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外籍生

受少子化衝擊,私校經營困難,不少私立大學透過寄存而減少招生名額,以達到「美化」缺額數及註冊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大學危急存亡之際 別讓學術醜聞潰敗台灣高教尊嚴

大學分發入學放榜,許多大學發起「大內宣」,貼出紅榜,狂賀滿招,不過,其實在多元入學的制度設計之下,加上「寄存名額」制度,內行人都知道,不過是招生數字遊戲。教育是百年大計,教育部對大學經營的眼光應該更宏觀,大學也必須更務實培養人才之道。在危急存亡之際,別再做出違反學倫、剝削學工等潰敗台灣高教尊嚴之事。

在學術界,40歲是一個「坎」,有學者點出殘酷現實:年紀過大在大學求職,通常會被認為沒有潛力,但台灣普遍博士生修業年限都偏長,若未盡早規畫生涯,將來恐遇到不少困難。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血淚博班/學術界一過40歲求職易變「烈士」 時間是博士生最大敵人

在學術界,40歲是一個「坎」,40歲以後申請助理教授職缺,通常會被認為「沒有潛力」,也難怪有學者直言,年紀過大在大學求教職恐成「烈士」,時間成了博士生最大敵人。讀博班要戰勝時間,最好是不用額外花時間打工,博班四年級後的補助就極為重要。博班修業年限長,但很多獎學金只發3至4年,很多人在畢業前、撰寫論文時仍陷財務缺口。根據統計,台大和清華四年級以上的博士生,占全校博士生的四成五。以人文社會領域為主的政治大學,博四以上者,更高達全體博士生的五成六。...

1955年11月3日,台北市國際學舍協會計畫興建的國際學生中心大廈,在台北市信義路新生南路一段交叉地界興建工程基地舉行破土典禮。時任省府主席嚴家淦(右三)出席主持破土典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55年興建國際學生中心大廈 省主席嚴家淦破土

1955年11月3日下午4時,國際學生中心大廈在台北市信義路新生南路一段交叉地界興建工程基地舉行破土典禮,完工後提供來自海外各地的僑生和將來來台就讀的外國學生們住處及課餘社交活動之用,土地及建築費用共500餘萬元,學舍為一座3層樓的建築,內有辦公室、大廳、接待室、遊藝室、圖書館、餐廳、廚房以及宿舍等,學生宿舍可以居住100名學生,預定半年後竣工。

不少大學「被退場」,每一位教授都面臨生涯發展危機與財務收入危機兩大客觀危機的衝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退場教授危機/大學倒閉跳槽、跨界、轉行都難 他守到最後一刻為何能被挖角?

少子化海嘯衝擊校園,中州科大、台灣首府大學、東方設計大學已經自主申請退場,退場大學教授可以選擇學界、業界或是轉行三條軌道,但三道軌道都可能出現困境,台灣教授近10萬元的薪水比一般平均薪資高,一旦離職,不易找到同等職位,且牽涉不同的專業際遇、人情及心理素質,中年失業必然焦慮;不過,有一名即將退場大學的一級主管,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在學校宣布停招後,被不少學校主動挖角,他分享成功秘訣是要持續累積「被需要」的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後,失聯移工數據攀升,去年底,失聯移工達到8萬331人、非失聯移工為2萬8446人,總計攀升到10萬8777人。最新數據截至今年5月31日已經達到11萬5033人。記者葉信菉/攝影 政治

新南向數據如玻璃舞鞋 背後卻是移工失聯和教育亂象

蔡政府執政後阻絕西進,全力發展新南向,最近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舉行「新南向政策7年有成」論壇,與會產官學界肯定新南向成果,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新南向政策7年期間,已深化台灣和新南向國家的連結。不過蔡政府宣傳新南向政績,亮麗數據如玻璃舞鞋,背後的現況卻是東南亞來台假觀光真跳機、移工失聯、東南亞學生被當廉價勞工的亂象,台灣依舊缺工、大學缺生源。

在半導體公司的Iram Siddiqui是印籍工程師,她先到清大攻讀博班,看準台灣半導體產業完整且機會多,畢業後的首選就是在台灣科技界打拼。圖/Iram Siddiqui提供 財經

搶科技移民/外籍工程師親身經歷 台灣哪些問題讓他們很掙扎?

