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奶當同學/上】老幼共學喊假的?日照中心進校園頻受阻 反對理由令人傻眼
「老幼(少)共學」是少子高齡化社會的重要課題,並在歐美、日本等地創下成功典範,5年前,高雄市首創日照中心進駐國小校園閒置空間,成功打響「老幼共學」名號,在仍有學生的校園內設日照中心,可是亞洲獨創,連日本都還沒做到,但此種模式推動至今,全台仍只有高雄市大同國小、鼓岩國小兩校,是在政府「強力」支持下得以順利設立並維持運作;在屏東縣,有前進國小成立社區關懷據點,籌備過程同樣阻礙重重。中北部縣市更不用說了,不僅沒有類似案例,身為首善之都的台北市,最近擬跟上腳步,設立全市第一間校園日照中心,同樣引發強烈反彈,重演多年前的高屏經驗。
「5年前在南部設立時,反對的理由是這樣,怎麼5年後還是一樣?」
南部日照業者私下表示,「老幼共學喊的很好聽,現實情況卻是,讓老人和小孩在一起辦活動、拍拍照可以,但一聽到要跟日照中心當鄰居,學校和家長就跳起來了!」
屏東推動長照教育有成 高齡友善觀念走在天龍國之前
位於台灣尾的屏東縣,5年來推動長照教育有成,高齡友善觀念遠遠走在天龍國之前。屏東副縣長吳麗雪不解,「都已進入高齡化社會,30年前對長輩的刻板印象,至今竟然還在台北市的社區流竄!」她認為,喊口號、辦活動,難以實踐老幼共學的理想,政府須在教育上積極著手,扭轉社會對老人的觀念,才有實現老幼共學的可能。
台灣65歲以上人口預計在2025年超過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日前台北市因應總統蔡英文提出的「一國中學區一日照」政策,擬在芝山國小設立日照中心,卻有8成家長反對,理由包括擔心失智、失能的長者病況不穩會傷害孩子,加上小學生活動力旺盛,可能碰撞長者造成跌倒等等,連議員接獲陳情,都說出「有家長講到哭出來,就饒了芝山國小」的驚人之語,不難看出台北市長柯文哲推動長照教育明顯匱乏,校園對高齡者更充滿隱性歧視。
教部推動校園閒置空間活化 但日照中心碰軟釘子
2016年台灣第一間校園日照中心「大同福樂學堂」成立時,當年全台日間照顧中心(含失智日照中心)家數為205間,服務人次3663人。衛福部統計,2021年7月,全台已有472個學區設置了650家日照中心;日照中心5年間成長超過3倍,但進駐校園的日照中心依然維持在2間,服務人次僅60人。
教育部國教署因應少子化現象,多年前就推動中小學校園閒置空間活化,明定可將閒置校舍多元運用,作為幼兒園、社會教育機構、社會福利設施、觀光服務設施等13項用途,各縣市這幾年不乏社福機構進駐廢棄校園成立老人照顧機構的案例,然而,只要找上還在運作中的學校投石問路,明明釋出閒置空間做公托、非營利幼兒園、社區大學,這都沒問題,但一聽到要做日照中心,不管是多小的小校,校長都會回覆,「我們每間教室都還在用哦!」讓業者碰足了軟釘子。
連老師也對「老幼共學」抱持存疑態度
就算地方政府打包票,力挺日照中心進校園,甚至傳出有市府高層長官到學校拍桌「我就是要做!」校長不堪壓力換了好幾任,承接的醫院或社福機構更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籌備期間舉辦超過百場的說明會,找來教育局、社會局、衛生局等相關單位派員列席,一一解答相關疑慮,校方、家長態度就是難以轉圜,令業者一談到要進校園設日照中心就搖頭。有業者說「要不是為了響應政府政策,被拜託到學校成立日照中心照顧社區內的老人家,誰要花這種力氣被嫌棄?」
連學校老師也對「老幼共學」抱持存疑態度,質疑孩子到學校就是要學好國語、數學等學科,為何要去陪陌生老人吃飯聊天、做勞作?還有老師坦言「我懂的是教小孩,為何要幫老人家規畫課程?」。
