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41歲國小教師黃品哲,歷經16年苦戰,終於在2024年成功上岸,因代理年資提敘,年薪增加二、三十萬元。他直言,把行政工作丟給代理教師等職場歧視,是他一次次咬牙報考的動力,因為不想再被這些人看不起,這位「教甄老戰士」以親身經歷總結出幾項備戰關鍵策略,他也認為教甄制度一國多制、標準不一,亟需改革。
中小學教甄連3年大開缺,卻仍是僧多粥少。曾是女籃國手的張亭婕,連續18年報考教師甄試,始終在第一關筆試止步,她已錯過教甄錄取率黃金期。北市採計代理教師年資,她的薪水與正式教師差異不大,但家長、家人更看重正式教師,張亭婕感嘆,教甄制度僵化,正一點一滴耗損仍對教育抱持熱情的人。
放暑假了,學校關門兩個月,「夏令營」成為不少雙薪家庭唯一選項,家長無奈地說,不是為了讓孩子學才藝、交朋友,而是沒地方去。有家長分享暑期營隊費用,2個月就花10萬元,讓她理智線快斷線,雙薪家庭育兒零後援,暑假只能花錢買照顧?
特教法2023年大修,教育部規畫逐年調降生師比,但長年存在的特教「疑似生」未解決,還有縣市自創「校篩生」、「特氣生」,實際要照顧的特殊生遠高於官方統計,卻很難申請支援人力。有特教師感嘆,特殊生情緒方面問題嚴重,需要花很多時間處理,實在吃不消。
北藝大四年級學生的鍾承典,藝名程典,出身建中資優班、科展常勝軍,原本立志考醫學系當醫生,後來決定擁抱音樂夢,金曲歌王蕭煌奇演唱的電影《器子》主題曲〈默聲〉,也是他的創作,還沒畢業就業界邀約不斷。他的父親是國中校長,始終鼓勵兒子「一定要有夢想」。
21歲大四生黃崇昱,念書只求「混到60分及格」就好,卻在半工半讀中意外找到人生方向,如今已是10家連鎖餐飲店的股東,收入更超越任職中山女高的校長母親。 高一與大學新鮮人現在正面臨志願選填的抉擇時刻,聯合報數位版專訪兩位名校校長之子,他們顛覆傳統升學框架,走出職涯新路的故事,可為學子們,提供另一條參考路徑。
「我也曾是葉永鋕,現在我為學生們開出帶刺的花。」桃園市立武陵高中表演藝術老師葉庭甫說著自己的教育使命。曾因「不夠陽剛」而遭校園霸凌,如今他將傷痛轉化為養分,透過藝術與戲劇為學生創造包容多元的環境,希望守護那些最需要被看見的孩子。
教育部新版校園手機管理草案,明訂國中小學生若攜帶手機到校,應由學校或各班級「集中保管」,由於過去有班上弄丟手機,導師得自掏腰包賠償的案例,教師團體憂心,教育現場恐成為風險前線,認為應「免除保管責任」,否則日後恐引爆更多校園糾紛。
中小學生手機管理近期吵得沸沸揚揚,教育部草案規定高中須經親師生討論,但仍引發手機禁令與數位教育恐「校內互打」的疑慮。包括建中、雄中等多所明星高中,均未限制學生使用手機,甚至視為數位學習的重要輔助工具。
教育部「3+2新五專模式」8月上路,主打免統測、直升科大,全台遍地開班。雖有AI加持,但能否提高國中生選讀技高仍有待檢驗,第一線則先浮現師資荒、國立科大參與意願低等兩大隱憂。首屆專班恐成技職新制白老鼠?
教育部力推新五專模式,技職教育龍頭台科大將攜手北市大安高工首開「技職菁英專班」,與明星高中搶生源,鎖定國中會考30分以上的高分群考生,只要選讀該專班,未來免統測可直升台科大。 近年技職式微,但在AI浪潮下,升學版圖正在重整。免試直升科大的招生策略是考招新選擇,亦或是新賭局?
不少人逃離教職,但也有人選擇入坑。資深教育工作者提醒,年輕世代入坑前應先評估自己,若自覺有這4種性格特質,恐怕就不適合當老師,且當老師很耗能,要能有自癒能力,還必須考量退休金縮水等現實問題。...
