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撇開歐洲與烏克蘭,逕自與俄羅斯總統普亭通話;美俄高官18日首度在沙烏地阿拉伯會晤,同意盡快指派代表洽談俄烏停戰。眼看歐洲在攸關自身的安全事務上淪為「邊緣人」,國際關係專家建議「非常時期用非常方法」,歐洲必須考慮3個「顛覆常理的選項」挽救地緣政治地位,第一步就是高喊要退出北約。...
川普勝選後,看上去北京忙做一團,從經濟專家到國際政治智庫,各種「理論」滿天飛。然而看川普登台後的中美關係,有人建議看看上海。 中國總理李強近日到上海主持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後數日,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和市長龔正,11日到上海汽車集團,兩人表面上開會,更重要的是要現場拍板上汽與特斯拉的合作,隨著特斯拉的老闆馬斯克進入川普內閣,這樁合作被解讀出更多意義…
夏末秋初,中共決策層在諸多層面上作策略性修正,諸如國內政治口徑上回歸改革開放、經濟政策上重新強調市場、外交上有「新版韜光隱晦」系列動作,這次「中非合作論壇」有不少新表現,其中一個是回歸「老朋友外交」...
前總統馬英九再訪中國大陸,重頭戲「馬習二會」可望於近日登場,但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三任期早已坐穩,馬則是卸任多時,北京此時為何需要一場「馬習二會」?期待的「效果」為何?馬還能扮演何種角色?綠營又該如何接招?美國方面也高度關注。「馬習二會」將掀起美中台新一輪較量,後座力延伸到520總統就職,甚至是11月美國大選。...
今年中國大陸春節假期漫長,除了聚會宴飲,就是聊天神侃。在諸多話題中,有個敏感卻不會被封刪的,是龍年中美關係可能之變。對中美關係的關注,來自不同的領域,也就有不少奇談新論,其中三個話題比較有新意,分別是「季辛吉第二誕生」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的角色、「中美再回重利輕義軌道」觀美國總統大選風向、「東升西降變西降東不升」則是分析美中的經濟走向, 這三個話題,支持者有、反對的聲音也不少,究竟中美關係的風向如何轉變,聯合報資深香港特派員李春為讀者解析。
人生有如列車,駛向不同終點,曾引領風騷的人物殞落,代表一個時代消逝,也象徵另一個時代正要開啟。 歲末年終,與聯合報一起回顧2023年逝世名人留下的金句名言,撫今追昔,思索人生。
美國「外交教父」前國務卿季辛吉11月29日辭世,百歲一生毀譽參半。他促成美國退出越戰,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越戰時代卻曾和時任總統尼克森籌謀地毯式轟炸柬埔寨。至今遺留的集束彈等未爆彈,持續在柬國釀成死傷。學者指出,季辛吉、尼克森關注達成己方目的,卻視弱者性命如草芥,這類行為是當前疑美情緒的來源,美國反受其害。
曾在國際外交圈叱吒風雲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離世,許多人認為季辛吉促成上海公報,對台灣帶來極大傷害,表面上看,似乎是如此,但其實季辛吉只不過跟著世界歷史大勢前進,時勢造就了這位外交奇才。...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百歲辭世,回顧季辛吉在近代中美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台灣是季辛吉「聯中制俄」外交中最大的犧牲者,從政府到民間,對他都沒有好評。他終其一生,沒有來過台灣,2006年當時的駐美代表李大維,恐怕是他唯一在紐約辦公室接見的台灣官員。 以現在的道德標準來看,季辛吉絕對是個不擇手段的壞人,但是季辛吉始終是個現實主義者,也是個美國至上主義者。季辛吉既不是台灣的朋友,也不會是中國大陸的朋友,而是盡一切可能的手段,實現美國利益的人...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以百歲高齡辭世,五十年前他「打開中國大門」,扭轉了冷戰世局,這位「中國的老朋友」五十年來訪問中國上百次,今年7月還在北京讓習近平為他祝壽。也因為季辛吉的中國政策,這五十年來左右了美中台發展路線,也決定了我們的命運。只不過,在季辛吉辭世前,國際局勢丕變,當年奏效的「聯中制俄」戰略,如今卻成了中俄聯手和美對抗的惡局,美中兩強對抗相爭的發展,也讓季辛吉親見自己塑造的世界已不再,不管他再怎麼大聲疾呼,季辛吉時代終究是落幕了...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一生的功與過。
美中關係正常化推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逝世於雙邊關係正「止跌回穩」的階段;直到今年11月初,季辛吉仍出現在公開場合,疾呼美中和平與合作的重要性。
美中剛在舊金山舉行「拜習會」,雙邊關係似有回暖跡象之際,被中共視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和中美關係破冰重要推手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忽傳離世,這對亟欲推動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的北京來說,無疑痛失了重要支柱。 季辛吉的離世,或許就像部分中國網民所說,「少了一個能從戰略高度看待中美關係的美國人」、「季辛吉走了,美國一個時代結束了」。但更值得思考的是,中美關係走到今天,中共當局依靠「老朋友外交」,還能走得多遠?
