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鼬廠雖然號稱是洛克希德的頂尖設計團隊,但並非這家公司所有飛機都出自臭鼬廠之手。哪些飛機可以算是臭鼬廠產品,沒有絕對明確範圍,諸如二次大戰後的星座式(Constelletion),臭鼬廠創立者強森雖有參與,但未列入臭鼬廠。C-130運輸機、P-3反潛巡邏機及其前身L-188客機、L-1011噴射廣體客機等,都不會與臭鼬廠搭上邊。F-16並非洛馬嫡系,是合併通用動力而來,自然就更不用說。
為慶祝設計團隊「臭鼬廠」(Skunk Works)成立80周年,美國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社群網站發表動畫短片。短片以靈魂人物,亦即創立者強森(Clarence Kelly Johnson)開場,他畢生在洛克希德參與設計的飛機超過40架,絕非短片介紹得完,但世人依舊可以從影片精挑細選的幾種飛機,包括首架噴射機P-80、首架2倍音速戰鬥機F-104等,認識強森的本領。以下就跟著聯合報數位版來一探究竟...
美國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日前在社群網站發布動畫短片,慶祝「臭鼬廠」(Skunk Works)成立80周年,歷數這個傳奇設計團隊,曾經造出的傑作機種。電影《捍衛戰士續集》開頭影射的SR-72極音速偵察機,以及未來的第六代戰鬥機想像圖,都出現在片中。 美國航空史上,臭鼬廠以屢次突破設計極限,達成不可能的任務著稱。而能達到如此成就,靈魂人物就是創立者強森(Clarence Kelly Johnson)。這位出身美國北部偏鄉的移民第二代,被形容是「可以看到空氣流動的人」,在其天才與強悍意志,以及高效率的領導下,臭鼬廠改變了洛克希德、美國,甚至世界的歷史。...
1967年7月9日莫斯科多莫傑多沃(Domodedovo)航空展,米格-25(MiG-25)首度亮相。飛行表演時,4架雙垂直尾翼的大型戰機飛過空中,解說員宣布,這是最新的3倍音速截擊機。1971年,中東戰爭一觸即發,蘇聯軍援埃及的MiG-25,頻頻高速飛越西奈半島偵察,以色列空軍F-4幽靈戰機望塵莫及,地面雷達更測到不可思議的3.2倍音速。MiG-25展露的驚人性能,成為歐美心頭揮不去的陰影。 1976年9月6日,蘇聯的貝倫科中尉駕機降落日本函館,揭開MiG-25神秘面紗,結果令他們大為意外。當時的中央情報局長布希形容,貝倫科投奔自由,讓美方挖到一座大寶藏。
1976年9月6日13時50分,一架陌生外型的大型戰鬥機,突然降落在日本北海道函館機場12跑道。戰機雖然放出阻力傘,仍衝出跑道盡頭,在草地上拖了200公尺,差點撞上儀降系統天線。這裡是跑道延長工程的工地,驚魂甫定的監工,一面上前,一面舉起相機拍照。戰機座艙罩打開,金髮大個子飛行員舉手,對空砰砰連放兩槍,嚇得監工連忙抽出底片丟在地上。 冷戰時期,蘇聯共發生6次飛行員駕機投奔自由,而1976年函館機場的這起,無疑對世界局勢影響最大。事件主角貝倫科(Viktor Ivanovich Belenko),最近在美國去世,替歷史事件畫下句點。曾經在蘇聯駕駛最先進戰機,又紅又專的貝倫科,為何會踏上冒險叛逃的不歸路?
開羅會議80周年,當時擔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中正,與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在開羅舉行高峰會,羅斯福對蔣中正十分客氣,但是蔣中正面對美英列強,態度謙讓,據理力爭。而通過開羅宣言,列強認可日本侵略台澎與東北四省的主權,戰後必須歸還中國,韓國戰後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獨立,也在蔣中正力爭下,獲美英列強同意支持。...
攸關台灣地位問題的開羅會議適逢80周年。1943年11月同盟國在埃及開羅舉行高峰會,未料這項攸關戰後局勢的重要會議,居然事前遭媒體洩密,開羅即將有重要會議的訊息由國際通訊社曝光。美英列強擔心納粹德國知情後,可能會有危及開羅的軍事行動,幾度考慮變更地點,改到喀土木或者馬爾他舉行,而這個過程並未徵詢中方重慶方面的意見。然而,美英最後還是打消念頭,決定在加派日夜間戰鬥機、防空火砲、地面裝甲部隊之下,仍然在開羅舉行峰會,究竟為何?
