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動態

國防部說,台美雙方交流互訪,若參與人員如涉法律糾紛,將依各交流國家管轄法律辦理。圖/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軍人法律管轄/美軍在台犯罪我方可管?從過去2宗命案看 現實並非如此

美國近年放寬對台政治管制,來台美軍人數增加,而若美軍官兵在台違法,究竟屬中華民國或者美國管轄,成為不得不重視的問題。目前,雙方政府暫無針對美軍在台灣地位問題有任何協定,國防部與外交部對這個問題沒有積極作為,法界非常不以為然。 儘管國防部說法是在台美軍若涉法,依據當地國家法律辦理,國防部立場符合一般法律常識,但現實運作卻非如此...

陸軍所屬聯合兵種營或以「營級」的規模赴美交流,而接受美軍訓練的國軍人員因為身居海外,因此部分國外的犯罪行為,不能適用我國法律處罰。示意圖。圖/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粉專

軍人法律管轄/國軍赴美國訓練若吸毒怎處理? 恐連國防部長都有誤會

美國與台灣軍事交流頻繁,除了常駐美國軍事採購人享有外交豁免身分外,其他接受美軍訓練的國軍人員因為身居海外,不受國內法律管轄。國防部長邱國正最近在立法院面對立委質詢時告訴立委,國軍官兵「(在美國)違法了,被人抓到了,我們會處理」,讓法界資深人士看了軍方笑話。曾任司法院秘書長的朱石炎說,某些國外犯罪行為,不能適用我國法律處罰,邱國正追究官兵刑事責任的談話,恐怕有誤會。 而一位曾經駐美多年的退伍上校說,雖然駐美期間有外交豁免,但其實他們都不敢用...

美國退伍軍人的身心健康成關注重點,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在戰場上普遍使用的肩射型火箭筒的爆炸震波會傷害腦部,但美軍在訓練時仍使用這種武器。紐約時報

被自家肩射型火箭筒爆炸震波害腦傷 美軍安全規範為何沒用?

美國退伍軍人的身心健康成為紐約時報關注重點,20天內連續製作兩套與退伍軍人戰後被腦傷困擾的案例。上次是大口徑榴彈砲,這次是肩射型火箭筒,武器不同,但持續性腦部傷害導致憂鬱症等疾病的樣態類似。 曾向國會遊說的美國海軍海豹部隊(Navy SEAL)前隊員拉金(Frank Larkin)表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期間,他曾在國防部研究如何反制路邊炸彈威脅,幾年後他才明白忽略了另一個重大威脅。他的兒子雷恩.拉金(Ryan Larkin)是當時派赴戰場的海豹部隊隊員,但他後來才明白,兒子軍旅生涯中接觸的爆炸震波,幾乎都是來自自己的武器...

大陸央視軍事頻道報導,近日055型萬噸大驅遵義艦赴南海某海域進行實戰演習。圖為今年4月遵義艦入列成軍。圖/央視截圖

中菲軍艦大評比 中共船堅炮利讓菲律賓爭南海主權吃鱉

11月10日,中菲南海仁愛礁發生爭執,這次中方出動38艘軍民艦艇,未多久,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美國舊金山APEC會議期間,主動要求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小馬可仕稱他與習近平討論雙邊緊張關係,避免南海局勢升級。外界分析,小馬可仕可能擔心中共解放軍玩真的,才尋求中方的對話。 11月10日,菲律賓除動用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現有最大海警船外,還利用運輸船以及小型快艇不斷強闖仁愛礁,試圖將鋼筋水泥等違規建材運送至馬德雷山號。中方早有準備,憑著龐大的軍力圍堵所有菲艦在外圍,只允許運送生活物資的小船進入...

大陸海警部隊近年新服役大量噸位大、性能優的海警船。新華社

中菲南海衝突快速升溫 「全球最強」中共海警嶄露鋒芒

中國大陸與菲律賓南海爭議激增,有「第二海軍」之稱的中共海警最近站上第一線。中共海警不像解放軍海軍艦艇受人矚目,中共憑什麼靠這支神祕部隊打頭陣?除了海警艦船總噸位突破20萬噸,居世界第一,超過美國海岸警衛隊和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規模,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實力」?

