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國軍政戰制度在蔣經國的強力主導下,曾經引發諸多將領、軍官不滿,但蔣中正害怕部隊向中共投誠,或者倒向第三勢力,造成了蔣經國的政戰幹部權力擴大。 資深記者高凌雲從國史館一份美國駐華大使館海軍武官翟瑞樂在1952年4月3日寫給蔣中正總統夫婦的信函,揭露了當年的許多矛盾。
心智控制聽起來像科幻小說,其實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冷戰時期情報戰的年代批准的「MK-Ultra」計畫。CIA的心智控制計畫考驗實驗倫理,卻也是好萊塢靈感來源,相關作品包括「超異能部隊」、「神鬼認證」系列及「怪奇物語」。 儘管CIA堅稱實驗1963年停止,也討論了心智控制受害者賠償計畫。但,CIA說的停止,你相信嗎?
日本在二次大戰向中華民國投降後,日本海軍僥倖生還的驅逐艦雪風號,以賠償艦方式,分配給中華民國海軍,命名丹陽軍艦。來到台灣的雪風號,後來卻成為台灣向日方示好,維繫雙方外交親善關係的媒介,和平年代的雪風號,在外交傳奇上也占有一頁篇章。
1978年12月16日美國宣布1979年1月1日起將與北京關係正常化,與台北斷交,隨後美國指派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到台北協商斷交後的相關事宜,克里斯多福在台北遭遇激烈群眾抗議示威,這起抗議活動從何而來?國史館出版當時的外交部次長楊西崑訪談錄,楊西崑在書中點名宋美齡及當時同為外交部次長的錢復,但根據錢復回憶錄,楊西崑認為錢復是官邸夫人派的說法,可能是片面之見。 資深記者高凌雲爬梳史料,為讀者回顧這段歷史……
數年前曾有特定立場人士宣稱,宋美齡生前曾經批評蔣經國是賣國賊,但這個賣國賊說法是無中生有。2024年9月,國史館將1992年楊西崑訪談紀錄出版,楊西崑還原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對美交涉的過程,以及當時國民黨高層之間的恩怨糾葛。楊西崑表示,當年宋美齡批評的其實是他,而不是蔣經國。...
民國114(202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海軍司令部印製桌曆使用甯海軍艦圖片,紀念海軍官兵抗戰期間不畏犧牲。海艦與姊妹艦平海軍艦,都在抗戰初期在長江水域,遭日本海軍戰機轟炸沉沒,而日軍擄獲2艦後,拆下了平海艦主砲, 保存在日本廣島附近的江田島,戰後由中華民國政府追回。...
2025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海軍司令部製作桌曆,選用八年抗日戰爭初期,在長江捍衛首都南京,遭日本海軍炸沉的甯海軍艦為圖片。甯海艦與姊妹艦平海軍艦奮勇抵抗日軍轟炸,因我軍防空砲火猛烈,日軍投彈命中率下降到只有平日一半,但甯海與平海2艦仍不敵日軍猛烈轟炸沉沒。...
上海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抗日的傳奇故事的背後,是謝晉元的墓地遭占用、文革時被破壞。為何如此?謝晉元遺孀凌維誠又如何奔走重新修建? 資深記者高凌雲根據國史館解密檔案,補足你對八百壯士故事的認識與詮釋。
抗日戰爭史因為史料逐漸解密後,部分歷史終得還原。大部分人的印象停留在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但之後,謝晉元作為孤軍領袖,堅持不屈服於南京汪精衛政權的壓力和收買,最終被其派遣的刺客暗殺。 資深記者高凌雲根據國史館解密檔案,整理出謝晉元為了維護尊嚴,堅持孤軍不是俘虜,不斷與上海租界方面抗爭,以及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知悉後,電復謝晉元的內容。
戴維斯是首批美國陸軍黑人戰鬥機飛行員,他和台海中線有關係。 美軍協防台灣時代,來台的高階將官不少,但根據國史館保存國防部解密檔案,台海當中畫出一條虛擬的線,並以戴維斯命名,背後有許多故事。