英國皇家空軍恢復歷史悠久的42中隊,作為P-8海神(Poseidon)反潛巡邏機換訓單位,加上負責作戰的120中隊、201中隊,一共有3個海神中隊。皇家空軍網頁詳列出各單位百年來的隊史、包括歷代曾使用機種,以及在全球各地參戰紀錄等。英國已非日不落帝國,近年為節省開銷,持續裁減部隊,但皇家空軍仍不惜血本,保留多架二次大戰的轟炸機、戰鬥機,讓它們維持可飛行狀態,這又是為什麼?
英國皇家空軍接收P-8海神(Poseidon)反潛巡邏機,採購E-7楔尾鷹(Wedgetail)預警機,這兩種飛機都是由波音737發展而成,英軍成立換裝訓練單位第42中隊,讓這個107年前問世的老單位重出江湖。向來重視傳統的英國人,不會忘記替大家上堂歷史課。42中隊重生後,首趟任務的機長羅斯伯格少校(Squadron Leader Roxburgh),就是13年前中隊解散前,最後飛行的組員之一。羅斯伯格表示,有機會見證老單位重生,令他高興不已。 自1916年創設以來,已是第七度成立的42中隊,歷經了哪些歷史?為何皇家空軍成立新的P-8/E-7中隊,特別挑選它為新單位的番號?
2013年洪仲丘案喧騰一時,當時民進黨鼓吹廢除軍法,國民黨政府在輿論與社會壓力下配合廢軍法,歷史就在這時候出現意外轉折。民進黨與國民黨聯手廢軍法後,早在1999年遭國防部軍情局誘捕的雙面諜李志豪,因兩大黨廢除軍法,回歸一般司法管轄,讓原本無期徒刑突然出現了申請假釋的窗口,他甚至還成了2015年兩岸換俘案的案外案...
前總統蔣經國習慣在日記當中留下他對於政治人物的評價,尤其是他有心栽培的人士,更是多所記錄。蔣經國總統生前最後幾年時光,國軍部隊管理交給參謀總長郝柏村負責,蔣經國也曾在日記中,寫下對郝柏村行事風格的考察。 然而根據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曾公開的蔣經國日記內容,原本總長人選並非郝柏村一人。蔣經國日記中寫到,當時的聯勤總司令王多年是一人才,可作為參謀總長候選人,至於郝柏村,蔣經國認為雖有才幹,但非做大事之才也,儘管如此評價,蔣經國最後還是選擇了陸軍官校期別較低的郝柏村,擔任參謀總長。
國史館規畫出版蔣經國日記,而根據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曾公開的蔣經國日記內容,蔣經國生前在他的日記當中,留下了不少對於孫運璿、李登輝評價很高的文字,外界不難感受到蔣經國對於孫李兩人的期待,孫運璿與李登輝是蔣經國晚年極力栽培的兩位國民黨菁英,但早年追隨蔣經國的文武官員中,王昇與李煥曾深受蔣經國信任與關愛。 蔣經國在日記當中,曾有不少關心李煥的文字,而王昇在政戰系統追隨蔣經國多年,但因蔣經國對親信的要求非常嚴格,蔣經國對王昇的評價,隨著王昇權勢逐步高升而降低,甚至曾寫下「要煜辰(高魁元)警告王昇不要多露鋒頭,亦不要過問非其所應管之事,我多年培養此人,實不願看到他自我毀滅也。」為日後外放王昇埋下伏筆…
華爾街日報23日報導,以色列高層面臨兩難,主因就是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仍手握兩百多名人質。在特種作戰史上,人質解救向來是困難科目,因為必須衝入對手控制環境,一面消滅敵人,又要避免誤傷無辜。如果人質被扣地點遠在外國,突擊隊必須從數千公里外出發,風險自然更高。如果當地政府不願配合解救,甚至根本是劫持犯同路人,此時潛入敵國發動襲擊,還要帶著人質順利撤出,更簡直是難如登天。 然而,1976年7月4日,以色列卻完成了這項不可能任務,讓全球為之震驚,甚至壓過美國200周年國慶的新聞熱度。
1948年到1954年蔣中正日記出版,1948年國民大會推舉蔣中正為總統,1954年任滿,須由國大再度推舉,就在這個期間,蔣中正對於與美國勢力有關的人事物,都出現了猜疑不滿的現象,也為1955年爆發孫立人案埋下了伏筆。 從蔣中正日記可以發現,1953年到1954年之間,蔣中正因為陸軍總司令孫立人、前台灣省主席吳國楨,以及美軍顧問團干涉國軍政工制度的影響,在日記寫下不少憤怒字眼…
