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團購

近來許多醫師變身當網紅,希望在健保收入之外,開拓新藍海。路透 生活

靠健保難賺 醫師網紅搶進新藍海 資深醫示警:水很深

今年健保總額高達8000多億元,看似龐大的金額,但對於醫界來說,始終不夠用,許多醫師感受與其在健保總額的「紅海」中爭破頭,不如在網路世界開創另一片「藍海」。近年來許多醫師開始經營臉書粉絲團、IG,或當Youtuber、開Podcast頻道等,藉由吸引粉絲,進而直播帶貨,收入可能不遜本業;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許多網紅醫師因個人私德問題,不得不關閉帳號,銷聲匿跡。

走入新竹大街小巷,常可見店家門口牆上總貼著一排滿滿的貼紙,這些都是科技公司的商標,特約商店的文化在新竹很盛行。記者郭政芬/攝影 生活

竹科識別證真好用 食衣住行都打折 特約商店為何在新竹盛行?

新竹科學園區是全球科技重鎮,造就高所得、高消費力的竹科人,走進新竹大街小巷,許多店家門口總貼上一排排貼紙,都是科技公司的商標,標記出該店是某科技廠的「特約商店」,特約商店文化在新竹很盛行,工程師透露和朋友聚餐時,拿出公司識別證就打九折,「代表公司很給力,滿有面子的。」 竹科就業人口17.5萬人,平均年齡38歲,特約商店從早期以餐飲業為主,延伸到生活所需,舉凡月子中心、按摩店、健檢醫院、旅遊、修車等都享有折扣…

疫情後因海外旅遊市場洗牌,國內業者能夠推出以往沒有的頂級行程。圖為義大利佛羅倫斯。新華社 財經

高端旅遊/有錢參加頂級旅遊別等退休? 專家:現在不去是浪費錢

金字塔頂端的消費族群即使實力雄厚,參加高端旅遊前也要精打細算,不要被當成「盤子」敲。在挑選想要的行程前,可善用自行組團的「團購」方式議價;另外,預期明年費用還會再漲,也可以先預購行程。

許多民眾透過網路銷售勞務或貨物,財政部提醒業者稅籍登記新制明年1月上路,網路賣家記得補辦登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網路賣家留意稅籍新規定 忘了補登記小心挨罰萬元

民眾透過網路進行交易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新冠疫情期間民眾宅在家,吸引更多賣家投入網路交易的行列,不過賣家們要注意了,財政部已修正「稅籍登記規則」,無論你是兼營或專營的賣家,明年1月必須重新辦理稅籍變更登記,初估有將近7萬名賣家將受影響。至於變更登記時間最慢不能拖過4月底,否則會被處以15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款,限期未補辦還會被按次處罰,賣家們不可不注意。

不少敏銳的大陸年輕人盯上了可達鴨潛在的商業價值,發掘出一連串「可達鴨衍生經濟」。 圖/摘自新京報 國際

吃個肯德基卻「一鴨難求」?可達鴨暴紅 帶動陸周邊商機

大陸肯德基日前推出的套餐「可達鴨」玩具暴紅,不僅一鴨難求、搶破頭外,在這隻呆萌的鴨子身上,不少敏銳的大陸年輕人盯上了它潛在的商業價值,從中嗅到商機,發掘出一連串「可達鴨衍生經濟」。這些項目五花八門,有人用鴨子給自己打工,代拍影片,有人提供維修服務,還有人給鴨子手工做衣服和飾品,訂單排到了10天後,從紅海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藍海。

近日兒童染疫後轉為中重症的人數增加,引發家長擔憂,希望可即時看診外,也希望讓孩童攝取保健食品,增強抵抗力。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兒童染疫增家長瘋搶保健品 醫:這3件事若沒做也沒效果

兒童染疫後中重症案例增加,引發家長恐慌,網路社團掀起搶購兒童保健食品熱潮,讓孩童吃藻精蛋白、益生菌、維他命C等,增強抵抗力,不少家長不了解保健品成分,看見網友分享就跟團訂購。醫師提醒,保健品不能取代藥物治療,只想靠單一保健品就讓身體健康,效果不大。...