國防部前部長李天羽因為感冒引發肺炎,住院多日後於12日早晨去世。他生前曾獲頒青天白日勳章,具備安葬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特勳區的資格,但早在12年前夫人李佳季過世時,李天羽就決定將太太的骨灰安厝於新店碧潭空軍公墓的忠靈殿。他在生前就交代兒子,讓爸媽在碧潭團聚即可,不要勞師動眾舉辦公祭等大型儀式。 李天羽被太太暱稱「阿毛」,從被父親取名「天羽」開始,一生就與空軍緊緊相繫。他長大後果然成為飛行員,駕駛當時最先進的F-104戰機,也曾數度在空中命懸一線。以做人周到、擅長交際著稱的他,在陳水扁擔任總統時備受提拔,被認為是扁系將領之一。
中日八年抗戰初期,中國空軍轟炸日本海軍軍艦「出雲號」的歷史真相,靠著台、日公開相關史料得以揭密。但為什麼空軍多次在空戰中嘗試,只有衣復恩1937年8月16日的轟炸任務投下的炸彈炸中出雲艦? 資深記者高凌雲由國史館解密資料,對照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史料,還原當時的狀況。
退輔會在全台共16處榮民之家,是全國最大的榮民榮眷安養機構。許多老人家曾經有過閃耀的青春、特殊的經歷,聯合報數位版將不定期刊出他們的故事。 林恒雄人生經歷最有趣的一段,從加入軍校到成為軍官,參與多場戰役和國外任務,以及退伍後熱心公益的多彩人生,展示他的成就與影響力。
國防部前部長李天羽病逝,李天羽開軍方國會聯絡業務的先河,1992年1月1日,當時政府文武機構不存在國會聯絡業務,空軍總司令唐飛為溝通立委,支持採購新式戰機預算,指派李天羽擔任聯絡國會與溝通業務,F-16採購案能夠通過,順利換裝,李天羽是重要推手。
兩岸間,長久以來有類似外交的關係,也有和談的場景,1980年代甚至還討論過以邦聯(confederate)方式統一。而這些,都需要有人「穿針引線」,也就是「密使」。 蔣經國與美國中情局副局長退休的克萊恩,兩位忘年之交在1983年再次會面前,曾有一段未成功的兩岸搭橋史。蔣經國當時為何對兩岸問題採取了謹慎保守態度,避之唯恐不及?隨國史館的解密資料公開,終於可以看清謎團。
退輔會在全台共16處榮民之家,是全國最大的榮民榮眷安養機構。許多老人家曾經有過閃耀的青春、特殊的經歷,聯合報數位版將不定期刊出他們的故事。 胡琮人生經歷最有趣的一段,是在救國團擔任團主任蔣經國的秘書。對初出社會的胡琮來說,與爸爸同年的蔣經國,儼然亦父亦友,兼顧慈祥與風趣,一老一少之間,有外人不知的小秘密。
蔣中正日記中對於國共內戰時解放軍投誠事件著墨不少,但從投誠到慘劇,竟不止一次。1965、1966年海峽兩岸的反共義士政治宣傳,以及投誠共軍的個人命運常常交錯而過,生與死也在一線間。 資深記者程嘉文藉由蔣中正日記,嘗試還原共軍投誠後的各種現場。 另也從蔣中正日記中凸顯一江山戰役、大陳島撤退時,國軍將領王生明等人殉職消息傳來後,蔣中正第一時間的反應,由此對照後人批評蔣中正總統過於重視土地得失,不願撤退身陷險境的部隊的批評。...
1967年的113空戰,是台灣海峽上空至今最後一場空戰。蔣中正日記記載,我方曾擊落2架共機,但也有1架未返航。 1960年代,兩岸不時爆發軍事衝突,除了113空戰,還有1965年的八六海戰與烏坵海戰。每天堅持寫日記的蔣中正,如何記載這些戰役?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帶你一探究竟。
蔣經國樂意與美方中情局進行祕密軍事合作「梨山計畫」,有其不得不的理由,主要是因為1960年代的美國政治環境,對台灣不利。 中情局1965年起設置在台灣的長程雷達,其中有代號是Checkrote,這是專門偵測中共飛彈而研發的雷達天線。 資深記者高凌雲從解密檔案中抽絲剝繭,告訴你為何這項中情局與台灣的軍事合作,走得很辛苦。...
儘管國防部否認新竹大圓山區有60年歷史的美軍營區重新啟用,但從谷歌的衛星照片歷史檔案除了發現雷達陣地,也有早期台美軍事合作的遺跡。 中情局在台灣設立梨山一號與梨山二號雷達,是為了監控中共飛彈試驗與發射飛彈情況。中情局還曾派遣威斯特博士向蔣經國簡報。 資深記者高凌雲從解密檔案告訴你「梨山計畫」的始末。...
