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窗

不少大學教師都有挫敗的升等經驗,論文發表的量化評鑑指標,讓每個人彷彿進入「學術競技場」。圖為大學校園示意圖,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升等幕後/拚升等不只研究壓力 不想當濫好人也要付出代價?

一流大學的學者一生平均離婚兩次,一次在升等副教授時,另一次則為升等教授,原因是研究壓力很大,這是清華大學講座教授李國賓在美國聽過的笑話,他曾在南部一所國立大學擔任系教評會委員,因「涉世未深」接連對大老推薦人選有意見,他後來要升等副教授,才知道不光是研究壓力,他還要為自己申張正義及堅持原則付出代價,不過,他提醒,鄉愿及爛好人的學術生態終將反噬自己。

有頂大研擬優化升等制度,要求送審人學術成就應列在國內同領域同等級教師前40%或50%,或送審論文須有國外共同作者列為條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升等幕後/頂大擬要求升等論文須國際合作 連愛因斯坦都難達標?

學術著作審查是大學教師升等重要一環,建立標準化的外審制度有其必要。有頂尖大學正研擬優化升等制度,要求送審人的學術成就應列在國內同領域同等級教師前40%或50%,或是考慮將送審論文須有國外共同作者列為條件。不過有學者指出,此舉恐造成「掛名」亂象,難道愛因斯坦是因為有國際合作而偉大的嗎?

以北一女中本學年高二編班為例,傳統的文法、商管第一類班群為5個班,第二類理工班群4個班,第三類醫護班群最多則有11個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中三類組醫護班群變多 搶讀數A背後不光為了就業

今年申請入學以人社學科為主的大學招生多受挫,名額使用率跌破7成。近年選讀文法商管班群的高中生愈來愈少,經訪查多所明星女中,今年即將升高二的學生未因半導體、AI選擇理工,而以醫護班群為主。這現象除是就業考量,為何與選攻數A的升學策略也有關?

監察院日前發文教育部,提醒大學教師須面對PR值差異大的學生。大學教師也發現,近年不只同系學生程度落差大,就連學習意願、態度也不一。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低分高就問題浮現 大學生程度落差大是否該重新規畫課程?

少子化下大學名額未減,導致學生板塊「向上挪移」,比起以往多能如願進入較好的大學學系,許多學生、家長認為賺到了,但低分高就問題漸漸浮現,同一科系出現PR值、程度差異極大的學生,甚至學習意願、態度落差也很大,學者指出,與其要求大學老師因材施教,更應思考招生策略是否該調整了。

私立大學近年對教授的考核越來越嚴格,使出各種評鑑奇招「卡」年終和晉薪。有私大教師感嘆,這樣反而逼教師「十項全能」,退休變「下流老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升等幕後/KPI未達750分就卡加薪晉級 教授退休變下流老人困境怎解?

私立大學近年因招生困難,對教師的KPI越來越嚴苛,中國醫藥大學近日修改評鑑辦法,總積分未達750分,不晉級、不發年終、不得申請升等教授。教師會預估,實施後,醫學院低於750分的教師恐高達56%;教師哀嘆,用分數「卡」大家的晉級升等,這種無良到要讓大家退休變成下流老人的法規,合法性在哪裡?

台灣的大學教師升等制度,真有「學閥的徒弟」可以平步青雲?有年輕教師私下透露,很羨慕「有大老帶」的同事,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升等幕後/羨慕「有大老帶」少走冤枉路 菜學者拿大計畫反成變相懲罰?

台灣的大學教師升等制度,讓很多「優秀」的人上不去,但常有「學閥的徒弟」平步青雲,這類「都市傳說」沒少過,不過,確實有年輕教師私下透露,很羨慕「有大老帶」的同事,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太「菜」的學者拿到大計畫,反被「變相懲罰」。一名頂大教授感慨,學術界盤根錯節,關係要打通,才不會走得太辛苦。

有大學教授私下透露,學術圈有很多看不到的「障礙」,潛規則是「決定要送哪些外審委員時,就已經決定送審結果。」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升等幕後/送外審絕不能送錯人?判斷教授學術成就看2關鍵

今年大專校院教師升等審查陸續完成,台大、陽明交大等都有人沒過,理由是外審委員認為,送審著作雖已刊登國際期刊,但學術表現未達升等標準;但有一說學術界有「潛規則」,決定要送哪些外審委員時,就已經決定送審結果,所以送外審絕對不能送錯人,升等公平性真的存在嗎?為什麼「湊點數」會是升等的障礙?

