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饗時光

1958年伊朗國王巴勒維(左三)訪台,副總統陳誠(左二)在台中霧峰省議會設宴款待。左一為外交部長葉公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讀饗時光 EP95|舌尖上的外交 你不知道的國宴故事(上)

國宴是國家最高規格的款待方式,也是展現國家文化和實力的舞台。但你知道什麼是國宴嗎?不是每次總統請客都叫國宴。國宴有什麼定義和規範?國宴的菜色是法式還是中式?誰可以改變國宴的菜單?國宴的服裝有什麼要求?一場國宴要花多少錢?本集節目將帶你一探國宴的神秘面紗。

義大利披薩有各種型態,拿坡里披薩工藝更在2017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路透 Sipa USA

讀饗時光 EP94|你吃過炸披薩嗎?披薩冠軍揭秘Pizza Fritta

「世界披薩職人錦標賽」有一個比賽項目是炸披薩Pizza Fritta。炸披薩怎麼製作?口感如何?準備前進義大利的台灣預賽冠軍楊榮心為你解釋什麼是道地的拿坡里披薩,以及炸披薩究竟是什麼。

2002年台灣曬鹽畫下句點,仍有一群鹽職人努力保存台灣的鹽業文化、維繫台灣鹽的風土與風味。圖/翻攝自洲南鹽場臉書

讀饗時光 EP93|台灣鹽的風土與風味

台灣的曬鹽歷史可以回溯到荷蘭人、鄭成功的時代。300多年後的2002年,由於全球化市場的競爭,台灣曬鹽畫下句點。然而還是有一群人很努力在保存台灣的鹽業文化、維繫台灣鹽的風土與風味。

飲食作家蔡珠兒認為,台灣與香港兩地最大的交集是食物,台港都愛吃,飲膳產業發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讀饗時光 EP92|蔡珠兒的台港飲食觀察(下)

香港人直率,醒目明快;台灣人婉轉,節奏悠緩。飲食作家蔡珠兒認為,兩地最大的交集是食物:台港都愛吃,飲膳產業發達,舉世飄香。 她以食物為文本,參照脈絡、比較異同,讓台港風味「鴛鴦並呈」,策畫了一場相互呼應、彼此比拚的餐會。

飲食作家蔡珠兒認為,台灣與香港兩地最大的交集是食物,台港都愛吃,飲膳產業發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讀饗時光 EP91|蔡珠兒的台港飲食觀察(上)

香港人直率,醒目明快;台灣人婉轉,節奏悠緩。飲食作家蔡珠兒認為,兩地最大的交集是食物:台港都愛吃,飲膳產業發達,舉世飄香。 她以食物為文本,參照脈絡、比較異同,讓台港風味「鴛鴦並呈」,策畫了一場相互呼應、彼此比拚的餐會。

香檳的氣泡,讓這款酒無論在慶祝場合噴灑,或高檔餐廳品飲,都受歡迎。美聯社

讀饗時光 EP90|喝懂香檳 只要知道幾件事 ft. 香檳大師萊特

香檳為什麼有氣泡?香檳釀造為什麼要轉瓶?為什麼「小農香檳」會流行?台灣第一位「香檳大師」林才右(萊特),把他研究香檳的知識、心得列成了34個問題,收錄在《香檳大師萊特與你聊香檳》這本書中。

作家馮國瑄出版第一本散文集《黑霧微光》。圖/翻攝自皇冠出版臉書

讀饗時光 EP89|家的味道不是過去式 馮國瑄的《黑霧微光》

在家燒菜、在家宴客,請一尊分靈媽祖回家供奉。這是作家馮國瑄建立屬於自己「家」的儀式感。他的最新散文集《黑霧微光》,寫人性的幽微跟尊嚴;寫他跟親人和解、跟這個世界和解,以及,跟他自己和解。

作家黃庭鈺出版散文集《隱身術》,寫現代人渴望抽離日常生活,尋求身心安頓的心境。記者李承宇/攝影

讀饗時光 EP88|文學獎作家的國文課現場

新生代作家黃庭鈺出版散文集《隱身術》,寫現代人渴望抽離日常生活,尋求身心安頓的心境。 黃庭鈺是文學獎常勝軍,同時也是新竹女中國文老師。她如何觀察現今的教學現場?她的作文課會教給學生什麼寫作祕訣?