2019年駐日美軍岩國基地開放「友誼日」,跳傘者攜帶美日兩國國旗進場開幕。圖/取自美軍岩國基地臉書

軍迷遊東瀛/交通飲食安排上軌道!日本自衛隊全年都有基地開放 成觀光活動

由於資訊發達加上匯率划算,赴日「打獵」最近成了國內軍事圈新流行。飛機迷在日本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年到頭都有基地開放。日本自衛隊機種多於國軍,還有駐日美軍助陣,表演科目之豐富,遠高於國內,無謂的掣肘也少得多。以下就讓聯合報數位版為讀者整理各基地有哪些看頭,包括航空自衛隊的百里基地、名古屋市郊小牧基地等。 而當日本自衛隊「基地祭」開放活動成為觀光活動,駐日美軍基地也積極配合,只是要注意保安措施較嚴格,過去就曾有台灣航迷被拒絕入場的例子...

日本橫須賀是美軍在本土之外唯一的航艦母港,圖為2006年小鷹號航艦(左上方)在拖船協助下離開碼頭。圖/美國海軍檔案照

軍迷遊東瀛/不一樣的日本之旅!自衛隊四大軍港這樣玩 美日軍艦一覽無遺

日本距台灣不遠,今年前8個月已有262.3萬人次赴日,占出國總人次將近36%。另一方面,國內軍事發燒友愈來愈多,基地開放人山人海,國軍裝備不可能年年更新,陳展內容每次都類似,讓軍迷興起出國念頭。日本自衛隊資訊透明度高,又有美軍助陣,看點遠優於國內,同樣也是軍事旅遊的首選。 在如此背景下,國內書市出現第一本軍事迷遊日指南,由旅日多年的資深軍迷張詠翔執筆,聯合報數位版帶讀者搶先一窺作者推薦的軍事迷遊日指南開卷重點。

在贏得合約後,空中巴士隨即在社群網站公布了長榮塗裝的A350-1000。圖/空中巴士提供

長榮爆冷轉向空中巴士採購客機 華航未來卻只能買波音?

11月7日,長榮航空發布財報,其中最勁爆的消息是宣告,將向空中巴士採購A350-1000與A321neo客機,總數高達33至39架,牌價超過101億美元。長榮前幾年持續訂購777、787,未買空中巴士,機隊規畫明顯傾向波音,如今「豬羊變色」,未來的越洋航線以及中短程區域線,都將是空中巴士天下。流年不利的波音面對「鐵粉」出走,想必格外點滴在心。 相較於私營的長榮,華航則因半官方背景,決策深受政治左右。在蔡政府亟欲拉攏華府的背景下,去年宣布採購波音787為下一代中長程機種。受到此次長榮影響,華航未來的越洋客機選擇,極可能由此次鎩羽的波音777-9勝出,替美方扳回一城。...

美國總統專機是經過改造的波音747-200,軍用編號VC-25A。圖為飛越拉許摩爾山4位美國前總統雕像的VC-25A。圖/美國空軍檔案照片

虧損達24億美元!美國空軍一號想換波音747-8 為何會變大錢坑

美國總統專機是經過改造的波音747-200,軍用編號VC-25A。2架飛機服役已達30年歷史,美軍打算以747家族最新一代的747-8替代。川普政府時期,美國國防部決定付給波音39億美元,購入2架客戶退訂而未交機的747-8,將它們改造為VC-25B專機。但原本看似互惠的交易,如今卻變成一場災難,波音的VC-25B計畫,將造成公司24億美元損失。至於第一架交機時間,已從原訂2024年,延後到2027年。 這局爛攤子究竟是怎麼造成的?

10月底解放軍航母山東號和美國航母雷根號在巴士海峽擦肩而過,創造了歷史,兩艦相遇氣氛一度緊張。圖為雷根號今年6月航經南海訪問越南。美聯社

陸山東艦與美雷根號巴士海峽歷史性相遇 揭開南海地區大國鬥法新態勢

10月底中國大陸山東號航空母艦和美國雷根號航空母艦在巴士海峽擦肩而過。中國大陸軍事專家稱,中美航艦「相揖別」,創造了歷史,美國航艦上次在太平洋地區和他國航艦離得如此之近,還是80年前太平洋的珊瑚海與中途島大海戰。 陸軍事專家指出,中美航艦這一歷史性的相遇,背後反映出美軍新布局下南海地區大國鬥法的新態勢。...

