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國防授權法》其中一項授權美國行政部門在未來5年提供台灣至多100億美元無償軍援,以及每年20億美元的貸款,但在2023財年《綜合撥款法案》卻不見無償軍援蹤影,只剩軍購貸款,國會在顧慮什麼? 看點2:僵持的澳中關係在工黨政府今年5月上任後逐漸緩和,澳洲外長時隔4年再度訪華,解決貿易問題無疑是重中之重,然而隨著地緣政治格局改變,澳洲對中國大陸的讓步似乎也有了底線。 看點3: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1日造訪華府,選擇美國作為戰爭爆發後首次海外訪問目的地有何用意?拜登政府終於點頭提供當今最強大防空系統之一的「愛國者」,又能幫到烏克蘭多少?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團訪台,引發中國大陸強烈抗議,軍事演習之外,經濟制裁行動一波波。儘管官方輕描淡寫,股市今天甚至小漲29點,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小升0.6分,守住30大關。金融市場看似「維穩」,而被牽連的企業則多半低調且難以因應。學者認為,陸方不只在軍演方面加大力道,經濟制裁措施可能會持續擴大,對於我國經濟衝擊不可不慎。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今日(8日)上午為選舉站台演講時遇槍擊,生命垂危,經送往奈良縣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急救,日本時間下午5點過後宣告不治。安倍曾任首相長達3188天,創下「安倍障礙」,現在是自民黨最大派閥「安倍派」的領導人,拋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核共享」等議題,卸任後影響力不減。
在台灣未出現在「印太經濟架構(IPEF)」第一輪名單後,「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橫空出世,在蔡政府的嘴裡,這是「重大突破」,更多人卻認為,這個倡議沒有實質效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效益何時會顯現?學者認為,首先行政院政委鄧振中在6月底將赴美展開第一次談判,兩項重點可顯現是不是「玩真的」;另外,要為此倡議打分數,一年後由美國主辦的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也能見真章。
行政院昨晚突然公布與美方達成「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涵蓋貿易便捷、法規制定、農業、反貪腐、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國營企業及非市場經濟等11項目。行政院宣稱此為台美重大經貿成果,但「台美貿易倡議」到底為何?對台美關係象徵意義是什麼?對誰有好處?
蔡政府昨大張旗鼓的宣布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負責我對外經貿談判的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說這是他等了30年台美之間最重要的經貿談判進展,府院黨異口同聲稱這是推動台灣經貿大步向前。
美國總統拜登展開亞洲行之際,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也終於攤牌,表示台灣未納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讓民進黨政府的失望之情溢於言表。若短期內難以加入IPEF,中長期也不易成為區域性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成員,台灣要如何避免被邊緣化的命運?
拜登總統周一下午正式宣布印太經濟架構成立,根據貿易代表戴琪的詮釋,印太經濟架構最重要的是將「展示美國作為該地區國家合作夥伴」的堅定承諾,以遏制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美國現在為了對抗中國,正在全球結合盟友,印太地區尤其是重中之重,外交與軍事結盟不缺,有「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也有美英澳聯盟(AUKUS),獨缺經濟聯盟。 美國不是沒有想到,其實早有準備,歐巴馬政府時代,費了好大的心力,談成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可是川普政府卻退出,現在即使換了民主黨的拜登執政,也不敢重返。...
越南蚵價廉,大量進口蚵以低價傾銷,台灣蚵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國產蚵如何迎戰越南蚵?學者和業者認為,唯有建立自有品牌、區隔低價市場,並輔導青年蚵農返鄉,才能闖出一片藍海。
立法院新會期開議,召委改選結果出爐,藍綠勢均力敵,8個常設委員會各擁1席召委。這將有助在野黨鎖定2大戰場的交鋒:日本福島食品解禁的行政命令審查,以及攸關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相關修法。至於民進黨主推的「地方制度法」及修憲工程是否捲土重來,也將是觀察重點。...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今召開資深官員視訊會議,果然只談英國入會案,沒有排入台灣、中國大陸、厄瓜多申請入會議程。眼見加入CPTPP遙遙無期,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似乎成了台灣另一個希望所寄的國際經貿組織,我方已多次表達參與意願,但儘管現在處於蔡政府口中「台美關係最好的時刻」,迄今拜登政府卻未給予正面回應,持續冷處理。
拜登政府積極推動的「印太經濟架構」,美方表示這有別於非傳統區域經貿協定,與雙邊FTA或是包含多國組織在內的CPTPP有所不同,為什麼美國要另立爐灶?本集郭崇倫會客室邀請中經院東協中心主任徐遵慈,解析美國拋出「印太經濟架構」的詳細脈絡,也透漏對台灣加入CPTPP的看法。
民進黨政府以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為由,開放日本福島食品解禁。但去年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才在公開場合直言「福島食品和CPTPP沒有連結,兩者是分開討論」, 會不會直接打臉政府的如意算盤?開放福食就能換來CPTPP改運嗎?
政府宣布開放日本福島核災食品進口,為了強化開放的正當性,主張進口福食有利我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然而,福食換CPTPP只是為開放找理由,台灣能否加入CPTPP,除了開放市場程度的主觀意願,更需考量11個會員國是否支持的客觀條件,靠日本支持不足以成事,如何避免祕魯、汶萊扯後腿才是關鍵,而兩岸關係更是台灣想走進國際迴避不了的玻璃天花板。
有兩件事情,恐怕是早晚要面對的,一是要不要解封,一是開放福島核食進口。這些雖然可以有客觀的評判標準,但最終的決定,仍是政治上的選擇,而不是單純的科學問題。
美國總統拜登本月20日就職滿周年,回頭檢視他的內外政績,恐怕只能以「企圖心遠大但事與願違」來形容。眼前他民調低迷拉不上去、政敵蠢蠢欲動,俄國重兵集結烏克蘭邊境危機也還未解決,邁向執政第二年的拜登有希望翻轉嗎?
行政院衛福部、農委會等部會官員1月14日與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討論開放日本福島等5縣食品相關事宜。蔡英文總統2020年8月28日舉行記者會,宣布開放含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美國豬肉前例,有幾件事,民眾應該先知道。...
日本福島核災地區食品解禁箭在弦上!九合一選舉年底登場,為避免福食解禁爭議延燒影響選舉,民進黨內湧現「速戰速決」的聲音,希望盡快開放,本報獨家掌握最新消息,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今天中午邀集民進黨團立委與政院官員低調會商,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副秘書長何佩珊、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民進黨立委劉世芳等人皆與會,看見媒體後面露驚訝,隨後快步走入柯建銘位於青島東路的辦公室。行政、立法部門已迅速為福島食品解禁快速「動起來」。
在去年底反萊豬進口公投遭否決後,國內政壇預期開放日本福島食品進口的時程將提前,日本媒體也有類似的報導稱,台灣上半年就會開放福食。我方官員對此仍是與過往一樣的制式回應:開放福食沒有時間表。去年底蔡政府為反萊豬進口公投辯護的主軸,是禁萊豬將影響我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在成功贏得公投後,跟加入CPTPP關聯更直接的是我國是否要開放日本福島五縣市的食品。...
政府積極推動我國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多數學者專家認為,加入CPTPP的後續國際談判與國內溝通之路,仍有漫長路要走,立法院法制局研析報告指出,台灣目前參與國際經貿組織的國會事前參與不足,基於行政立法互動、行政對立法負責的憲法原則,以及強化公眾參與,行政部門應積極主動尋求國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