中信金控前副董事長辜仲諒捲入紅火案纏訟17年,辜一審被依證券交易法、銀行法背信罪判9年徒刑,台灣高等法院更二審改判無罪,但最高院去年5月再撤銷、發回,更三審今仍判無罪。本案仍可再上訴。...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29日在康乃狄克州的家中去世,享嵩壽100歲,一生縱橫國際外交圈,且是近代中美關係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1971年的7月,當季辛吉在前往巴黎的路上,於中途點的巴基斯坦裝肚子疼,掩人耳目躲了起來,再橫越整個中國飛到北京,剛下榻釣魚台國賓館時,就見到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此後的這48小時,決定了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即將失去國際角色的命運。
時隔一年,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15日再度會面,日本媒體以相撲力士最高位階的橫綱,稱為「兩位橫綱的大對決」,形容這場峰會分量的重中之重。跟去年在峇里島的G20拜習首會相比,雙方在APEC的語氣預計更緩和,風險卻更高。2024台灣與美國都有大選,塵埃落定前,中美基本矛盾只能獲得緩解。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表示,半導體產業已沒有全球化;又提到自己2019年說過,台積電已成為世界地緣政治策略家的兵家必爭之地,過去四年證實了他所說的話。去年年初,台積電公開招募具備政治經濟背景的博士人才,協助分析地緣政治,尤其是美、中、台關係。「地緣政治」雖然不是什麼新概念,但是水很深,已成為跨國企業的必修課,強勢產業如台積電者,都得如履薄冰,箇中究竟有何玄妙……?
台灣在1960年代中期與義大利合作生產小型潛艦,兩岸軍事情勢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失衡。中共核子試爆成功,同時擁有蘇聯高爾夫級潛艦,義大利在台生產小潛艦還沒有造好,就已經落後中共海軍。兩蔣父子急忙向美國求援,直到1971年才被迫以反潛訓練之名,成功組建正規柴電潛艦部隊。...
1973年9月11日,智利發生了一場推翻時任智利總統阿葉德(Salvador Allende)的軍事政變,當時造成許多人死亡,包括阿葉德。 然而,如今一份最新解密的文件顯示,其實早在1970年智利國會確認阿葉德當選總統的不久前,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就曾在白宮密會智利保守派媒體大亨艾德華茲(Agustín Edwards),親自策畫由智利軍方發動政變、解散國會、阻止阿葉德宣誓就職,雖然一度失敗,但3年後,阿葉德還是被軍事政變推翻了...
中國大陸外長異動之際,中國大陸駐美使館舉辦解放軍建軍96周年活動,駐美大使謝鋒以手傷為由,缺席這場原定的首次公開活動,由中方駐美國防武官劉展代表致詞;秦剛與謝鋒,一個去職一個缺席,兩個不在場的人讓這場活動充斥各種想像。聯合報駐華盛頓特派員張文馨,在關鍵時刻為讀者帶來第一手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