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今天(22日)將公布10月失業率、人力運用調查結果,先前業界陸續釋出2024年景氣動向,加上外媒彭博資訊報導台積電也考慮在日本蓋第三座晶圓廠,日本有望成為全球半導體製造重鎮,雖台積電回覆「正專注評估在日設晶圓二廠的可能,沒有更多可分享資訊」,但諸多產業與總經消息,可預見2024年台灣的科技業和經濟恐怕更趨動盪。...
藍白整合進入政黨協商階段,首場黨對黨會議今天登場,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約在上午9時30分抵達會場,歷經一個半小時會談,雙方共同召開會後記者會,共同宣示4點結論。...
美國聯準會(Fed)在美東時間11月1日(台灣時間11月2日)舉行利率決策會議。美國商務部日前公布數據顯示,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4.9%,較第2季的2.1%顯著加速,並創下近兩年來最大單季增幅。儘管Fed曾表示今年內會再升息一次,但分析師認為利率按兵不動機率高。 經濟學者也指出,美國個人9月消費支出(PCE)增強,整體及核心通膨率月升幅比8月稍高,顯示消費良好,而潛在通膨壓力溫和升高,估計不會使Fed的立場轉趨鷹派,預料本周會議將再度維持利率不變。
審計部、主計總處、財政部等官員25日赴立法院,提出「所得分配因應對策」,多位立委質疑政府如何改善貧富差距。尤其是蔡政府高舉「台灣人均GDP超越南韓」大旗,卻始終未見積極縮小貧富差距窘境並提出政策作為。 台灣薪資收入不斷倒退,2022年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結果顯示:去年每月經常性薪資年增2.8%,但考量消費者物價指數衝擊,去年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41357元,年減0.15%,不只連續第二年負成長,也創十年來最大減幅。今年薪資仍未見起色,多國戰亂、經濟低迷、產業前景山雨欲來,致消費性電子與ICT產業未迎春暖花開,反而企業主受困大國地緣政治之爭而墊高營運成本、海外布局左支右絀,民眾則慘遇國內通膨加劇、支出攀升打擊。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員工報酬、營業盈餘占GDP的比重以及近年的所得差距。
台股上周在最後一個交易日上漲43點,指數收在1萬6353點,回升至5日線之上。上周台股小漲9點,周線再度由黑翻紅,不過9月台股表現連續第2個月下跌,累計下挫280點、月跌幅1.69%;第三季更大跌561點、跌幅3.32%。法人指出,台股為全球與AI高度相關的市場,指數自7月底高點拉回以來,下檔支撐買盤湧現,即使中秋連假前明顯量縮整理,1萬6200附近已見低接買盤跡象,隨著時間進入第四季旺季,基本面行情及選舉行情即將啟動,未來表現空間仍值得期待。...
美國史上政府關門最久的一次關了幾天?哪一位總統任內最常關門? 近日美國眾議院內主張大砍政府支出的共和黨極右派杯葛新會計年度撥款法案,眾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若在9月底之前無法說服黨內死硬派妥協,聯邦政府在10月1日開始的新年度將無經費可支出,政府又將關門,屆時將有數百萬聯邦政府員工被迫放無薪假。根據華盛頓郵報,這將是美國政府自1981年首度關門以來第16度關門,又碰上美國汽車廠工人大罷工、物價悄悄上漲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對美國經濟將造成什麼衝擊?
上周台股受美股拖累,指數開高走低,收在1萬6576點,9月第一周台股週線再度收黑,終止連二紅,單周下跌68點,且市場觀望氣氛濃厚,日均量下滑到2473億元。法人表示,台股近期多空交戰,短線盤勢上檔有壓、下檔有撐,建議投資人以產業展望正向、市場青睞族群為主,而只要指數守穩半年線,中長線多方趨勢不變。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近期接連拋出觀光、老農津貼、癌症基金、80歲以上廢巴氏量表等政策,昨再提出65歲以上民眾以及55歲以上原住民,排富後全額補助健保,還不忘酸民進黨在他公布政見後都「拿香跟拜」。據悉,侯團隊決定採短打策略,找出可以超越執政黨和其他總統參選人的政見主張,抓到對人民真的有用,又可以讓社會有感的政見出擊,目標是在9月14日訪美前讓自身民調坐穩第二。 另一方面,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昨宣布啟動連署,但他拋出的在野陣營喝咖啡談整合仍沒下文。國民黨中常委范成連3日陪同郭台銘造勢,國民黨昨立即開鍘,對范做出停止黨權2年的處分。黨內也已點名在范成連後的下個觀察對象是「她」,不會容許違紀行為形成骨牌效應。
有家丹麥藥廠,過去100年賣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平平穩穩,最近股票狂飆,市值突破4000億美元,超越丹麥全國的GDP,是不折不扣的「富可敵國」、「護國神山」。已經有經濟學家建議,今年起統計丹麥GDP時,這家藥廠需要獨立出來計算。 然而,在一些丹麥人眼裡,儘管製藥業對國家經濟成長居功厥偉,卻也引發對「荷蘭病」的擔憂...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113年度總預算,歲出、歲入編列雙創新高,國防整體支出高達6080億元,預估年度舉債逾1700億元。
行政院今大動作舉行記者會,大陣仗由正副院長陳建仁、鄭文燦親自出席,對外公布明年度的中央總預算案,其中歲出、歲入額度雙雙創下新高,年度還債數也高達1150億元,顯然是對在野黨不斷抨擊「作假帳」之下的一次正面反擊,欲展現蔡政府執政8年的財政成績。 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從舉債額度背後的對GDP的過度樂觀、猶如未爆彈的多項特別預算案、加上大玩文字遊戲的台電虧損及勞保財務困境,民眾都看不到一旦未來財政亮紅燈,政府該怎麼辦?