成大教授洪瀞14歲負笈美國,28歲學成返國,毅然放棄高薪,回台任教。圖/洪瀞提供

逆風海歸/成大教授洪瀞放棄高薪返台 盼給年輕師試誤和拓荒空間

成大土木系教授洪瀞,是哥倫比亞大學土木工程與工程力學博士,並拿到美國NASA獎學金,原於國際半導體設備大廠工作,9年前返台任教。他接受聯合報數位版專訪,暢談放棄高薪海歸的原因。 洪瀞坦言,國內年輕教授起步時面臨嚴苛的生存條件挑戰,他做了哪些調整?而他去年升上正教授,對台灣教育現場也有深刻的觀察。

台灣高教人才不斷被陸港澳陸星等國家挖角,但也有人逆勢回台教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逆風海歸/3年就升副教授!海歸學者認玉山計畫助益大 但加薪非回台誘因

台灣高教人才不斷被陸港澳陸星等國家挖角,但也有人逆勢回台教書。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龔仲偉,原在化學領域最頂尖的美國西北大學化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6年前決定回台,並在最短時限3年升上副教授,他為什麼願意回台灣?玉山青年學者計畫如何讓他的馬步紮得更快更穩?

台大醫學系並非第一個在繁星和申請入學採記學測社會科的醫學系,當年馬偕醫學院全台首創採計社會,曾被質疑可能招不到學生。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醫科重人文/人文素養比英文重要 台大醫學系選才防考生「棄醫從資」?

醫學系採計社會科,台大醫學系不是第一也不是唯一,當年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全台首創採計社會,曾被質疑可能因此招不到學生,如今醫學系龍頭台大醫學系也跟進,卻被認為是高招的選才策略,在AI浪潮下,社會取代英文,真能避開「棄醫從資」的重複考生?

台大醫學系日前公布,自115學年起繁星推薦、申請入學,改採計社會科而捨棄英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醫科重人文/變相求全才?台大醫學系改採社會棄英文 學者:更嚴非更簡單

台大醫學系日前公布,自115學年起繁星推薦、申請入學,改採計社會科而捨棄英文,但這勢必增加學生負擔,無形中也加劇三類組和一類組考生的競爭。學者質疑台大醫此舉是變相追求「全才」,也有高中老師直言,教改多年以後,台灣最高學府仍無法擺脫學生「讀到滿」的思想,不啻是台灣適才教育的悲哀。...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個人申請招生掛零,校方回應外界的「AI浪潮」一說讓學界炸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個申搶人才/成大歷史系個申掛零藏3隱憂 文組招生如何拋開過時觀念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個人申請入學招生掛零,校方回應的「AI浪潮」一說讓學界炸鍋。學者分析掛零主因應是招生技術失誤,學者指出,此風波可看出三大隱憂,南北失衡、數位轉向和職涯發展,少了頂大當「防火牆」的大學,拋開過時招生觀念是當務之急。

教師流動有助於學校體質換血,但現實往往像「食物鏈」,對頂大而言,最傷的莫過於培養成熟的中生代教授被挖角。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授困局/大學教授離職如殘酷食物鏈...中生代被挖角為何對大學最傷?

教師流動有助於學校體質換血,但現實往往像「食物鏈」,前段學校挖角中段學校教師,中段挖角後段,後段學校註定成悲歌。對頂大而言,最傷的莫過於培養成熟的中生代教授被挖角,在資訊AI領域還有產業界競爭。私校面臨退場潮,學者擔心轉到「招生堪虞」的學校又是一大風險。

台灣的大學教師薪資普遍遠低於國際高等教育市場,經濟及社會地位在亞太地區敬陪末座,加上限期升等與日趨嚴苛的評鑑,大學師資流失嚴重。此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授困局/賠錢離職、賣屋求去 為何這兩個時間點是大學教師離職高峰?

大學師資流失嚴重,全台近五年減少3487人,除了薪資遠低於國際高等教育市場,某醫學私大助理教授寧可賠錢離職、賣屋求去,竟是受不了日益嚴苛的升等制度。大學教師離職高峰落在「兩個時間點」,績效掛帥的高教制度,讓許多大學教師喘不過氣。

台灣科技新創圈AI專家程世嘉在臉書上公開表示,反對台灣的學生在AI開始起飛時,一窩蜂開始轉系到資訊、資工、資管等相關科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黃仁勳風潮台灣教育倒向半導體 學者憂比揠苗助長更釀災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掀起AI風潮,也引發台灣教育是否過度傾斜半導體論戰,甚至有許多家長期待子女提早投入;頂大教授憂心表示,在沒有完備基礎學識之前強灌半導體學理,就好比沒有訓練沒有裝備就讓年輕人去登高峰相當危險,比揠苗助長更殘忍,且人才太偏往某一個產業,未來人才失衡恐又是另個災難。