14年後,空軍史作家王立楨在撰寫新書《長空萬里》時,取得了當年C-130單程超過1萬海里的人道救援「慈航99」機密任務內容,包括C-130螺旋槳故障後就地換修的經過,以及日本空中自衛隊F-15的烏龍攔截。 最不可思議的是,C-130飛到國軍駐美國亞利桑納州路克基地,第一個知道的竟是身為飛官太太的叢麗芳。 資深記者程嘉文為您導讀王立楨的新書,也建議您詳讀全書。
1953年,美國中情局利用西方公司策動台灣攻擊東山島失利,蔣中正總統為了反攻大陸,又請日本軍事顧問白團研究東山島,白團認...
共軍活用韓戰經驗,讓國軍1953年7月突擊東山島時,吃足苦頭。東山島戰役的歷史教訓之一是,共軍如何靈活取得情報,迫使國軍強攻不下共軍坑道據點,被迫草草撤退。 資深記者高凌雲利用解密史料,還原那一場打不贏的反攻大陸東山島戰役,字字句句都珍貴。...
美國中情局成立西方公司與台灣展開情報合作,這樣的台美關係下,一出事,反而更顯得互信脆弱。檢討1953年東山島戰役失敗的主因,就在於國軍內部指揮協調紛亂,傘兵缺乏重兵器掩護,以致難以獨力支撐共軍援軍反撲,被迫提早撤退。 資深記者高凌雲從史料中分析,中情局、美軍太平洋司令部介入其中,讓整起軍事行動綁手綁腳。而類似這樣的反攻大陸作戰,細節決定勝敗,本系列文章將一一披露。
蔣中正日記即將出版1961年到1972年版,1967年台海「113空戰」的始末到底如何?誰是英雄?兩岸誰又是灌水宣傳?這場金門空戰回報的訊息,蔣中正記載在他的日記中,喟嘆有之、愁閃有之。 資深記者程嘉文爬梳兩岸不同史料後,告訴你誰的話可信,誰又是閃爍其詞。
冷戰期間的台美外交混雜著蔣中正反攻大陸的意志,但在現實下不得不低頭。蔣中正曾向美軍顧問團團長蔡斯抱怨,美軍顧問團要求整編部隊,本來38個師整編,減少到只有21個師,無論官兵與人民,都很難理解。 資深記者高凌雲由國史館史料中盤點美援期間,政府種種「拿人手短」的委屈,其中也包括,蔣中正在美國不支持的情況下,仍自行推動義務役徵兵,組成60萬部隊的始末。...
冷戰時期台灣接受大量美國軍事援助,拿人手短,在台美軍顧問團什麼事情都要過問,就連中華民國政府舉辦雙十國慶閱兵遊行、光復節慶祝遊行,美軍顧問團都有意見。究竟美軍顧問團為何不准美軍軍援的吉普車,參加光復節遊行?部隊出動戰車與火砲參加國慶閱兵遊行,為何也必須事先向美軍顧問團徵得同意,才可以實施?
王昇想在軍中發揮政戰系統的影響力,必須藉由電視快速傳播,他向當時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報告,國防部與教育部合作籌建中華電視台(華視),蔣經國同意,但也明白告訴王昇,政府沒錢,對於開台後如何維持收視率,王昇要自己要想辦法。 王昇想了哪些方法?王昇除了設立電視台,透過電視莒光日統一教學,傳播政治作戰理念,他還新創了哪些事?資深記者高凌雲從王昇貼身機要王耀華的書中,找到答案。
王昇的貼身機要王耀華,出書回憶1977年桃園縣長選舉的國民黨提名過程,間接描述了「國防部的王昇」與「國民黨的王昇」各自角色不同所引發的衝突與妥協。 資深記者高凌雲從追隨王昇大半輩子的王耀華的書中,看到了王昇許多不同的面向,尤其是,蔣經國的兩位得意門生,軍方是王昇,黨務與救國團系統是李煥,因為1977年許信良參選桃園縣長選舉,以及後來發生中壢事件,隱約浮現黨內派系問題。
美國海軍在二戰時期與日軍對抗過程,出現許多英勇犧牲情節。1944年10月25日,正爆發著史上最大海戰。 一段加密電報「火雞跳進水裡,GG,在哪裡,重複,第34特遣部隊在哪裡?RR,全世界都驚奇。」勾出90年前同一天,英國騎兵在克里米亞的悲壯衝鋒。 資深記者程嘉文則用「全世界都驚奇」串起距今170年(1854年)、80年前(1944年)發生在同一天的兩場重大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