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貧窮台灣

主計總處指出,去年以來國內通膨壓力主要由外食費、娛樂服務及房租三大推力帶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你給我記者S2EP9|從25個台北租屋故事看大通膨時代

聯合報去年9月以專題探討「體感貧窮」現象、年底調查報導「25個台北租屋故事」,今年初則以互動遊戲的方式,讓讀者對台灣目前所處的「大通膨時代」更有感。台灣社會要如何一掃這樣悲慘、灰暗的氛圍?

人生愈來愈長,長輩的「情感窮」常發生在退休後,專家建議最好趁早有意識地開始鍛煉心理健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貧窮台灣/老後頓失依靠陷「情感窮」 趁早自問3問題培養情感存摺

人生愈來愈長,長輩的「情感窮」常發生在退休後。情感支持系統的匱乏與衰弱對個人衝擊力道不一,如果僅把情感投擲在某個人身上,如另一半、孩子,若此人驟然離世,情感剝離強度不亞於嚴重外傷,存活下來也得花大把時間做「心理復健」。研究指出,如果情感支持系統因老化無法經營而消逝,孤寂感吞噬老後生活,死亡風險甚至與每天抽10根菸相等。 專家指出,要避免情感窮引起的孤獨感,不分老少,最好從「現在這一刻」就開始有意識地開始鍛煉,及培養自己的情感存摺。要怎麼做?首先,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情感窮的原因很多,有人是因為經歷喪偶或失婚,而無法再與他人締結深厚的情感關係。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貧窮台灣/情感窮典型案例 她喪偶哭了2年、他離婚逼孩子當情緒配偶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長者面臨「情感窮」的困境,有人經歷喪偶或失婚,無法再與他人締結深厚的情感關係,甚至影響到與子女的關係。 「那陣子,身體好像只剩下軀殼,靈魂就像被按下了暫停鍵。 」62歲的阿月回憶起十多年前,先生驟然離世的情境,嘴唇仍無法控制地顫抖,緊繃的情緒像被開啟了開關,沉默了近5分鐘,她才緩緩說出「那時候孤單到…好窒息」,在眼眶裡打轉的淚水,終於忍不住落下。 她回憶當時,自己身體明明沒有皮肉傷,全身卻痛到不能動彈,每天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等待時間滴答流逝,這樣的日子過了整整2年。...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高齡者不僅面臨「四缺」,沒年金、沒存款、沒保險、沒房產,連年邁引起的「情感窮」,出現心理影響生理的老年「第五缺」。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貧窮台灣/腰痛胸悶被轉介到身心科 高齡者的問題出在第五缺「情感窮」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退休後,人生至少還有20年起跳的日子。如今高齡者不僅面臨「四缺」問題:沒年金、沒存款、沒保險、沒房產,連年邁引起的「情感窮」,也可能讓人們在「長命」的日子裡,出現心理影響生理的老年「第五缺」問題。 老人家常喊頭痛、腰痛、背痛、胸悶,四處求醫卻找不到原因,最後只得到「就是老了」的結論,但有經驗的醫師心中警鈴大作,「真正的問題出在心理!」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新加坡是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而這個人人稱羨的社會背後,卻潛藏著嚴重貧困、不平等現象。路透 生活

張優遠|低收入家庭資源匱乏 新加坡窮孩子難逃階級複製

認識梅(Mui)時,她已經生病了,她當時40多歲,正在接受癌症治療,預後的狀況不太好。梅是單親媽媽,兒子艾倫(Aaron)14歲。她在家中擺放兒子念幼稚園時的照片,她深情地指著照片,描述兒子當時有多聰明可愛。儘管我去過她的組屋3次,不過我從未見過那個男孩。她發病時,艾倫已是典型的青少年,喜歡和朋友出去玩。她感嘆地說兒子經常對她擺臉色,還學會抽菸。隨著身體愈來愈虛弱,兒子的未來,包括他將來住哪裡,以及跟誰住,都令她焦慮不已。

不少日本年輕男性對社會整體感到不滿,對未來抱持著巨大不安。美聯社 生活

橋本健二|不相信「明天會更好」 日本年輕底層男性憂鬱比例高

日本底層階級男性身陷無法相信「明天會更好」的處境中,是否真的會如年輕的社會學者古市憲壽在《絕望國度裡的幸福年輕人》一書所言,認為自己「現在很幸福」?答案很明顯是不會。不僅稱不上幸福,真要說的話反而更接近不幸。

過去20年來,新加坡頂層10%人口與底層10%人口的收入差距穩定維持在20倍以上,反映出低薪困境存在新加坡已久。美聯社 國際

貧窮台灣/貧富不均亞洲最嚴重 新加坡如何解決低薪困境 台灣能借鑒?