美軍一名陸戰隊成員,2017年在敘利亞使用當時最先進的M777A2榴彈砲。圖/紐約時報

6年前轟炸IS...美軍返家卻開始失常 傷害竟源於自家大口徑榴彈砲

2016年到2017年間,時年21歲的美國陸戰隊士官奧帝斯被派往敘利亞,負責清剿IS。紐約時報調查,那時美軍曾派出砲兵以大口徑榴彈砲(high-powered artillery)密集轟炸,甚至部分美軍的M777A2榴彈砲每門發射約1萬發砲彈,數量之多,遠超過越戰以來所有美軍砲兵連的發射量,後來這項策略,因為美軍幾乎零傷亡而獲得讚譽。 然而戰後返家,奧帝斯開始在自家廚房看到女鬼,對方面色慘白,渾身沾滿白土色灰塵,就像被爆炸擊中。幾天之後,在彭德爾頓基地,另一名22歲的陸戰隊士官鮑爾也含淚敲鄰室房門,結結巴巴說,「我房裡有東西,我聽見房間裡有聲音。」鮑爾後來改當拖車司機,卻經常半路上恐慌發作,無法動彈,直到2018年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實,跟奧帝斯和鮑爾一樣,返美後出現幻聽、憂鬱或怪異行為的官兵還有很多,他們有些人最後被診斷為罹患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但在多數情況下,這群人甚至沒見過敵人。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發射過的砲彈數量...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2023TTX區域安全兵推報告發表會,10月30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行。記者程嘉文/攝影

單靠台積電能生存?非官方兵推點出台灣這幾項死穴

「2023TTX區域安全兵推」日前舉行發布會,這場動員各界專家135人(含外籍40人)進行的推演,遍及政治、外交、經濟、能源、產業、醫療、社會等層面,規模之大與時序之長,都超越以往非官方兵推,討論範圍之廣,也高於國安會或國防部的兵推。兵推本身在7月舉行,此後對過程進行檢討分析,直至近日才完成初步報告。研究團隊建議,為了預防可能的戰爭,除了充實國防,更重要的是強化社會「堅韌性」,包括能源供應、緊急醫療體系等,都大有必須強化之處;報告也指出,台灣不宜落入「矽盾」陷阱,輕信可以「挾半導體令諸國」,認為各國必來協防。

近來有關中國大陸新一代096型核潛艦可望6年後下水的消息,讓西方國家大感震驚。圖為核潛艦水下潛射彈道導彈的示意圖。圖/取自騰訊新聞

更靜音、更快...盤點中共最新096型核潛艦的技術 恐成美國噩夢

據路透與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中國大陸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建造新一代096型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SSBN)。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今年8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新型潛艦將比以前的中國大陸潛艦更安靜。美國海軍情報分析師說,096型潛艦將成為美國的噩夢...

哈瑪斯武裝分子10月7日襲擊以色列之前,據信曾在伊朗接受作戰訓練。圖為哈瑪斯2015年的訓練場景。美聯社

以色列情報機構背黑鍋?電影末日之戰早透露 恐因缺少「第十人」

紐約時報以調查報導,詳列了以色列情報單位判斷10月7日凌晨3點左右,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的行動只是另一次夜間演習。而讀這篇報導,讓人想起了電影《末日之戰》(World War Z)中,布萊德.彼特主演的聯合國調查員在耶路撒冷與猶太人的對話:「如果十個人中的前九個人,看到同樣資訊,得到相同結論,第十個人就有義務反對」。顯然,這次以色列情報機構裡,很可能缺少了「第十人」。

遭哈瑪斯俘虜但已獲釋的以色列人利夫希茨說,她被關在加薩地道中,但看守人員善待人質。法新社

「哈瑪斯很善待我們」以色列獲釋人質揭被俘生活 成地面戰緩兵之計?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現在的人質策略是什麼?曾任職以色列軍情單位的米爾謝汀(Michael Milstein)說,哈瑪斯分批釋放人質與以色列展開地面戰的時程有關。對照哈瑪斯23日釋放的人質之一、85歲的利夫希茨稱那些看守人「非常友善」、「非常有禮貌」。她竟用「照顧」、「彬彬有禮」等字眼,形容至少造成1400名以色列人喪生的主謀。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哈瑪斯的公關勝仗?

