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網路成癮

教育

青少年網路成癮變家庭衝突主因 如何跨出解決第一步?

2023年國人每日平均使用網路的時間是7小時14分鐘,高於全球平均的6小時37分鐘。這個結果也反映出從小使用手機和上網,已成為許多兒童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過早或長期接觸電子產品,產生成癮的現象令人擔憂。

學者指出,在現在的社會,很難長期使用翻蓋手機。路透 國際

戒智慧手機「解放大腦」 為何紐時記者又用回iPhone

紐約時報科技記者希爾(Kashmir Hill)近日發表專文,表示2023年她最大遺憾就是沉迷智慧手機,她的iPhone螢幕使用時間統計顯示,她每天瀏覽手機超過5個鐘頭。所以去年12月她決定改用老式翻蓋手機一個月,希望戒掉手機癮。沒有iPhone的這個月發生了什麼事?生活會很不方便嗎?遠離iPhone一個月會讓人生改變嗎?

香港大學博士生王怡霖為了完成畢業論文,成為一名秀場主播。圖為王怡霖直播畫面。圖/取自澎湃新聞 國際

真實人生/港大博士生寫論文下海當直播主 臥底秀場3年深陷人心欲望漩渦

香港大學博士生王怡霖為了完成畢業論文,成為一名秀場主播。在鏡頭前敢秀、敢玩,也要願意在螢幕前的「大哥」觀眾送出大禮後,服從他們的指令表演,下播後再繼續與觀眾維繫關係。她這麼做,就是為了近身觀察、採訪「秀場直播」的大千世界,甚至親自體驗身為直播主的「真實人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指出,全球約四分之一國家,對學生在校用手機設禁或設限。圖為示意圖,非本文報導人物。路透/ Alamy 教育

手機禁不禁/中小學禁限手機成主流 美國佛州部分學校看到就沒收

管不住學齡孩子用手機,已是全球教師和家長的普遍困擾。近一年來,義大利、英國、美國相繼由教育主管機關出面,透過法規限制學生使用手機。以美國佛羅里達州為例,今年5月通過法令,要求公立學校禁止學生在課堂間用手機;部分學校更加碼,規定校內全天禁用。崇尚個人自由及自主學習的美國,如何在阻力重重情況下推動手機禁令,又是否已達成什麼效果?

不少小孩使用手機成癮,隨時隨地都在滑手機,成了當今世代的教養難題。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兒童手機成癮/「大人要比3C更有趣」禁不了就跟它競爭…柯志恩:我沒有輸

「我小孩每天掛在手機上怎麼辦?」兒童、少年手機成癮是當今世代的教養難題,許多父母要跟孩子的手機競爭,想限制使用時間又會和孩子起衝突,專家學者建議,家長約束規範時,要做到同理但不同情,可以給獎勵拉近彼此距離,甚至了解孩子喜好去創造共同話題,讓自己比手機更有趣,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教授柯志恩笑說,這方面「我沒有輸」。 柯志恩指出,父母都跟小孩說不要再玩手機了,「如果現實的人沒比手機更有趣,他為什麼要選擇跟你對話?」她直言這是家長要認知的現實,因此建議「你就讓自己變得有趣」,要與年輕人有共同話題且去深入了解,例如韓團BLACKPINK、BTS或星座等,從中和孩子對話,把自己注入其世界,而非站在外面批評他們的一切…

兒少手機成癮已經成為親子衝突的主因之一,家長要如何規範孩子使用手機時間也成為重要課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兒童手機成癮/砸爛手機也沒用 從地獄回來的家長:孩子其實不想耍廢

3C時代孩子沉迷網路成了家長的教養大難題,日前某國小四年級雙胞胎兄弟,不滿父親制止玩手機用酒精噴眼家暴,震驚社會。據統計,有五成的家庭常因手機起衝突,有父母因兒子玩手機,氣得要斷絕關係,也有爸媽為此摔壞四支手機,這些手機成癮的孩子,真的是越管越糟嗎?本報數位版記者訪談五名從「地獄」回來的家長,劉小姐說,其實孩子也不希望一直耍廢,家長換個方式關心,就能創造雙贏…

孩子手機成癮,專家提醒,父母不能只禁止孩子用手機,否則可能釀成無可挽回悲劇。圖為示意圖,非相關事件當事人。圖/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生活