辛香料的基本味分為辛、甘、酸、苦、鹹、澀,咖哩是集大成。圖/翻攝自「辛香料女王的12道世界咖哩課」簡介影片

讀饗時光 EP87|辛香料的學問(下) ft. 辛香料女王陳愛玲

辛香料在台灣家常菜裡出現得不頻繁。來自馬來西亞、長年研究世界各國辛香料的陳愛玲,如何拆解辛香料成「辛」、「香」與「調味」三大類?她又要如何在台灣菜肴中加入辛香料元素而不突兀,創造新風味?

東南亞咖哩最大特色是使用香料與新鮮香草,包括南薑、檸檬葉、香茅等。圖/翻攝自「辛香料研究院 i Spices」臉書粉絲團

讀饗時光 EP86|辛香料的學問(上) ft. 辛香料女王陳愛玲

辛香料在台灣家常菜裡出現得不頻繁。來自馬來西亞、長年研究世界各國辛香料的陳愛玲,如何拆解辛香料成「辛」、「香」與「調味」三大類?她又要如何在台灣菜肴中加入辛香料元素而不突兀,創造新風味?

全球最佳餐廳Noma宣布將關店轉型,震撼全球餐飲界。圖為Noma員工在廚房處理食材。法新社

讀饗時光 EP85|從Noma轉型看精緻餐飲的未來 ft. MUME主廚林泉

今年初全球最重要的餐飲新聞,莫過於丹麥Noma餐廳決定關門,轉型成以實驗廚房、電商為主的經營型態。Noma拿過米其林三星、全球最佳餐廳,一個人餐費約新台幣1萬5千元,而且全世界的饕客都在排隊,都覺得為了滿足客人高標準的期待,付出的大量時間、人力和工作壓力,「已經快撐不下去了。」 精緻餐飲(fine dining)目前的經營困境有解嗎?未來大多數客人還能用負擔得起的價錢,吃到Fine dining嗎?

紅樓夢將林黛玉的房間描寫成「哥兒的書房」。圖為崑曲黛玉葬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讀饗時光 EP84|薄鹽少油枸杞芽 從大觀園小灶看紅樓飲食

東華大學人社學院教授朱嘉雯在聯合報系音頻產品「一刻鯨選」開的課程:人間遊藝:走進《紅樓夢》的經典世界,從現代觀點看紅樓夢的美學與美食。

東華大學人社學院教授朱嘉雯在聯合報系音頻產品「一刻鯨選」開設《紅樓夢》音頻課程。圖/翻攝自一刻鯨選網站

讀饗時光 EP83|敷面膜讀紅樓夢 大觀園裡玩桌遊

東華大學人社學院教授朱嘉雯在聯合報系音頻產品「一刻鯨選」開的課程:人間遊藝:走進《紅樓夢》的經典世界,從現代美學、設計觀點,甚至是現代自由開放的思想,領讀《紅樓夢》這部18世紀出版的文學經典。

生猛的台灣熱炒文化,除了冰涼啤酒,也可搭配冰鎮過的白葡萄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讀饗時光 EP82|吃熱炒、鹹酥雞 該搭什麼葡萄酒? ft. 喝吧!葡萄酒

「五星級開麥啦!聯合開 Pod 雙周年慶」特別節目,邀萄酒Podcast「喝吧!葡萄酒」來作客,輕鬆聊各種你想不到的餐酒搭配。

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皮國立以「補養」為題主編《華人大補史》論文集。記者李承宇/攝影

讀饗時光 EP81|那些年,我們一起吃的補

台灣街頭巷尾的飲食文化中,充滿著各種具有「補養」的菜色,從早期的香肉鍋、燉鱉湯、蛇湯,到1980年代之後逐步在街頭林立的羊肉爐、薑母鴨等。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皮國立主編《華人大補史》論文集,試圖從這個貼近生活的主題,開啟讀者對於補養的另一番想像。