很多老師出走教育界,但也有人勇敢跨進去。在大醫院待了4年的護理師W(化名),曾帶實習護理學生,發現指導學生很有成就感,在體驗過人力匱乏地獄職場後決定跳進教育圈,他提醒學弟妹若想轉職,設下停損點很重要;而從軟體工程師轉行當老師的小樹,年薪少了十多萬元,卻喊「我賺到了更重要的東西」。
韓國實境節目「黑白大廚」,來自小學廚房的午餐阿姨擊敗米其林主廚,掀起台韓學餐的比較討論。專家指出,台灣的學校營養午餐成為政治人物開支票的亂源,一出包,就急著把廠商推出來記點了事,學校午餐專法還在卡關,落後日本70年。
全台160萬名中小學生在吃的營養午餐,有三章一Q、食安五環把關,為何屢傳餐點有塑膠片、鋼絲、針頭等異物,還有學生喝到過期餿水湯、吃到疑似食物中毒?出問題廠商為何可以重覆招標?聯合報數位版的這篇報導,將揭露營養午餐頻出包的結構性問題。
114學年度高一新生人數驟降至18.2萬人,跌至歷年低點,全台私立高中職陷入招生寒冬,為求生存,有學校向下增設國中小,女校收男生,更有百年老校改名「新民國際學校」自救。有校長直言,最差的時刻才正要開始,不轉型只能等著退場。
今年國中會考報名人數僅17.5萬人,創歷史新低,私立高中職招生進入「雪崩期」,私中M型化加劇,私校密集的基北區恐成重災區,已連續兩年停招的新北市南強工商,計畫提出停辦申請。學界預警,未來3年恐多達50所私校面臨退場。
新北市國小老師陳民峰因一句「恐龍家長」遭家長提告。他親上火線捍衛言論自由,自行查法條、寫訴狀、準備物證為自己辯護,檢方最後認定屬「合理評論」,予以不起訴處分。這起引發教育界關注的案件,也點燃教師對於校園濫訴與匿名檢舉文化的集體怒火。
2020年「教師法」修法後,導入「校事會議」調查制度,卻引發校園濫訴,連自然課沒教國歌、放假喝珍奶都會被投訴,很多還是匿名惡意檢舉。教師批評,校事會議淪為抹黑老師、打壓異己的工具,也癱瘓校園行政。 教團建議增設「保證金機制」提高檢舉門檻,防堵校園濫訴能有解?
3C教養成為新世代父母的大難題,如何保護兒童心理健康,尊重他們的成長需求,又不會掉入手機成癮?專家提供三方法,並指出,常有孩子使用3C時間到了,還不肯放手,為避免親子衝突,可提前演練如何關機,家長與其強硬檢查孩子手機,不如觀察其情緒與行為變化。
藍鯨遊戲(Blue Whale Challenge)、噴霧劑、吞洗潔劑、火焰和窒息,這些透過YouTube等在網路盛行的自殘挑戰與遊戲,入侵兒少世界,全球陸續傳出有兒童受傷或致命,如今盛傳也傳到台灣,讓家長如臨大敵。
國中會考前夕,網路就開始流傳基北區公立國中錄取建中、北一女的排名榜單,升學輔導專家指出,從北市公校五虎將到第二線小明星學校,因為有「公立的收費,私校的品質」,是許多家長搶進的目標。更有家長採取「雙重卡位」策略,私校、公校同步搶進,超前部署孩子的升學路。
私中不畏少子化招生熱烈,公立明星國中也不遑多讓。許多家長不只提前6年幫孩子設籍卡位,還要月付2500元的「寄戶口費」,就為跨區搶進明星學區就讀。 台北市有明星國中學生跨區就讀比率高達八成。每年5月上演的北市學區爭奪戰愈演愈烈,也對鄰近縣市產生強大磁吸效應。
隨著有證代理教師採計年資上路,台北市過去強力吸引北漂教師的「敘薪優勢」不再,還恐將引發劇烈「脫北潮」。北市公立高中代理教師張維倫說,不用再為守住年資離鄉背井了,他打算返回高雄任教,還能就近孝親;面對脫北潮衝擊,雙北教育局已研擬對策,但能挺得住嗎?
今年8月起,有教師證的代理教師將採計年資敘薪,薪資告別每月4萬多元的死薪水,年輕正式教師薪水,可能反而不如資深代理教師;代理師擔心引反彈,要求資深代理教師扛下更多行政工作,也有校長憂心,會影響報考教甄意願,恐掀起教育人力大洗牌,教育現場兩樣情。
108課綱實施6年,文理補習班卻多了上千家,其中國小文理補習班就占了6成以上,坊間甚至出現「私小專班」。有家長透露,私中會分菁英班與一般班,如果想進入菁英班,基礎從小就要打好,小一開始補英語,小三補數學,到了國中補全科。補教業觀察,不少家長原以為讀私校能省下課後安親與補習費用,但讀私校反而補更兇。
康橋國際學校小學部每年學費高達35萬元;有私小錄取率更僅13%。但家長趨之若鶩,焦急打聽私小準備要訣,提前卡位就為進私中鋪路。而熱門私小辦說明會與闖關體驗,是對家長和學生的雙重面試。
少子化海嘯持續襲來,連公立中小學都備感壓力,紛紛在新生報到前積極電訪、甚至家訪爭搶「自由學區」生源,就怕學生報到人數若不足,恐會減班導致教師超額。教師多不願「被超額」,調降生師比能解?
明星私校招生大熱門,背後卻隱藏教師過勞、工時過長和薪資待遇不公的勞動處境。新竹一對私校教師夫妻檔,致力地理教育推廣,經營10萬人追蹤的人氣教學粉專,卻因長期承受過重工作壓力,接連辭去教職,控訴私校淪血汗工廠。他們的故事,只是私校體制的縮影,而且很少私校教師可以勇敢說「不」。
114學年度中小學教師甄試起跑,但每年流失的正式教師也很驚人,公費生阿凱(化名)教書第二年就想離職,他賠了20萬元違約金後逃離教職,重考上大學牙醫系,如今薪水翻倍。為何穩定的教職鐵飯碗不再受年輕教師青睞?從教師轉職當牙醫的阿凱,親揭職場「年資決定論」,逼得年輕教師不如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