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軍備局以「獵豹專案」名義,首次研製105公厘戰砲甲車,過程千迴百轉,疑點頗多。 中科院採購兩門105砲案尚未開標,台美人士已經結合起來在美國為中科院奔走,美國司法部外國代理人申報檔案顯示,黑熊公司接受中科院專案經理Dr.Yung Shung Hung邀請,代理中科院遊說美國議員支持賣砲,採購案開標前,黑熊與台北的明雯公司合作,安排軍方訪問兵工廠,10個月後,明雯拿到中科院105砲標案。...
9月初一則軍事新聞似乎沒引起太大注意:美國6日取消其研發的第一枚極音速飛彈的試射。極音速武器具有扭轉戰局的威力,五角大廈今年砸下500億美元(約台幣1.6兆元)研發,目標?儘速趕上中國!究竟在這場美中俄的軍武競賽上,美國為何會從當年的領先變如今的落後?
今年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天弓三型防空飛彈不是引人矚目的展品,但它卻堪稱中科院得意作品。2007年首度對外公開的天弓三型,從馬政府時代投入量產,屬於老面孔。天弓三型外觀始終維持一項特徵,不僅是十餘年來多次亮相從來不變,在中科院歷來產製的幾十種飛彈中,也是絕無僅有。從外觀來看,它不像一般飛彈漆成白色,而是維持複合材料外殼的橘、黑原色,而這一切其實都是有講究的...
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暌違四年後,移師南港展覽館展出。中科院、軍備局等國防部研發單位,展出多款近年產品,不乏首度曝光項目。展覽的正式時間是9月14日至16日,每天9時至17時。 無人機堪稱近年軍事科技最引人矚目篇章,中科院今年展出11款無人機,最引人矚目的是兩款巡飛彈。巡飛彈一型類似彈簧刀,可由單兵攜帶操作。今年3月14日,中科院邀請媒體參觀無人機研發成果,台版彈簧刀首度亮相。體型較大的巡飛彈二型,這次首度亮相,改版性能有什麼提升?至於中科院為何要使用共軍術語巡飛彈,也引發討論。
為滿足美國海軍未來在太平洋上與中國大陸對決時的作戰需求,一支名為「59特遣隊」的小規模實驗團隊,2021年起在中東巴林的美國海軍基地開始運作。如今他們完成了3萬5000小時測試,期待上級提供更多經費且盡快投入實戰,但遇上重重阻礙。在與中國爭分奪秒的競爭中,誰擋住了美軍59特遣隊的路?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海軍從未像此刻這樣,因面對中國大陸日益升高的軍事威脅,迫切需要擁抱新科技及新武器系統。美方多項台海兵棋推演顯示,傳統驅逐艦有其弱點,但在實際建軍部署上,美軍轉向了嗎?紐約時報近日以長文報導美國部分國防官員及分析家對當前美軍斥巨資造大艦的疑慮,也揭露了拉扯美軍建軍方向的各種力量...
2024年度國防預算送交立法院審議,在軍事投資方面,新增計畫幾乎集中採購無人機,呼應蔡政府無人機國家隊政策,採購軍用商規無人機。依據預算書,採購1980架,總金額將近新台幣70億元,未來3年編列。預算書卻呈現另一問題,各種無人機總開銷和各軍種編列預算,兜不起來,中間的差價誰埋單,難道有不能見光的祕密用戶嗎?
美國總統拜登頒贈榮譽勳章給退役陸航飛行員泰勒上尉,表彰他55年前在越南戰場,冒險駕駛AH-1攻擊直升機降落越共包圍圈,讓4名受困友軍攀坐機身脫困。 飛行員眼見戰友落難,基於同袍之情,當然不願見死不救。但若座機沒有多餘座位載人,該怎麼辦?在美軍歷史上,泰勒並非第一個遭遇這種道德困境的人,之前也曾有多位飛行員甘願冒險,降落地面搭救戰友。如此勇敢到近乎魯莽的舉動,最後是否都成功?
華府時間9月5日,81歲的陸軍退役飛官泰勒上尉(Captain Larry L. Taylor)獲頒美軍最高榮譽的榮譽勳章。55年前在越南,泰勒駕駛AH-1攻擊直升機,冒著槍林彈雨降落,讓4名被困戰友攀爬在飛機上,幫助他們逃出生天。美國總統拜登盛讚泰勒是拒絕放棄的人,挽救4條人命,改寫4個家庭的命運,是勇氣的具體象徵。泰勒表示,他只是盡職責,倘若那時就這樣飛走,他們一定很不高興。 泰勒的故事,讓人想起韓戰電影《決戰38度線》(Devotion)描述,海軍F4U飛官賀德納中尉(Thomas Hudner Jr.)迫降敵後,搶救隊友布朗少尉(Jessie Brown),同樣獲頒榮譽勳章。如此行為勇氣十足,戰機沒有多餘座位,想要搭救戰友出險,真的有可行?在美軍過往歷史裡,有沒有類似的例子?
