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族人

台灣唯一天主教村屏東萬金村,村內洋溢著濃濃天主教風情,圖為萬金聖母聖殿。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生活

萬金未來/「沒錢的人都能吃飽」 天主教無私扶助讓平埔女孩決定返鄉

台灣唯一天主教村屏東萬金村特色多多,除了村內洋溢濃濃天主教風情,居民逾七成為天主教友、土地多屬教會,還主要是馬卡道族、七成姓潘,彼此親屬關係密切。也因此大家多彼此扶助,全村看不見街友,村民笑說祖輩傳承諺語「沒錢的吃得飽飽、沒酒的喝得茫茫」,就是萬金最佳寫照。滯留島舞團經理蕭淑琳,2008年外公過世重返萬金,立刻被充滿天主教徒無私關懷的葬禮儀式震撼。

台南學甲瓦寮永安宮主祀李府元帥(中),是日治時期大地主李大再,增添地方傳奇。記者謝進盛/攝影 生活

鄉野奇談/台南廟宇主祀「李府元帥」竟是日治時期大地主 為何能成神

台灣各寺廟祀奉的神明,多數是愛民、佑民或有忠義之舉的先賢,例如媽祖、關公;而台南學甲瓦寮永安宮主祀的「李府元帥」,卻是日治時期曾擁地逾800甲的大地主李大再,經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賜號為「李府元帥」,奉為永安宮主神,他為何能成為少數神格化的平民?

神山部落發展神山瀑布部落生態旅遊,進入瀑布區要遵守相關規範,不能大聲喧嘩、呼喊姓名。記者劉星君/攝影 生活

深度旅遊/揭開霧台神山瀑布面紗 原民智慧水芋田 驚豔國際旅客

有「雲霧之鄉」美稱的屏東縣霧台鄉,全鄉都是魯凱族,霧台鄉阿禮、大武與神山瀑布在2020年7月畫設為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必須有部落族人陪同才能進入。神山部落發展「神山瀑布部落生態旅遊」,吸引喜愛尋幽探秘的民眾前往。 族人表示,神山瀑布是族人禁忌之地,進入瀑布區必須遵守相關規範,不能大聲喧嘩、呼喊姓名,進入後,要以瀑布區各種原生植物稱呼對方,由族人帶領認識周邊環境多樣性。

苗栗縣後龍新港社的道卡斯族開展文化復振運動,每年都進行牽田走鏢祭儀,圖為2018年牽田祭宣傳表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平埔族正名/被說長相像才知自己是平埔族 她探究為何阿公祖籍填浙江

平埔族與目前法定原住民同屬南島語系族群,不少人卻從清朝起就被改姓名,在日治、戰後政府政策下更漸漸失去文化延續,甚至不知自己出身。有平埔族後裔表示,她一直以為自己祖籍如戶籍謄本所顯示是來自浙江,多年後調閱阿公在日治時期的戶籍資料,才發現族別註記「熟」(番),也就是平埔族,「這是一個刻意被遺忘和隱藏的故事」。

尤瑪.達陸以泰雅紡織獲文化部指定「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成為歷來最年輕的「人間國寶」。圖為她與最新藝術創作「海.揚」、「河.流」的合影。記者何定照/攝影 生活

原民尋根/最年輕人間國寶!孫立人參謀之女 不顧反對復興泰雅紡織文化

1955年,時任總統的蔣中正以涉嫌「密謀犯上」但抗戰有功為由,將孫立人將軍軟禁在台中市住所。孫立人眾多部屬也被解除原職,部分幸運沒入獄者,有批來自湖南的進了林務局,包括孫立人的參謀黃存清。他們遠離政爭區,來到中部山林,認識當地泰雅族女性,漸漸構成一片都是「湖南爸爸、泰雅媽媽」的聚落。 漢名「黃亞莉」的尤瑪.達陸(Yuma Taru),就在這樣的聚落誕生。多年後,她改成泰雅名字,回到外婆所在的苗栗象鼻部落,投入泰雅文化挖掘與保存,2016年還以泰雅紡織獲文化部指定「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成為歷來最年輕的「人間國寶」。背後最強大的支持,竟是她的湖南爸爸。

