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社區職能治療師、延希職能治療所所長 柯宏勳。圖/朱韻璇提供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72|生活比吃藥重要!失智者日常活動的聰明安排

失智者的一天除了醫院、據點等等的行程,就沒有其他活動了嗎?有時候照顧者擔心失智者走失,就完全不安排戶外活動,或是有一半的時間是待在家中,但沒有從事任何活動。我們都知道,身動、腦動跟互動可以預防延緩失智,但想安排活動又不知道哪些活動適合失智者?相信這也是照顧者們的疑問跟心聲,究竟失智者的一天應該如何好好安排?

投保保險時,要保人有據實告知的義務,最好看清楚要保書的內容,以免未來無法理賠。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請領保險給付被解約 他控業務員阻礙閱讀要保書卻敗訴

基隆有一名被保險人在請領保險申請時,收到保險公司解除保險契約的存證信函,理由是他在填寫要保書時,對這項「投保前2個月、過去5年內因高血壓至門診治療、診療或用藥」書面詢問,未據實說明。 對此,男子提起訴訟,認為解約違反公平正義與誠信原則,更表示當時業務員以平板電腦放大簽名欄位,使螢幕只顯示簽名欄位,藉此刻意阻擋、妨礙他瀏覽「被保險人告知事項」或其相關內容,因此不能苛責他有違反據實說明義務。然而,法官最後還是認定他違反了保險法,究竟敗訴關鍵為何?

政治

首份失智餘命研究 圖解確診年齡、共病影響存活時間

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兼任教授邱銘章團隊完成全台首份阿茲海默症患者平均餘命研究,整體存活中位數為7.69年,3分之1以上患者存活逾5年、3分之1逾10年,呼籲年輕型失智症患者至少規畫14年照顧計畫,60歲被診斷失智,需規畫12年照顧計畫。

59歲時退休、今年76歲的劉秀枝,生活過得比年輕時更精采,她說,有了心理準備,對於年老就不會驚慌。記者曾原信/攝影 生活

退休後有人老得快、有人卻活力滿滿?專家教你科技養老

每個人都會變老,過去祝壽常說長命百歲,近年則愈來愈強調長壽以外還要健康,但根據衛福部統計,超過八成以上的老人至少有1種慢性病,且國人平均臥床時間約7至8年,似乎健康變老並非易事。究竟為什麼有人退休後老得快,有人卻依然充滿活力? 59歲時退休、今年76歲的劉秀枝,結合醫學專業與寫作興趣,出版了多本老後生活及預防失智症的相關著作,她並開設Podcast頻道,生活過得比年輕時更精采。對於年老該怎麼準備才不會驚慌,她自有一套做法。...

政治

你有年輕型失智嗎?圖解四大成因、如何診斷

我國有近37萬失智症患者,其中30歲至64歲年輕型失智症逾1.4萬人,這族群生活壓力沉重,但現有政策以照顧高齡失智者為主...

獨老、孤老近年成熱議話題,台灣獨居戶數近10年快速成長,其中獨居老人又占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23.3%。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獨居老人出事才知已失智 從日本、歐洲看怎降低孤獨死

在台灣獨居已經愈來愈普遍,獨居戶數在近10年快速成長,其中獨居老人就占了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23.3%。許多長者初期獨居時,身體狀況良好,直到健康逐漸出現狀況,加上對失智病識感不高,常常在出事後,才被發現是「獨居失智」的患者。 而不只是長者,現在就連許多單身年輕人也開始崇尚獨居生活,不婚不生讓獨居年輕化,卻同時埋下獨居隱憂。為此,世界各國都開始意識到具有風險,現階段雖大多僅針對65歲以上高齡者做關懷訪視,但漸漸地,年輕人的獨居課題也引發關注,避免年輕獨居者提早面臨獨居風險,各國皆在想方設法改善現況。...