少子化趨勢明確,台灣半導體業引入外籍人才勢在必行。外籍工程師人數逐年攀升,看準台灣半導體業供應鏈完整,加上生活便利,留台意願提高,但仍面對多個嚴峻考驗。 在半導體公司的Iram Siddiqui是印籍工程師,她先到清大攻讀博班,看準台灣半導體產業完整且機會多,給新鮮人的薪資也不錯,畢業後的首選就是在台灣科技界打拚。

聯電將到新加坡、日本廠擴廠,這次設海外招募攤位,提供英日文介紹,吸引不少外籍生前來諮詢。記者郭政芬/攝影 財經

搶科技移民/科技業全球擴廠急需國際人才 台廠薪資福利夠誘人?

三月進入大學徵才就業旺季,就業博覽會擠滿了人潮,聯電在攤位設立「海外招募」招牌,現場還設立專區提供中英日文諮詢服務,希望招募具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 聯電招募人員指出,因應到新加坡、日本廠擴廠需求,這次預計共招募逾2千名菁英...

明新積極建置半導體人才培育基地,在學期間能進到業界實習,學生進入職場能立刻上手的好口碑,成為不少業界搶才的基地,圖為老師利用寒假做機台受訓。記者郭政芬/攝影 教育

搶才搶不過台積電 半導體大廠找東南亞學生 一口氣包下8班

近年來台灣半導體遭逢人才荒,在少子化的嚴峻挑戰中,工程師人才全面吃緊,高教轉向東南亞招生,來自越南、菲律賓上百名工程師已進到科學園區工作,補足產業人力,今年更喊出僑生、外籍生、國際交流人數三倍增計畫,期盼為國內外廠區增添生力軍。

焦點

圖解新聞/就業金卡衝績效 攬才攬到搶劫犯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國發會核發的「就業金卡」核發爭議。

針對多起學校違法引進工作弊案,教育部應負起監督管理責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觀點

外籍生淪為企業廉價勞工 教育部是時候該建立預警制度

日前立委爆料高苑科大發生剝削「新南向產學合作專班」外籍生,學生成了廉價勞工事件,教育部事後查證屬實,勒令該校停止招收境外生一年。但類似事件已非單一事件,顯示不少招生狀況不佳學校慣常將外籍生當做肥羊,同時向學生及企業收費,變身人力仲介公司。此一攬才事件陰影罩頂,將讓台灣國際顏面盡失。

為補足人才缺口,高科技產業早就積極向外挖角,近期傳出台積電將延攬教授級人才,以台清交成頂大的學者為主,學術圈看法不一。圖為台大校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半導體挖人才/上】等不及半導體學院育才 業界網羅「刺客級」教授不分國內外

當大眾沉浸在護國神山光環下,潛藏的半導體人才斷崖危機卻迫在眉睫,高科技產業等不及半導體學院培育,早就積極向國外挖角,台積電除了國外攬才,觸角也伸向國內,近期學術圈傳出台積電將延攬教授。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講座教授簡禎富是台積電借調的第一位國內學者,簡禎富以「刺客」自居,他解釋刺客是任務優先沒考績壓力,而選擇再回到學術圈,就是希望能解決更多企業問題。 聯合報數位版規畫【半導體挖人才】系列文章,於12/2及12/4刊出,帶讀者看高階人才嚴重失衡已成「國安危機」下的背後原因及該如何因應。

國片「美國女孩」描述台灣1970年代瀰漫美國夢氛圍,積極赴美留學,並生下從小在美國成長的下一代。圖/傳影提供 政治

【高教國際窗】「美國女孩」變少了!為何美國不再是全球留學生首選地?

國片「美國女孩」獲頒58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等3項大獎,片中談及台灣1970年代「來台大、去美國」的美國夢氛圍,引發國人共鳴。不過這般風氣已轉變,按今年全球最佳留學城市排行,美國只剩1城市在榜上,英、德更受青睞;台灣留學生雖然仍以美國為首選,但近年選擇南韓、德國人數成長幅度更顯著。...

