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苦世代/經濟成長卻陷低薪困局 為何勞工吃不到企業獲利果實?
今年57歲的志民(化名),台大資訊系畢業服完兵役後到電腦公司上班,經歷台灣在民國七十年代經濟起飛的黃金時期,志民跳槽一家又一家公司,為自己累積更多薪資與紅利,很快存到四千萬元,讓他早早在55歲就離開職場,過著悠閒的退休生活。他的太太當年在媒體工作,公司也有穩定的加薪制度及年終獎金,小有積蓄,加上三年前領到舊制退休金數百萬元,和志民一起過著遊山玩水的日子。
相較這一代年輕人的薪資停滯與低薪,志民夫妻的幸運,不只來自兩人的認真打拚,而是早年台灣的高速經濟表現,當時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發展,讓企業創造的經濟果實,可以跟員工分享。反觀20年來,「低薪」一詞成了新世代的代名詞,不少年輕人被生活開銷壓著喘不過氣來,看不到未來,選擇不婚、不生、不養,甚至被冠上「啃老族」、「躺平族」稱號。
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