長者必須好好保管自己的印鑑等個人物品,以免遭子女冒用借款。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失智父被兒冒名借錢後突離世 子孫6人全被債主告上法院

根據國內調查,國內65歲以上長者中,失智症盛行率將近8%,家中若有失智長者,家屬最好看緊長者所持有之印鑑、帳戶等以免遭冒用。屏東縣就發生類似案件,一名楊姓男子因為缺錢,以失智父親的名義向人借款200萬元,約定一個月內還款,並以失智父的房產作為擔保品,未料一個月不到楊父就因病過世,債權人認為借款人已經死亡,因此以4子女、2孫為被告,要求拿繼承的遺產來還債,不然就得把房子移轉登記給債權人。

國際間如今陸續研發出「阿茲海默症藥物」,但清一色都僅適用極早期或早期患者,如何早期揪出失智症,成為目前的首要議題。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你我都可能成失智照顧者 該如何提早發現長輩是否罹病

家人總是忘東忘西、重複詢問問題,起初以為是家人老了,卻沒想到家人開始懷疑自己的東西被藏起來、被偷走,帶家人到醫院診斷才發現罹患失智症,未來失智症患者會愈來愈多,你我都可能成為失智照顧者,如何察覺失智症,如何及早發現家人罹病,有哪些資源可以使用?聯合報一次整理相關資訊教你如何準備。

屏東「屏安村」快意生活,長輩們在文康中心由專人帶領下,開心進行身體律動遊戲。記者劉學聖/攝影 生活

照顧失智靠全村的力量 屏安村用AI確保長輩安全且自由

全台失智症人口已經突破30萬人,造成失智照顧量能愈來愈沉重,而如今全球的失智照護都走向「社區化」,社區互助更是一大理想目標,例如日本、瑞典等國陸續建構失智友善社區,其實台灣也不例外。 打破照顧圍籬的「屏安村」,就是台灣第一處採取開放式照顧高齡及失智長者的環境,靠著整合社區多元資源,甚至透過科技,例如具有藍牙技術的「屏安福」,形成強大的支持網絡,提供失智症患者持續的照顧。究竟他們具體是如何讓居民打破迷思,與失智長輩共存的呢?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提醒,每個人老後都要有「新家人」的觀念,子女不該是老後家庭結構中唯一的成員。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老後不煩人/別全靠子女 規畫老後生活應納「新家人」

高齡已是現在進行式,想要將來不麻煩別人,如何規畫老後生活、打造適合的居所,成了現代人重要課題。為此,有專家提醒老後的人生規畫,千萬別全仰賴子女,只有自己知道什麼樣的生活適合自己。究竟該如何增加韌性,培養老後適應力,來看看3位專家給的3帖藥方。...

八月表演工作室創辦人安德森。圖/朱韻璇提供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58|新生代演員安德森照顧失智阿嬤 用藝術找到生命出口

每個人成為失智症照顧者的歷程都不一樣,除了對生病家人的不捨與擔心以外,還要面對生活上的變化,有時候還必須改變自己原本的人生計畫。隨著失智家人的病程發展,照顧者要處理各種情況,對身心都是很大的挑戰,然而,照護者還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需要一起來關心。

慈濟基金會志工提供「和美記憶保養班」班員貼心服務,班員間也會互相幫助。記者劉明岩/攝影 生活

老後不煩人/員警幫做飯、醫師助保養記憶 在地安老靠「社區俠客」

當高齡社會來臨,扶養比只是表面數字,更多的還得仰賴「老老相依」。而在大家一起逐漸老去的過程中,需要許多陪伴與幫助。高齡社會加上少子化,我們需要社區互助與合作,更有賴許多有心人士熱血熱心,建立新家人關係。 台北市警局保安警察大隊平時強勢打擊犯罪,但他們同時也為老人送餐,至今已持續16年;醫師林榮威為關懷失智症患者,開辦了「記憶保養班」助長輩們「保養記憶」;還有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成立「溪口互助家庭」,不只照顧失智症患者,更讓照顧者互相關懷。 本篇橘世代文章,就帶你來深入了解,想要實踐在地安老,該如何透過社區互助與合作,把個人與社會連結起來。...

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前特聘研究員鄭秋豫(左)曾一直相信,工作上任何困難,只要夠努力勤快,一定可以迎刃而解。沒想到人生會有她再怎麼努力也沒法解決的困境。圖為她與先生同遊。圖/寶瓶文化提供 生活

人生逆轉學/學界一路披荊斬棘 鄭秋豫直到陪伴失智夫才體會無力感

當先生搖醒她,說肚上的傷口妻子看不見,必須趕快急診,曾是國際知名語言學者的鄭秋豫覺得自己好像也病了。68歲時,她退休全職照顧曾是大學教務長的失智先生,原本自認長年兼顧研究與家務,必有能力勝任;沒想到隨著先生日以繼夜各種失序,不久就一籌莫展,腸躁症與憂鬱症齊來,暴瘦10公斤。