1948年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正副總統選舉,出現賄選傳聞。蔣中正在日記寫下,李宗仁之競選,賄款之大,宣傳之廣,決非桂系所能為,其背後恐為民主同盟份子,或俄國主控其間,應再加詳察。 中華民國第一次正副總統選舉,蔣中正雖是眾望所歸,順利通過國大選舉當選總統,卻也是蔣中正的一大政治挫敗,他所支持的孫科,被國民黨桂系李宗仁擊敗,這讓蔣中正十分懊惱,1948年4月的國民大會,暴露了蔣中正手握軍政大權,國民黨各派系為了政治利益,依舊各行其是,並非蔣中正一人所能掌控。
蔣中正日記在台出版,日記揭露中華民國第一次正副總統選舉,國民黨派系無視內戰戰事吃緊,民生凋敝,為了副總統職位你爭我奪。1948年4月國民大會選舉正副總統同時間,後方民生物價飛騰超越抗戰前數百萬倍,民眾生活困苦,前方戰事失利,共軍圍攻山西臨汾、山東濰縣,兩地陸續失陷,軍事節節敗退,人民生活無所依,國民黨政客卻只想著怎麼奪取副總統職位。
德國納粹黨犯下對外侵略與種族屠殺等罪行,被公認為邪惡組織。戰前的希特勒因為成功領導德國復興,在海內外擁有不少支持者。許多名人加入納粹或附隨組織,成為生涯汙點,曾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奧地利前總統華德翰、前教宗本篤十六世等人。
布朗(Charles Brown)接任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JCS)主席,成為美國最高階軍官之一。他是資深F-16戰機飛行員,也是曾經彈跳逃生、並在鬼門關走過一趟的飛官。和布朗一樣,曾在地獄前一遊、且又在軍職或政壇闖出一片天的人物,還有曾任我國空軍總司令的林文禮、唐飛、李天羽,以及2年前訪台的美國參議員譚美.達克沃斯(Ladda Tammy Duckworth)。...
台灣在1960年代中期與義大利合作生產小型潛艦,兩岸軍事情勢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失衡。中共核子試爆成功,同時擁有蘇聯高爾夫級潛艦,義大利在台生產小潛艦還沒有造好,就已經落後中共海軍。兩蔣父子急忙向美國求援,直到1971年才被迫以反潛訓練之名,成功組建正規柴電潛艦部隊。...
國造潛艦即將舉行下水儀式,這並非台灣首次造潛艦,台灣早在1960年代開始造潛艦,委託義大利廠商到台灣組裝小型潛艦,過程當中遭到美國暗中破壞,阻擾義大利為台灣裝備小型潛艦。在國際環境變化與數十年努力後,台灣終於在2023年完成自行設計施工生產的潛艦,篳路藍縷,其中艱辛,非一般人能夠理解。...
美國軍事網認證,「電影演的是真的」。像是《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第一章》某艘潛艇內裝載了超級AI,它欺騙潛艇上的所有人,以為敵軍來襲便發射魚雷,沒想到魚雷反而急轉彎朝著自己的潛艇攻擊。多年前,F-14原型機在加州外海,進行飛彈脫離機身的測試時,這架F-14被自己打出去的麻雀飛彈訓練彈打中。這樣的場景,真的發生過,還不止一次…
美國海軍認證,「電影演的是真的」。不同時期的電影中常出現美軍遭到對手火力制壓,因故無法使用無線電通訊,反而用信用卡撥打越洋國際電話回到美國本土求援的情節,這樣的場景在「魔鬼士官長」、「變形金剛」第一集都出現過類似劇情。美國海軍歷史雜誌(Naval History)10月號刊載一篇「打電話回家 : 格瑞那達的傳奇」,敘述了戰場拿信用卡打電話的奇譚…
1988年,時任國防部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的張憲義,出賣台灣發展核武的消息並叛逃美國。但在此之前,美國早就掌握了台灣研發核武的秘密,顯示美國間諜充斥台灣。1972年11月16日華府已經出現了一份由國務院、國防部、財政部、中情局、原能會、國安局等共同完成的台灣核武報告,這份報告名為「關於台灣核武發展的能力與意圖」,這很可能是第一份對台灣秘密研發核武有關的情報研析,對於台灣核武研發進度,經由飛彈、飛機等的投射能力,有相當完整的分析。
蔣經國日記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公開後,更深入地公開了美國對台灣研發核武的蠻橫壓力,蔣經國尚未就任總統,已經開始承受美國的政治壓力,前後十多年,蔣經國無日不處在美國打壓之下,管制台灣核能研發措施。對照美國解密檔案,美國干預禁止台灣研發核武同時,卻大方地研究如何提供北京技術援助,協助中共的試爆核彈技術...