不平等程度急遽上升已是全球性問題,連經濟高度發展的新加坡也不例外。新加坡政府從未制定官方貧窮線來衡量貧窮率,甚至不願使用「貧窮」一詞,而是以「有需要的人」來形容,但數據表明,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仍有不少人在黑暗角落痛苦掙扎。 新加坡的貧富差距有多大?根據統計,有12%家庭收入不足以滿足基本需求,頂層人口與底層人口的收入差距高達20倍以上,新加坡財富基尼係數到了2021年不僅創下新高,更是亞洲地區之首,資產愈來愈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說,「如果允許收入不平等不斷擴大,最終我們的國家將衰亡。」避免貧富兩極化加深階級對立、引發社會動盪,已是新加坡政府的當務之急。...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台東家扶中心觀察,近三年疫情因就學中斷結案的扶助童比率明顯上升,許多孩子因家庭經濟壓力,選擇中輟或提早就業。示意圖,人物非新聞當事人。記者季相儒/攝影 生活

貧窮台灣/貧窮會一直複製 任教30年偏鄉校長:孩子看不到改變的機會

台東縣海端鄉霧鹿國小校長郭惠珍在台東偏鄉任教30年,她直言,弱勢兒少現在遇到「看不到未來的貧窮」,貧富差距嚴重、家庭資源落差大、機會愈來愈不均,困境一環扣一環。台東家扶中心社工督導林嘉梅陪伴兒少22年,觀察到弱勢家庭的家戶所得多年來沒有增加,但生活開支持續上升,疫情加劇不平等,近年選擇中輟或先就業、以緩解家中經濟的弱勢兒少比率提高,孩子被家庭拉力綑綁,對未來沒有希望感。 兩雙陪伴孩子數十年的眼睛,帶讀者深入看見後山貧窮兒少的真實困境,以及「貧窮」樣貌這些年產生什麼改變,下一代又正面臨什麼迫切待解的問題。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許多專家學者指出,台灣經濟數據統計方式,恐讓貧窮問題失真。示意圖。記者林澔一/攝影 財經

貧窮台灣/失真的數據?專家指兩大「幻象」讓官方看不到貧窮問題

台灣的官方數據,能否真實反映經濟景況?政府跟人民的感受始終有落差。 有兩大數據是爭議的焦點:一是房價是否納入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另一個是貧窮人口的定義。尤其房價是否納入CPI,涉及政府觀察民生景氣並進行貨幣決策,更是央行鷹派與鴿派至今爭議未休的議題。 今年5月,一場「通膨與貨幣政策」研討會更證明經濟學者和政府思維的分歧:多位財經學者專家認為,民眾真實感受和官方有差距,問題就來自CPI未納房價,讓台灣的通膨數據嚴重失真...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台灣低薪環境導致青年漸漸發展出幾種樣態:等繼承的「等房族」、及時享樂派「精緻窮」、努力斜槓或想當網紅的「快速致富族」、遊走社會邊緣辛苦生存的「邊緣族」,以及乾脆遠走他鄉的「出走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貧窮台灣/台灣青年陷5慘澹樣態 台灣走向缺工缺才隱形危機

「最近網路流傳一些成語新解:問薪無愧、力不從薪,」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詹文男感慨地說解釋,薪資低到讓人上班摸魚毫無愧疚感,叫「問薪無愧」;對工作提不起幹勁,叫「力不從薪」;當親友詢問月薪時有點害怕,叫「提薪吊膽」。 以往都說養兒防老,如今社會形勢大變,退休族群現在是「養老要防兒」。 年輕人存不了錢,乾脆等繼承,但等繼承也不容易,因為台灣平均餘命接近80歲。沒有上一代奧援,台灣青年漸漸發展出幾種樣態:除了等繼承的「等房族」,還延伸出及時享樂派「精緻窮」、努力斜槓或想當網紅的「快速致富族」、遊走社會邊緣辛苦生存的「邊緣族」,以及乾脆遠走他鄉的「出走族」,他們又有哪些故事?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許多人活在低薪、高通膨、高房價、高房租、高物價、實質可支配所得低,卻又工時長的悲慘世界。記者林澔一/攝影 政治

貧窮台灣/時刻勞動卻低薪無殼 5數據揭露工作窮忙的悲慘世界

台灣無貧困推進協會研究專員謝宏偉攤開手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2023年最新人均GDP數據,嘆了口氣,「台日韓GDP黏得很近,但薪資差一大截」、「台灣GDP成長都靠製造業」,但基層勞工並未感受到生活豐足,反而相對剝奪感增加。 政府連續六度調整基本薪資,為何台灣人依舊擺脫不了「體感貧窮」? 20年前移民美國的金融圈主管Williams,退休回台度假,發現以前一起打拚的老同事,年近60歲還在奔波做業務,過著韓劇中「醒著的每個瞬間都在勞動」無間地獄。「台灣變成這樣啊?」Williams難以置信。 27歲的小謝,每天工作14小時,他創業失敗背債,看到柬埔寨有打工機會,滿懷希望前往卻落入詐騙集團手中,成為被囚禁的「豬仔」…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台灣低收入戶人數連10年下降,經濟數據看似愈來愈好,表面上看起來貧窮人口逐年減少,但民眾的「體感」卻不是如此。此為示意圖。記者杜建重/攝影 政治

貧窮台灣/10個關鍵數字 看台灣人為何陷入「體感貧窮」?

經濟數據看似愈來愈好,但為何日子感覺更苦了?台灣人近年落入「體感貧窮」。官方數據顯示,台灣低收入戶人數比率不到1.3%,但從物價、居住、薪資等各面向,民眾都感覺生活愈發艱困,弱勢者在貧窮線關注不到的角落苦苦生存。聯合報數位版推出「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台灣低收入戶人數連10年下降、2022年僅占全台總人口1.25%,疫情期間也未見波瀾,遠低於世界先進國家。表面上看起來貧窮人口逐年減少,但民眾的「體感」卻不是如此。聯合報透過十張關鍵圖表,探究台灣民眾在生活、工作、教育等各層面,為何陷入「體感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