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一、 時事掃描:
馬斯克與川普、世界首富與美國總統的互罵,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但吃瓜群眾與一干政客和媒體在驚呼之餘,卻很少人去探討真正的問題。兩人的互懟始於所謂的「大而美法案」,馬斯克稱它荒唐、充滿腐敗且令人作嘔,但這一法案到底可能會將美國帶入什麼境地,真正的討論少之又少。
中美關稅戰開打後,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提出,要以「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作為應對當前「國際經貿鬥爭」的策略之一。自1950年解放軍進入西藏後,政治和地理上,中共就已基本統一了整個中國大陸,但經濟上,為何今天中國大陸還不是統一的市場? 早年經常去中國大陸的人大概會發現,大陸各地出租車(計程車)往往會有不同的主流汽車品牌,例如過去北京出租車主要汽車品牌曾是北京現代、上海是上汽大眾、深圳則是比亞迪。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簡單說就是地方保護主義。
編按: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掀起全球「川普關稅風暴」。聯合報數位版即日起每周一至周五,由資深編譯搭配AI協作,一早為讀者精選川普最新發言,快速整理對全球經貿政策與國際局勢的影響。
當前中國經濟究竟如何?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第一季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較2024年同期增長5.4%,這個數字遠優於全球主要經濟體,也略勝台灣第一季5.37%的經濟成長率。 不過一項趨勢變化卻顯示,過去幾年,中國的中產階級可能已大規模殞落,那就是2020年新冠疫情後,中國大陸學鋼琴的孩子出現了斷崖式流失。為何學琴的孩子多寡能反映中國中產階級的變化?
台灣對美軍購、軍售有許多談判技術,但美國主責對等關稅磋商的,是財政部、商務部與貿易代表署。我向美方提出台灣對美軍購,金額可納入平衡台美貿易,美方未鬆口。 資深記者洪哲政從學者口中,找到很不容易操作的台美貿易平衡槓桿,告訴你,為何軍購平衡台美貿易行不通。
隨著兩岸情勢加劇,國防部預料將以特別預算擴充軍事投資,目標是達成GDP 3%的防衛支出。在諸多對美採購的消息中,特別引人關注的是,陸海空三軍同時對黑鷹直升機都有表現出採購意願,並且各自有鎖定的構型:陸軍要增購UH-60M與導入武裝黑鷹模組,海軍瞄準反潛主力MH-60R,而空軍有意取得具備全天候與戰鬥搜救(CSAR)能力的HH-60W。本集獨家披露這場「黑鷹爭奪戰」的部分內幕,並探討三軍戰力整合的挑戰與未來發展。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日前受訪時表示,政府支出不應該被視為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一環,「我會試著把它切開,讓數據更加透明化」。這話什麼意思?以往很多人質疑極權政府造假GDP的數據,難道川普政府想要乾脆修改GDP算法?這對世界經濟會帶來何種影響?
賴清德總統召集國安高層會議,宣示國防預算GDP3%。部分國造軍備重回建案候選名單,至少有105砲輪型戰車、鋭鳶2型無人機與無人攻擊艇等案。台船3月25日公布的攻擊無人艇原型,就是瞄準這塊市場。但軍方未來要由哪個單位建案,負責操作攻擊無人艇,仍在協調磨合。...
「日經亞洲」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認為武器銷售是交易而非安全保障,台灣可能被迫購買更多美國武器以彌補台美貿易失衡。美國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表示,台灣軍費應要接近GDP的10%。
台灣近幾年「演唱會經濟」備受矚目,先是高雄2023年3月的韓團BLACKPINK演唱會颳起旋風,掀起國人瘋演唱會狂潮,激出龐大商機。業界保守估計2024年這股演唱會帶動千億元經濟動能,連主計總處發布經濟預測記者會上,官員數度提到「國內消費在演唱會加持下,內需暢旺」。難道國人南北追星同時,也在貢獻國內經濟成長率(GDP)? 學者表示,國際巨星拉抬觀光及周邊各種經濟效益更大,所以新加坡不惜花大錢補助「壟斷」美國巨星泰勒絲(Taylor Swift)時代巡迴演唱會,著眼東南亞各國都會去新加坡追星...
