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自6月以來上漲超過30%,布蘭特原油近日升破每桶95美元,美國西德州中質原油2023年來首次觸及每桶91美元。分析師預計,由於OPEC+的供應削減超過全球經濟放緩導致的需求不振,油價短期內將突破100美元。 然而,幾乎所有投資銀行都認為油價不會長期保持在100美元以上,究竟近期國際油價為什麼走升?又為何撐不住三位數?
正在罷工中的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結果如何,目前還很難判定。最好是雙方達成共識,共創雙贏;但若勞方堅持不退、資方讓步有限,罷工時間一再拉長,就可能出現消費者買不到車、工會成員失去收入、車商獲利暴跌的三輸局面。甚至重創經濟成長、刺激通膨再起,影響不可謂不巨大。 但對UAW而言,即使最後沒有得到想要的一切,起碼可以嘗試爭取一下,因為當前是發起罷工最有利時機。而對於自稱是史上最親勞工的美國總統拜登而言,力挺UAW的要求存在政治風險,更可能讓他輸掉連任必須拿下的搖擺州...
《華爾街日報》上周報導,北京發布指令,禁止中央政府官員使用蘋果設備。《彭博》之後跟進報導,指該禁令涵蓋各級政府機構和國營公司,並將擴大到所有政府控制組織。中國大陸的舉動並未經由官方管道正式公開宣布,這是華盛頓和北京私下貿易戰和科技戰的最新一波角力攻勢。 分析師表示,北京禁止政府官員使用iPhone,雖然導致蘋果股價連日重挫,市值流失近2000億美元,但若就此擔憂蘋果在中國的前景,就可能有點危言聳聽...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日前訪問中國大陸,收到一項意外大禮:華為宣布推出最新的5G智慧手機。 這項舉動不是單純的手機發表,挑起了華盛頓的隱秘擔憂,代表美國的制裁未能阻止中國大陸取得關鍵技術。這樣的發展似乎應驗美國晶片製造商的警告,即制裁無法阻止中國,反而刺激中國加倍努力,打造美國技術的替代品。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德國經濟都是一團糟。 德國聯邦政府確認,截至6月經濟已連續三季陷入衰退,對當前或可能的未來展望也樂觀不到哪裡去。德國即將成為今年唯一出現萎縮的G7集團經濟體,即使是G7集團和歐盟常年表現不佳的義大利,今年的表現也將遠遠超過德國。 可憐的德國再次被稱為「歐洲病夫」,這個歐陸最大經濟體在25年前首次被冠上這個封號。根據預估,目前德國的經濟混亂可能還會持續半年,連帶歐盟情況也跟著變糟,其背後原因為何?這一切都該怪前總理梅克爾?
軟銀集團旗下英國晶片設計公司安謀(Arm)在美東時間9月14日(台北時間14日深夜)起以每股51美元,在美國那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交易。安謀這樁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已籌得48.7億美元,成為今年來全球最大規模的IPO案。 市場曾傳言蘋果、三星、輝達、英特爾、亞馬遜甚至是台積電都計畫在安謀上市時入股,後來9月12日台積電就在臨時董事會通過,擬以不超過1億美元(約新台幣32.04億元)認購安謀(Arm)普通股。聯合報數位版帶您瞭解此次IPO對全球科技金融市場的重要意義。
美國總統拜登上周警告,中國經濟問題是顆定時炸彈;此言不虛,而且已在倒數計時中。在包括恒大集團等大型集團相繼爆雷、最大房產開發商碧桂園風雨飄搖之際,中國大陸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中植集團也驚傳爆雷。專家擔憂,引發大陸金融圈的連鎖骨牌效應。
本周歐美銀行業遇到驚濤駭浪。評級機構穆迪宣布調降美國多家中小型銀行的信用評級,並對多家華爾街知名銀行提出負面評價;同一天,義大利內閣通過對銀行高額淨利差收入課徵40%的暴利稅。消息一出,歐美銀行業股價一度大跌。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本周意外調降美國評級,讓原本跌至三周低點的黃金價格聞訊短暫回升。在5月幾乎改寫歷史新高紀錄後,近三個月來國際金價一直在平盤震盪。但是多數分析師認為,長期而言,金價仍具備上揚潛力,再創歷史新高價指日可待。
晶片爭奪戰愈演愈烈,各國絞盡腦汁、費盡心思提出多項優惠措施,吸引半導體業者前往當地設廠。最新動作來自德國,在歐洲本周通過《晶片法案》後,德國宣布自2024年起將從「氣候與轉型基金」中提取200億歐元補助金額,鼓勵全球晶片製造商在德國設廠。 台積電是明顯的爭取目標。在美國亞歷桑納州投資400億美元設廠外,又宣布在日本熊本建廠。德國不惜提供半數建廠成本補助,台積電很難不動心。...