根據國科會2023年最新統計,近10年高等教育部門研發經費,八成仍來自政府部門,企業部門僅占一成多。圖為國立台灣大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輝達感謝17所大學產學合作 為何高教研發經費企業只占1成?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日前於Computex期間開講,螢幕秀出合夥企業和17所大專校院名單。近年來政府大力投資半導體、AI等護國神山群,連帶影響教育政策和人才培育目標。然而根據國科會2023年最新統計,近10年高等教育部門研發經費,八成仍來自政府部門,企業部門僅占一成多。

教育部著手調整113學年資通訊外加名額占比,國立大學僅能擴充5%,私立則能擴充15%,也代表台清交等頂大均將減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部資通訊人才培育轉向 非電資理工生研究所跨行科技產業增多

教育部精進資通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原本大學資通訊相關科系均可外加10%招生名額,聯合報數位版掌握,教育部決議114學年,公立大學擴充名額再減。學者指出,現在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拉近,不一定要非上公立大學不可,有不少非電資理工大學生,研究所轉行資通訊領域,因為科技產業更喜歡碩士生。

一名高三生申請某間藝術大學沒錄取,直接去學校向教授討說法,引發教育工作者們熱議。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普信時代/少子化助長教學現場惡化 普信生如何學習接受失敗?

一名高三生申請某藝術大學沒上,為此「殺」去學校問落選原因,有網友批評此舉是「普信」。「普信」一詞出自大陸脫口秀節目,意指普通卻充滿自信,這名高三生的故事引發教育工作者熱議,有大學教師直言學生上課吃麵、啃雞排是常態,甚至把老師當喜劇演員;也有高中老師怕講話太大聲打擾到睡覺學生,恐被投訴。若如大學教授們所預言,「普信趨勢」無法擋,那麼家長和老師,如何避免教出普信生?又該如何與他們互動?

一名高三生申請某間藝術大學沒錄取,直接去學校向教授討要說法。學者分析,這是躺著就能進大學造成的「普信」現象。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普信時代/面試不錄取找教授討說法還要求翻譯作業 普信生為何自認好棒棒?

一名高三生申請某間藝術大學沒錄取,她直接去學校向教授討要說法。一名頂大英文系教授收到學生寄信給他要求幫忙翻譯英文作業;學者分析,這是躺著就能進大學造成的「普信」現象,但也有大學教師肯定考生,勇敢為自己爭取權益;普信生們的特質是什麼,出了社會吃過資本主義的鐵拳才會覺醒?

Bito創辦人暨創意總監劉耕名幼年被診斷出重度弱視,視力沒有其他人好,反而讓他走出另一條藝術之路。媽媽對他的無條件支持,陪他頂著太陽上山追甲蟲,更是啟發他不平凡的關鍵。記者曾原信/攝影

跨界新學力/非典型家庭教育造就不平凡 劉耕名感謝媽媽擁抱他的不完美

Bito創辦人劉耕名(Keng Liu)五歲時被診斷出重度弱視,喜歡畫畫,熱愛昆蟲,媽媽不但支持,還會陪他頂著太陽上山追甲蟲。長大後,劉耕名也像甲蟲般自在地追尋光,甚至拿下設計最高殿堂D&AD的大獎,他認為是媽媽啟發了他的不平凡,聯合報數位版帶大家一探他們家的非典型教育。...

Bito創辦人暨創意總監劉耕名大學時就讀台大昆蟲系,後來到紐約藝術學院攻讀電腦藝術創作,辦公空間中仍然掛著該學院的海報,提醒自己永遠不會太遲。記者曾原信/攝影

跨界新學力/從昆蟲系跨到設計圈 Bito創辦人劉耕名創業轉職不怕失敗

新出爐的總統創新獎,同時也是設計界大獎「黃鉛筆獎」得主,Bito創辦人兼創意總監劉耕名(Keng Liu),大學念的是昆蟲系,卻到紐約學動態影像,他的創業成功,不是靠學科成績,而是跨界新學力,他建議焦慮的家長,順著孩子興趣發展,也給大學生一句忠告,不要怕轉職與失敗。...

日本大學兼任教師任課1.5小時的薪資,15年間漲幅約20%。圖為疫情間大學校園教學情形。路透

兼任師哀歌/兼任師淪高教底層也不敢抗爭 日、美15年內調薪最多4成

國外有「兼任下流」,台灣的兼任教師則一直處在高教底層,生活困難,有資深教授揭露,兼任教師最難團結起來對大學施壓,因為怕丟了工作影響生計。教團指出,日、韓的兼任教師待遇至少10、20年間都能調薪,勉強與物價漲幅接近,不像台灣30年未調整。

南部某大學一名兼任講師,今年2月開始的新學期、4月才領到薪水,長達三個月沒收入,系上助理還主動借他錢周轉,讓他覺得汗顏。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兼任師哀歌/沒錢學開車還被學生助理救濟 兼任師仍繼續燃燒教學熱忱

南部某大學一名兼任講師,今年2月開始的新學期、4月才領到薪水,前面三個月沒收入,助理伸援手要借她錢周轉,讓她感到汗顏;另一名在大學兼課的助理教授也因收入不穩定,連駕訓班的報名費都付不出來;兼任教師寒暑假無薪,又被勞基法、教師法遺棄,為何這群人仍不減教學熱忱?