改善孩子手機成癮...父母先「放下」最有效

兩名小四學生不滿父親制止他們再看平板和手機,竟憤而對父親噴酒精,父親氣到離家出走,孩子因被禁用手機,負氣離家出手的例子也屢見不鮮,甚至曾有男童疑因花太多時間玩手機被媽媽指責,墜樓身亡收場。手機帶來新型態教養難題,專家提醒,父母不能只想禁止孩子使用手機,尤其是「衝動控制不良」、「對人有敵意」型的孩子,更不能沒收手機解決,否則可能釀成無可挽回悲劇。

大陸農村未成年人網路成癮問題嚴重,甚至有留守兒童為了玩遊戲,連續五天五夜不睡覺。美聯社 國際

陸留守兒童沉迷手機 玩遊戲5天5夜不睡覺

網路遊戲,由其是手機遊戲被北京當局視為當代的「精神鴉片」。為杜絕未成年人網路成癮問題,2021年秋季新學期開學前,大陸官方發布俗稱「限玩令」的「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沈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規定18歲以下青少年每周玩遊戲時間最多三小時,而且只能在周末和假日進行。

主張遠離智慧手機的紐約市高中生社團「盧德社」,12月11日在布魯克林區展望公園聚會,他們拿出自己的滑蓋手機展示。圖/紐約時報 教育

紐約高中生斷開社群 改用滑蓋手機後驚呼「我開始用腦了」

最近某個周日,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展望公園(Prospect Park),數十名高中生聚集,他們找了個人少的地方圍坐下來,各自安靜閱讀、寫生,或什麼事都不做,閉眼聆聽風聲。他們身上都沒有智慧手機,頂多帶著滑蓋手機,這是個新興小社團──盧德社(Luddite Club),推動一種許多中年父母都做不到的生活型態:遠離社群媒體及科技。

桃園一超商店員勸顧客戴口罩而遭刺死。醫師分析,衝動易怒具反社會人格的民眾,很可能患「成人過動症」。 中央社 生活

超商又傳刺死案 醫師憂「成人過動症」 5指標拆隱形炸彈

屏東超商店員因勸導顧客戴口罩慘遭挖眼,桃園超商店員也勸告顧客戴口罩,而遭人刺死,九月底至今累計四起類似重大暴力衝突。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昨舉行專題演講,提醒具有憂鬱、焦慮、成癮、衝動、容易暴怒、反社會人格等民眾,很可能罹患「成人過動症」,約有六成從小就有症狀,但未被確診,能及早接受藥物和認知行為治療,就可減少許多悲劇。

新北市16歲向姓少年(右)為了6萬元,於2016年夥同李姓少年共同犯案,涉嫌割頸殺害母親並強盜財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少年弒親/上】16歲高中生縱火殺全家 青少年弒親手段一個比一個凶殘

新北三峽區1棟大樓上個月底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縱火事件,屋主兒子16歲柯姓高中生不滿父母管教,竟縱火反鎖困全家人,警方初步調查少年對自己的行為知情,涉及公共危險和殺人未遂罪嫌,移送少年法庭審理。少年犯「殺直系血親尊親屬」議題引發關切,為什麼青少年要弒親?背後潛藏什麼危機?

林口鄉外燴廚師林銀樹、曾玉甘夫婦遭殺害命案,新莊警方逮捕凶嫌是死者獨子林清岳,對他犯下慘絕人圜的弒親行為感到不可思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少年弒親/中】有什麼深仇大恨?他關出來仍一路追殺父母 弒親原因曝光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所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鄭瑞隆說,孩子對於父母管教太過嚴厲,兒童期可能逆來順受,到了青少年時期身強體健,可能兩種方式,一是逃離,離家出走,二是反擊,以牙還牙;新北市這名16歲柯姓少年就是採取反擊,與家人關係緊張,從他放火燒家的行為,合理懷疑精神疾病早發性問題,尤其縱火會得到快感,這就是典型報復心理。

學者專家指出,弒親案絕不是意外,凶案發生前往往已有徵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少年弒親/下】弒親案不是意外 提前發現徵兆有機會阻止悲劇發生