被孕婦拍下的舉報她的志願者。圖/取自微博 國際

孕婦分鄰居雞蛋反遭舉報 疑因比團購買得便宜

因疫情封城的上海,最近市民熱議一段影片,影片中一名孕婦聲嘶力竭辯解說,「我只是給鄰居送了一板雞蛋怎麼了,30元(人民幣)一板(即一盒,大陸多稱板)30枚,我可是一分錢都沒有賺。團購需要40元一板30枚,我不是團購就不行嗎?」她送給鄰居雞蛋,鄰居不好意思,就拿出30元給她,結果很快就有人舉報此事,舉報者也是鄰居,是一名志工。

福又達生技是高端疫苗大股東之一,創辦人就是高端總經理陳燦堅(左)。圖/高端疫苗提供 焦點

誰發國難財/高端大股東「福又達」唾液快篩掀團購潮 價格是國外2倍

疫情擴大,快篩短缺,衛福部食藥署火速和獨家核准高端疫苗大股東「福又達生技」的韓國唾液快篩,引發外界爭議。雖然目前唾液快篩還沒正式進口,近日民間掀起團購和預購熱,不但有醫材公司、生技公司發起預購,也有不少社區、媽媽群組發起團購,宣稱5月中下旬可拿到貨。預購與團購價格約為175元到230元,大約是國外售價兩倍之多。...

2500萬人的上海,因Omicron病毒封城迄今已超過一個月,圖為4月25日上海街頭景象。 歐新社 聽幕後

遠方 EP62|「完全無法想像發生在上海」 清零封城的血淚實錄

2500萬人的上海,原本以「精準抗疫」被視為防疫模範生,但在Omicron病毒的襲擊下,3月28日無預警封城,當初規畫封控五天,迄今已超過一個月。生活頓失秩序的上海民眾如何互助求生? 本集遠方連線旅居對岸11年的Sean,聽他娓娓道來前後被隔離超過80天的心境變化。

上海正在上演一部大型紀錄片「2022版我的團長我的團」,團長們為全體上海市民團購民生物 資。圖為網友將電影海報改編為團購食物畫面。圖/新浪微博 國際

上海封城誕生一批新英雄 2500萬人不挨餓都靠他們

上海正在上演一部大型紀錄片「2022版我的團長我的團」,領銜主演是全體上海市民,戲份最多的則是各個社區的「團長們」,他們帶著各個社區的居民衝鋒陷陣,突破困難供應居民們的一日三餐,每個社區都有溫馨感人的小故事。...

上海浦西封城將近兩周,L先生的存糧已經快要見底,現在每天都吃兩餐,有時只用兩片吐司加一杯黑咖啡墊墊肚子。圖/L先生提供 國際

一個台灣人在上海 封城13天「存糧已見底 咖啡仍必買」

中國大陸上海因疫情封城導致物資短缺,「搶菜」變成當地人家常便飯。一名住在浦西的台灣人受訪說,他的社區封城近兩周只配給過一次食物,如吐司、玉米、堅果,兩、三天就吃完,且完全沒有肉;如今封城前搶購的糧食也快見底,這幾天還用高價團購香蕉、蛋跟豬肉,但因物流塞車還沒發貨,現在三餐都不敢吃好吃滿,「煮個飯都要斤斤計較」。

全家攜手AI行銷科技專家iKala,推出「Shoplus商店家」社群電商軟體服務,瞄準Facebook銷售管道,提供物流、金流服務。圖/全家便利商店提供 財經

創造零成本開店! 超商雙雄轉型求生 強攻社群經濟

疫情改變了民眾的消費型態,超商雙雄也跟著數位轉型,不約而同強攻社群經濟。全家先前推出「Shoplus商店家」,為直播賣貨的賣家提供金流、物流服務,7-ELEVEN也推智能團購平台「i划算」,都瞄準疫情下消費習慣的改變,業者直言,「社群的威力真的太大了」。