海軍有很多故事,那些曾在敵火下破浪前行的LSD船塢登陸艦,她們默默付出,都有不為人知的「想當年」。1958年9月,國共雙方在金門砲戰仍激烈進行。18日與20日夜晚,3艘合字號LCU登陸艇,在敵火下搶登料羅灣灘頭,6輛自走砲與搭載彈藥的LVT兩棲突擊車,立刻衝下跳板,冒著密集彈雨駛上灘頭。這是國軍與美軍聯合發動,代號「轟雷」的作戰行動,將203公釐(8吋)榴彈砲送上金門,期待以高人一等的口徑,壓制對岸共軍的火砲。 轟雷計畫搶運8吋砲,是823砲戰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近年檔案公開後顯示,它們對戰局的影響,不如想像巨大,但當時對軍民士氣提振,確實達到了強心針效果。這場行動的關鍵之一,就是LSD船塢登陸艦。LSD進入我國海軍已達一甲子以上,一度逃過拆解命運的康斯托克號,變身為中正艦後,又多在海上跑了28年。這篇文章告訴你,還有哪些戰艦服役期間的軼事?
8月31日上午,國防部舉行軍人節表揚大會,由三軍統帥蔡英文總統頒獎給國軍模範團體與楷模。總統致詞時肯定國軍的貢獻,強調軍人節只有一天,但每年365天官兵都要為了捍衛國家辛勤付出。除了表現傑出的國軍團體或個人,國防部也表揚民間敬軍模範,今年的得主包括兩位名人,分別是曾有「最強國防部發言人」之稱的退伍少將羅紹和,以及主持「木曜4超玩」節目的藝人邰智源。
9月3日是軍人節。國防部的慶祝大會,邀請蔡總統出席,頒獎表揚國軍楷模、模範團體,此外在國防部福利處與軍人之友社等單位推動下,不少民間企業行號響應推出敬軍折扣活動。這些活動數十年來從未中斷,但社會輿論的矚目度,近年明顯增高。當然是因為兩岸緊張,國軍的角色與引發社會關注度水漲船高之故。
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抗日戰爭結束幾十年了,但1937年8月中旬空軍上海周邊與日本海軍航空隊展開的空中大決戰,究竟戰果如何,雙方莫衷一是。根據我空軍司令部官方網頁抗戰戰史記載,空軍對當年8月中旬到8月下旬的空戰損失記載,都沒有被擊落的記錄,只有2架迫降,擊傷6架。然而,對照日本戰後修編戰史,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情。到底我空軍損失了多少戰績?恐怕沒有如我方那樣的輕描淡寫...
過去在對日抗戰時期,我國空軍的規模其實不如日軍。日本陸軍與海軍,各自擁有航空部隊,日本海軍又擁有多艘航空母艦,我國空軍有形戰力,在數量上難以與日軍匹敵。當時政府雖有委外設計後自行生產的教練機,但是缺乏自行研製戰機的能力,大都仰賴向各國採購而來。也因此,抗戰初期,小小的中國空軍,就有多達9家飛機廠出廠的各種款式戰機。而其中,法國軍火商最不老實,竟將舊機塗新漆假冒新機,賣給我國。 不過,一般人若是查看空軍司令部官網,雖然有抗戰空戰戰史介紹,卻缺乏有關空軍抗戰使用各型戰機詳細的介紹。以下就讓聯合報資深記者高凌雲,以日本防衛廳戰後修編戰史,為讀者補上這段歷史...
蔣中正總統1962年籌畫軍事反攻大陸遭美國牽制,直到1964年美國升高越戰局勢,蔣中正眼見國際情勢有了變化,重新燃起希望。他在1965年花了一整年時間,想以支援越戰為名義,向詹森政府推銷巨光五號計畫,甚至出動妻子宋美齡與兒子蔣經國親自出馬訪華府。然而,美國政府考慮再三,1966年初否決台灣對大陸採取軍事行動,卻還是不得不小心翼翼應付兩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