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台關係

美國總統拜登(左圖)宣布放棄連任,不過有望接替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右圖)民調接近,沒有任何人能夠確定誰會勝出。美聯社

美中台博弈/美國選情突變 烏克蘭與以色列領導人倉惶因應留後路

這一周以來,由於美國選舉形勢突變,國際政治隨之轉移,俄烏戰爭與加薩戰爭,同時發生質變;現任總統拜登退選即將下台,前總統川普可望回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急著要與川普通話,希望他不至於一上台,就把烏克蘭推入火坑,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訪美,海湖莊園會見川普,也是他最重要的行程,兩人雖然急著與川普拉關係,不過以現在民調這麼近,也擔心站錯邊、押錯寶。

面對川普有望再贏得美國總統大選重新執政,中國大陸面對常不按牌理出牌的川普,有不小挑戰。圖為2019年的「川習會」雙方領導人會晤。美聯社

美中台博弈/川普有望再執政 陸如何面對美中「脫鉤」經濟衝擊?

代表共和黨角逐總統大選的美國前總統川普遇刺後,當選的機率陡升,案發時正值中共第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共對未來的期望,當頭被澆了一盆冷水。面對川普再度上台,中國大陸面對好幾重挑戰,一旦川普2.0要讓美中兩國經濟「脫鉤」,對中國大陸經濟,甚至全球經濟都會是重大衝擊。 北京正要開始摸索與川普新政府互動的方式,台灣也切忌幸災樂禍,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為讀者深入分析川普2.0可能給美中台關係帶來的重擊。

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日前接受彭博專訪,談及台灣議題時直言,台灣拿走了所有晶片業務,要美國提供保護,台灣應該付錢。法新社

華府直擊/川普要台灣付保護費 美國不再偉大、自由更非無價

聽聞美國前總統川普的保護費說,台灣無需感到意外或遭遇背叛,自由不是免費的,和平卻是可以努力的。 川普從來都不是友台派,北約、日本和南韓這類與美國有著軍事聯盟或共同防禦條約的盟友,在他眼中都應該提高軍費,讓美國願意提供服務;台灣之於美國,套句甫卸任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孫曉雅的說法,台灣不是盟友,是夥伴。

今年在華府舉辦的北約峰會,討論的核心議題仍是如何支援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但是北約也開始注意新的威脅:中國大陸的崛起。圖為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路透

美中台博弈/北約全球擴張 制裁中國卡關、烏克蘭入盟受限1條件

今年是北約當年12個盟國簽署盟約75周年,冷戰之後,其存在的價值曾一度被懷疑,甚至被批評為「腦死」,但如今這個防衛聯盟卻空前鞏固,甚至還新增了芬蘭和瑞典,總共高達32個成員國。 今年在華府舉辦的北約峰會,討論的核心議題仍然是如何支援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但是北約同時也開始注意新的威脅:中國大陸的崛起,而強調中國大陸對俄羅斯的支援,能把這兩個威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美國前總統川普(右)主導的共和黨黨綱目標明確,訴求川粉和不滿現狀的選民,談的都是內政議題;外交部分就留給眾議院議長強生(左)。美聯社

華府直擊/川普對台路線非黨綱能保證 台灣創「被需要」價值更重要?

美國前總統川普7月13日晚間於賓州的造勢活動發生槍擊事件,川普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右耳中彈」。特勤局也證實,1名與會者身亡,另有2人重傷。美國總統拜登發布聲明譴責,「美國不允許這種暴力」。槍擊事件恐對美國大選帶來重大衝擊。本文從川普主導下的共和黨黨綱,解析其外交與對台路線。 美國前總統川普主導的共和黨黨綱濃縮再濃縮,呈現以內政為主的16頁文字,其實不只台灣消失,被共和黨視為寇讎的中國共產黨以及身為美國長期盟友的以色列都是幾筆帶過;若將感應雷達擴大到同日的川普盟友、美國眾議院議長強生的演說,更能了解共和黨人對美中台的務實。

美國2024總統大選首場辦論日前剛落幕,現任總統拜登(右)狀態不佳,辯論時被前總統川普拉動情緒而動怒。美聯社

華府直擊/年邁拜登對上狂人川普 美政治豪賭不妨以台灣為鑑

美國總統拜登辯論失利,正力抗民主黨內換人的強大壓力,是不是真到了必要換人的時刻?陣前換將划算與否?都還存在各種爭辯;台美的政治環境非常不同,其政治後果和划不划算仍足以借鏡。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把川普身邊幕僚可能的外交看法分為三派。美聯社