行政院主計總處18日將發布經濟預測,更新國內生產毛額(GDP)預測。由於出口衰退、投資表現不如預期,全年GDP成長率幾乎確定難以「保二」。 主計總處資料顯示,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1.45%,較5月預測數減少0.37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經濟衰退0.72%,顯示經濟動能疲弱。在第三、四季預測不變前提下,今年經濟成長率估降至1.95%,跌破2%大關。
台灣教改頻繁,學位泛濫成災,普遍貶值或者根本就是虛有名號。許多博士、碩士、學士被困得無所適從,若非從屈指可數的幾家名校畢業,大多難以事事,最終成為社會的負擔。在2018年台中市舉辦的某次招聘會議上,儘管招聘廣告只要求6年制小學畢業生的學歷,卻吸引逾千人申請300個臨時清潔工的職位,其中不乏擁有學士、甚至碩士學位者。 今天說台灣的大學畢業生每月賺22K有些誇張,但與事實相差不遠,似在步菲律賓的後塵,造成教育產出與就業機會差距。菲律賓擁大學學位者的素質參差不齊;有講流利英語的專業學科畢業生出國,擔任家庭傭工,以獲得微薄收入營生。22K低薪的另一個極端現象,則是有人完成學業後,不事生產,樂得當個不就業、不進修、賦閒父母家、免費吃住的啃老族…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第31個會員國芬蘭6月20日迎來二戰以來最右翼的政府:歐爾波(Petteri Orpo)將率領中間偏右的保守派國家聯合黨(NCP),攜手國會第二大黨極右翼芬蘭人黨(Finns Party)及其他兩個小黨,組成聯合內閣。
國發會景氣燈號連五藍,出口統計已經連八黑,主計總處大幅下修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到-3.04%,如果後三季預測不變,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1.67%,確定保二無望,一連串負面消息讓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也終於鬆口「保二是挑戰」。目前來看,政府似乎認定今年經濟保二關鍵,得靠疫後特別預算效益帶動,但僅此一招,恐怕難解國人之憂,相關單位應端出更多牛肉,度過今年經濟逆風。
經濟部統計處20日公布3月外銷訂單數據。經濟部預估3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80億美元至500億美元,年減23.4%至年減20.2%,恐陷入「連七黑」。第一季1376億美元至1396億美元,將較去年同期衰退20.5%至年減19.3%。...
聯合國估計,印度將在4月14日這一天全國人口達到14億2577萬5850人,超越中國大陸成為世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2023年經濟展望時表示,在充滿悲觀情緒和經濟步履蹣跚的一年中,印度仍然是個亮點。印度和中國預計將貢獻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的50%。像蘋果這樣的大公司正在將產能轉移到該國,印度央行認為該國將在2029年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然而,印度在迎接人口紅利時期之前,卻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恐怕沒那麼容易...
大陸全國政協、人大兩會在今、明兩天分別召開,這次兩會看點不少。首先,它是中共二十大後新一屆政府的首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也是包括國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委員會領導階層的換屆會議。其次,根依剛開完的中共第二十屆二中全會決議,一些部門部門將進行機構改革。
大陸的國家統計局網站17日發布2022年全年的GDP,這以「2022年國民經濟頂住壓力再上新台階」為標題的國民經濟運行情形數據中透露,經過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人民幣121兆02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前一年增長了3.0%。而中國大陸共31省市陸續制定了2023年GDP增速目標,最低為4%,最高甚至達到9.5%,今年大陸GDP可能如眾多外國投行預期逾5%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