大學生最近陸續開打第一劑疫苗,但校園內還有一定比例的教職員工在疫苗預約平台登記後,至今還苦等不到預約通知。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造冊完半途被放生 大學教職員常接觸外籍生卻連第一劑疫苗都等不到

衛福部上月底開放18至22歲民眾登記施打第一劑BNT疫苗,要為回到校園的大學生解套,但經常要與來自世界各國外籍生接觸大學國際處人員,5月中就被列為高風險人員,教育部當時還發公文專案造冊,不料被半途「放生」,不少人至今等不到第一劑。大學生接種BNT也尚未產生保護力,對於進學校上課,多數師生覺得「怕怕的」。

來自於菲律賓的杜可婷Kristine Velazquez Tuliao,自2019年取得台科大企業管理博士學位後,繼續留台發展。目前於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擔任助理教授。圖/台科大提供 教育

【外籍科研兵團/下】高教生力軍!外籍博士生留台任教 助大學三贏

台灣未來十年間,多數大學教授屆齡退休,國內會一夕間增加不少大學師資缺,若台灣土博士持續減少,這些來台攻讀博士的外籍生,可能將是台灣高教師資的重要來源;目前已有多名台灣培育出的外籍博士,留在國內大學任教,成為高教生力軍...

台灣大學副教務長詹魁元表示,大學要創造多元學習環境,也包含國籍的多元,如今台灣也開始有外籍生留台任教。圖為台大畢業典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外籍科研兵團/上】台灣產業拚升級 不靠土博士反靠外籍生突圍?

我國科研越來越仰賴「外籍兵團」?國內學生攻讀博士學位意願低,境外博士生人數再創新高,目前台灣每5名博士生就有1名境外生,以大陸及印度最多。大學校長表示「一喜一憂」,境外生是台灣建立國際連結的助手,對未來的台灣影響力有外溢效果,憂的是台灣學生越來越少人念博班,必定會對台灣科技發展有不良的影響。

明道大學辦理110學年新生註冊和報到,分為線上與實體,八成新生選擇實體註冊和報到,原因是想看一看新學校和新同學。圖/明道大學提供 焦點

【大學防疫急轉彎/下】疫情添亂境外招生反增加 實際報到率各校沒把握

台灣少子化,各大學院校本地生逐年減少,轉向外國招生填補收入,未料國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今年5月也爆發本土疫情,各大學招收境外新生面臨「內憂外患」,表面上對招生成果很樂觀,實際上報到率有多少,誰也沒把握。

不少大學要求新聘教師一定節數必須全英語授課,有學者表示,恐造成國內博士會被「預設」無法英語授課,應聘時受到無形歧視。圖為大學校園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英語授課難/下】英語授課「無法聘到最佳教師」 本土博士恐被無形歧視

不少大學要求新聘教師一定節數必須全英語授課,有大學校長和學者就表示,不分科系領域全校作此要求,可能無法聘到最佳教師,且恐造成國內博士會被「預設」無法英語授課,在應徵教職時受到無形歧視。

我國元旦起實施加嚴版的外籍人士入境及檢疫規定;但仍開放外交、商務、人道和特別許可者仍可入境的多道「小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加嚴版外籍人士入境規定頻開「小門」 我邊境管制擋得住疫情嗎?

變種病毒肆虐多國,台灣在去年底英國返台班機上出現首例確診案例,為了防範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今年元旦起,實施加嚴版的外籍人士入境規定。但從嚴防堵邊境的同時,卻開了多道「小門」,也讓防疫增添不可控的變數。

各大專院校積極招收新南向國家境外學生,但因疫情卻發生畢業生無法返國,也無法在台灣就業的窘況。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新南向學生被放生? 因疫情滯台甚至淪黑工

2016年啟動新南向政策後,東南亞國家來台就讀學生人數大增,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原定畢業後要返國的學生滯留台灣至今,得靠短期工作或朋友接濟維持開銷,甚至打黑工謀生,有的則申請延畢求生存。其中,人數高居境外生(不含陸生)第一位的越南生處境最艱難,因越南鎖國防疫,有人畢業後投靠朋友家,半年了還等不到機位,感嘆「農曆年只能在台灣過了!」

國內過去發生多起大學外籍生淪血汗學工亂象,圖為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呼籲重視新南向專班學生權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外籍血汗學工亂象 教育部「查無不法」能信?

國內過去發生多起大學外籍生淪血汗學工亂象,但違法情況明明存在多年,主管機關教育部卻總要等校內吹哨者或立委揭發、媒體披露,才緊急組專案小組入校調查。但在所謂專案小組真正介入的空窗期,學校早就開始滅證、「摸頭」外籍生,教育部真能查到真相,還是遇到關係好的校長或民代,就縮手、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