美中台博弈/川普2.0的外交政策 從身邊3派幕僚推演

過去一周,美國總統大選豬羊變色,現任總統拜登因辯論時的表現,現在面臨排山倒海的被逼退壓力,而最高法院則判定川普基於總統公務所做出的行為,享有豁免權,換句話說,排除了選前川普各種官司的障礙。川普似乎要當選了,國際上開始認清事實,做出準備。 全世界對於川普1.0都餘悸尚存,但是許多國家認為川普之前許多政策,說了也未必真的實踐,可是川普2.0來勢洶洶,存心觀望的國家,恐怕最後會自討苦吃。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把川普身邊幕僚可能的外交看法分為三派,認為川普若再度當選,上任第一年的外交政策,就圍繞在川普身邊這三派的互動來推演...

美國2024總統大選首場辦論美東27日晚間9點登場,現任總統拜登明顯狀態不佳、老態畢露,連民主黨人士都坦言「麻煩大了」。法新社

華府直擊/少了一桶爆米花的鬧劇 拜登老態畢露民主黨低氣壓:麻煩大了

民主盛會成了吵架大會,相隔4年再戰的拜川辯論中,面對積極進攻的前總統川普,美國總統拜登沒有走出一條路不說,還淪為罵戰,有全程收看辯論的美國民眾形容:「少了一桶爆米花,因為眼前上演的是一場鬧劇。」美國民眾對於拜登是否能勝任未來4年挑戰的疑問,持續擴大。

外媒分析並歸納拜登(圖右)和川普(圖左)執政期間在台海議題的截然不同的態度,兩人在墮胎、移民、經濟貿易、區域戰爭等關鍵議題也互有不同立場。美聯社

華府直擊/拜川辯論將登場!誰敢對北京強硬 「對台立場」成看點

第一場美國總統選舉辯論即將在台灣時間6月28日上午9點展開,是否會在美中台議題迸出火花,很快就會揭曉答案。不過也不難猜,預料現任總統拜登和前總統川普會繼續維持其「戰略模糊」立場,不對出兵保台做出具體承諾。

央視旗下玉淵潭天19日公布畫面,可看到中國海警執法人員17日在南海爭議水域登上菲律賓運補船進行檢查。圖/取材自玉淵潭天

美中台博弈/中菲仁愛礁爆衝突 南海上激烈揮刀想測試誰的底線?

菲律賓海軍指控,6月17日前往仁愛礁(Second Thomas Shoal)上擱淺的登陸艦「馬德雷山號」執行補給任務時,遭中國大陸海警搭乘八艘汽艇一再衝撞,甚至還揮舞大刀與斧頭恐嚇,中國海警奪走了八枝裝在箱子裡的M4步槍、導航設備和其他補給品,並造成八名菲國人員受傷。 這是中國海警15日起片面實施「海警機構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後首樁執行案例,這場衝突是一個新分水嶺,中國採取更大膽的新侵略戰術,似是蓄意測試菲律賓及其主要防衛盟邦美國會如何回應。菲方稱此案將觸發美菲共同防禦義務,為何美國軍方至今沒有表態?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帶來深入分析。

拜登(右)政府提出對中政策目標是主導競爭,但2位兩位共和黨中生代中國專家認為,這僅僅是一種方法,而且是適得其反的方法。路透

美中台博弈/政權更迭是美對中政策激辯核心 台灣該謹守什麼立場?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中國政策,美其名是有共識,其實是競比看誰對中國更強硬,然而其中還是有差異的。今年4月的《外交事務》期刊上,兩位共和黨中生代中國專家:前副國安顧問博明與眾議院中國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聯名發表專文《沒有什麼能取代勝利》(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他們建議,既然現任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是一個可以與美國一起解決問題的領導人,就應該扶植一個可以與美國對話的領導人。 對此美國現任副國務卿坎貝爾回應「試圖顛覆全球舞台上的另一個領導力量,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台灣該如何旁觀這場美國的對中政策辯論?

