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副刊

插畫/Brian Rea(紐約時報提供)

現代•愛|一張兩吋照片,一個父親的雙重人生

Modern Love是紐約時報專欄,也譯作「摩登情愛」,由讀者投稿,講述與愛相關的故事,包括親子、手足、男女、朋友之間的各種愛。專欄部分篇章已改編為影集,在亞馬遜Prime Video播出。本報取得紐時授權,隔周精選一篇刊出。 【精彩劇透】爸爸是個全球出差的人,我和姊妹偶爾拿他長時間不在家開玩笑,說他可能在外另有個家。多年後我們發現,真有另外一家人存在。

民國57年,黃春明在住家外面抱著長子國珍。他們當時賃居於台北市寧夏路房東的後院,正在寫〈鑼〉。圖/林美音提供

我問我聞/記憶像一條繩索——黃春明訪談錄

聽黃春明說話,就像看他的書,眼前都是畫面。也像看著時光膠囊出土,裡面那些古樸的人事物,都是我們的一路走來。我忍不住把他說的話一字一字記錄、整理成文字,以誌我們那個年代,並且致敬。 我的童年是「日本尾,中國頭」。我的日文讀到小學三年級。四年級都在躲空襲,美國轟炸台灣,那段時期叫「非常時期」,我們常要逃警報,日文叫「疏開」。當時的宜蘭四結是造紙工業,二結是糖廠,都被炸得很嚴重。

黃春明幽默說起人生故事,他相信活一天賺到一天,日日是好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他鄉故鄉/日日是好日——被退學四次,黃春明的九彎十八拐

這是一個孤獨的孩子。黄春明最有資格談教育,他曾是在教育中被打趴在地上的孩子,他知道他們的傷和徬徨;他曾是學校氣得不想再教育的孩子,幸運的是,最後都有人又替他開了學校大門。他知道教育多麼重要,足以旋乾轉坤。這跟他後來致力童書、兒童舞台劇、在家鄉開書店,不無關係。 他退學四次,屢仆屢起,其中有幾個意義: 一,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一心回到學校。學校是他的救命草。 二,始終有人不放棄他,其中只要有一人拒絕了他,他的人生故事將重寫。尤其可貴的是,給這個「壞孩子」機會、替他「關說」的都是陌生人。 三,他在童年、青少年匍匐谷底,日夜嗅聞的都是土地和小人物的氣味,這些成就了未來獨特的他。而又因為始終有人在關鍵時拉他一把,他的寂寞故事通常有光。

黃春明與他的油畫自畫像。圖/沈珮君攝影

他鄉故鄉/黃春明的鄉土情——腳踩在泥土裡,開出漂亮的花

被學校勒令退學,小小年紀,人生可能就此瘀青一大塊;若被退學四次,百口莫辯,應是「作惡多端」了,而這小子最後居然完成「師範」教育,為人師表,並成為備受敬重的大作家,除了得到國家文藝獎,他還獲得四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最新一個是台灣大學在2022年、他88歲時頒贈的。 他是黃春明。多數人就算沒看過他的小說,也看過改編的同名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莎喲娜拉.再見》⋯⋯。

圖/Tank

春花爛漫/陳芸英|愛在櫻花紛飛時

陳芸英賞櫻,想起漸凍人好友,櫻花開在最璀璨時即凋零墜落,與好友在壯年罹患絕症,有相似的命運! 他繞著繁花滿林的櫻花樹,慢條斯理地走;雖然步伐笨拙,但兩人沉浸在靜謐時光,有些細的樹枝往下垂,宛如吊燈,他們就在僅一臂之遙的樹下與櫻花合照,享受難得的小確幸。

哲學之道是京都賞櫻名所。圖/京都觀光局提供

春花爛漫/王盛弘|春日躑躅

世界上最美的花是什麼花?在拜訪過位於哲學之道附近日本畫家橋本關雪故居後,王盛弘心裡似乎有了答案。 見過橋本關雪故居的石楠前,我原是不愛杜鵑的,不為它有毒,而是開起花來漫無節制,雨水一打,又爛在枝頭;但在看過橋本關雪故居的三葉躑躅後,到底什麼是世上最美的花,我心裡似乎有了答案……

櫻花隧道。圖/武陵農場提供

春花爛漫/王文華|向下開的櫻花

看到櫻花低下頭,慢慢對著地面綻放,王文華受到啟發,明白了不管是不是「菁英」,櫻花都教我們要謙遜。 美麗的櫻花,是向下開的。它長在樹枝上,並不是努力向上猛開。而是低下頭,慢慢對地面綻放。這就是我對今年滿級分同學的祝福……

牡丹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春花爛漫/蔡珠兒|浮生小記——賞花篇

蔡珠兒旅行各地賞花,有回在緬甸神廟前買了黃玉蘭,埋頭聞香,當地人卻譁然驚叫,原來,拜神的花不可聞,聞了就髒了。 看完花的人,在園底題下俳句,然後釘在樹下的木牌,風一吹,嘩嘩翻動紙箋,無數綺麗、短促、國色、凋零、歎息、豔光的字句,於是紛紛飛出,在風中綴結成篇……

山茶花。圖/劉墉

春花爛漫/劉墉|話我童年的花

因為梔子花,想起隔著窗櫺偷窺到底哪個女孩來訪的少年往事,而阿勃勒,則帶著大二談戀愛時的甜蜜……劉墉畫花,畫的是童少的回憶。 我後來讀到杜牧〈金谷園〉「落花猶似墜樓人」,眼前都會浮現童年見到的畫面,覺得白山茶就像身著白紗的綠珠,冷不防地掙脫石崇的懷抱,飛奔出去,一躍而下……

如何定義蔣介石是所有台灣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圖為1955年9月10日,蔣介石赴台大運動場主持第一屆全國公務人員運動大會閉幕典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精選書單|惡魔還是偉人?蘇聯密檔重新理解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

毛澤東、鄧小平、蔣介石是20世紀影響兩岸政局和經濟的三位關鍵領袖,有些人視他們為偉大導師、民族救星,有些人認為他們是歷史罪人、獨裁惡魔,爭議從未停歇。本月精選書單透過俄羅斯學者亞歷山大・潘佐夫(Alexander V. Pantsov)的三本史學鉅作,解密蘇聯歷史文獻,帶讀者重新認識這三位極具爭議的兩岸政治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