俄羅斯7月17日宣布退出由聯合國、土耳其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斡旋的「黑海穀物協議」,18日正式生效。這項協議自去年7月簽署以來,已從飽受戰爭蹂躪的烏克蘭出口3290萬噸糧食。其中半數以上流向開發中國家,包括那些接受世界糧食計畫署(WFP)救濟的國家。
Threads自7月5日推出後迅速累積龐大的用戶群,成為史上成長最快的社交應用程式,發布後短短5天內註冊用戶就飆升逾1億,甚至超過OpenAI的ChatGPT用戶增速。 從初步數據來看,Meta的Threads被證明是比推特更好用的社群平台...
聖嬰現象再度出現。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警告這種現象可能會導致全球氣溫和極端天氣條件的飆升。地球暖化的衝擊偏及各個層面,影響數十億人,工作也不例外。過熱最終會導致經濟生產力損失,對國家和國際經濟產生重大衝擊。
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本周申請破產保護,並控告蘋果iPhone製造商富士康。Lordstown Motors聲稱富士康的「欺詐行為以及刻意且持續不履行其商業和財務承諾」,導致該電動車公司的「實質損失」。富士康則反駁,並表示Lordstown不斷試圖誤導大眾,不願按照條款履行雙方之間的投資協議。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結束長達一年多的自我海外放逐回到中國,反映出政策制訂者試圖刺激經濟的困境。這位中國最知名企業家的回歸,可能有助於平息中國私營企業在經歷兩年嚴厲的監管打擊後的擔憂。 馬雲再次公開露面,可能解釋了政府對私營部門的軟化態度,因為中國領導人正在努提振因三年新冠疫情限制而遭受重創的經濟。
你可以稱他為慈善家、知識分子,或是堅決反對極權主義的勇士。92歲高齡的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並沒有失去成為頭條新聞的魅力,他最近決定將其數百億美元的開放社會基金會(OSF)和政治行動機構「民主政治行動委員會」(Democracy PAC)控制權交給他的兒子亞歷山大(Alexander Soros),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證明。
特斯拉專有充電網絡對其成為美國主要電動車製造商具有無可替代的助力。而現在它正在向競爭對手開放這個充電網絡,這項決定將撼動新興的路邊充電業,同時引爆充電規格之爭。
自今年開年以來,日圓對美元匯率已下跌超過6%。5月26日,日圓對美元跌破140,本周更觸及去年11月以來最低點140.91。日圓疲軟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投資客歡迎,日圓貶值加上其他因素提升了日圓計價資產的吸引力,推動日本股市續創新高。
美國政府債務上限的僵局仍在持續進行中,雖然總統拜登和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本周再度進行協商,雙方都對會談前景抱持肯定立場,且同時認為不會出現違約,但因各自堅持己見,協商沒有結果。財長葉倫近日來數度強調6月1日是最後期限,若不能在此之前提高債務上限,美債勢將違約。 然而共和黨議員卻認為這是危言聳聽的恐嚇手段。同樣地,民主黨也指責共和黨在協商中採取「人質談判」,為提高債限設定各種門檻。雙方自然很難達成共識。 在此同時,全球經濟還在應對一系列威脅:從飆升的通膨和利率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持續影響,再到威權政權的收緊控制。最重要的是,許多國家愈來愈懷疑美國在全球金融中的重要角色。
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周休三日的國家」的提案,已有超過5000人附議,政府需在6月26日前做出回應。 新冠疫情顛覆了全球職場型態,遠距工作和混合工作型態引發全球周休三日的話題,勞雇雙方都須重新思考職場彈性和薪資福利的重要性。去年底爆發的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革命,更引發職位替代性的熱門話題。針對周休三日,或者說每周工作四日,各國政府對此有不同的接受程度和作法。
星宇航空5月6日從桃園飛東京班機因遇怪風無法降落,改降名古屋,帶連影響後續班機調度,拖累既定航班因超過機場宵禁時間無法起飛,300多名旅客被迫在機場用睡袋過夜。星宇董事長張國煒第一時間飛往日本公開道歉,並創台灣業界首例宣布全額退款。
美國第一共和銀行收購案塵埃落定,但這不會是3月銀行業危機的終結,而是延續,甚至是另一波風暴的前兆。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5月1日宣布,第一共和銀行被售予摩根大通,成為繼矽谷銀行、Signature Bank之後,兩個月來被關閉、接管的第三家美國區域性銀行;同時也是美國史上倒閉的第二大銀行。 但這波始於矽谷銀行倒閉、席捲美國銀行業數周之久的動盪,是否就此畫上句點?