「經濟特區」無疑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標誌性象徵與成果,1980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正式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很長一段時間,經濟特區一直扮演著拉動中國經濟前行的火車頭。經過40餘年的發展,深圳的GDP早在2019年就超越當年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香港。然而四個最初的經濟特區中,有一個如今經濟卻陷入困境之中,這個曾經的「經濟特區」、「航運中心」到底是如何殞落的?
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聯準會(Fed)未來貨幣政策備受關注。本周美國公布11月核心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聯準會也將公布11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都可一窺Fed未來利率動向。 部分聯準會決策者擔心抗通膨的進展可能已經停滯,呼籲採取謹慎做法;另一部分則希望確保勞動市場不會進一步降溫,暗示有必要繼續降息。這些不同看法之上存有一個不確定因素,即當選總統的川普承諾的關稅和減稅措施,以及打擊移民的政策,將如何影響物價和就業,以及更廣泛的經濟。
美國與亞洲主要夥伴的關係是處理台灣議題重要關鍵,但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對結盟態度不熱衷,對台更拋出「保護費」、國防經費應占GDP的10%等要求,引發拋棄盟友的質疑;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近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節目《60分鐘》則強調將延續一中政策,但未表態會否動用軍力保台。美國大選過後,安全承諾是否存續、美中台關係將如何演變,都成為各界矚目焦點。 本集郭崇倫會客室邀請前美國國防部對台事務部門主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RSIS)資深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來談美國新任政府的決策關鍵考量。(錄音時間9月19日)
大陸國台辦9月30日宣布,首批已有1256個景區推出台胞旅遊促銷活動,對首次辦理台胞證的民眾1年內到景區遊覽免除門票費用,這些地點涵蓋北京、貴州、西藏等諸多省區,其中不乏國際知名景區如頤和園、張家界、布達拉宮、黃果樹瀑布等。 大陸國台辦的公告,顯然經過跨部門的整合(至少包含中央與地方、台辦部門與旅遊部門),看似是單獨為「首來族」台胞推出的最新「惠台」政策,但擺在大陸旅遊政策背景下,其實有另外一番政策脈絡。
何塞.穆西卡(José Mujica)10年前擔任烏拉圭總統時,曾因為不搬進總統官邸,寧可住在自家鐵皮屋和妻子與缺了一條腿的狗狗同住,在貪瀆纏身的眾多拉美國家領袖中,獨特的清廉讓他被稱為全球最窮的總統。早年他參加左派游擊隊,搶過銀行,後來竟當選總統(2010-2015),推動大麻產銷和同婚合法化。高齡89歲的穆西卡,正在和自體免疫性疾病纏鬥,紐約時報特地派員前往採訪這位傳奇人物。
冷戰結束時,歐洲面臨的外部威脅幾乎消失,還受到美國的安全庇護,讓歐洲各國政府大幅刪減軍事預算,省下數兆美元用於社會計畫,大受選民歡迎。如今,歐洲因烏克蘭戰爭重回冷戰時期的緊張,美國也將焦點轉向中國,歐洲國家卻發現很難放棄這些承平時期的灑錢計畫,結論就是,大砲換奶油很容易,反過來就難了。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柏克說,有人認為需要廢除福利國家好讓更多資金注入軍隊,「我覺得這個想法相當致命」...
這幾年台灣經濟表現不錯,但經濟果實是否與勞工同步分享,其中受僱員工報酬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成為檢視重點。主計總處統計顯示,近10年企業營業盈餘逐年提高,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卻從46%掉到43.9%。外界將貧富差距指向近年受僱人員報酬逐年下降有關。實情真是如此?人人稱羨的科技業真的最照顧員工?住宿餐飲等低薪行業企業盈餘都沒有分給勞工嗎?答案跌破你我的眼鏡。
製造業持續低迷,廉價天然氣和原油被俄烏戰爭切斷,美國現在又計畫部署飛彈抗俄,智庫預估未來6個月的經濟景氣指數將創下2022年以來最大跌幅,今年經濟正成長無望。種種跡象顯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正一步步重蹈「歐洲病夫」的歷史覆轍。何以致此?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川普接受美媒專訪時說,台灣應支付美國保護費,川普在總統任內最後一位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17日對彭博資訊說,自由世界正意識到來自中共的威脅,台灣應增加國防支出,至少占國內生產毛額(GDP)5%,以展現自我防衛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