任的話術「哄騙」,卻一直等不到「轉正」,也有教師透露,學校覺得專案就很好用,做牛做馬都不敢拒絕,何必轉成編制內?教團揭露,很多大學系所在新聘教師時,就要求先擔任一至兩年專案教師,有專任缺釋出時,會有默契地優先錄取有專案經驗的教師。好處是專案教師相對轉正有軌道可循,壞處是反而導致許多外來應徵者得「陪榜」。

ChatGPT近年剛出現,對高等教育教學與研究的影響,全世界還在觀望摸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用ChatGPT寫論文未揭露頂大要罰 教授點破真相:太難檢舉

近期ChatGPT等生成式AI崛起,大學端憂心學生利用來生成報告或論文,而非親自撰寫作業,可能引發新的學術倫理問題。陽明交大今年5月發布「生成式AI用於學術研究參考指引」,要求師生若使用生成式AI必須聲明、揭露;聯合報數位版近日掌握,有另一間頂大近日也修正相關規定,若師生使用生成式AI撰寫論文但未註明應用動機、資料出處等,將視為「舞弊」,外界可依規定檢舉,是國內首間將生成式AI不當利用納入懲處規範的大學,但是否真能遏止防弊,學界看法耐人尋味。

台大對於教師利用不對等權勢要求學生做超越常理的事情非常重視。圖為台大校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教評黑手/學生教學評鑑不給高分 台大副教授威脅「整屆連坐延畢」

「若不投高分對不起老師...」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一位副教授因疑涉及運用教師權勢,操控教學優良與優良導師調查、強迫學生填寫指定的教學評鑑文字、威脅學生必須表忠、恐嚇學生若不就範要放生、整屆連坐延畢,甚至要求學生簽署未於半年內投稿論文就放棄第一作者身分的文件。台大調查後,決議停聘該名副教授1年10個月。據了解,數十名被該師指導過的學生,曾以聲明信聲援,表示該師所涉及教學與研究指導等事宜,與他們的實際經驗與認知有極大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