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究竟美國對演講內容事先知不知情,美中台三方政壇討論不休的議題。北京持「美方完全知情」陰謀論的看法。美聯社

美中台博弈/520演講餘波盪漾 美中台互疑加深「疑賴論」死灰復燃

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已經過去半個月之後,究竟美國對演講內容事先知不知情?還是美中台三方政壇討論不休的議題。 而從2023年初賴清德確定提名後,美國方面就一直有「疑賴論」,後來經過幾番周折,美國才逐漸去除疑慮,現在也因賴清德的520就職演說,「疑賴論」在華府竟然又死灰復燃。現在美中台三邊充滿了疑心,完全沒有互信…

俄羅斯總統普亭(左)5月中訪問北京時,提出創建新安全框架的構想,且希望能夠包括中國大陸、中亞各國與北韓,右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新華社

美中台博弈/從與俄結盟到設立三不原則 北京的脫身之道

俄羅斯總統普亭5月中旬訪問中國大陸的時候,除了北京,第二站去了哈爾濱,之前外界盛傳,普亭將會順便訪問隔壁的平壤。如果普亭真的轉赴朝鮮,這會更加深西方對俄中朝三國結盟的猜疑,最後普亭並未前往平壤,讓北京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但這並不代表問題就此結束。 要真正理解北京對中俄關係的政策,不能從西方的批評來看,也不能夠從網上小粉紅的態度來理解,4月間北京的中俄問題權威學者發表的一篇文章,震驚中國社群,更能從中敏感察覺,北京已在調整對俄羅斯的政策...

賴清德總統就職發表演說,指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引發中共不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中台博弈/賴清德就職演說超出美預期 為何陸批美力道更勝對台不滿

美國官員在520前雖多次穿梭兩岸,希望預防外交能夠奏效,可是中國大陸對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卻反應強烈,現在還發動軍演,完全超出美國的預期,其中似乎有三種可能性。無論是哪一種解釋,木已成舟,接下來該如何觀察美中台關係的變化,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為聯合報數位版讀者帶來內幕解析。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日前在《經濟學人》的訪問中強調,新加坡獨立自主,在中美之間並不選邊站,其外交政策基於新加坡自身的國家利益。路透

美中台博弈/不願在美中間選邊站 看新加坡與南韓的左右為難

總評蔡英文總統任內政績,批評者認為她是「倚美謀獨」,但讚許的人卻認為她「善用國際形勢」,其實關鍵就是在美中之間,如何選邊,這不僅是蔡英文與未來賴清德的難題,同樣也讓亞太國家的領導人左右為難。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日前在《經濟學人》的訪問中重申,新加坡不親中也不親美,「我們親新加坡」。另一個徬徨於不知如何選邊的則是南韓...

國軍近日還向美國提出請求,購買小型彈簧刀30(圖)與大型彈簧刀600兩款自殺式無人機,目的在有效襲擊穿越台海的共軍船艦。美聯社/ AeroVironment

美中台博弈/台海若陷導彈封鎖戰 美國「以島制陸」真能對抗中國?

美國「以島制陸」戰略,利用第一島鏈盟國部署中程導彈對抗中國,菲律賓與日本都是選項,台灣則有購自美國的岸置魚叉飛彈。美軍過去在亞太地區部署雖機動,但CSIS去年多場兵推中,美軍在兩周台海作戰後,耗盡了全部彈藥,美軍雖然殲滅了解放軍的登陸船團,但也是個慘勝。這篇文章告訴你,美軍為何被認為,抵擋不了中國大陸的局部戰術優勢。

川普在美國總統任期內的表現是「自利的交易主義」,若美國在歐洲或亞洲的盟友被攻擊,只要他覺得該國對其自身防禦「付出不夠」,美國就不會出手幫忙。美聯社

美中台博弈/川普新孤立主義恐再現 台灣情何以堪 大陸老神在在

隨著川普在美國民調節節上升、有可能真的會贏得今年底的總統大選,各國政要絡繹不絕地拜訪紐約市川普大廈,或是佛州海湖莊園:匈牙利總理奧爾班,前英國首相、現任外相卡麥隆、還有波蘭總統杜達,最近則是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 大家之所以急著想要見川普,都是因為擔心他的孤立主義,將會帶來衝突與混亂。歷史上曾兩度採取孤立主義的美國,如今隨著川普可能「二進宮」,他所抱持的新孤立主義恐要捲土重來。對台灣來說,最擔心的便是這一點...

