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作家林楷倫繼《偽魚販指南》後再出職人散文《廚房裡的偽魚販》,聚焦在餐廳裡工作的廚師。他跟廚師的感情是什麼?感覺是什麼?楷倫在書中進行了一場場誅心的靈魂拷問。
「現象級」的韓國綜藝節目「黑白大廚」,由80個來自各種餐飲型態的「料理雜牌軍」黑湯匙,挑戰20個成名主廚白湯匙。「黑白大廚」為什麼能把12集料理競賽實境秀,做得這麼有感染力?飲食作家毛奇深入解析。
把茶蒸餾成透明,設計「調茶」、「茶酒」讓年輕世代喜歡茶。台中暖煖私房侍茶師張書榕在傳承傳統茶文化之外,也試圖以新穎的手法,讓茶更貼近生活、更年輕。
燒鳥(日式烤雞串)是近年台灣餐飲相當熱門的項目。如何拿捏從雞肉分切到燒烤的技術,讓雞肉皮酥肉嫩,連續4年入選台灣米其林指南的台中燒鳥餐廳鳥苑主廚湯仲鴻,有一套獨門燒鳥心法。
台灣菜、台灣飲食史是這10年來飲食研究的顯學,李迺澔(鞭神老師)的新書《餐桌上的台灣史》,提供了一個有別於當前台灣飲食史主流論述的史觀。他甚至把台灣最早的食品紀錄,追溯到三國時代沈瑩的《臨海水土志》。
這幾年每逢選舉,就會聽到有人喊「亡國感」。《他鄉.故鄉》這本書的作者、聯合報顧問沈珮君認為,台灣應該沒有哪一年會比1949國民政府遷台那一年的「亡國感」更深。她在書中書寫尹仲容、傅斯年、蕭萬長、曾繁城、黃春明等人在台灣的故事,她稱他們為「台灣行者」——畢生以行動愛台灣的人。
起司對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很西方的食材。但是在古代中國,起司可以填進蒸魚的肚子裡、可以做成餛飩、可以蓋在蒸好的蔬菜上。古人吃起司的方法,創意無限。 一場「起司復刻宴」,重現中國歷代古代食譜對於起司的想像。
從七海官邸廚房小學徒,到新加坡廚界教父。名廚黃清標將湘菜譚府宴,從飯店做到飛機客艙。為什麼他示範廚藝,只教炒豆芽不教煨鮑魚?他的廚藝哲學能給餐飲業什麼啟示?
人力銀行網站上的餐飲旅宿業職缺,已經超過20萬個,比新冠疫情前暴增了一倍。台灣麥當勞日前公布徵才計畫,鎖定的不是學生打工族,而是中高齡跟二度就業。究竟速食業龍頭麥當勞怎麼看現在的餐飲缺工問題?他們有什麼因應之道?
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的巴賽麗廳,在台北提供傳統法國經典菜40年,號稱「台灣最接近巴黎的地方」。最近,他們重新演繹了這些法國傳統菜。 這集節目不但要告訴你這40年來客人最常點的經典菜式哪一道,還要告訴你廚神包庫斯的經典酥皮湯為什麼不是玉米濃湯,以及酥皮湯正確的喝法。
武術家黃鴻璽2011年在北京胡同的四合院裡開客棧「夜奔北京」,教投宿的中外客人練拳。 後來,夜奔北京因新冠疫情歇業,黃鴻璽透過《夜奔》這本書「復盤」夜奔人物故事:能預測天氣的行腳醫師、研究道教氣功的俄羅斯美女、墨西哥毒梟……但書裡要講的更多是為人、處人、待人,與容人的人生大度。
甜點的流行趨勢,從一塊蛋糕,到法菜套餐最後一道的盤式甜點,再到盤式甜點自成一套套餐。最近,盤式甜點套餐像吃日本板前壽司一樣,由甜點師親手遞給你。 曾任米其林三星餐廳甜點主廚、現在創作板前盤式甜點套餐,甜點師韓慧婷解析當前甜點流行趨勢。
台灣人愛吃鍋,你吃鍋先涮肉?先涮海鮮?還是先燙青菜?欣葉餐飲國際經營日式涮涮鍋43年,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李鴻鈞來告訴你,他吃鍋的順序。
政大民族系副教授高雅寧帶領學生記錄一個個台灣越南移民的故事,從台北木柵安康社區開始,有計程車司機、美甲店阿姨,甚至企業千金,集結成《抵達安康》一書,聯經出版。 高雅寧指出,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大家都是移動者。老移民如何接納新移民,新移民又要如何在兩種文化之間轉換、調適,一直是台灣島上住民的重要功課。
今年初,台灣在辣椒粉裡驗出蘇丹紅;2014年,台灣有黑心油;2011年,台灣發生塑化劑事件;1970年代,台灣查出餿水油;甚至早在1950年代,台灣的醬油大規模添加非法防腐劑。 台北糧食協進會執行長、「文青別鬼扯」臉書粉專版主劉志偉的新書《懷舊黑心食品》,提醒我們這些黑心食品的往事,並不如煙。
「好吃,是一種主觀感受還是有客觀標準?」哲學博士王鍾山認為:「你可能問錯了問題!」 他從哲學的觀點、手作料理開一系列「廚房裡的哲學課」,討論「飲食能不能是一種藝術」以及「品味作為一種文化教養」等課題。
國籍航空的機上餐飲在這兩年紛紛強調跟米其林星級餐廳合作,掀起一波「機艙裡的米其林大戰」。為什麼航空公司要跟這些高端精緻餐飲、話題餐飲品牌,甚至是麵包冠軍、甜點職人合作?