弒親案打破了人們對家庭的美好想像,更可怕的是未成年弒親,傳統家庭是安全的避風港,即使偶有矛盾,也能恢復到相親相愛,但這樣的圖景,在弒親案裡完全不存在,不是每個家庭都像童話故事一樣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大陸興起「陪玩」幫玩家升等打怪、陪玩家聊天解悶,不少大陸「00後」受「打遊戲賺錢」的噱頭吸引進入陪玩業。(圖/取自界面新聞) 國際

陸重拳打網遊業 當紅職業「遊戲陪玩師」也遭殃

在網遊裡孤軍奮戰已經過時,大陸興起「陪玩」幫玩家升等打怪、陪玩家聊天解悶,隨著「王者榮耀」等大陸爆款手遊出現,遊戲陪玩也火熱發展,不少大陸「00後」受「打遊戲賺錢」的噱頭吸引進入陪玩業,但高速增長的背後,色情、詐騙,甚至「未成年」加入等問題頻發。隨著大陸當局對青少年打網遊的管控趨嚴,或多或少將影響行業、導正亂象。

專家指出,疫情下學生人際關係線上化,網路霸凌與憂鬱危機變得更難發現,家長應多關心自家孩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校園網路霸凌/上】高雄少女之死揭開殘酷真相 孩子被網路霸凌我該怎麼辦?

高雄市日前發生一名14歲少女墜河事故,被警消救起時已失去生命跡象,得到消息趕抵現場的友人當場跪地大哭,指少女在網路遭人辱罵而心情低落。高雄市長陳其邁表達「沉痛」,立即啟動府級校園霸凌小組展開調查。專家憂心,疫情下學生人際關係線上化,又與學校諮商體系脫勾,更深陷網路霸凌與憂鬱危機,要多關心自家孩子。...

兒福聯盟指出,停課加上暑假,孩子已在家待了近4個月,使用網路的時間更長,無論是情緒、人身安全都處在高風險中。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兒少網安風暴/上】誘騙私密照、催化暴力犯罪 數位毒藥正侵蝕孩子身心

凌晨1點,國中一年級的小樂(化名)躲在棉被裡,靠著手機微弱的螢幕光,正在和網友聊天。小樂和聊天對象以「老公、老婆」互稱,對方是研究生,兩人透過遊戲軟體認識,之後交換LINE,愈聊愈深入,不到兩周,兩人就談起網戀。 「iWIN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統計,2020年共收到3878件網路有害內容申訴,比2019年1367件多出2000多件,其中色情、兒少私密照相關申訴就占了近四成,七成案件都涉及境外公司,複雜度高;暴力、網路霸凌等申訴案也不在少數。

遠距教學將持續1個月甚至更久,教師擔憂湧現「遠距中輟潮」,校長則呼籲勤於點名、聯繫家長來了解學生去向。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關鏡頭、不上線…疫情下數位逃課漸增 「斷線」的學生恐釀隱性輟學潮

「斷線的學生,怎麼辦?」全國三級警戒延長,目前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至6月14日,至今已邁入第16天,卻也開始進入線上教學「疲軟期」,更出現「隱性輟學」、「數位逃課」現象,「已經有學生乾脆關鏡頭不發聲了」;不少老師憂心,這次線上課後,家庭功能不彰、「斷線」的孩子,無法跟上學習,學力差距恐越來越大,造成後續「輟學潮」。...

年假結束收心,醫師建議上班前一天,可做30分鐘到1小時運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開工好累哦…做好3動 「收假症候群」不上身

長達七天春節假期結束,就算心中再多麼不捨,還是得面對開工、上班的事實。台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指出,每次年節結束後,門診「收假症候群」患者明顯增加,症狀為焦慮、暴躁、頭暈、頭痛、注意力難以集中,尤其是假期過後開工第一周,最為顯著。 許正典表示,通常假期超過四天,許多民眾就會從「放鬆」變成「放縱」,規律生活作息大亂,變成日夜顛倒;有些人因為享用年菜,餐餐大魚大肉,搭配高熱量零嘴,甚至喝酒,嚴重破壞飲食習慣;部分學生及上班族,還因為長時間上網追劇、玩手機,而出現了暫時性網路成癮。

小孩幾歲可以接觸手機沒有一定標準,重點是養成「手機是工具,不是玩具」的觀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家長看過來!你覺得孩子幾歲可以有手機呢?

小孩吵著要手機,該不該給?幾歲可以給?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數位時代下最令父母困擾的教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