準總統賴清德即將就職,牽動台海局勢變化,華府目前也正在密切觀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華府直擊/解讀美方潛台詞 賴清德要開始累積華府「信用分數」

準總統賴清德即將就職,牽動台海局勢變化。用美國的日常來比喻亞太助卿康達一席話就是,華府發給了新總統第一張信用卡,賴清德開始累積信用紀錄,累積不容易,刷爆倒是很快,要做蔡英文或陳水扁取決賴本人,美國給的是期許也是壓力。 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在國會聽證會說,賴清德選後的言論相當負責任,表明美台對台海和平穩定的共同承諾;第一句隱含幾個月來對賴清德言行的總評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4月24日至26日訪問上海與北京,26日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會面。新華社

美中台博弈/布林肯再訪北京見習近平 急著解決烏克蘭議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4月24日至26日訪問上海與北京,他強調訪問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對美國人民息息相關的問題」,並再次強調直接接觸的重要,「這樣才能避免交流和判斷失誤」;而對北京而言,中美關係已經「止跌企穩」,布林肯這次是應邀訪問,較上次「經中美雙方商定」訪華,形式上又進了一步,但是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與布林肯會談時表示,中美關係的負面因素仍在上升積聚,面臨各種干擾破壞,中方的核心利益不斷受到挑戰,似乎又隱含對抗。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中新社

美中台博弈/俄烏戰爭與中東情勢 能促中國外交走出新活路?

國際政治在2024年上半年,突然有一個逆轉,雖然中國大陸仍然是美國主導的多邊場合的對抗焦點,像是北約、美日菲、美日韓,但是惡化中的中東情勢,以及俄烏戰爭,卻給中國大陸的外交,創造了新的空間。 這一點從德國總理蕭茲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後,在社群平台X上的一段發言可看出端倪…

美國亞太助理國務卿康達近期訪問北京,美國國務院事後聲明罕見提到,康達會晤國台辦官員。歐新社

華府直擊/美國亞太助卿康達訪北京 罕見會晤國台辦官員有一層言外之意

美國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訪問北京,美國國務院事後聲明罕見提到,康達會晤國台辦官員;從美中關係近期互動來看,康達在美日菲峰會之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陸及台灣5月20日舉行總統就職典禮前,先一步登陸,其實有一層言外之意。...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應美國總統拜登(左)之邀,日前進行兩人第六次的元首通話。圖為舊金山拜習會的資料畫面。美聯社

美中台博弈/從三個事件交互作用 看美中台新形勢與新危機

三件中美台相關的事,同時發生,其一是前總統馬英九正在中國大陸訪問,其二是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羅森伯格來台訪問,其三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美國總統拜登之邀,進行兩人第六次的元首通話。 這三件事,其實是獨立發生的,馬英九在出發前,並不知道拜習即將要通話,而馬辦也沒有事先對AIT簡報這次大陸行,美方更無從知道習近平會講什麼話,但是彼此之間,卻又有相互作用。

拜登支持抖音分割案,與反對美鋼購併案,這兩項決定,背後的理由都是為了美國國家安全,但其實美國鋼鐵,卻是與抖音完全不同。路透社

美中台博弈/美鋼鐵併購案凸顯保護主義 卻削減了對中防衛

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總部位於賓州東部,創建於1901年,巔峰時期其鋼鐵年產量高達4000萬噸,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但到了2022年產量已下降至1449萬噸,員工人數,從最多時的35萬銳減至1萬人。日本製鐵於去年12月表示,將斥資約140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但這家公司象徵美國曾經的強大,許多人心有不捨。 收購方案一宣布,美國聯合鋼鐵工會立即表示反對,前總統川普也表示,假如他勝選將阻止這項交易。美國鋼鐵公司所在的賓州是歷次大選中的「搖擺州」,拜登與川普對爭奪賓州選票都高度重視。 就在眾議院3月13日通過「抖音強迫切割案」後不到24小時,拜登也宣布他反對日本製鐵購併美國鋼鐵的交易;美國聯合鋼鐵工會20日正式宣布在大選中支持拜登,明顯拉抬了拜登在賓州的聲勢。拜登支持抖音分割案,與反對美鋼購併案,背後的理由都是為了美國國家安全,但其實兩者完全不同,凸顯在大選年關鍵時刻,拜登的進退兩難。

法國總統馬克宏(右)計畫在今年5月於巴黎招待來訪的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圖為2023年4月雙方在中國會晤。新華社

美中台博弈/陸甩戰狼再啟「元首外交」新程 俄烏終局誰來畫句點?