嗅覺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感染新冠病毒、抽菸和空氣汙染也會使嗅覺變差。圖為一名因感染新冠失去嗅覺的人,藉由聞香水訓練嗅覺。路透 國際

嗅覺失靈恐致失智?從品酒師經驗看 如何訓練嗅覺增強腦力

上了年紀不僅視覺和聽覺會衰退,嗅覺也會變差。由於腦部需要嗅覺刺激才能維持健康,嗅覺失靈後,會導致記憶力和認知能力衰退,甚至造成憂鬱和失智。不過,好消息是嗅覺可藉由訓練恢復。研究顯示,訓練嗅覺可以讓憂鬱老人的症狀減輕,他們背單字的速度也變更快了。嗅覺靈敏的品酒師年紀愈大腦力愈強,他如何透過嗅覺訓練增強腦力?方法其實很簡單。...

臺北市衛生局局長 陳彥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53|意想不到又出乎意料?想要預防失智 就要先戒掉這些生活習慣!feat. 失智•好好生活

聽到失智這個疾病,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很多人一定會說:忘東忘西、失去記憶,接著想到無法自理生活的可怕畫面等等。但我們不應該只是感到害怕,隨著相關研究愈來愈多,失智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只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同時減少危險因子,就能降低罹患失智的風險。 . 本集邀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陳彥元局長,向聽眾介紹想要預防失智,首先任務為培養良好生活。

食食樂語言治療所所長王雪珮。圖/朱韻璇提供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49|一日三餐傷腦筋?有吞嚥困難的失智者怎麼吃? feat. 失智•好好生活

美食的視覺和氣味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享受美食更會帶來身體和情感上的安慰,對於健康的我們來說,吃東西是件再不自然不過的事,但你一定無法想像,台灣有超過40萬名65歲以上的長者正在經歷吞嚥困難問題,其中還包括失智症及巴金森病患者,他們一定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吃東西會變得如此費勁。

愈來愈多研究顯示,人的大腦並非在七、八十歲才衰退,而是中年時就開始變化,使你一步步邁向失智症、阿茲海默症與認知衰退。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預防失智症該從中年開始 想存腦本需要健康心臟

失智症常被認為是老人專利,但要預防這種疾病,等到老年就為時已晚?愈來愈多研究顯示,人的大腦並非在七、八十歲才衰退,而是中年時就開始變化,使你一步步邁向失智症、阿茲海默症與認知衰退。醫學專家告訴你,該如何趁40多歲時就為大腦打好底子,關鍵之一在於心臟健康。

史丹福大學最新一項研究發現,低碳水、高脂肪的生酮飲食,能幫助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減輕症狀,緩解服藥的副作用。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生酮飲食治失智?史丹福研究曝可改善精神疾病 但非一體適用

想減肥的民眾,近年來或許聽過有網紅提倡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這種低碳水、高脂肪的飲食方式,如今還被醫界研究用於治療失智等腦部疾病。史丹福大學最新一項研究則發現它的另一項好處,就是幫助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減輕症狀。這顯示想要顧好大腦健康,我們就得更在乎吃進肚子的東西。那麼,一般人可以參考該研究進行生酮飲食嗎?該飲食方式又將帶來什麼副作用?來看專家這麼說...

政治

圖解睡眠呼吸中止症 病因與年紀有關 高齡患者難察覺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同年齡層患者的症狀與病因。

知名小說家司馬中原辭世,享耆壽90歲,他早在2014年4月,就曾因為腦中風送醫急救,當時顱內出現積水超標情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司馬中原離世...晚年受失智所苦 小兒子曝早有異狀卻未作他想

知名小說家司馬中原日前病逝。司馬中原本名吳延玫,早在2014年4月曾因為腦中風送醫急救,當時顱內出現積水超標情況,而這場大病之後,司馬中原也逐漸出現失智情況。司馬中原早年與蔣經國交好,兩人無話不談,蔣經國三兒子蔣孝勇也曾是他的學生。 司馬中原晚年為失智所苦,曾對外人說他曾經登陸月球,也被鯨魚吞進肚裡後逃了出來,讓一旁子女啼笑皆非。而司馬中原目前旅居美國加州的小兒子吳融哲回憶,父親失智前,他曾一如既往陪父母在台灣過年,當時短短6周內父親就出現了種種異狀,只是當時並未作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