以巴衝突成為世界焦點,慓悍善戰的以色列國防軍是國家在強敵環伺中得以生存的關鍵,他們又是如何訓練國防軍?世人熟知以色列女性也要當兵,以國軍方也善用此印象,大量發布女性軍人照片當作宣傳。圖/取自以色列國防軍臉書

以色列國防軍不設軍校 不重視服儀權威 為何戰力還是全球最強?

以色列與哈瑪斯民兵的大規模武裝衝突,成為世界焦點。1948年建國以來,慓悍善戰的以色列國防軍(IDF,The Israel Defense Forces),是國家在強敵環伺中得以生存的關鍵。世人提到以國軍隊,多半只記得全民皆兵、男女都要服役;其實IDF狀況遠比想像複雜,以色列不少人千方百計逃避當兵,至今問題無法解決;也有些人就算想當兵,卻也參軍無門。另外,身為全球最常打仗的軍隊,IDF沒有軍校,這又是什麼道理?

拉法葉(康定)級巡防艦的防空火力貧弱始終被詬病,服役20餘年後,如今終於開始第一艘性能提升工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防部想動預備金買武器 為何主計長直言「走進死胡同」?

立院預算中心發布報告,指出國防部5月修訂「國軍軍事投資建案作業規定」,增列「國防部報經行政院核准,得以第一預備金支應已逾預算編列時程之新增迫切性建案」,意即不經立院審議通過,國防部即可先建案採購特定軍備,並以第一預備金付款。

殲-10首席試飛員雷強述說試飛遭遇的險情。圖/截自央視

空中生死線/為拿殲-10首飛數據 首席試飛員雷強決心有事故也不跳傘

中國大陸宣稱其空軍已進入「戰略空軍」時代,並指出這個成果與試飛員的付出有關。大陸央視新聞「面對面」欄目日前製作「超越極限」專題,專訪殲-10首席試飛員雷強。雷強2015年退休,轉向飛機研發設計,但有些人就沒有這麼幸運。 央視報導稱,自1952年大陸空軍的第一支試飛部隊成立至今,解放軍空軍試飛員成功試飛100餘型、數萬架飛機。但也歷經500多次重大險情和30多人優秀試飛員獻出寶貴生命。這30餘名試飛員平均年齡只有40歲,其中最年輕的只有22歲。

殲-20首席試飛員李剛說,從2008年到2014年,他們20名試飛員中就犧牲了4人。圖/截自央視

空中生死線/才說著話人就沒了...解放軍試飛員李剛:潛意識對犧牲有接受感

2022年8月中共空軍長春航空展,幾位空軍試飛員罕見亮相,他們簡單述說中共新一代戰機的性能,但背後的辛苦與犧牲,直到一年後央視新聞才完整披露,「紀念犧牲的試飛員公墓愈來愈多」、「我們這一團20試飛員,犧牲了4人」。說這句話的是中共殲-20戰機首席試飛員李剛。 李剛回憶說,「兩個人還說著話,說再來一遍,一二三,撞的一聲,瞬間任何聲音突然都沒有了,就摔了」。 李剛還說,「試飛犧牲是必須要面對的東西,試飛員不是不怕死,人對死亡的恐懼是天生的,但試飛員在這個行業裡幹久了以後,他的潛意識裡,對試飛工作犧牲有一種接受感。」

李傑在國防部長任內,到立院國防委員會備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潛艦講古/首批赴美接艦成員!李傑當年差點無法返國服役 幸得艦長力保他

國造潛艦「海鯤」號9月28日在高雄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舉行命名下水。對於這場盛典的籌備,海軍可謂卯足全勁舉辦。從高齡94歲的前總司令葉昌桐以下,幾乎所有健在的海軍耆宿都應邀出席。國防部前部長李傑身為第一批赴美接收潛艦的成員,又是首位出身潛艦的四星上將與國防部長,自然在必邀之列。然而向來個性「特異」著稱的李傑,仍然不改獨行本色,照樣婉拒出席典禮。然而50年前,李傑卻差點無法隨同海獅潛艦(SS-791)一同返國服役。當時若非艦長關振清力保,他的後半段軍旅生涯,乃至國軍的歷史,都要為之重寫...