過去搭飛機,空服員只會問:「您要雞肉飯,還是海鮮麵?」頂多商務艙問你要不要牛排。這些都已經沒有辦法滿足航空公司跟乘客。 如今,空廚要開始做米其林星級主廚設計的菜、要做世界麵包冠軍的麵包,還要做超商義大利麵。空廚現在有多忙,長榮空廚董事長柯金成說給你聽。
飲食作家毛奇以《足夠好的日常》為題,透過文字與照片寫下365日的生活提案。對她而言,足夠好的日常就是:「喜歡的事,一直去做。」你認同嗎?
1934年,新竹東門市場附近開了第一間百貨公司,新州屋。90年後,歷經三年修整,新州屋要用「飲食」來開啟新的一頁。為什麼是飲食?
聯經出版與2Plus灣加遊戲合作了一款以早餐為主題的桌遊「吃早餐啦!」,是從聯經2021年出版的《台灣早餐地圖》繪本改編。遊戲中將70種早餐化做卡牌,拆解出9種美味要素,透過請客吃飯推測朋友的喜好,讓自己成為最會交朋友的人。 以圖書為主的出版社與桌遊設計公司,在現今各種網路、聲光效果具足的影音、娛樂中,能為傳統媒體內容開出一條新路嗎?
「食物設計」是近年餐飲界的顯學,它不只是設計擺盤、菜色、食品包裝,舉凡能增進人與食物間的行為或活動,都是食物設計的範疇。來聽聽台灣第一本關於食物設計的專書《食物設計Design Beyond Food》(果力文化出版),兩位作者如何介紹這門新興的學問。
米其林一星餐廳山海樓,在春天設計了潤餅宴,秋天設計了蟹宴。跟著季節食材設計菜色,是這間強調傳統台菜、台灣老味道餐廳的特色。但是隨著氣候跟環境劇烈變遷,現在餐廳跟著節令設計菜色,竟然也是很大的挑戰,為什麼?
現代人都講究吃,但要怎麼吃得更有學問、更有品味?2022年《食農教育法》公布施行,飲食文化研究者、食材專家徐仲以「醬油」為主題,設計了一系列課程。
疫後你去日本玩了嗎?因疫情暌違三年的日本,現在有什麼不同? 台灣人喜歡去日本不是新聞,旅遊作家吳東龍以《東京再發現》這本書,從設計、品味的角度,看讀者看後疫情時代的東京有什麼變化。
威士忌執杯大師林一峰與北歐咖啡烘焙大賽冠軍陳志煌合著《咖啡威士忌大師課》一書,從製程、風味,一路談到調飲跟搭餐。在「好喝」之外,如何拓展品飲格局,欣賞更多飲料的風味,來聽聽大師如何建議。 ※ 提醒您: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如果外國朋友來台灣,你會教他們做什麼菜? CookInn Taiwan旅人料理教室創辦人蔡佩君最近出版一本英文食譜《Tast Taiwan:Recipes from Taiwanese Home Kitchens》,希望透過飲食,跟外國人講台灣的故事。
位於屏東的福灣巧克力,有71%的食材都來自方圓80公里以內。創辦人許華仁將台灣日常風味注入巧克力,讓台灣人更認識巧克力;也希望透過如此風味的巧克力,讓西方人更認識台灣。
新生代詩人詹佳鑫,同時也是新竹高中國文老師,最近將他從高中、大學、研究所,到為人師表之後的心情文字紀錄,集結成《請問少年》這本散文集,由聯經出版。如今看學生,對照自己的高中時代,90後的作家有什麼特別感觸?
「女人迷」創辦人張瑋軒是總統稱讚的女性創業家典範、是影響台灣前20名的女人。她在創業經營之外,也沒有放棄書寫,她出版的《我的世界一定要有貓尾捲捲巷》、《把自己活成動詞》風格差異頗大。她為什麼要活成動詞?她是怎麼成為一個「愛吃的人」?她又怎麼看台灣今年掀起的MeToo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