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就是電影,捍衛戰士中哪些是戰鬥機做得出來的動作,哪些是電腦動畫特效?你清楚嗎? 機頭突然大仰角抬高至超過90度的眼鏡蛇機動,可能嗎? 從兩架編隊中的飛機間高速穿越,真的假的? 音速下,側飛鑽橋洞,行嗎? 衝塔台、還讓長官嚇到灑掉熱咖啡,敢嗎? 電影有爽片,但美軍真有一群心無旁騖、只愛飛行的「上尉」捍衛戰士;反而是上校阿湯哥「階級太高」,真實世界不太可能是捍衛戰士。
從前的漢光,用撞球桿和紙本大地圖,現在的漢光,有衛星照像圖結合實況。 紅軍是聯演中心的教官 vs. 衡山指揮所的藍軍,裁判由電腦擔任,一如卡拉ok依演唱者表現給分。 今年圖上兵推,借鏡俄烏戰爭將兵推具體化,例如:解放軍在東山島及福州軍港戰略集結,裝甲運兵車將運上海南艦及廣東艦,可能由演(習)轉戰(爭),請問貴官如何處置?
從傳統的機械鐵瞄到光學瞄具,能瞄越準、代表武器的攻擊距離就越長,更有利現代戰爭作戰。 但光學瞄具百百種,該怎麼選?還有最重要的,國軍有可能使用光學瞄具嗎?
太平島機場跑道延長,可讓運補能量倍數成長,不過美方同意嗎?或說美方的同意,重要嗎? 現在1150公尺,運輸機考量跑道短,起降每架次運補能量不到3公噸,延長為1500公尺,每次可飛兩架運輸機,每架可運補能量加倍。原跑道起降,只能載22-23人,新跑道加長350公尺後,載44人全副武裝沒問題。 美方現在不反對,不代表未來也不反對。要知道,美方不樂見中國大陸在內的南海各國填海造陸,自然包括台灣,台灣延長太平島機場,越南、菲律賓難道不抗議?所謂「美方同意」,是不是官員自己腦補、超譯?
海軍從來不是俄羅斯的強項,曾向烏克蘭蛇島勇士喊話投降的「莫斯科」號被襲擊、沈沒,不勝稀噓,也難以想像。 從照片觀察,艦上防空飛彈發射架未升起,射控雷達應轉向卻沒動,若是被動偵測系統也沒做好,前線作戰指揮官就難辭其究。 俄羅斯海軍奉行的是不對稱戰力,養不起航艦戰鬥群,就發展隱匿性強的潛艦戰力,加上以小搏大的艦載反艦飛彈。 打沉一艘戰艦沒那麼簡單,莫斯科號中彈後的「損管(損害管制)」出了什麼問題?這和她最後沉沒有什麼關係 ?
恢復1年義務役,要考量預算+幹部+訓練能量,不能以降低志願役戰力及士兵大量減少為代價。 以二戰情境當前提的全民國防手冊,成了局部防災手冊。 戰時停電停水斷網路之後,國防部手冊竟出現「空襲結束後,若遇停水,可打自來水公司客服專線....」
財力決定想像力,也決定有錢人買什麼樣的飛機大玩具,從最大的A380到最多人熟悉的灣流,都有人想買來當私人飛機,大老闆只想飛得更高、飛得更快,天涯海角各地任我遊,想飛就飛,不用和一般人一起等起飛。
一旦台海開戰,你知道你是誰、要去哪、做什麼嗎?國防部想用史上最硬14天教召告訴你答案,步槍兵不但要知道戰術位置更要熟悉戰技,至於,敢不敢駐守防線?殺敵?教召員林甫嘉這麼說:還有一段距離,回憶14天,吃得不差。
跟著軍隊走,穿上防彈衣,反而標識了你的身份。看到黑影當然就要先開槍,否則死的就是自己。 戰爭中沒有你的觀點、我的觀點或是台灣觀點,戰地記者就是記錄眼前發生的事。 打仗沒有道理可言,再理智的記者都會誤判。 曾發生過打完衛星電話的記者被炸死。戰場上的記者不會怕,總是事後回想起來才發抖。
坦克等裝甲車出現後,反裝甲武器就不斷更新疊代,從早期5顆手榴彈綁一起,到「反坦克步槍」,再到「莫洛托夫雞尾酒」的汽油彈,反正,你不讓我舒服,我也不給你好過。後來發展出「成形裝藥」穿甲彈,以及更殘酷的「串列彈頭」 無非是要把裝甲車內的敵人烤成人肉B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