國際媒體不止一次出現這類文章,說烏克蘭即便有了F-16戰機,在俄烏之戰中也不見得馬上就扭轉乾坤。事實或許是如此,但我們想要告訴你,這篇文章值得一讀的原因是,作者把烏克蘭可能遭遇的難題幾乎全列出來了。我們的好奇是,會不會出現一種狀況,如果烏克蘭把這些難題都解決了,俄烏戰爭會不會已經結束?
美國軍方認為V-22「魚鷹」(Osprey)的航程、飛行速度和運載量,優於傳統直升機,因此即使2007年起服役,已發生十幾起事故,造成54人死亡,美軍仍然愛用。這是因為兵力的投射是攻勢作戰的核心,美軍希望用最大速度,進行最大兵力的投射,形成局部優勢,才有機會打贏。 「魚鷹」好壞參半,且如今的主要關注點是安全。2020年,美國軍用航空安全委員會一份報告顯示,造成美軍魚鷹機空難的主要原因,不難理解…
解放軍海軍又有新型軍艦下水,這是最新款的054B匿蹤飛彈護衛艦,未來將取代舊款054A型護衛艦。大陸軍事專家稱,054B型飛彈護衛艦將以全電驅動,加入航艦編隊後,對台海的我方更具威脅。以下就來看看,這艘新型護衛艦,從防空火力配置、噸位等,究竟都做了哪些升級?另外,它與共軍目前擁有的數十艘驅逐艦又有何不同呢?
潛艦國造原型艦下水典禮將在9月28日舉行,這是中華民國海軍建軍史上,第一艘由國人自行設計生產施工的潛艦。不過,這項造艦工程並非一帆風順,國造潛艦工程顧問郭璽說,2周前,造艦工程剛遭遇很大困難,還是透過歐洲的外籍技術人員協助,才解決了這個困難。 另外,由於最近傳出大陸共軍核動力潛艦發生意外,郭璽表示,新造原型艦將配備3種救難機制。...
國防部前部長嚴德發核定可恃戰力專案計畫後,2019年起,陸軍將戰鬥部隊營級單一兵種營,在2020年11月全數改編聯合兵種營。但是,這個聯兵營火力連至今缺乏裝備,按照軍方準則編制,聯兵營配發戰術偵蒐車,軍備局將在9月台北航太展展出,但因為這款新車操作不便,還沒交車已引起基層部隊負面評價。...
8月19日早晨,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施毅大校宣布,將在台島周邊組織海空聯合戰備警巡,舉行海空等兵力聯合演訓,重點為艦機協同、奪取制權等科目,檢驗戰區部隊聯合作戰實戰能力。新聞稿最後提及,這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的嚴重警告。 我方國防部隨即表示,譴責中共不理性挑釁行為,國軍將依「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應對,以實際行動守護自由民主。接下來幾天,雙方持續在宣傳領域相互交鋒,甚至民間的媽祖信仰,也被扯進來當成「罵戰」工具。 到底真相如何?或者說,從這些事件當中,可以看出多少群眾被操弄的影子?
烏克蘭雖接收數十億美元的飛彈、榴彈砲和其他軍備,華爾街日報指出,烏軍仍相當仰賴蘇聯時期遺留的軍武,尤以BM-21「冰雹」(Grad)多管火箭發射車最具代表。 這種骨董級裝備,自1963年服役至今,已歷一甲子,為何烏軍仍愛不釋手?雖然準度低,易故障,安全堪慮,但有烏國軍人對它滿懷眷戀,甚至如妻子般愛護。
8月15日早晨,國防部依慣例公布前一天至當日上午6時當面中共機艦動態。過去24小時內,只有三批共5架飛機闖越海峽中線,或進入西南空域,其中一批2架,是共軍最新的殲-16D電戰/攻擊機。這是繼去年1月24日後,殲-16D再度在台海當面出現。 副總統賴清德12日啟程經美國紐約訪問巴拉圭,媒體猜測中共可能採取相應的武嚇行動,但是國防部公布的共軍機艦動態圖上一片太平,缺乏外界矚目亮點,這是否代表台海周邊真的波瀾不驚,完全沒有緊張局面?
解放軍近日發布「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全軍共13人受表彰,其中的解放軍海軍兩棲攻擊艦首艦海南艦艦長張美玉名列其中。張美玉是北京清華大學高材生,放棄保研(保送研究所)資格,投筆從戎。特別的是,他是大三那年到了台灣花蓮看到廣闊的太平洋,才決定報考海軍。...