楊士廣從公務機關退休後返鄉養青蛙,隨手一抓都是肥美的大青蛙。記者徐白櫻/攝影 生活

在地職人/司機退休變青蛙王子!年養6萬虎皮蛙 堅持露天養殖還真空宅配

台東阿美族人楊士廣看好「虎皮蛙」銷售商機,退休後返鄉砸200萬元退休金專職養殖虎皮蛙。他引注山泉水養殖,摸索青蛙冬眠的特性,歷經13年歲月從門外漢變身「青蛙王子」,年產1.5萬台斤、約6萬隻的虎皮蛙,坐實了東海岸青蛙養殖達人的名號。 隨著天氣變涼,楊士廣養殖的虎皮蛙也開始進入銷售旺季。不同於一般快炒店愛將青蛙烹煮成三杯料理,加入蔥、薑、蒜快火翻炒,阿美族人比較喜歡喝青蛙湯,而且最好是連內臟一起下鍋、加幾瓣大蒜煮湯,相當清甜。為什麼東海岸阿美族人習慣吃青蛙進補?營養師告訴你吃青蛙的好處...

近年各處都焦慮於照顧人力荒,偏鄉尤為嚴峻,但在台中市和平區達觀部落卻不見此景。圖/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 生活

照顧人力荒/他們那不缺照顧人力!靠4要素吸引青年返鄉 還順便解決生育問題

位於流經和平區的大安溪畔原本人煙稀少,沒什麼店家,直到今年6月,這裡才開了第一間便利商店,成為達觀部落轟動的大事,孩子們都好開心,三不五時「叮咚叮咚」進便利商店裡買糖果、吹冷氣。當地的老人家都深刻感受到,過去沉寂的部落變得有活力了,因為大家都回來了。 近年各處都焦慮於照顧人力荒,偏鄉尤為嚴峻,但在台中市和平區的達觀部落卻不見此景。其實,早在107年時,部落青年人口外移問題也一度很嚴重,導致缺乏照顧人力。不過,如今人都回來了,經濟也穩定了,大家甚至都敢生孩子了。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長照2.0。究竟長照如何讓這個部落重獲新生?以下就讓聯合報記者張瀞文,帶您走進達觀部落,一探吸引青年回鄉的背後故事...

屏東禮納里是八八風災災民居住永久屋所在,後被冠上「台灣的普羅旺斯」稱號。圖/茂管處提供 生活

八八風災遷居永久屋13年 族人嘆回不去了 「台灣的普羅旺斯」失根哀愁

屏東瑪家鄉禮納里有「台灣的普羅旺斯」之稱,其中排灣族大社村裝置藝術牆是當地地標,牆上由湯匙組成的風車好似會轉動,尤其吸引遊客目光。遊客不知的是,這63根湯匙每根匙面都刻有一個名字,代表一位因八八風災從深山遷至此處永久屋後死去的村民。藝術牆2015年落成至今,村內又凋零50餘人。 700人的部落,在離開原鄉13年間走了百餘人,其中固然老病居多,也有好些是青壯年尋短,讓同村的排灣族藝術家瓦誕.巴瓦瓦隆不勝唏噓。他認為,這與村人遷至永久屋不適應有相當關係,也是他2015年在創作湯匙風車裝置藝術牆「斜坡上的風很香」緣由。...

花蓮鳳林近年光電申請案越來越多,其中有些牽涉原住民保留地。圖為生豐光電,示意圖。記者葉信菉/攝影 政治

光電砍鳳「林」/解決氣候問題 漢人竟掠奪原住民保留地? 台糖更被批政策粗暴

光電插旗後山花蓮,除了森林遭到砍伐,佔人口比例近三成的原住民族也受到衝擊。在地原住民及官員透露,在鳳林鎮、萬榮鄉與光復鄉等地,已有光電業者搶進布局,透過承租或找「人頭」購買原住民保留地,為開發預做準備;而台糖出租土地給光電廠商,也遭族人批評「能源政策粗暴」,違背原住民的歷史轉型正義。...