小說家張草以新作《大圍牆記》開啟「末世三部曲」,探討身處末世的人類將何去何從。圖/取自皇冠出版臉書

讀饗時光 EP80|什麼是科幻小說精神?張草談「末世三部曲」

量子電腦為什麼要叫「瑪麗亞」?直立人跟智人的DNA可以混合嗎?象徵人工智慧的量子電腦,竟然「創造」了它的「創造者」:人類。 小說家張草以新書《大圍牆記》開啟了他的「末世三部曲」,也開啟了對末世、對人工智慧、對輪迴的想像。

2023台北國際書展6天共吸引逾50萬人次參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讀饗時光 EP79|為什麼現在還有人買書?聯經出版總經理一句話突破盲點

台北國際書展上周落幕,後疫情時代,台北第一場正常規模的書展,有吸引超過50萬參觀人次的熱潮,也有參展出版社觀察,「提袋率」買氣不如以往。聯經出版總經理陳芝宇在一場書展論壇裡談「出版經營的挑戰與創新」,她怎麼看今年的書展跟書市,又怎麼看出版的未來?

Le Kief餐飲品牌創辦人易柏翔嘗試以Winetail打造完美的餐酒搭配體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讀饗時光 EP78|你喝過Winetail嗎?關於餐飲的體驗與實驗 ft. 易柏翔 Seven

餐飲人易柏翔(Seven)從酒吧跨足餐廳,從亞洲50最佳酒吧Room by Le Kief到曾經在古蹟裡經營的MAD by Le Kief,他透過高度的實驗性營造餐飲體驗。結合葡萄酒(Wine)與調酒(Cocktail)概念的Winetail,就是這種嘗試下的產物。 Winetail是以人定勝天的姿態對傳統葡萄酒觀念的褻瀆?還是完美餐酒搭配的未來趨勢?

在法國,餐廳只要能名列米其林指南,就代表是法國排名約前5%的餐廳。路透

讀饗時光 EP77|新春回顧:新的一年 就從吃懂米其林開始

2018年,美食聖經米其林指南與交通部觀光局合作,來台灣評鑑。從一開始只評台北的餐廳,然後到台中,去年到了台南、高雄。 這集節目讓我們回顧《讀饗時光》第二集(2021年8月22日首播),由高雄餐旅大學研究美食評鑑的蔡倩玟教授,為聽眾朋友解析米其林指南的歷史發展,以及評鑑標準。

欣葉復刻40年前台灣宴席菜,以繁複手工形塑宴客的慎重與華麗。圖/欣葉台菜提供

讀饗時光 EP76|【新春回顧】大年初一 再聊老菜新吃

《讀饗時光》從前年8月開播以來,做了不少「老菜新吃」的主題,希望這種跨越時空的飲食對話,能讓聽眾朋友覺得有趣、好吃,又可以有一些關於飲食文化的思考。 去年終於拿到米其林星級的欣葉,也重新詮釋自家的老菜。大年初一,我們來重溫欣葉這一席40年前的創意台菜(2022年11月13

台北萬豪酒店中餐總主廚高鋼輝從香港到台灣將近40年,就做了30年的飯店年菜。圖/台北萬豪提供

讀饗時光 EP75|國宴主廚說年菜 ft. 高鋼輝

台北萬豪酒店中餐總主廚高鋼輝是2016年總統就職國宴主廚,他從香港到台灣將近40年,在台灣就做了30年的飯店年菜。 香港的年菜跟台灣有什麼不同?台灣30年前的年菜,跟30年後的今天有什麼不同?高鋼輝將在節目裡細說從頭。

廚藝挑戰賽除了作品要漂亮,評審還會檢核食譜是否真的可執行。圖/取自臺北國際廚藝挑戰賽臉書

讀饗時光 EP74|手指小食不要做到讓人吃飽 國際廚藝賽的眉角

時間壓力緊迫、突發狀況不斷,這是廚藝挑戰賽的現場,也是每個廚師在廚房裡的日常。如何在高壓的環境下,發揮實力與創意,考驗著每一位餐飲人。

作家陳玉慧在作品《徵婚啟事》出版30年後,認為婚姻的真諦就是夫妻共享與毫無保留的信任。圖/取自時報出版臉書

讀饗時光 EP73|《徵婚啟事》30年 都會男女依然寂寞

「生無悔,死無懼,不需經濟基礎,對離異無挫折感,願先友後婚。非介紹所,無誠勿試。」 30年前作家陳玉慧在報紙上刊登徵婚啟事,引起台灣社會熱議;30年後,她又如何看待婚姻?如何觀察依然寂寞的都會紅男綠女。