為了抵消班機大量排放的溫室氣體,不少航空公司在旅客訂位時以附加費用型式兜售「抵消碳排」費用,金額不高,但行銷文案中告訴乘客,這麼做可減少搭機對氣候造成的影響。但愈來愈多科學共識認為,絕大多數抵消碳排方案不太可能實現承諾中的任何減排水平。有些人擔心,這種靠買賣行為抵消碳排的作法事實上反而可能會讓航空業排放合理化,對氣候的影響更加嚴重。
由曾為世界首富目前排名第二的馬斯克領導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在本周首度準備發射星艦(Starship)飛船,但在發射倒數計時進入最後40秒時,因推進器的一具閥門結冰問題無法即時解決,臨時宣告中止發射,並在美國時間20日再度執行發射計畫,雖成功發射但升空後4分鐘爆炸。
聯合國估計,印度將在4月14日這一天全國人口達到14億2577萬5850人,超越中國大陸成為世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2023年經濟展望時表示,在充滿悲觀情緒和經濟步履蹣跚的一年中,印度仍然是個亮點。印度和中國預計將貢獻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的50%。像蘋果這樣的大公司正在將產能轉移到該國,印度央行認為該國將在2029年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然而,印度在迎接人口紅利時期之前,卻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恐怕沒那麼容易...
近年來,中國、俄羅斯試圖減少美國在全球政經的影響力,降低對美元的依賴成為避免西方國家聯手制裁的有利手段。兩國除了達成協議提高人民幣在雙邊貿易中的地位,中國也在一帶一路債務紓困、購買天然氣等業務上陸續達成人民幣結算成果,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步上有所斬獲。 最新的進展是巴西宣布將建立人民幣清算所,允許兩國企業以人民幣結算交易、發放貸款,跨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重要發展...
人工智慧(AI)最近搶盡風頭,另一廂,蘋果已經悄悄地從事AR項目開發至少5年,估計6月就會推出MR頭盔,這將是蘋果自Apple Watch後長期空窗以來最重要的新產品,蘋果甚至預計第一年銷售100萬台,但是一台高達3000美元(約新台幣9萬元)的MR,真的好到能夠被市場接受嗎?
法國總統馬克宏引用憲法授權,宣布將退休年齡從62歲提高至64歲。雖經批評者集體反對,祭出不信任投票,在本周一(19日)以極小差距遭到否決,政策正式上路。 馬克宏將改革法國慷慨而複雜的退休金制度,作為其總統任期和競選活動的核心支柱。他和他的政府認為,隨著法國社會老齡化和愈來愈少工人支付退休準備金,該系統有破產的風險。目前,法國是歐洲退休年齡最低的國家之一。隨著人們的壽命愈來愈長,有必要進行改革以使退休金制度在財務上可自給自足。
歐洲知名銀行瑞士信貸因業務虧損,未獲大股東支持而股價大跌,引發全球資本市場的關注。作為全球富人最青睞的財富存放地,瑞士以其金融機構的自由裁量權和可靠性而聞名。但這只讓發生在瑞士信貸身上的醜聞、訴訟戰和財務虧損變得更加驚人且難以理解。
本周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在華府兩院聽證,新聞焦點幾乎全部集中在升息,卻忽視另外兩個重大的議題:美國債務上限和資產負債表縮減。 鮑爾在國會聽證會上警告,不要以為聯準會可以保護美國經濟。如果美國爆發債務違約,可能會導致極嚴重的後果,並對經濟造成長期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