大學兼任教師鐘點費問題,教育部始終未改善,到這個學年度都還有58所私校30年未調。其它有調整的公校及部分私校,標準仍偏低。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兼任師哀歌/鐘點費漲了但…只多30元 兼任師自嘲:可多吃便當免淪街友

全台約有4萬多人在大學兼課,這群兼任教師薪資低、沒年終還被當免洗筷,去年有近萬人被校方以各種理由不續聘,政府今年終於幫兼師調漲鐘點費30至40元, 但仍有58所私校30年未調漲,公立大學也未達標,為何兼任老師工作權益受損,卻不敢發聲?

有大學校長指出,台灣高教最大的問題是大學平庸化,經費不增加,學雜費不調漲,「我們永遠跟不上,更何況我們已經落後了」。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私校突圍/高教吃大鍋飯曾禁用「頂大」兩字 董事會治理如何走向興利?

台灣高教情勢嚴峻,私校在高教體系中經營難度更高。大學董事會是私立學校最高的決策單位,但私校董事會紛爭時有所聞,輕者影響學校聲譽,重者導致學校快速衰敗;學界指出,教育部用一大堆制度「防弊」,不可能「興利」,如何讓董事會不刪學校提出的預算,還會再加碼?有私大校長指出關鍵兩字。

李明瑾完成逢甲大學美國普渡大學電機資訊2+2雙學士學位學程後,就獲得美國知名半導體大廠超微(AMD)系統設計師聘任機會。圖/李明瑾提供

私校突圍/大學生出國拿雙聯學位直接就業 她獲美半導體大廠聘約有兩秘訣

國際化是近年大學積極開拓的戰場,台灣女孩李明瑾完成逢甲大學與美國普渡大學的雙聯學位後,直接「落地」就業,獲美國知名半導體大廠超微(AMD)聘為系統設計師,至今已工作2年,出國讀書期間如何接軌職涯?她大方分享兩大秘訣。...

政府推出私大學雜費補貼後,公私立大學費差距縮小,台灣頂大陣容是否可能重新洗牌引發討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私校突圍/頂大洗牌?學費補助拉近公私立大學差距 學者看好前段私大超車

政府推出3.5萬元私立大學學雜費補貼後,公私立大學費差距縮小,前段私大確實有能力跟地區性國立大學一拚高下,國立私立學校正在模糊化。有學者認為,若奠基於教學及雄厚校產上,集中火力發展重點科研,「教研並重」培育人才,未來幾年很有機會與台成清交等頂大爭一席之地。台灣頂大陣容可能因而重新洗牌?不過也有國立大學校長認為,「教育不能只是追求CP值」。...

屏東大學主修擊樂者樂器資源豐富。圖/屏東大學音樂系提供

女星小嫻也來考!音樂系甩少子化困境 多元轉型拚招生

被認為就業出路可能相對受限的大學音樂系,少子化下招生更受衝擊,紛紛轉型。像屏東大學音樂系開設跨域學分學程,藝人小嫻近年移居屏東恆春,去年也以「特殊選才」考取屏東大學音樂系聲樂組,今年8月將成為大學新鮮人。台東大學音樂系增設不用術科考試的組別,高雄師大則是八成以上畢業生都有正職或出國。

陽明交大中醫系今年首次招生,據悉首次個人申請入學面試,將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三階段的面試為「科學素養評估」。圖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的校園。記者林伯東/攝影

中醫系熱潮/錄取率僅1.6%!陽明交大中醫系下月個申面試 立3關卡嚴篩

陽明交大中醫系今年首次招生,個人申請錄取率僅1.6%。有別於長庚大學和中國醫藥大學培育中醫師,陽明交大聚焦科學研究、醫學工程、醫學管理等中醫人才,二階面試關卡是科學素養評估,校方首度說明評估方式,考生該如何衝進窄門?

陽明交通大學今年首度招生的中醫系,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個國立大學中醫系,其他國立大學對於增設中醫系也躍躍欲試。記者林伯東/攝影

中醫系熱潮/陽明交大牽動中興、嘉大命運?學界:6年內不會新設中醫系

陽明交通大學四度申設中醫系才成功,打破長年以來中醫系四校五系的「365總量天條」。中興大學、嘉義大學也都在積極爭取設立學士後中醫系,教育部已對嘉大做出決議;有學界人士預言,至少6年不會出現新的中醫系或後中醫系,陽交大中醫系甚至會牽動中興、嘉大命運,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