亞望沙龍多元照顧中心創辦人黃仲平,先前曾參與大同福樂學堂的艱辛草創期,目前也正籌設日照中心進駐興仁國中,預計年底前開幕。他直言,學校、家長不接受的理由說來說去就是那些,「日照中心不是殯儀館、也不是鄰避設施,醫院還出具證明老人家是輕度失能、失智,沒有傳染病」,但為何幫他們解決疑慮了,卻還是反彈?「這些反彈或許都是假議題」,黃仲平說,這就像兩個人談感情,對方心裡可能有不愛妳的理由,但說了10條,就是問不出真正的原因,無法用邏輯去釐清。
擔心空間資源被拿走 校長:共學也不會讓考試加分
「老幼共學在校園內有沒有真正落實?還是僅剩一種儀式化的行為?」黃仲平曾邀請幾名國小老師進行訪談記錄,他發現,國人對於老幼(少)共學、青銀共創等雖琅琅上口,但當日照中心高舉這些旗幟進到校園裡,學校老師只會覺得「我的空間、資源被搶走、校園被分割」,對小校來說,日照中心進來了,被廢校的危機感更大,國小老師也難以接受被強加老幼共學的任務,只覺得「複雜、麻煩、太累」,也有校長直言,「學校會盡量配合(共學),但這也不能讓學生考試多10分」。
黃仲平認為,既然學校端擔心空間資源被拿走,也認為老幼共學與學校無關,那就要「極高度同理」,事前做好充分溝通,先在同一個場域生活,不要「熊抱」對方、慢慢來,可以辦樂齡、辦健康促進活動,讓學校習慣有老人家進出,為雙方關係暖身,有機會再更進一步,不要再扣上「共學」的命題。他出來開業後,每月仍持續由專業團隊設計活動,與輔育工會合作,邀請學齡前幼兒、家長,還有大學生,來日照中心和長輩們互動;此外,在興仁國中成立日照中心後,也會將長輩的多感官刺激活動,結合該校金工、木工課程,在不增加學校授課負擔下,由團隊協帶舉辦作品發表會,讓長輩去摸作品、發問,學生也可以來介紹作品,為雙方關係暖身。
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助理教授鄭堯任說,國中小學校園腹地大,閒置空間很適合開設長照關懷據點、樂齡學習中心、日照中心等,但實際狀況是,從校方、家長到居民都群起反對長照設施入校,他認為除了學校對於「老」的議題完全陌生、社會對老的負面形象,及進入校園的「老人」對象沒有被釐清,都是原因。
北市辦說明會:讓學校、家長更了日照機構運作
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也許家長對於日照機構不是那麼了解,也不清楚失能失智的長輩照顧狀況,為讓家長及社區真正了解日照機構的運作,已指示社會局加強宣傳及溝通,才會有後續動作。除了持續召開說明會,說明日照中心進駐校園後的安全措施及動線區隔,也將舉辦三梯次參訪團,了解日照中心的老人照護模式,以期改變刻板印象。北市社會局主任秘書林淑娥坦言,先前或許是宣導做得不夠,家長不夠了解才反彈,她強調,日照進駐校園,就是一個長照教育的過程,就跟社宅當初設置時相似,社區從過去的排斥態度,到現在反而會要求市府去設置。
林淑娥表示,每個人都會老,家中也都有老人,社區內的日照中心確實讓老人家獲得很好的照顧,減輕家人負擔,很多里長都歡迎市府到社區設置,只是可能家長對高齡者疾病如「失智症」不了解,加上角色的關係,會想保護好自己孩子,這可以理解,但不管台北市或台灣,都正邁向高齡或超高齡社會,老幼共學的過程,對孩子是很好的生活教育。或許接下來可以跟教育體系合作,融入長照觀念,像日照中心發生場域在學校,就可以討論如何去深化學生對長照的認知。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討論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