2003年9月4日,漢光演習未成功中靶的魚雷,下午被沖上利澤海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潛艦講古/那年魚雷尷尬沖上岸 海龍艦長周益群親揭「切斷導線」原因

2003年9月4日,國軍漢光19號演習在宜蘭利澤簡外海,舉行三軍聯合火力展示。劍龍級潛艦首度發射戰雷攻擊靶船,這是她們服役十餘年來,正式對目標開火,也證實過去軍方曖昧不願明說的,劍龍級潛艦配有魚雷。在現場興奮數秒中,靶艦遲遲不爆炸,司儀改口宣布,魚雷發生機械問題,沉底自毀。當天下午,這枚魚雷被浪潮沖上利澤簡海灘,嚇壞了附近居民,二十年後,當年執行射擊任務的艦長回憶當年到底發生什麼事。

潛艦潛航時的動力來自電瓶,圖為國軍海獅號官兵鑽入船底狹窄艙間,確認電瓶狀況正常。圖/軍聞社

潛艦講古/薪水是一般海軍近2倍 什麼人可領潛艦的高薪?

國造潛艦第一艘原型艦,9月28日在高雄台灣國際造船公司海昌廠房,由蔡英文總統命名海鯤軍艦,明年可望交給海軍。對於中華民國潛艦部隊來說,無疑是荷蘭製的劍龍級潛艦返國服役之後,三十餘年來最大盛事。海鯤艦將與劍龍級海龍、海虎,以及茄比(GUPPY)級海獅、海豹,構成水下兵力的老中青三代。海鯤艦未來所需的官兵,早就編組完成進駐船廠,進行系統操作訓練。由於潛艦高風險,他們的薪水是一般海軍官兵將近兩倍。哪些人有資格領取如此高薪?又必須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艦」艦身首度曝光,以大型海軍軍旗包覆進行保密。圖/台船提供

台灣造潛艦/潛艦下水後挑戰未結束!減少換氣頻率 能否自製鋰電池問題多

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軍艦舉行下水典禮後,台灣生產製造潛艦還有個挑戰,潛艦軍用鋰電池能否完成研發,達到自製水準,關係到潛艦量產後,能否提升潛艦潛航性能。台船2021年前成立子公司台船動力, 是為了研發鋰電池,按照潛艦國造小組召集人黃曙光的說法,2027年完成第二艘自製潛艦的時程,對於量產潛艦改用鋰電池,還有4年研發時間,而目前研發鋰電池所要面臨的困難其實不少...

美國空軍中士曼杜拉(左)在懷俄明州的彈藥中隊示範,如何檢查彈頭上是否有細微刮痕。美聯社

美軍砸24兆翻新核武軍火庫 高輻射維修竟靠「徒手」來

美軍計畫未來10年砸下7500億美元(約台幣24兆元),對核武軍火庫進行冷戰以來最大規模的翻修。只不過,有些必須暴露在高輻射風險下的維護工作,竟得徒手進行……?!

國防部軍備局以「獵豹專案」名義,首次研製105公厘戰砲甲車,中科院採購兩門105砲案的過程千迴百轉。圖為輪型戰車載台外殼,採用雲豹甲車延伸型M2車體。圖/取自「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複合材料與輕結構實驗室」研究報告

中科院採購105砲「奇幻旅程」白忙一場 與美方說法前後矛盾

國防部軍備局以「獵豹專案」名義,首次研製105公厘戰砲甲車,過程千迴百轉,疑點頗多。 中科院採購兩門105砲案尚未開標,台美人士已經結合起來在美國為中科院奔走,美國司法部外國代理人申報檔案顯示,黑熊公司接受中科院專案經理Dr.Yung Shung Hung邀請,代理中科院遊說美國議員支持賣砲,採購案開標前,黑熊與台北的明雯公司合作,安排軍方訪問兵工廠,10個月後,明雯拿到中科院105砲標案。...