陸軍特戰部隊獲准建案換裝美軍現役T-11人員傘,軍售管道不順利,傳美軍半年未向我報價,耐人尋味。傘具採購發生爭議,源自稍早採購精準空投傘案,因為陸軍航特部採購加拿大產品,使得握有美軍現役裝備代理權的未得標廠商,告上行政法院,意指陸軍不合理護航,全案鬧得沸沸揚揚,恐影響戰備。
國內軍事愛好者早就習慣,國軍每年必定挑選幾處基地,進行營區開放活動。過去3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開放活動取消,今年8月12日,終於在清泉崗空軍基地復辦,自然讓翹首久待的發燒友趨之若鶩,空軍統計,一整天共湧入十萬人次民眾。 國軍基地開放傳統是何時出現?過去到現在的執行方式有什麼不一樣?其間發生過什麼花絮?
8月12日(明天)清泉崗基地開放,勇鷹首度亮相,F-5斯人獨憔悴,AT-3組成的雷虎特技小組,也會在空中演出。空軍新項目陳展,又是選在清泉崗基地空軍第三聯隊,在這看到經國號毫不稀奇,但預定在機坪陳展的1503號機,有曲折的身世,建議絕對不能錯過這架戰機的故事…
美國參議院與眾議院相繼有提出透過實力促進台灣和平法案,要求行政部門優先處理對台軍售,修改台灣關係法,將售台武器須為防禦性質的限制,改為有助台灣嚇阻中國人民解放軍侵略的武器。這讓某些人認為是美台軍售大突破。 事實上,1960年代,國軍雖然成為優先使用勝利女神飛彈與F-104等先進裝備的盟國,但這些都算是防禦裝備。到底美方過去供應台灣的武器,限於防禦用途,這個說法起源何時?美國多年來的軍售項目,是否都符合所謂防禦?更重要的是,所謂防禦武器,究竟有沒有定義呢?
國防部資通電軍「網路戰聯隊部」所在的台北市六張犁「基信營區」,曾是中共一度積極派員試圖滲透了解網戰大本營,因已引起共軍持續監控,且當地屬於精華地帶,政府決議將土地改為商業區,將原地國軍網戰部隊行政單位遷往位於新店的「忠信營區」,並計畫在當地耗資54億餘元另興建「資安營區」,整合台灣軍政當前四大網戰指揮機制進駐。
中共中央軍委7月31日宣布,由王厚斌、徐西盛接任火箭軍司令員與政委。證實先前久未公開露面的司令李玉超與政委徐中波已經下台。然而王厚斌出身海軍,先前軍旅生涯與彈道飛彈根本無關,如今卻被派往執掌火箭軍;政委徐西盛同樣並非出身火箭軍,而是空軍。如此特異的調動,自然掀起外界無盡的揣測與流言。認為是火箭軍高層集體貪腐被查獲,因此全盤換上外人來整頓。
秦剛在消失1個月後遭免去外長之職,堪稱是近期中共政壇最大的焦點,緊隨其後的是共軍高層也出現了罕見的洗牌,影響程度並不亞於秦剛遭撤換。中共中央軍委7月31日舉行晉升上將儀式,形同正式宣告共軍5大軍種之一的火箭軍司令員李玉超、政治委員徐忠波皆遭撤換,分別由海軍、空軍出身背景將官王厚斌、徐西盛接任。
蔡英文總統視導新北八里北堤沙灘聯合反登陸操演,她說,操演內容參考俄烏戰爭經驗,提升後備部隊在灘岸防衛作戰能力。當日操演紅藍兩軍灘頭攻防的火砲聲光搶去焦點,未凸顯後備部隊部署。根據現場觀察,軍方對後備部隊戰術想定,已從原在城鎮道路隘口掩體截擊敵軍,提升到與現役部隊協同作戰、共同接戰的強度。
國軍漢光39號實兵操演將於24日展開,今年展示的重點在於北部的第3作戰區,集結了最多陸海空兵火力的淡水河口進行「反登陸操演」,但想定迥異於國軍過去同樣科目演練。
美國陸軍士兵金恩利用參加旅行團的機會,越過板門店的38度停戰線,投奔北韓。金恩不是第一個主動跑去北韓的美軍士兵,冷戰期間有四名美軍跑進北韓,只有簡金斯(Charles Jenkins)一人離開北韓,回到美國。
空軍為服役63年的美製鷹式防空飛彈舉行除役儀式,外傳美方將我高達兩個營鷹式飛彈裝備,包含彈體、雷達車等完整系統,以報廢軍...
去年12月底,蔡英文總統宣布,民國94年次起的役男,義務兵役將從4個月恢復為一年。國軍轉型全志願兵制的理想,還是不敵現實,宣告破滅。日前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受訪時拋出,如果自己當選,役期就可改回4個月,立刻引起包括美方高度關注;侯友宜第二天立即宣稱,前提是兩岸和平,緊張程度降低之後,役期自然可縮短。 明年開始,第一批一年期義務役士兵,就要重回部隊。徵兵重新上路,對國軍目前面臨的諸多問題,乃至於部隊文化,會有什麼改變?這些改變是正面或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