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台灣/失真的數據?專家指兩大「幻象」讓官方看不到貧窮問題
![許多專家學者指出,台灣經濟數據統計方式,恐讓貧窮問題失真。示意圖。記者林澔一/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3/08/29/realtime/24586820.jpeg&s=Y&x=0&y=16&sw=3500&sh=2333&exp=3600&w=800)
台灣的官方數據,能否真實反映經濟景況?政府跟人民的感受始終有落差。
有兩大數據是爭議的焦點:一是房價是否納入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另一個是貧窮人口的定義。尤其房價是否納入CPI,涉及政府觀察民生景氣並進行貨幣決策,更是央行鷹派與鴿派至今爭議未休的議題。
今年5月,一場「通膨與貨幣政策」研討會更證明經濟學者和政府思維的分歧:多位財經學者專家認為,民眾真實感受和官方有差距,問題就來自CPI未納房價,讓台灣的通膨數據嚴重失真...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