疫情解封、人力短缺,2022年台灣餐飲業面臨經營上不小的挑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讀饗時光 EP72|2022台灣餐飲回顧

日本福島食品解禁,老館子不敵疫情關門,米其林評鑑到了台南、高雄。 《台北女子圖鑑》將台中裕珍馨亂入成台南名產,陳耀訓的蛋黃酥依然秒殺;5月公布施行《食農教育法》,10月國中小營養午餐開始「班班吃石斑」,年底的日劇《初戀》,讓日式拿坡里義大利麵爆紅。 今年,讓你印象最深刻的飲食現象是什麼?

主廚郭庭瑋經營的餐廳EMBERS,獲得2022年米其林指南綠星大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讀饗時光 EP71|料理就是「照料土地 理解自己」

今年台灣米其林指南,將表彰環境永續的「綠星」頒給了位於台北的餐廳EMBERS。 一間餐廳要如何對自己的道德和環境標準負責,並且與實踐永續概念的生產商和供應商合作,避免浪費,減少甚至消除供應鏈中的塑膠和其他不可回收材料?聽聽EMBERS主廚郭庭瑋(Wes)怎麼說。

陽明山其實「很政治」,圖為民國48年總統蔣中正(右二)陪同約旦元首胡笙(左二)遊覽陽明山公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讀饗時光 EP70|陽明山的前世今生 其實很政治

你可能到陽明山賞過花、你可能到紗帽山泡過溫泉、你可能知道陽明山原來叫草山、你可能在陽明山美軍眷舍改建成的餐廳裡吃過飯。 吳亮衡把這些你我生活中跟陽明山有關的尋常事情串起來,寫了一本新書《再見.草山: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

台中鹽之華餐廳經理余佩凌(前排左)獲得2022米其林指南服務大獎。圖/鹽之華提供

讀饗時光 EP69|端盤子的學問 餐廳為什麼不讓正妹服務情侶?

服務是將心比心,不是一味追求「我可以給客人什麼服務」,而是「客人想要什麼服務」。服務人員看重自己的專業,客人也給予應有禮貌與尊重,才能滋養餐飲業,往更正向的方向發展。 這是2022年台灣米其林指南服務大獎得主,台中鹽之華餐廳經理余佩凌的服務哲學。

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右)為了做好蛋黃酥,從鴨蛋的生產、醃製開始研究。圖/取自陳耀訓·麵包埠YOSHI BAKERY

讀饗時光 EP68|蛋黃酥之外的陳耀訓

如今在台灣,「陳耀訓」跟「蛋黃酥」幾乎已經畫上了等號。這位烘焙職人如何努力、如何創新,以及如何再思考傳統,陳耀訓本人說給你聽。 陳耀訓也在節目裡揭露蛋黃酥製作秘訣;中秋、過年檔期,口味其實不一樣。

從事徵信業16年,謝智博出書《宅爾摩斯的萬事屋》,寫下了他對人性的觀察與反思。圖/取自寶瓶文化臉書

讀饗時光 EP67|徵信看人性 謝智博的《宅爾摩斯的萬事屋》

謝智博從事徵信業工作16年的。他跟蹤、偷拍、抓姦;他也引述哲學家尼采的話告誡自己:當我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凝視著我。 謝智博的新書《宅爾摩斯的萬事屋》,寶瓶文化出版,記錄了他徵信工作遇到的光怪陸離,也寫下了他對這一行的人性觀察與反思。

欣葉復刻40年前台灣宴席菜,以繁複手工形塑宴客的慎重與華麗。圖/欣葉台菜提供

讀饗時光 EP66|吃一席40年前創意台菜 ft. 欣葉

千層大蝦、干貝魚皮燒子排、八寶肝炖、西湖醋魚…欣葉台菜最近復刻40年前的宴席菜,現在看起來、吃起來,還是「創意十足」。 欣葉為什麼要重拾這些40年前的宴客菜,40年前的「創意菜」又有哪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