清明節國人傳統習俗會安排掃墓祭祖,這習俗也影響到原住民族。台東縣南迴達仁鄉及大武鄉排灣族有非常特殊的掃墓文化,每到清明節前幾天,部落村民空出一天時間,相邀一起前往掃墓。記者尤聰光/攝影 生活

原住民清明祭祖大不同 排灣族掃墓不分彼此「你祖先就是我祖先」

清明節國人傳統習俗會安排掃墓祭祖,這習俗也影響到原住民族,但有別於漢人的掃墓習慣,原住民多數融入自己的文化精神,因此各族呈現出不同祭祖態樣,而離島蘭嶼的雅美(達悟)族人則沒有祭祖掃墓習俗。 研究原民文化歷史的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劉炯錫表示,台灣原住民過去並無清明掃墓祭祖的習俗或儀式,到日治時期也沒有,直到國民政府遷台後,部分原住民族才開始隨著漢人在清明時祭祖。...

大武部落哈尤溪七彩岩壁,每年岩壁顏色都有變化。 記者劉星君/攝影 生活

哈尤溪七彩岩壁 祕境暴紅反惹罵名 部落保育翻轉形象

屏東縣霧台鄉大武部落哈尤溪七彩岩壁、五彩岩壁等美景,猶如大自然調色盤,僅限每年1到4月枯水期造訪,2年前因爆量人潮、收費不透明、交通混亂,被挨批又貴又難玩。部落歷經重整、明確分工,設立人數總量管制,在屏縣府輔導下,逐漸擺脫罵名,也看見部落朝永續觀光與生態保育決心。

1978年10月24日,來台北參加「高齡山胞遊台北」活動的108位泰雅族老人,有4人(圖)當年參加了「霧社事件」。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08位高齡泰雅族人在1978年遊台北 霧社事件再次被提起

「霧社事件」於1978年間重新被提起,10月24日來台北參加「高齡山胞遊台北」活動的108位泰雅族老人中,有4人當年參加了這個有名的抗日事件。這4人回憶起當年的事蹟,因為長期受到日本人種種凌辱欺壓,霧社的原住民對日人只能用「殺」來洩債。

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記者曾學仁/攝影 專題

圖片故事/曾是台灣最晚通電 「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今已成泰雅族榮耀

「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泰雅語Smangus),位於新竹尖石鄉約 1500 公尺山林深處的泰雅族部落,居民為泰雅族原住民。 司馬庫斯部落的祖先Mangus肩上扛著碗來到此處,但在全族人的努力下,部落現在已成為了泰雅族的榮耀。

台東縣延平鄉桃源部落68歲「山豬王」吉亞努,一生獵得千隻以上山豬,年紀愈大,心臟愈大,轉而挑戰更具致命的「虎頭蜂」為部落除害。記者尤聰光/攝影 生活

在地職人/不用獵槍的獵人 「山豬王」吉亞努化身捕蜂達人

台東縣延平鄉桃源部落「山豬王」吉亞努一生獵得千隻以上山豬,為部落除害,和豬王拚搏的過程,也曾險些命喪獠牙,近年因上了年紀,鮮少與山豬鬥智、鬥體力,但他服務部落除害的心依舊,反而年紀愈大,心臟愈大顆,轉而挑戰更具致命的「虎頭蜂」,三年來他已替部落及農民拆除200顆蜂巢,成了原民部落的狩獵職人。

二峰圳灌溉屏東平原,走過百年,流水潺潺,更為現代水利工程帶來新思維與啟發。 記者劉星君/攝影 生活

排灣族守護百年回憶 二峰圳灌溉屏東平原 國家級水利設施

1921到1923年間,日本水利技師鳥居信平打造二峰圳灌溉屏東平原,走過百年,二峰圳流水潺潺,更為現代水利工程帶來新思維與啟發。二峰圳位在屏東縣來義鄉,縣府在2008年從一號井到台糖萬隆機場分水工,總長3252公尺的圳路,登錄為國家級水利設施文化景觀。走在來義國小後方圳路,是早年學校游泳隊練游泳場域,部落族人談起這段回憶,彷彿回到小時候在渠道練游泳場景,成為大家共同回憶。