資深媒體人高愛倫(左2)開創共400多人的LINE群組「愛倫書房」,還替書友請作家張曼娟(右2)簽書。圖/高愛倫提供 生活

【出版救星/下】臉書團購救書市!一檔業績百萬 一人揪團威力可比一間書店

數位科技社會,出版行銷通路多元化,臉書團購成不少出版社重要管道,一檔活動業績可達新台幣100萬元。也有熱心愛書人自發性在住宅社區推廣閱讀、發起團購,平均每月賣500本,一人有如一間行動書店。 親子天下童書副總經理林彥傑表示,近年不少大型出版社通路版圖重寫,除了既有的線上線下書店、圖書館採購等,團購也占相當比例。尤其是童書為主的出版社,最高可達20%。...

「美買」提供集貨地址,讓民眾可以將想買的國外商品寄到他們的集貨倉,在協助運送至台灣家中,民眾在家動動手指即可買到全世界商品。圖/擷至網站「美買」 生活

疫情下的宅經濟 神奇團購…居然還有「海龜湯」!

過去1年COVID-19病毒肆虐全球,近期國內疫情升溫,大家都不敢出門,宅經濟成為民眾另類仰賴的維生機能。在不能出國、不想出門下,有業者成立專門代購國外產品的平台,國內則掀起許多團購熱潮,團購物品百百種,反而成為疫情時代下經濟起飛的代表。

疫情衝擊農民生計,各縣市農會紛紛輔導蔬果產地農民推出「蔬菜箱」,鼓勵民眾上網訂購,降低出門接觸染疫風險。圖為農民加緊包裝出貨。圖/南投縣仁愛鄉農會提供 生活

【別擠賣場/下】零接觸經濟爆發 主婦轉移陣地靠滑手機買菜

主婦們近日警覺賣場確診足跡多,紛紛對傳統通路「變心」,改以網路團購下單,農會蔬菜及畜產類的箱購訂單爆量,社區媽媽社群上更有人天天在LINE上開團批菜、賣調理包,降低到賣場購物的群聚風險。

大陸社區團購市場商機看好,業者爭相搶進投資。中新社 國際

陸社區團購大戰賤價搶客 業界:電商恐陣亡一半

疫情期間,民眾避免出門採購,社區團購成為大陸最熱門的產業,網路巨頭3倍薪資挖人、團長日薪500元人民幣的消息不脛而走。大陸業內人士對電商社區團購大戰看法不一,有人預測,「短期內巨頭混戰,中期是區域為王,長期將是圈層時代」。今年夏季將會迎來社區團購混戰的分水嶺,加入混戰的大陸電商巨頭可能要陣亡一半。

傳統攤商除在市場擺攤外,也開始透過宅配到府服務及接受電話、LINE訂購,爭取更多顧客。記者陳斯穎/攝影 生活

傳統市場蕭條 攤商搶攻宅配 出奇招賣現撈魚

都市人口多,為滿足生活機能,都會地區的超市也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威脅到傳統市場攤商生意。不少攤商改以「游擊」方式,出沒於不同市集,分散風險,甚至有攤商推出宅配到府、接受LINE訂購等服務,嘗試轉型。

高嘉瑜日前貼出房間照片,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圖/翻攝自高嘉瑜臉書 生活

女生房間真的比較亂?居家整理師看高嘉瑜「亂室佳人」現象

立委高嘉瑜自爆閨房亂象,獲稱亂「室」佳人名號,也引發網友共鳴,紛紛轉發標註女性友人,為自己居家的雜亂找到理由。但女性真的房間比較亂嗎?居家整理師表示,確實接到比較多女性委託整理房間,但要判定是「囤物症」可能言之過早;精神科醫師直言,這些人只是衛生習慣不好,讓自己和衣櫃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