60多年來,美國砸下數百億美元研發極音速武器,不是以失敗告終,就是臨時喊停,而相較之下,中俄卻早已在這領域有所成就。圖為2019年在中國大陸閱兵中首度亮相的東風-17極音速飛彈。 圖/取自中國軍網

美國取消試射極音速飛彈 與中俄軍武競賽為何從領先變落後

9月初一則軍事新聞似乎沒引起太大注意:美國6日取消其研發的第一枚極音速飛彈的試射。極音速武器具有扭轉戰局的威力,五角大廈今年砸下500億美元(約台幣1.6兆元)研發,目標?儘速趕上中國!究竟在這場美中俄的軍武競賽上,美國為何會從當年的領先變如今的落後?

今年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天弓三型防空飛彈不是引人矚目的展品,但它卻堪稱中科院得意作品。。記者程嘉文/攝影

解密航太展/不只有獨特定向破片彈頭 天弓三型飛彈連黑橘塗裝都有講究

今年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天弓三型防空飛彈不是引人矚目的展品,但它卻堪稱中科院得意作品。2007年首度對外公開的天弓三型,從馬政府時代投入量產,屬於老面孔。天弓三型外觀始終維持一項特徵,不僅是十餘年來多次亮相從來不變,在中科院歷來產製的幾十種飛彈中,也是絕無僅有。從外觀來看,它不像一般飛彈漆成白色,而是維持複合材料外殼的橘、黑原色,而這一切其實都是有講究的...

2023年台北國際航太展暨國防工業展,「巡飛彈二型無人機」首次亮相。記者曾吉松/攝影

解密航太展/巡飛彈2型攻擊無人機再升級 為何用共軍術語中科院回答了

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暌違四年後,移師南港展覽館展出。中科院、軍備局等國防部研發單位,展出多款近年產品,不乏首度曝光項目。展覽的正式時間是9月14日至16日,每天9時至17時。 無人機堪稱近年軍事科技最引人矚目篇章,中科院今年展出11款無人機,最引人矚目的是兩款巡飛彈。巡飛彈一型類似彈簧刀,可由單兵攜帶操作。今年3月14日,中科院邀請媒體參觀無人機研發成果,台版彈簧刀首度亮相。體型較大的巡飛彈二型,這次首度亮相,改版性能有什麼提升?至於中科院為何要使用共軍術語巡飛彈,也引發討論。

美軍59特遣隊去年12月7日,從阿拉伯灣的一艘美國海岸防衛隊船隻上,測試一個無人航空載具。圖/取自美國中央司令部網站

美中海軍角力/美軍「59特遣隊」實驗無人機艦 投入實戰還在等高層一句話

為滿足美國海軍未來在太平洋上與中國大陸對決時的作戰需求,一支名為「59特遣隊」的小規模實驗團隊,2021年起在中東巴林的美國海軍基地開始運作。如今他們完成了3萬5000小時測試,期待上級提供更多經費且盡快投入實戰,但遇上重重阻礙。在與中國爭分奪秒的競爭中,誰擋住了美軍59特遣隊的路?

美國杭廷頓英格爾斯公司目前拿到的美軍造艦訂單總額為469億美元。圖為該公司位於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市的造船廠。圖/紐約時報

美中海軍角力/兵推顯示風險高 為何美國仍要用20世紀艦隊應對21世紀中國?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海軍從未像此刻這樣,因面對中國大陸日益升高的軍事威脅,迫切需要擁抱新科技及新武器系統。美方多項台海兵棋推演顯示,傳統驅逐艦有其弱點,但在實際建軍部署上,美軍轉向了嗎?紐約時報近日以長文報導美國部分國防官員及分析家對當前美軍斥巨資造大艦的疑慮,也揭露了拉扯美軍建軍方向的各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