未來的兩個月,圍繞著中國大陸,會有非常熱鬧的元首外交,先是4月德國總理蕭茲率工商界訪問中國大陸,5月普亭就職第五任俄羅斯總統後來訪,然後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以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之名訪問巴黎,這些頻繁的國際政治背後,卻是此刻俄烏戰爭,已經到了關鍵階段,各國開始商量終局。

白宮3月11日公布2025財政年度預算案,編列1億美元協助台灣強化安全,國務院稱這筆經費是「歷史性」投資。圖為美國總統拜登。法新社

美中台博弈/美台持續深化軍事共通作業能力 將是條不歸路

農曆年之後,美國對台宣布的軍售與軍事合作,來得又快又急;白宮3月11日公布2025財政年度預算案,編列1億美元協助台灣強化安全,國務院稱這筆經費是「歷史性」投資,美國副國務卿在答覆詢問時指出,這是「首次為台灣單獨列出一個項目……它本身就能夠說明一切」。 但是大家較不注意的是,美方在今年2月21日宣布,將對台出售總額7500萬美元的 「台灣先進戰術資料鏈(Link-16)系統提升先期規畫」,這筆軍售案的金額不大,還不到1億美金,內容僅是「提升」系統,並未引起注意,但實際上,這代表台灣與美國開始建立「軍事共通作業能力(interoperability)」。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左右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別排名第二及第五的李強(右一)及蔡奇(左一),權力似乎出現變化。路透

美中台博弈/誰能接班或取代? 習近平的繼承難局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繼承問題,是研究中國政治的「終極的已知未知」(the ultimate known unknown),我們不知道習何時會從總書記的位子退下來,我們也不知道他將如何下來,我們更不知道他會不會挑選一位繼承人,我們甚至不知道繼承人是如何挑選出來的。 但有鑑於中國大陸在全球政治中的重要性,可以確定的是,這是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尤其在這次兩會之後,取消了一年一度國務院總理的記者會,更突顯習近平的絕對地位,也讓未來誰會取代他,格外要緊。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2月26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烏克蘭國際援助會議上喊出不排除派兵到烏克蘭。美聯社

美中台博弈/在變局中徬徨的歐洲 馬克宏喊派兵烏克蘭是說給誰聽?

在2024年2月間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瀰漫著一股不安的氣氛,俄烏戰爭已經進入第三年,俄羅斯正占上風,而中東加薩之戰,隨時有外溢蔓延的危險,一位德國國會議員更悲觀地說:到了今年年底,我們歐洲要同時應付三個極權政體,普亭的俄羅斯、習近平的中國,以及川普的美國。

大家都觀察到中國大陸在疫情之後,並沒有強勢反彈,如果中國經濟已經恢復不到從前榮景,有些人開始思考中國的成長與影響力,是否已經觸頂?路透

美中台博弈/外商投資雪崩 「觸頂的中國」是更危險還是更和平?

農曆年後中國大陸官方公布2023年外國直接投資,讓人大吃一驚,跌至3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去年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只有330億美元,和2022年相比,竟然暴跌82%。同樣糟的,還有大陸國家統計局1月公布的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為5.2%,雖然高於官方設定5%左右的目標,但是除去3年新冠疫情時期,是中國經濟自1990年以來最慢的增速。 去年年初開始,大家都觀察到中國大陸在疫情之後,並沒有強勢反彈,如果中國經濟已經恢復不到從前榮景,有些人開始思考中國的成長與影響力,是否已經觸頂?

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抵台訪問,他對中鷹派及務實友台的立場,也讓這次的訪台格外受到矚目。法新社

華府直擊/從蓋拉格訪台與美宣布軍售 看拜登政府綿裡藏針的鋪排

美國聯邦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抵台訪問,相較於媒體矚目,美方操作低調,美國國務院宣布對台軍售訊息,凸顯這趟訪問不只有國會議員關切台灣的熱情,還隱含美國政府的立場。 聯合報率先報導蓋拉格訪問台灣的日期與即將會晤的台灣政要,蓋拉格辦公室當下不評論;美國在台協會(AIT)等到行程開始,才宣布蓋拉格來訪,絕口不提行程安排,議員也沒搶先曝光。 蓋拉格是共和黨籍,這種低調不像在野黨作派,更像是拜登政府安排議員或特使出訪,但對台灣來說也許是好事。...

坎伯(Kurt Campbell)12日宣誓就任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成為僅次於國務卿布林肯的第二號人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中台博弈/從坎伯與蓋拉格人事變動 觀察美對兩岸有哪些政策微調

美國的兩岸政策, 雖然有延續性,也是兩黨一致的,不大會因政黨或人事更迭而有改變,但是當事者的變動,的確會對政策的執行有影響,最近兩位關鍵人物的變動,一在行政部門,一在國會,透露出美中台關係的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